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中國遠征軍②

字數:8693   加入書籤

A+A-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不僅在遠東牽製了大量小日本軍隊,而且還組織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同英美同盟國一道,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了,此舉為人,也是為己。對抗新興的小日本,近代積貧積弱的中國非常吃力。

    還好,中國的抗戰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與支持,他們不僅從道義上聲援中國,還從物資上支援中國。

    所以中國靠著四大國際通道,源源不斷將這些國際援華物資輸入進來,用這些物資來與日本鬼子周旋。

    然而,隨著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四大國際通道僅僅隻剩下滇緬公路了。

    滇緬公路修築於1937年,它南起緬甸北部重鎮臘戍,北至我國雲南昆明,全長1146公裏,而在中國境內就長達959公裏。

    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了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人開始蠶食英、美、法等國在東南亞的屬地,逐漸占領了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這種占領,使日本人更加貪婪了,於是又將其目光投向了緬甸。因為從戰略層識來看,攻占緬甸,一則,可以確保馬來半島的側翼安全;二則,可以切斷國際援華物資的最後一條通道,進而迫使中國政府投降。

    而第二點於小日本特別重要。

    然而非我族類,必有異心。中國組成遠征軍雖然是美、英、中做出了保衛緬甸的決定,但這些國家卻皆有著各自的“小算盤”,尤其是英方,它並不願意中國的軍隊進入緬甸。

    這原因其實也簡單,它一是擔心中國軍隊進入,會影響其在緬甸的利益,即便是守不住這道屏障,也是傾向從印度調兵,而不是從中國。

    二是,英方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歐洲戰場,沒有像中國那樣,有堅定保衛滇緬公路的決心。

    還有三是,國力上的差距,使得傲慢的英國人,有理由懷疑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而在指揮權上,又始終沒有捋順各方之間的關係。

    起初,英方是要求取得中英軍隊統一指揮權的,但鑒於上述的原因,又拒絕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布防。

    此舉動令蔣介石對英方產生了不信任感,再也不放心將“老本”交由英國人。

    不過蔣介石也不想落個攫為已有的罵名,他轉了一個彎,為了取悅美方,蔣介石任命了美國人史迪威擔任聯軍的總指揮。

    可實際上,史迪威並未掌握遠征軍的實際指揮權,其下達的所有命令,一律通過杜聿明轉給林蔚,然後再轉給聯絡官,最後由蔣介石批準執行。

    如此不利因素,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此後對日的主要作戰。

    中國遠征軍第一場戰役為同古會戰。可是會戰中卻命運多舛。

    上麵講到,英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阻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遠征軍隻能在滇緬公路沿線集結待命。

    直到1942年3月,緬甸首都仰光失守,“打腫臉充胖子”的英方,再也“充”不下去了,隻好請求中方援救。

    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第五軍200師,奉命率先進入緬甸境內,在同古地區接管英軍防務,隨即與尾隨而來的小日本,在皮尤河發生激戰。

    由於200師全體官兵同仇敵愾,英勇奮戰,且采取伏擊的辦法,因而重挫了小日本,首戰告捷。

    同古位於緬甸南部平原,在仰光與曼德勒之間,仰光失守後,同古也成為了阻止日軍北上的重要屏障。

    遠征軍本打算以此為依托,與英軍一道收複仰光。沒想到的是,英軍根本就沒打算守住同古,隻是顧著一味撤退,由此200師的側翼成為了重大隱患。

    作為200師師長戴安瀾,一則對於英軍的“投降主義”有所耳聞,知道很有可能是“豬”一樣的坑貨。

    其次,麵臨嚴峻形勢,也需要鼓舞部隊士氣,表達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於是戴安瀾師長發布命令:師長戰死,副師長代之;團長戰死,副團長代之.......

    同時,戴安瀾要求各級都要寫下遺書,他也在遺書中囑托妻子,要肩負起撫老育幼的重擔。

    這是何等的熱血豪邁、激情跌宕,整個200師嗷嗷叫!

    麵對兵力數倍於我的小日本55師團,又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還臭不要臉使用了毒氣彈,200師全師同仇敵愾,始終沒有讓小日本越過防線。

    可是眼見後續部隊大部遲遲未能到達指定區域,同古會戰遂成為了泡影,孤軍深入的200師隨著戰事的深入,處境竟變得越來越不妙。

    眼見得200師身陷險境,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不顧史迪威的阻攔,下令200師迅速突圍。

    所以本來勝券在握的好端端的一個戰役,硬是因為號令不統一和協調關係不順而被攪黃了。

    不過此役盡管沒有達成戰略目標,未能挽回盟軍在緬甸的不利局勢,且200師的傷亡達到了2500人之多,但也重創了55師團。

    此戰共擊斃5000多日本鬼子,打出了中國遠征軍的威風。

    現在還是回過頭來重新認識一下同古戰役吧!

    1942年3月,應英緬殖民者的請求,我遠征軍主力部隊陸續入緬,其中,全軍先鋒200師前出同古一線,其中師主力駐防同古城。

    200師師長戴安瀾以598團一個步兵營配屬5軍直屬摩托化騎兵團,工兵團一部,平射炮營一部前出至皮尤河,與駐守在同古以南皮尤鎮的緬1師換防,後繼續保衛同古地區。

    3月14日一一3月18日,英軍緬1師在皮尤鎮附近對日軍斥候部隊進行了幾次小規模阻擊,在掩護200師成功構築防禦陣地之後,於19日撤往同古火車站,準備登車前往西線戰場。

    但是英軍撤退途中並未完全破壞皮尤河大橋,在日軍前鋒迅速逼近的情況下,遠征軍不得不派遣部分部隊前往破壞。

    與此同時,皮尤河的駐防部隊也與日軍爆發了前哨戰。

    20日,日軍約數百人向遠征軍發動攻擊未果,交火逐漸演變為對峙。遠征軍從一名被擊斃的日軍少尉(這名少尉叫畿部一住)屍體上發現了地圖及日記等,並認定當麵之敵為55師團112聯隊。

    然而在日方記錄中,作為55師團開路先鋒的是143聯隊,並且非常巧合的是,日軍從遠征軍軍官的馬鞍中也搜到了作戰地圖,並認定當麵之敵為200師598團。

    都是撿到的地圖,日軍搞對了情報而國軍卻搞錯了情報。這是怎麽回事呢?難道日軍更換了進攻部隊?又為什麽要更換進攻部隊?

    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接下來112聯隊果真快要趕到戰場了。

    皮尤同古葉達西的位置,查鄂克春應在同古—一皮尤的三分之一近點處。

    因為戴安瀾給前哨部隊的任務並不是死守,所以前哨部隊很快就放棄了陣地,北撤40公裏撤到了查鄂克春。

    此時師主力也修築好了防禦工事,聚集全力等待著日軍的進攻。

    守備同古的遠征軍序列如下.:①200師,②軍屬騎兵團,③軍屬工兵團,④軍屬補充第一團(欠3營),⑤軍屬平射炮營,⑥軍屬裝甲車十輛。以同古市區為主陣地,查鄂克春為前進陣地,喀巴溫河為警戒陣地。

    3月22日,日軍112聯隊進攻查鄂克春前進陣地,與駐守的遠征軍激烈交火,卻遇到中國遠征軍的頑強抵抗。

    由於中國遠征軍的頑強抵抗,雙方一時形成僵持態勢。

    日軍在戰史中記載:“查鄂克春守敵約一千餘人,擁有迫擊炮,速射炮,並且修築了很多隱蔽的十分巧妙的機槍巢,村莊內還建有複廓陣地。”

    由於日軍的輕敵以及遠征軍的頑強,導致日軍指揮係統產生的不小的混亂,進攻部隊一時陷入苦戰。

    但是日軍的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開來,雙拳難敵四手,前進陣地的部隊如果繼續堅守很有可能遭到日軍的圍殲。

    於是戴安瀾命令前進陣地的守軍於24日撤回同古。這樣,日軍在進攻兩天之後終於拿下了查鄂克春。

    然而當日,日軍不僅進占了查鄂克春,還派遣143聯隊迂回到遠征軍側後,進犯同古克永崗機場和南陽火車站,並於下午五點占領機場。

    為此,戰後林蔚的參謀部還特此批評了已經殉國的戴安瀾師長,認為戴沒有及時加強查鄂克春前進陣地的兵力,並鞏固主陣地的守備,導致日軍獲得了穿插攻擊機場火車站的空隙,為日後的處處被動埋下了隱患。

    日軍在完成了對機場和查鄂克春等外圍陣地的攻占後,於25日展開第一次大規模進攻。

    日軍以143聯隊為左翼,112聯隊為右翼,從西南方向同古市區發動進攻,企圖把200師趕到河邊。

    戴安瀾師長命令部下在叢林裏放火(此時為緬甸旱季),阻止日軍前進,最終日軍連續兩天的攻擊進展不大,還在27日遭到了守軍的反擊。

    但是市區西北角被日軍攻破,軍屬工兵團和騎兵團被迫向葉達西轉進。

    就在200師遭到日軍攻擊而苦戰之時,盟軍司令部發現200師牽製了大批敵人,遂決心以同古為中心,與日軍展開決戰。

    當即調兵遣將,集中新22師,軍屬補充團,以及戰車,炮兵各一部,向葉達西集中,準備向日軍反擊。

    但是由於運力不足,部隊集結前進緩慢,直到27日才勉強集結完成。

    運力問題是困擾遠征軍的大問題,部隊無法快速集中,導致被動分散。

    這裏有英殖民者的問題,比如英方未能把鐵路進行軍事管製,鐵路上依舊運行著客車,再加上緬甸當地人的破壞,火車經常晚點停車,還發生了客車脫軌的事件。

    也有遠征軍自身的問題,“但我方在此極端困難之情形下,竟忘卻利用自己中緬局之汽車輔助鐵路運輸,而一切唯英方是賴,亦屬咎由自取。”

    27日,廖耀湘完成集結,向日軍發動反擊的序列有①新22師,②軍屬騎兵團(同古撤下),③軍屬裝甲兵團輕戰車兩個連,④軍屬平射炮營一個連,⑤軍屬炮兵團一個營,⑥軍屬戰防炮營兩個連,⑦軍屬補充第二團(欠一個營)和補充第一團三營。

    伴隨著廖耀湘部的攻擊,日軍143聯隊將第二大隊調往城北,警備廖耀湘部的進攻。

    期間遠征軍克複了半個南陽火車站(五棟房子攻下了兩棟),並一度克複克永崗機場。

    但在日軍143聯隊逐漸把主力轉移到廖師方向,在日軍的反擊下並未取得更大的進展。

    當然了,由於廖部的進攻,日軍對同古城的進攻也趨於停止。

    日軍指揮官竹內寬在等待支援,等待的是野戰重炮第三聯隊一個大隊的150炮,有了這些大口徑重炮,日軍可以在攻城戰中占據巨大優勢。

    終於在27日,重炮到達了,一同前來的還有56師團的一個搜索聯隊。

    日軍旋即發起猛烈的進攻,並在150炮的掩護下逐漸攻入市區,56搜索聯隊也涉水過河,向城東200師司令部發動襲擊。

    56師團搜索聯隊參戰部隊是聯隊部,兩個乘車中隊,一個裝甲車中隊,一個通信小隊,共有士兵404人,汽車54輛。

    但是戴安瀾師長及時組織撤退並調兵支援,日軍搜索聯隊並未取得什麽實質性的戰果。

    29日,日軍繼續組織強有力的進攻,200師官兵的抵抗依然頑強,日軍主力進展緩慢,但是左翼的143聯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直插城北200師的退路,隱隱有合圍的態勢。

    鑒於200師已經苦戰近十天,且有可能被日軍包圍,杜聿明於是命令戴安瀾部放棄同古陣地,向平滿納撤離。

    戴安瀾師長遂率部於30日從城東撤離,到達葉達西廖部東方約六七公裏的河流處,日軍隨即占領同古城,葉達西廖耀湘部仍然於日軍對峙中。

    遠征軍同古會戰參戰序列:①200師,②新22師,③軍屬騎兵團,④軍屬工兵團,⑤軍屬平射炮營,⑥軍屬戰防炮營兩個連,⑦軍屬炮兵團一個營,⑧軍屬補充第一第二團,⑨軍屬裝甲車十輛,⑩軍屬輕戰車兩個連

    日軍同古會戰參戰序列:①55師團(欠步兵144聯隊),②56搜索聯隊,③野戰重炮第三聯隊一個150重炮大隊,④坦克第二聯隊一個輕坦中隊,⑤獨立速射炮11中隊,⑥渡河器材第十中隊一小部,⑦第四飛行師團第八飛行隊的六架輕型轟炸機(28日下午轟炸)

    遠征軍傷亡:根據台灣《抗日戰史》記載,200師之騎兵連64死10傷,炮兵連81死10傷,工兵連62死,598團537死132傷,599團474死46傷,600團687死240傷,傷亡共計約2500(此處騎兵連工兵連炮兵連等應為誤記,可能是指騎兵部隊工兵部隊炮兵部隊傷亡)。

    遠征軍廖耀湘增援部傷亡不詳,補充一團一營二營傷亡不詳。

    這個傷亡數字很令人懷疑,因為戰死和受傷的比例實在是太恐怖了,出現這種數字,要麽是發生了極大的潰退,來不及帶走傷員;要麽是部隊吃空餉比例嚴重,缺額全報死亡了;要麽是完全沒有救護係統,傷員大量不治死亡

    日軍傷亡不詳,但是根據《緬甸作戰》,整個一緬會戰役期間,55師團總戰死數為702人。56搜索聯隊戰死13人,戰傷24人。

    大膽解析一下這戰死的702人裏,究竟有多少日軍死於同古?首先,55師團參加的傷亡較大的戰鬥還有毛淡棉,勃固,和皎克西的星支隊(支隊長姓星)。

    其中毛淡棉戰鬥剛進緬甸國境線就被英軍襲擾打死了20人(傷50),進攻毛淡棉過程中,143聯隊還被一處佛塔高地的英軍用機槍迫擊炮壓製了近20個小時。

    “第一線幾乎處於寸步難移的狀態……但突擊以失敗告終,第一線的哀痛信息紛至遝來……聯隊長再次下令反複進行第二第三次突擊。”

    擔任主攻的兩個聯隊按照戰死150人的估算應該不過分。

    勃固攻城戰日軍先期投入了兩個聯隊,跟英軍搏殺了三天,還遭到了英軍7驃團坦克部隊的反擊,按戰死100人估算應該不過分。

    至於星支隊(步兵143聯隊第三大隊,坦克山炮汽車各一個中隊),在皎克西遭到印48旅的炮火襲擊。

    “敵集中猛烈炮火轟擊孤進到陣地前的星大隊,大隊全麵崩潰,開始向前衛線後退……呈現一片混亂。”

    籍此,日軍戰死按照100人估計也應該不過分。另零星襲擾戰鬥中日軍戰死按照20人估計應當不過分。

    綜上所述,日軍55師團在同古會戰以外的戰死數量應當是390人左右,同古會戰戰死數量應當是310人左右,按照慣例的一比三的傷亡比,估算受傷應當在900人左右,合計傷亡約為1200人。

    當然此數據僅為推測估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三月廿四日前進陣地尚未被敵奪取,而本陣地之後方即被包圍。據其所報,前進陣地之兵力僅為騎兵一團、步兵一營,而四日間之戰鬥經過,則非常激烈,是否已將本陣地之預備隊注人前進陣地,致無法應付敵之迂回,雖未據報,不得而知。但嚴格言之,在戰術上不能無過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