第911章退入南京城②
字數:5134 加入書籤
南京保衛戰戰役經曆了哪些事情,為什麽最後結果會失敗?為什麽日軍會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南京保衛戰的曆史資料和戰役過程介紹,回顧曆史上悲壯的一幕!
1937年日本全麵侵華,淞滬會戰後,日軍更是直奔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而來,妄圖一戰定中國。
國民政府組織重軍進行南京保衛戰,讓日軍付出了慘痛代價。南京失守後,日軍為了報複,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戰役開始前,國民政府、南京市政府進行了全城動員,防空禦敵。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全麵的侵華戰爭。為配合地麵部隊的進攻,打擊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誌,占絕對優勢的日本陸海軍航空隊,頻繁轟炸了中國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
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軍空襲的重要目標。
1937年8月15日,號稱日本海軍“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隊從台灣基地起飛,首次空襲南京。
從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長達4個月的時間裏,日軍共空襲南京118次,投彈1357枚。
但由於戰前防空措施準備比較充分,空襲造成的損失遠較其他城市為小。
南京最早的防空準備開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件。
1934年8月,按距市中心150、200公裏的要求,南京外圍已設有上海、杭州、蕪湖等22個防空監視哨,每哨設哨長一人,哨員4至6人。
中央防空情報所,設址於香林寺。
空襲警報由中央天文研究所、金陵兵工廠、首都警察廳負責,以汽笛和警鍾發音為號,分預告、緊急、終了三種信號。
預告警報用汽笛發音兩次,連續敲擊警鍾二分鍾;緊急警報汽笛發音三次,敲擊警鍾三分鍾;終了信號則用汽笛發音一次,緩擊警鍾一分鍾。
至此,南京的防空監視、通信網基本建立起來。
1934年8月24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防空處,指導南京的防空建設。防空處處長由防空學校校長、防空專家黃鎮球擔任。
1934年11月13日,“首都各界防空宣傳周”開始,國民黨黨政要人分別在廣播電台、娛樂場所和大中學校作防空演講。
《中央日報》和《中國日報》分別增辟《防空特刊》、《防空周刊》、《防空自衛周刊》等專欄,刊載這些演講。
南京各軍事院校的學生積極投身防空宣傳。航空署每日派飛機在市區上空散發傳單,9萬份宣傳冊由防護團員逐門挨戶散發。
防空宣傳周委員會還編寫了《防空演習歌》、《消防常識歌》、《燈火管製歌》、《防毒歌》四首通俗易記的防空歌曲。
如《防空演習歌》唱道:“眾同胞,莫慌張,防空演習聽端詳;在歐美,各友邦,如吃便飯本家常。
1935年6月6日,防空委員會在南京第一公園(今公園路一帶)舉辦防空展覽會。
防空展覽會期間,組織者舉行了防空講演競賽會。競賽分小學、中學、大學、軍校學生四個組,全市47所學校進入決賽。
經過激烈角逐,小學組的督糧廳小學、武定門小學、扶輪小學;中學組的鍾英中學、育群中學、匯文中學;大學組的中央政治學校、中央大學、金陵大學;軍校學生組的兵工專門學校、陸軍大學、中央軍官學校分獲四個組的前三名。
每組第一名由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親自頒發優勝錦旗一麵。
防空電影是防空宣傳一種最直觀的方式,6月6日起,南京各大電影院、民眾教育館、會堂、公共體育場公開放映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的防毒、防空演習影片。
6月19日下午,防空展舉行閉幕典禮及飛機表演,各機關、學校特許放假半天。
典禮時,到會群眾達20萬人,“突破曆次群眾大會紀錄”。
飛機表演在明故宮機場舉行,三架飛機分別向預置目標投擲燃燒彈、炸彈,後作特技飛行,消防隊在地麵配合作救火表演,曆時兩個星期的防展在“歎為觀止”的高潮中結束。
到抗戰爆發,南京總共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防空演習。這兩次防空演習大大推進了南京的防空事業建設。
繼南京外圍戰結束後,南京保衛戰於12月7日正式打響。中日雙方在南京城下進行了又一輪驚心動魄的搏弈。
防禦紫金山。
12月9日,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紫金山防禦戰打響。11月底,南京守軍教導總隊奉命防守岔路口、紫金山、孝陵衛、中山門、太平門地區。
12月9日拂曉,敵人集中兵力攻擊紫金山東麓老虎洞陣地。
教導總隊第五團羅雨豐營利用構築好的陣地,以密集火力退敵。敵空軍投擲大量炸彈,炮兵不斷轟擊,步兵連續衝鋒。
下午,守軍犧牲過半,營長羅雨豐壯烈殉國,守軍不得不向紫金山第二峰後撤。
10日至11日,敵人向紫金山第二峰、陵園新村、孝陵衛西山主陣地發起猛攻。
敵空軍也常來轟炸助戰,坦克、步兵一齊出動,戰場硝煙彌漫,槍炮聲震撼山穀,雙方傷亡都很大。
鏖戰至12日下午6時,第二峰西山陣地被敵攻占;防守陵園新村的第三團退守天堡城、明孝陵東側高地。
恰此時,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參謀長邱清泉擅離總隊部,致使紫金山落入敵手。
12月9日,教導總隊與日軍激戰光華門。
拂曉,日軍進至光華門外,占領大校場及通光營房。守衛光華門的教導總隊第二團第一營官兵立即緊閉城門,壘起沙袋。
日軍用野山炮將光華門打穿,泥沙外瀉,有少數日軍從泥沙上爬入,但很快被守軍殲滅。
10日上午,中國守軍第六十六軍八十三軍一五六師及九五八團增援光華門及通濟門。
他們組成敢死隊。
敢死隊用繩索從城牆上吊下,用機槍和手榴彈把進入城門洞的敵人消滅。
城外守軍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二五九旅和二六一旅奉命從黃昏開始進攻光華門之敵軍,奮戰幾小時,退敵進攻。
旅長易安華、旅參謀主任倪國鼎等30餘名官兵為國捐軀。
晚,光華門城垣守軍以大量手榴彈痛擊第二次入城敵人。夜,守軍謝承瑞團長將開口的汽油桶從城牆上丟到城門洞口,投下火種,火燒敵人。
11日拂曉,謝團長派一排戰士,用十幾挺輕機槍同時掃射,全殲隱蔽在外廓城門洞內之敵,光華門、通濟門轉危為安。
12月11日,日軍的進攻重點轉向中華門外的雨花台。負責防守雨花台的是右翼陣地88師262旅和左翼陣地88師264旅。
從12月9日到11日,雨花台陣地不斷受到日軍的進攻。262旅和264旅憑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日寇的進攻在11日達到最激烈的程度。雨花台守軍的傷亡越來越大。
262旅旅長朱赤少將和264旅旅長高致嵩少將手中再也沒有一兵一卒可供投入戰鬥,而且他們沒有任何援軍。
戰鬥進行到12日淩晨,傷亡慘重的守軍依然牢牢控製著雨花台。日軍暫停了進攻,調集重炮和飛機轟炸262旅陣地。炮聲停止後,蜂擁而上的日軍步兵再也沒遇到抵抗。
守軍262旅全軍覆沒,旅長朱赤少將殉國,時年37歲。
此時,雨花台右翼264旅的堅守更加艱難。日軍在炮火的支援下已衝上陣地,與守軍短兵相接。
混戰持續到下午。264旅陣地失守,旅長高致嵩少將陣亡,時年39歲。
雨花台失守,日軍取得了製高點,繼續向中華門進攻。
至12日,守軍74軍51師302團團長程智殉國。但中華門守軍依然死戰不退。
下午5時許,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召集各軍師長開會,司令長官唐生智下令撤退。
撤退令下達後,各軍師長大多未回部隊,隻是打電話將命令下達後就各自跑掉。守軍各部紛紛退向挹江門,形勢大亂。
在大多數部隊潰退之時,紫金山教導總隊陣地依然戰鬥激烈,光華門上第二團仍然在竭力反擊。
當撤退令下達到第二團時已是13日淩晨。教導總隊立即奉命轉移。傷病交加的謝承瑞團長就在此時犧牲在陣地上,時年33歲。
南京就此淪陷。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開始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