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歸隊

字數:4677   加入書籤

A+A-


    說起粵軍在南京突圍出來的人數,其實83軍突圍出來的人很少,主要是鄧龍光帶領的軍部人員。

    其154師師長巫劍雄和156師師長李江率部分別從烏龍山和下關搭船過江了。

    鄧龍光大概在出太平門後、過岔路口不久就脫離了大部隊。

    到淳化後,他們遇到了66軍的莫福如、華振中和手下的三四十名士兵,後經龍都等地,於12月21日到達南陵,進入上官雲相的防地。

    據時任第83軍軍部參謀處處長劉紹武(廣東興寧人)回憶,葉肇和黃植南是在湯山附近脫險的,後經上海回廣州。

    葉肇曾親口對劉紹武講,12月13日天明時分,他們到達湯山附近,化裝成難民,準備逃往上海。

    但人生地不熟,兩人在山地潛伏了一天,餓得饑腸轆轆,迫而冒險下山覓食。

    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忽然槍聲大作,兩人旋即躲入一個堡壘。

    至黃昏,周圍一片沉寂,知敵已遠去,即離堡壘循小路踉蹌而行。

    見路旁存蕃薯皮一堆,如獲至寶。他們分食之餘,各將其餘珍藏於袋,以備不時之需。

    是夜,為著覓食進入一個不大的村莊,摸索了幾間房子,闃然無人;最後碰到一個年約六七十歲的老婆婆,也沒有得到任何可充饑的東西。

    正懊喪間,忽然槍聲大作,日軍蜂擁入村,他們爬入禾草堆中的底部隱藏。

    第二天,看見京滬公路上有不少三五成群的難民往來,他們商量了一下,即混入難民中間東行。

    走不多遠,遇見一隊鬼子由東往西,他們隻好硬著頭皮迎上去,希望能僥幸過關。

    不料狹路相逢,日本兵看中了他倆,要他倆做挑伕。

    黃植南先挑,勉強走了六七裏路,佯裝腳痛走不動,被日本兵踢了幾腳,他就索性裝死。

    於是,一個日軍上等兵的行李就落到國民黨軍長葉肇的肩上。

    葉肇生平未嚐挑擔之苦,忽然壓上幾十斤重的東西,確實難以走動。日本兵看他胡須長長,不能勝任,隻好另找壯者代替,他才得以解脫。

    吸取這次教訓,葉肇采取遠離交通要道躲過風頭再作打算的辦法,在京滬公路的一個小村鎮裏躲了若幹天,摸清敵情,逐次接近上海,遂由上海搭輪回粵。

    幾乎所有史料包括葉肇本人的自述都顯示,66軍軍長葉肇和參謀長黃植南,除了突圍初期率部出城外,之後的突圍血戰就一直“失蹤”了。

    乃至突圍部隊到了九華山之後,上官若雲等派人到處查探軍長下落,仍不見蹤影。

    因此在關鍵與危亡時刻,都是由中下級軍官帶領部隊與日軍浴血奮戰。

    葉、黃的“失蹤”,鄧龍光的過早脫隊,都給南京突圍戰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懸疑。

    12月14日晨,郭永鑣率領的突圍部隊在九華山頂看到四麵山野有零星隊伍陸續東行,懷疑是日軍追兵。

    經派人查探,方知是突圍出來的散失官兵,於是派人在各路口守候。當天,共收容士兵500餘人。

    12月15日,在前往高家邊的途中,部隊又收容官兵200餘人。

    12月16日晨,部隊轉移至石山頭,在半部公司①重新編隊。

    全體編為8個連,士兵2人同一槍,暫時藏匿山間。

    這天,159師上尉課員馬作霖攜款萬餘元前來報到,部隊的夥食費和其它費用都有了著落,頓時信心大增。

    應該說,這個馬作霖確是一個好軍人。在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時候,沒有攜款逃亡。

    12月17日,突圍部隊為便於指揮聯絡,在範巷組織了“第四路軍南京突圍部隊官兵收容處”,郭永鑣任處長。

    當天,又收容官兵百餘人,160師少尉翁永年也攜款萬餘元到收容處報到。

    此後,又有159師團長何全標和旅長林偉儔等先後到收容處接洽。

    在句容寶華山隆昌寺,日軍每天槍殺三五個和尚。僧人葉華目睹日軍暴行,於12月22日下山,主動投奔收容處,擔任義務醫官。

    葉華擅長醫療跌打創傷。他熱情為傷病員服務,先後經他治愈的官兵有百餘人之多。

    此後,突圍部隊先後經南鎮街、竹簀橋、上沛埠、塹口、強埠、社渚、三丁橋、西北村、房李村、管村、何喻莊,越廣宣公路而至姚村附近,於10日晨6時完全脫離日軍控製範圍,進入中國軍隊警戒線內。

    除郭永鑣率領的1500餘人外,還有一部分突圍官兵沿別的路線先後歸隊。

    但是新編157師宋波的部隊一直沒出現。

    157師是緊隨159師往外突圍的部隊。然而在突出太平門和岔路口後,這支部隊就被打散了。

    封天宇一直是和上官若雲帶領九五八團護衛軍部機關突圍的。當時軍部警衛營和九五八團加起來有四五百人。

    這些人護衛著軍長葉肇和機關人員往外突,起先還算順利。然而岔路口的混戰過後,葉肇軍長和軍部機關就被衝散了。

    上官若雲派人去找,封天宇也親自找過,卻一直沒有找到。當時情況萬分緊急,他們不可能一一辨認屍體,所以葉肇軍長是死是活,一概不知。

    上官若雲是知道自已的叔叔上官雲相駐兵南陵。他對封天宇說,突圍出去就去投奔他的叔叔。

    因為他們的動作快,所以沿途並沒有散失的官兵出現。但是他的手下依然有三百來人。這些人除了九五八團的,還有軍部警衛營的。

    上官若雲是12月20日到達南陵見到他的叔叔上官雲相的。比起83軍軍長鄧龍光還早了一天。

    上官雲相見到自己的親侄兒出現在麵前,悲喜交集。他知道淞滬、南京兩大戰役凶險無比,要從這樣的戰場上活著走出來,真乃福莫大焉!

    上官若雲流著眼淚對自己的叔叔上官雲相說,我能從南京突圍出來,全靠我這位兄弟拚死相護呢!

    上官雲相就仔細打量著封天宇,見這個少年軍人英氣勃勃,遂向侄兒詳細打聽起封天宇來。

    封天宇不喜歡上官雲相此種作派,但礙於上官若雲的麵子,他隻得勉強說:

    “上官將軍,此乃我本分!”

    12月21日,鄧龍光一行到達南陵上官雲相駐地,隨後轉往安徽屯溪收容部隊,共收得由南京突圍的流散官兵一千多人。

    1939年1月15日,因廣州已被日軍占領,第66軍在信豐縣召開追掉大會,沉痛悼念犧牲的抗戰英烈。

    據《陸軍第159師簡史》(劉紹武,1946年)記載,該師在1938年春先後收容突圍官兵2000餘人。如果再加上160師和83軍的,突圍部隊先後歸隊的總人數估計達3000餘人。

    相對來說,一邊是九死一生的浴血突圍,無數將士永遠長眠在突圍路上,另一邊是數萬軍人因無法過江,被連獸性不如的日寇集體屠殺。

    前者死得壯烈,後者死得悲慘。

    1938年1月中旬,粵軍第66軍、第83軍各收容到從南京陸續回來的官兵三千多人,第66軍的由林偉儔、莫福如、郭永鑣、上官若雲率領,第83軍的由王得全率領,分別到湖南省的攸縣、安仁等處集中訓練。

    幾百廣東婦女,在得知從南京突圍的粵軍已經回到湖南後,長途跋涉趕到攸縣、安仁尋找丈夫。

    令人悲痛欲絕的是,來尋找丈夫的那些婦女,大多數都成了寡婦。她們的丈夫大部分是在上海戰場或在南京突圍中死亡與失蹤,生死不明的也有相當一部份。能尋見丈夫的,自然歡天喜地……隻是可憐那些打探到自己丈夫已死的寡婦,哭得天昏地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一個地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