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東江縱隊①
字數:10159 加入書籤
1938年10月,廣州失陷後,中共廣東省委東南特委在廖承誌的指導下,先後組建了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曾生)和東寶人民抗日遊擊隊(大隊長王作堯),統稱東江人民抗日遊擊隊。
這兩支抗日武裝I在廣九路兩側、珠江三角洲及港(香港)九(龍)地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創建了東江抗日根據地,連同瓊崖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共在華南的戰略支點。
1943年12月,部隊改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轄9個大隊,並於1944年上半年對日偽軍展開攻勢作戰。
以廣九鐵路為界,路西部隊第3大隊首先出擊常平車站、篁村,各殲偽軍1個連;接著兩次襲擊寮步,並在白花洞擊潰偽30師的進攻。
後與第5大隊配合,在黃景坑地區截殲偽45師兩個連,迫使其中1個營投誠。
5月初,第3、第5和東莞大隊三麵夾擊奔襲梅塘地區的日偽軍,斃傷100餘人。第5大隊還全殲偽30師機槍連於霄邊。
寶安大隊在沙井全殲偽護沙大隊,夜襲偽43師一部於烏石岩,全殲出擾黃岡的偽45師兩個連,全殲蛇口日軍1個班,俘日軍3人。
東莞大隊重創出擾莞(東莞)太(平)線的偽軍一部,在厚街全殲偽軍1個連。
路東部隊鐵東大隊與第3大隊配合,出擊橫瀝,全殲偽聯防隊;獨立第3中隊摧毀鳳凰山據點,消滅日軍1個班並收複清溪城。
護航大隊一部,擊退了從迭福村出來搶糧的100餘日軍。
港九大隊先後營救了盟國飛行員,救出被關押的印籍官兵,炸毀鐵橋,襲擊日軍哨所和日軍海上運輸船隻。
與此同時,東江縱隊一部還渡江北進,與原在江北地區活動的遊擊隊會合,首襲石灘,接著攻占上、下南,在源頭、茹屋地區斃日軍少佐以下70餘人,乘勝襲取羅崗、龍眼洞等偽軍據點。
東江縱隊經過半年的攻勢作戰,鞏固擴大了抗日根據地,並發展成為1萬多人的遊擊兵團。
在長達八年抗戰艱苦曲折的鬥爭中,東江縱隊在黨中央和廣東黨組織的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成為擁有1.1萬餘人的部隊。
在遠離黨中央,遠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孤懸敵後,在日、偽、頑夾擊的情況下,緊密依靠群眾,堅持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的方針,轉戰東江兩岸,深人港九敵後,挺進粵北山區,英勇打擊敵人,積極配合全國抗日戰場和盟軍對日反攻作戰。
在東江和北江廣大地區,建立了根據地和遊擊區,總麵積約6萬餘平方裏,人口450萬以上,成為中外共知的華南抗日戰場一支堅強的武裝力量,成為廣東人民解放的一麵旗幟,對抗日戰爭、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東江部隊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於1943年12月,將番號改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並向全國發出通電。
1941年12月8日淩晨,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25日香港淪陷。1942年2月,活動在港九地區的幾支抗日武工隊統一編為港九大隊。
港九大隊根據港九地區的特點,分別組成了短槍隊、長槍隊、海上隊和市區隊,開展敵後遊擊戰爭。
港九地區地域狹小,又多是日偽軍警林立的城區和圩鎮。據此,港九大隊充分發揮短槍隊高度靈活的優勢,釆取機動靈活的戰術,以打小仗,打巧仗為主。掌握各種時機進行破襲戰、奇襲戰、伏擊戰、捕捉戰,有力地打擊敵人。
東江縱隊為控製大亞灣、大鵬灣一帶海域,破壞日軍的運輸線,同時也保護我海上運輸和來往客商,決定以海上獨立中隊為基礎擴建為護航大隊,並將港九大隊海上小隊擴建為海上中隊。
兩支海上部隊相互配合,相互策應,開展海上遊擊戰。3年多共俘獲敵船43艘,擊沉敵船7艘,俘日軍36人,擊斃日軍52人,淹死日軍40多人,俘偽軍50多人,擊斃偽軍近100人,繳獲武器、物資一大批。被人們稱譽為中國的“土海軍”。
為迎接抗日戰爭全麵勝利及應對國民黨發動內戰,1944年冬,中共中央做岀創建五嶺(赿城嶺、都龐嶺、騎田嶺、蔭渚嶺、大庚嶺)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決策。
由八路軍三五九旅主力4000多人組成的南下支隊作為南下第一梯隊,由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委(通稱“兩王”部隊)。於11月9日從延安出發,向華南挺進。
為迎接“兩王”部隊南下,廣東區黨委和東江縱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東江縱縱先後有五個支隊(含一個總隊)及若幹大隊抵達粵北展開部署。
為了統一指揮北上部隊和已在北江的部隊,組成了東江縱隊挺進粵北前進指揮部(簡稱“粵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五嶺戰略根據地的決定,雖然由於形勢突變未能實現,但是當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企圖消滅東江縱隊時,挺進粵北的部隊已經在粵贛湘邊站穩了腳跟,完成了戰略展開,開始了創建根據地的鬥爭,為解放戰爭時期創建粵贛湘邊縱隊創造了條件。
東江縱隊對日、偽軍作戰1400餘次,斃傷日、偽軍6000餘人,俘虜、投誠3500餘人,反擊頑軍作戰600餘次。共繳獲各種武器6500餘件。
他們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牽製了敵人的大量兵力,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和通信聯絡,嚴重威脅著日軍的南海防線,積極配合全國抗日戰場和盟軍的反攻作戰。
幾年來,他們先後進行了榴花塔阻擊戰、百花洞戰鬥、銅鑼徑伏擊戰、福永爆破攻堅戰、馬鞭島海戰、粉碎日軍萬人“掃蕩”、廣九鐵路破襲戰和梅塘激戰。
1938年10月19日,日軍占領東莞石龍鎮。10月下旬,扼守京山高地的東莞縣常備隊兩個中隊及模範壯丁隊與敵激戰,擊退企圖渡河的日軍。
連續進犯九天均未得逞,日軍改向峽口、榴花方向進攻。模範壯丁隊和常備隊與日軍鏖戰20多天,斃傷日軍數十人。
11月13日,常備隊主動渡江出擊,在石碣劉屋抗日自衛隊的配合下,同日軍騎兵浴血奮戰。常備隊和劉屋自衛隊各犧牲11人。
這是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首次對入侵東江日軍進行有組織的抵抗,堅守東江河南岸陣地達1月之久。挫敗了敵人的凶焰,振奮了民心士氣。
1941年6月11日至12日,第三大隊在當地民兵的配合下,在大嶺山百花洞村重創前來“掃蕩”的日偽軍。
日軍出動飛機向被圍困之敵空投糧食、彈藥,還從廣州、東莞、石龍出動步、騎兵1000人前來救援。戰鬥持續兩天一夜,擊斃日酋長瀨大隊長,斃傷日軍官兵50多人。華南日軍稱這一仗“是進軍華南以來最丟臉的一仗”。
1942年4月14日,惠陽大隊獲悉日軍常到附近鄉村搶糧,決定在日軍必經的銅鑼徑山穀打場伏擊戰。
當日下午3時多,日軍從碧嶺方向搶掠回來,進入惠陽大隊的伏擊圈,大隊全部機槍、步槍、擲彈筒一齊開火,打得日軍人仰馬翻,四處逃竄。
指戰員衝下公路,與日寇拚殺。戰士黃明、張達生、林平在搏鬥中英勇犧牲。
此役擊斃日軍15人,傷日軍20多人。打擊了敵軍的氣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誌。
福永爆破攻堅戰是遊擊總隊第一次使用爆破技術的攻堅戰。
1943年5月2日夜,主力隊(珠江隊)直奔福永(寶太線上偽軍重要據點)。
擔負突擊任務的第三小隊迅速接近偽軍碉樓,偽軍發現即用火力阻擊。
突擊隊員在機槍火力掩護下迅速把四公斤的炸藥包放在偽軍碉樓下的鐵門引爆,炸開鐵門和大鐵柵,僅用30分鍾全殲守敵。
此次戰鬥以襲擊和攻堅相結合,成為東江抗戰史上一次典型戰例。
1943年7月6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組成17人突擊隊,夜襲馬鞭島海上敵船。
經過40多分鍾的激烈戰鬥,全殲偽軍三艘武裝船,擊斃偽海軍大隊長以下50多人,俘偽軍40多人。
此次戰鬥拔掉了日偽軍在大亞灣海域安的一個“釘子”,為控製大亞灣海上通道,挺進稔平半島創造了條件,被曾生讚譽為“開創了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海戰的範例。”
1943年11月,日軍為了打通廣九鐵路全線,出動9000多人,采取“鐵壁合圍”的戰術,向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舉行萬人“掃蕩”,妄圖消滅對廣九鐵路通車威脅最大的抗日遊擊隊東莞主力。
遊擊總隊組織三路突圍。秘密地從敵人包圍的縫隙間突圍而出,保存了部隊的有生力量。
12月初,第三大隊在大嶺山的瓜田嶺村打退日軍的進攻,並乘勝追擊,逼使日軍不得不撤出大逕的據點,從而粉碎了日軍的萬人“掃蕩”。
1944年2月下旬,東江縱隊在廣九鐵路中段全麵開展破襲戰,數度攻入日軍駐守的橫瀝、林村、平湖、深圳、常平、天堂圍、新塘等火車站,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線70多裏,炸毀日軍碉堡炮樓,剪斷電線,使敵軍火車相撞,九名日軍斃命,其中包括兩名少佐,粉碎日軍打通廣九鐵路的企圖。日軍稱廣九鐵路問題是“治安之癌”。
1944年5月8日,東江縱隊第三第五大隊和東莞大隊,與前來偷襲梅塘鄉龍見田村東縱領導機關的日軍500多人,在馬山展開激戰,斃傷日軍近百人。日軍大隊長加藤敗回樟木頭後,剖腹自殺。
此次戰鬥中東江縱隊犧牲26人、傷10人。
梅塘戰鬥是在日軍偷襲幾乎得逞的危險情況下,由於我軍指揮果斷,指戰員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根據地民兵和群眾大力支援,我軍遂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而取得勝利。
新塘火車站是日軍在廣(州)九(龍)鐵路線上的重要物資供應站,車站附近有日軍據點,可隨時馳援。
1944年11月2日,東江縱隊北上抗日先遣隊和獨立第二大隊夜襲新塘火車站,殲滅了偽軍,摧毀了倉庫,活捉了日軍站長阿南中佐。戰鬥全程僅用了半個小時,導致日軍廣九線交通中斷半個月。
據不完全統計,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東江縱隊指戰員達3500多人。他們大多數犧牲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有的犧牲在敵人慘無人道的監獄裏,還有的病逝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
他們都未能看到新中國的誕生而長眠地下,還有不少無名烈士,因無記載而被埋沒英名。
解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的東江縱隊英烈中有:
李淑恒香港女教師。抗戰爆發後,積極參加香港的抗日救亡活動。在送長子去延安後,又先後送六個子女參加東江抗日遊擊隊(三個兒子在部隊犧牲)。
1941年李淑桓來到東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以教書作掩護做秘密交通情報工作。
同年10月6日,國民黨頑軍進攻大嶺山,她不幸被捕,壯烈犧牲。李淑桓被譽為“革命母親”、“東江遊擊隊之母”。
1944年7月22日,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飛鷹隊)在老虎山下與日軍藤本大隊主力400人遭遇。
“小鬼班”班長黃友率領擔任尖兵的四名小戰士傅天聰、尹林、賴誌強、李明頑強阻擊敵人,掩護主力撤退,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戰後,東江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發出通報,將飛鷹隊小鬼班命名為“黃友模範班”。中共中央追認黃友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戰鬥英雄、中共模範黨員。
林平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4月隨朱德上井岡山,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10月參加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1938年9月到廣東惠陽坪山,曆任中共東江軍政委員會書記、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軍事指揮、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廣東(中區)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員。1945年2月在廣東新興蕉山村同國民黨頑軍作戰中英勇犧牲。
港九大隊短槍隊隊長劉錦進(又稱劉黑仔)的傳奇故事廣為傳誦:
進入香港九龍市區張貼傳單標語;襲擊九龍日軍崗哨;消滅沙田第四號地窖警衛隊;深入繁華地段酒樓懲辦漢奸;潛入日軍憲兵司令部宿舍處決漢奸翻譯官;突入日軍啟德機場,炸毀機場油庫和一架飛機;活捉日本南支派遣軍高級特務頭子東條正之………
1946年5月,在同國民黨反動軍隊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林文虎泰國華僑。1940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縱北撤後,奉命留下堅持鬥爭。
1950年2月,林文虎調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海防隊副隊長,後被任命為海軍火力船隊副大隊長。
5月24日,參加解放萬山群島戰鬥,率領三艘炮艇擔任中路突擊垃圾尾島之首戰任務,壯烈犧牲,被中央軍委海軍司令部追認為全國第一位“海軍戰鬥英雄”。
黃作梅香港人。1941年6月入黨,同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
1946年6月應英皇喬治六世的邀請,以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國際小組負責人的身份,到倫敦參加二次世界大戰勝利遊行,英皇授予他MBE勳章,表彰其“在1945年9月2日前對英軍東南亞軍事行動作出的貢獻”。
1955年新華社派黃作梅等隨周恩來參加萬隆亞非會議。4月11日黃作梅等7人先行,在香港飛往印尼首都雅加達的途中,因特務潛放的定時炸彈爆炸而犧牲。
此外,東江縱隊著名的營救香港文化界人士及愛國民主人士的行動更是蜚聲海內外。
這場始於1942年1月的秘密大營救行動,規模之大,曆時之久,行程之遠,涉及麵之廣,被營救人之多,都是前所罕見的。
它所涉及的地域範圍,從香港到東江、韶關、桂林、重慶、貴陽、成都、昆明、上海、蘇北,足跡遍及10餘省市……
這一壯舉,世人稱頌,被中國文學大師茅盾先生稱讚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經過了曆時幾個月的緊張營救工作,擔負直接任務的中共廣東地方組織和東江遊擊隊,幾經周折,曆盡艱險,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文化界人士、愛國民主人士及其他人士共800餘人,從日軍“虎口”中勝利營救出來。
其中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土就有300餘人①。
東江縱隊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的作用,突出表現在營救盟軍和國際友人、偵集侵華日軍的情報、建立電台、提供氣象資料上。
自香港淪陷後,東江遊擊隊和當地黨組織根據黨中央指示,幫助近百名被關進日軍集中營的國際友人、英國官兵及美、印、荷、比、俄、菲、挪、丹等國的僑民脫離虎口。
港九大隊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在港九地區逐步建立中隊、大隊和群眾三級情報網,在日軍占領區搜集有關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民情等方麵的情報。
不僅使遊擊隊在敵人嚴密控製的鬧市區活動自如,而且在配合國際反法西斯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東江縱隊給予盟軍的合作,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貢獻,贏得了國際聲譽。
延安《解放日報》著文讚揚東江縱隊是“一支對同盟國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事業有卓著功勳的隊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同日,朱德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及其所屬的一切部隊,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聽候中國解放區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縱隊的命令,向人民軍隊投降,在廣東的日軍應接受曾生的命令。
1945年8月18日,曾生以中國解放區抗日軍華南抗日縱隊的名義,給日本南支派遣軍最高指揮官田中久一的命令:
“……立即派出代表到清溪地區接受我軍命令!……”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簽署了國共雙方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為監督停戰協定的貫徹執行,由國、共、美三方派出代表在北平組成軍事調處執行部,派出“軍調第八執行小組”到廣東解決停戰及中共廣東武裝部隊北撒問題。
第八執行小組於1946年1月25日到達廣州……經過激烈尖銳的鬥爭,於5月21日達成了廣東中共武裝人員北撤山東煙台的具體協議。
東江縱隊北撤人員共2583人(其中包括珠江縱隊89人,韓江縱隊47人,南路部隊23人,粵中部隊105人,桂東南1人),於1946年6月30日,分乘美國3艘登陸艦,離開大鵬灣,開向山東煙台。
7月5日,北撤部隊安全抵達山東煙台解放區,受到膠東解放區黨政軍領導和群眾上萬人的熱烈歡迎。
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到山東之後,分別進華東軍政大學和黨校學習,1947年擴大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並編入華東野戰軍序列。
在華東野戰軍指揮下,參加了華東戰場的南麻、臨朐、諸城、豫東、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
未參加北撤留在廣東堅持鬥爭的人員,在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麵內戰後,恢複武裝鬥爭,逐漸發展壯大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等部隊,配合全國解放區戰場作戰。
1949年9月,南下的兩廣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在粵贛邊勝利會師,配合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和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為解放廣東全境做出重大貢獻。
東江縱隊的曆史,是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江人民英勇抗戰的曆史。
東江縱隊的曆史雄辯地說明: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東江縱隊戰勝一切敵人,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
廣大指戰員不怕困難,不畏艱險,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和東江縱隊在長期艱苦鬥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作風,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它將永遠教育和鼓舞人們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造福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事業而努力奮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被營救的部分人士: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胡繩、蔡楚生、丁聰、梁漱溟、戈寶權、廖沫沙、歐陽惠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