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南京突圍②
字數:4178 加入書籤
大家都知道抗戰中的南京保衛戰,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役,守城的十多萬國軍官兵放下武器後慘遭日寇屠戮。
卻鮮有人知道,守城部隊中的兩支廣東部隊,在南京城陷落前,奮勇從正麵突圍,先後在仙鶴門、湯山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最終成功突出日軍重圍。
民國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廣東粵軍66軍、83軍先後增援上海,在上海戰場與日軍血戰3個月;上海失守後,粵軍奉命退至南京郊區組織防禦。
兩支粵軍最先在句容觸敵,經過一番激戰後,退入南京城,開始城防戰鬥。
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處於三麵被圍的危急情勢,守城司令唐生智下令突圍撤退。
原本按照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部擬訂的撤退計劃,是除了36師、憲兵部隊及直屬諸隊依次渡江撤退外,其餘部隊向南京城外正麵突圍,然後向浙皖贛轉移。
隻是唐生智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刻,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認真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大家本能地認為,城外到處是鬼子,出城豈不是自投羅網!結果是,大部分部隊都不執行唐生智的出城突圍命令,而是隨著老百姓一齊湧向下關碼頭。
依照衛戍司令部計劃,粵軍83軍應在掩護其他部隊撤退後,再於13日晨突圍。但是83軍軍長鄧龍光看到大部分部隊都湧向了下關,根本無法進行掩護任務。
於是他跟66軍軍長葉肇商量後,決定66軍和83軍一起行動,從正麵突圍出去,免得被日軍包圍全殲。
整個突圍戰以葉肇第66軍(轄159師、160師、新157師)作為先鋒,鄧龍光第83軍(轄154師、欠156師①)作為後衛,從太平門強行突圍。
此戰,突圍部隊中僅將級軍官就陣亡了三名,分別是第66軍第159師少將代師長羅策群、第66軍第160師少將參謀長司徒非、第83軍第156師少將參謀長姚中英。
其中,羅策群師長是在突破日軍戰線時率先衝鋒戰死的,衝鋒時對部下高呼:「跟我來,幾大就幾大,唔好做衰仔呀!」(粵語,意思是:死就死,不要丟臉!)鼓舞了廣東撤退部隊的士氣。
很多士兵重複他的口號,高喊著「幾大就幾大,唔好做衰仔呀!」衝向日軍陣地。
粵軍66軍、83軍在軍長葉肇、鄧龍光的指揮下,頑強廝殺,突破日軍的層層包圍。
突圍過程中,兩個軍被打散,部隊各自為戰,付出重大損失後分頭突圍成功,成為南京保衛戰中少數幸存的部隊。
第66軍軍長葉肇在突圍混戰中,與部隊失散,隻好與參謀長黃植南喬裝成難民,一路狂奔。
後被日軍俘虜,做了挑夫。麵對被俘的奇恥大辱,葉肇誓言,一定要讓日寇血債血還!
民國27年(1938年)萬家嶺戰役,葉肇與廣東老鄉薛嶽並肩作戰,全殲日軍106師團,打出了振奮人心的「萬家嶺大捷」!
卻說封天宇奉軍長葉肇之命,前往長江邊挹江門外的下關渡口去聯係過渡事宜。
他知道時間緊迫,部隊還在等待他的結果決定突圍事宜呢!
所以他施展輕功,快速向挹江門外走去。
可是到了挹江門,卻發現有許多支部隊正往挹江門外擠,而把守城門的三十六師卻因未接到撤退命令,堅決不讓那些部隊過去。
於是,挹江門前人員擁擠,一片混亂。
當然,封天宇卻輕而易舉過了挹江門。
可是當他來到長江邊,卻發現等待過江的人更多,烏泱泱到處都是。
再往江中看,哪裏有渡船?隻有幾隻小火輪載著成建製的部隊遠去,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水天相接處。
封天宇問了問等待渡江的人,這渡口上為什麽沒有人指揮呀?
人家說:“當官的都跑光了,誰還顧得上你呀!這幫龜兒子,打仗要我們賣命,撤退卻拋下我們。真是他媽媽的!”
人們憤懣情緒達到極致。可憤懣有什麽用?隻能繼續等待,希望能等到渡江的船隻。
封天宇看到這裏,就不耽擱,即刻往回趕,去向葉肇軍長報告。
當他走到中華門時,發現日軍已經突破城門,進了南京城。
中華門是教導總隊和七十一軍防守的。教導總隊是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卻這麽快就退下陣來,可見日軍的瘋狂!
日軍追著國軍的部隊,封天宇忍無可忍,不顧生命危險,撿起一支衝鋒槍就向敵人掃去。
封天宇不知道,其實就在這支追擊的日軍中,就有第45聯隊的田中軍吉。
田中軍吉自從見他的老師小野平三郎和他眾多手下身首異處,就發了瘋。
田中軍吉也不知道襲擊他聯隊指揮所的就是眼前這個手持衝鋒槍的中國少年軍人。他發現了他,就率領手下包圍過來,企圖活捉這個單槍匹馬與他們戰鬥的人。
封天宇換了好幾支衝鋒槍(這些衝鋒槍都是犧牲了的國軍士兵留下來的),有二三十個日本兵在他的槍下喪了命。
當他發現了日本兵的企圖時,他不再戀戰,把槍一扔,手持寶劍逼退敵人,自已從容撤離。
封天宇跑回太平門,見葉軍長正焦急地等著他。
他把在一路上與江邊看到的、聽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向葉軍長報告。完畢說:
“葉軍長,長江既寬且水激,指望從那兒突圍是不可能了。再說,所有的部隊都四散逃命,我們掩護誰去呀?”
葉肇聽了封天宇的匯報,聽了他的話後,心裏更加清楚。正想派人去聯係鄧龍光的83軍,卻見鄧龍光派人來與他聯係了。
聽到83軍正在麒麟門一帶,他馬上去見鄧龍光。
此時,正是萬分危急,艱難抉擇之時,他也想起了餘漢謀叮囑的話:兩個軍要風雨同舟、生死與共。
好在他的66軍在退入了南京城之後,唐生智命令他們待命,等待同日寇展開巷戰。
所以他的66軍雖然損失慘重,三個師依然有七八千人,而且,他的部隊隨時可以收攏。
他見到鄧龍光,兩人一商量,決定不走挹江門渡江,而是執行最初的撤退命令,從正麵突圍。
鄧龍光告訴他,他現在手裏隻有一個師三千來人,另一個師被總司令部留下了,情況不明。
葉肇說:“龍光,繼續派人去聯絡。聯絡上後,讓他們快速向我們靠攏,以免被敵人切斷。”
後來156師一直是聯係不上,李江師長認為正麵敵人太多,決定不隨軍部行動,而是向下關撤退,渡過長江去。
隻有參謀長帶著一小部隨軍部後麵突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第83軍第156師(師長李江)大部隊沒接到突圍命令,最後選擇向下關撤退,隻有一小部跟隨該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將從正麵突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