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東江縱隊②
字數:6851 加入書籤
今日的九龍熙熙攘攘,不過,你可曾想過,這裏亦曾是抗日隊伍殺敵的戰場?
抗戰期間,港九大隊的遊擊戰士就曾在這街市間縱橫,以簡陋裝備打得日軍暈頭轉向,亦救出許多盟軍士兵。
1944年2月11日,駐桂林的美國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團轟炸啟德機場。盟軍在香港上空與日機激戰,其間美軍中尉克爾(Donald.W.Kerr)戰機被擊中,跳傘逃生,幸而被遊擊隊“小鬼”李石發現,將他輾轉送抵遊擊隊設於西貢的據點。
與此同時,日軍出動千餘人,對沙田、西貢“掃蕩”,企圖借此機會殲滅港九大隊。
港九大隊迅速使出一招“圍魏救趙”,以西貢中隊在內線作戰,和日軍周旋;又以短槍隊挺進外線九龍市區。
2月13日,花名“劉黑仔”的劉錦進帶領隊員喬裝潛入九龍塘,處決了日軍憲兵司令部一名漢奸翻譯。
此後又率隊潛入啟德機場,炸毀日軍油庫1座、飛機1架。日軍深恐遊擊隊造成更大破壞,隻好撤退,回守市區。
克爾亦轉危為安,乘坐港九大隊海上中隊的船隻抵達廣東南澳,幾經周折,最終回到廣西桂林的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基地。
克爾後來專門給遊擊隊員們寫感謝信:“中國的抗戰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作為美國人,我很驕傲能夠在戰爭中與你們像兄弟般並肩戰鬥。無論在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我們和你們永遠是朋友。”
日軍自然不會善罷甘休。1944年3月底,日軍再次出動,掃蕩大帽山、沙田、西貢。
港九大隊市區中隊亦主動出擊,在4月21日午夜,以數十斤炸藥炸毀了窩打老道4號火車鐵橋。
當時夜深人靜,一聲轟然巨響震動全港,市民均從夢中驚醒,九龍交通一時間完全中斷。
遊擊隊居然在日軍重兵駐紮的市區癱瘓交通,日軍大為震驚,迅速戒嚴,逐街逐戶搜查遊擊隊員。
不過遊擊隊完成任務後即迅速脫離,日軍一無所獲,隻得再次退兵回防。
就這樣,港九大隊在抗戰期間,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環境優勢,多次主動出擊打擊日軍,又成功救助大批盟軍。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港九大隊共救出英國人20名,美國人8名,印度人54名,丹麥人3名,挪威人2名,蘇聯人、菲律賓人各1名。
抗戰時期的香港,如何成為美軍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情報站?轟動一時的大營救行動的對象又是哪些人?
早年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時,曾有數百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被疏散到香港,繼續開展抗日宣傳和進步活動。
他們抵港後,將香港頹唐的“文化沙漠”改造為宣傳抗戰和民主自由的海外進步文化據點,因而引起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不滿。
日寇侵占香港後,立即封鎖香港至九龍的海上交通,大肆搜捕、誘捕愛國人士和抗日分子,試圖將其一網打盡。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南方局一直密切關注著香港的局勢。在日寇進攻香港前一天,即12月7日,周恩來就電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誌,要求迅速作好應變準備。
8日戰事爆發當日,周恩來接到中共中央的急電,“香港文化界人士和黨的工作人員應向南洋及東江撤退”。
8日至9日,周恩來連續致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誌等人:要不惜任何代價,營救被困在港的文化界精英、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國際友人,將其轉移往大後方安全地區。
12月8日下午,廖承誌在港島召集中共在港各機構負責人會議,決定必須以最快速度,搶在香港局勢穩定之前加緊進行營救工作。
由於這些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在日寇入侵香港期間反複轉移,港九大隊與中共地下組織一起動用各種關係,層層串聯,才設法與全部滯留人員逐一取得聯係。
而後幫助他們擺脫日寇特務的監視跟蹤轉移住址,分東西兩線,秘密分批從港島偷渡過海,護送到九龍佐敦道、花園街、上海街等秘密接待處,再轉送至東江抗日根據地。
1942年元旦,緊張的秘密大營救揭開了帷幕。1月9日,第一批文化界人士也開始踏上離港的旅途。
在香港洛克道的臨時集中點,茅盾、葉以群等人喬裝混在難民群中,由也裝成難民的交通員帶領著穿街越巷,黃昏時來到銅鑼灣避風塘,穿過被剪開的鐵絲網缺口偷偷上船。
次日淩晨,又與前期抵達的鄒韜奮、胡繩等一起,在交通員的帶領下改乘三隻竹篷小艇,趁日寇換崗之機疾馳渡海,抵達九龍市區秘密接待點。
11日,一行人再次扮作難民,在武工隊的護送下翻山越嶺,曆經艱辛終於抵達陽台山抗日根據地。
同時,從九龍西貢乘船的部分愛國民主人士,也輾轉抵達坪山抗日根據地。
此外,由於何香凝、柳亞子等體弱不易跋山涉水,隻能乘風帆船至汕尾,偏偏海上無風可乘,被迫漂泊多日,缺糧少水,多虧港九大隊送糧送水才化險為夷。
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營救工作,800餘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終於逃離日寇“虎口”,突然出現在內地大後方,極大地震撼了日寇。
這一壯舉蜚聲海外,被茅盾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鄒韜奮到達東江敵後,曾親筆題寫“保衛祖國,為民先鋒”八個大字,贈給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並深情地說:“沒有人民的槍杆子就沒有人民的筆杆子,要把筆杆子和槍杆子結合起來。”
對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夏衍評價道:“大營救表明了黨中央、南方局對知識分子的關懷”,“這是真正的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香港淪陷後,囚禁在集中營中的港府官員、英軍官兵和英、印、荷、比、俄、丹、挪、菲等國僑民,成為港九大隊營救的另一主要目標。
1942年1月9日20時,在離集中營不遠處的海邊防波堤外,火柴點燃的亮光被連續遮斷三次,英軍賴特上校、海軍上尉摩利和中尉戴維斯等人悄悄越過日軍的警戒線,爬上了火柴亮光處的小舢板,開始艱難的逃亡。
麵對日偽軍的瘋狂追捕,聞訊趕來的港九大隊經過與時間激烈地賽跑,終於將其營救,護送回大後方。
後經賴特建議,英軍成立了專門營救戰俘的英軍服務團,由此開始了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1942年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擴編而成,該隊於1943年12月改編為東江縱隊)營救盟軍、互通軍事情報的短暫合作。
至同年4月,港九大隊還營救出香港警司湯姆遜先生和波利斯屈特夫人,陸軍軍官比爾斯中尉、懷特中尉和祁德尊中尉,英軍士兵格爾拉夏,等等。
對這段經曆,比爾斯中尉回憶道:遊擊隊“從上至下的普遍熱情,他們的極大願意幫助我們,和他們對我同敝人的明確的認識,使我們堅信中美英荷(A.B.C.D)陣線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敵人一塊嚴重的絆腳石”。
隨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調派熟悉英語、有合適社會關係的幹部,在港九大隊建立了國際工作小組,黃作梅任組長,並在香港和九龍設立了秘密的聯絡點。
盡管受國民黨方麵的幹擾,英方同年8月斷絕了與我的聯係,但港九大隊本著堅持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仍冒著極大的危險積極展開營救活動。
他們或通過牧師、神父直接打入了集中營;或喬裝成小商販,趁戰俘集中營外出勞動之機,幫其藏匿再伺機轉移;或將寫著英文的木板漂流到駐紮在海邊的集中營,秘密取得聯係後幫助戰俘逃離。
這些獲救人員多次致信感謝港九大隊,英軍服務團負責人賴特對遊擊隊的壯舉也深表敬意,曾向遊擊隊首長表示:“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是不會做出什麽工作來的。”
港九大隊努力營救盟軍和國際友人,贏得了盟國的讚揚,在國際上聲譽日高。戰後,英國政府對我們營救英軍的這一珍貴援助“表示欽佩”,給予高度讚揚,並授予黃作梅一枚獎勵勳章。
同時,港九大隊還營救了多名美軍飛行員。
1944年2月11日,美國第十四航空隊飛行員克爾中尉駕機轟炸啟德機場時,座艙被擊中起火,被迫跳傘逃生,降落在九龍山區,當即遭到日寇追捕。
危急時刻,送信路過此地的14歲港九大隊交通員李石恰巧發現了克爾。
在遊擊隊員和當地村民的一起努力下,克爾多次轉移隱藏,躲過了日寇持續半個月的搜捕,而後由短槍隊送到港九大隊隊部,再送至東江縱隊司令部治療,傷愈後又被護送到桂林美軍航空隊基地。
當時遊擊隊物質條件困難,但小戰士陳勳仍拿領發的5角錢生活費,買了糖果送給克爾,令克爾非常感動。
他曾對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的記者說:“似陳勳天真、活潑、能幹、懂事的孩子,真是世界少有”,他要把這些糖帶回桂林給第十四航空隊的戰友看。
事後,克爾給陳勳50元錢作為答謝,陳勳始終沒有接受。克爾後來在給東江縱隊的感謝信中寫道:“中國抗戰已贏得了全世界的敬仰,而我們美國人亦以能與您們兄弟般一同作戰而自豪。”
抗擊日寇、營救盟軍和愛國誌士的同時,港九大隊悄然編織起自己的情報網絡,與盟軍合作廣泛偵集日寇各類情報。
如:香港日寇的海防詳圖,日寇在港機關、油倉、機場、船塢等詳細圖樣,日本華南艦隊密碼,香港政府組織詳情、文件報告和軍事圖冊摘錄,日寇在香港的防衛力量,廣九沿線及大亞灣海岸區、虎門、新界的日寇工事圖解,等等。
美軍盛讚其情報工作“對美國戰略部隊在中國的組織的成功有著決定的貢獻”,是“美軍在東南亞中國最重要之情報站”。
位於香港的啟德機場,是日寇在東南亞的重要據點,也是盟軍的重點轟炸目標之一。
對此,港九大隊積極配合了盟軍的行動。黃冠芳領導的短槍隊率先甄選好拍攝機場的最佳地點,由黃作梅帶領美軍偵察隊從赤徑村出發,沿高塘抵達深湧秘密交通站,當夜乘船至沙田海口的大水坑,翻山到達梅子林村,與黃冠芳接頭。
短槍隊再帶領美軍迅速進至獅子山,在事先選好的地點近距離隱蔽偵察和拍攝日寇飛機的數量及分布情況,這對於美軍日後準確轟炸啟德機場,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為獲取維多利亞港的日寇情報,港九大隊女隊員文淑筠天天站在中環半山“儒林台八號”的4層樓陽台上,用望遠鏡觀察記錄下港口日寇艦艇進出港及錨泊情況。
同時會講英語和日語的情報員李成,冒著生命危險設法打入駐港日寇憲兵總部特高課,偷取了駐港日寇的軍用地圖副本,交給地下黨員黃施民,通過港九大隊地下交通站送到東江縱隊司令部,而後轉交美軍。
憑借此圖,美軍於1944年底至1945年初,連續轟炸了日寇的香港軍事設施。像文淑筠、李成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港九大隊的優秀情報工作人員兢兢業業、無畏犧牲,為美軍提供了大量情報。
在香港淪陷期間,港九大隊還利用香港集散港的優勢,將武器、彈藥、藥品、物資等源源不斷地運回內地,還經常轉移、安置傷病員,成為重要的中轉站和安置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英軍搶先接收香港,於8月30日抵港。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東江縱隊司令部決定港九大隊撤離香港。
9月28日,油印的《撤退港九新界宣言》散發張貼在香港各區,宣稱:“三年又八個月,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冒出生入死之險,不惜重大犧牲,救護盟邦人士,肅清土匪活動,破壞敵偽統治,保衛人民利益,確實盡了我們應有的努力,並做出了許多成績……今天,全世界和全中國和平建設的時期來臨了。在這新情況下,我隊奉司令部命令,從港九新界地區撤退”。
並鄭重聲明:“在宣言之日起,一星期內撤退完畢。”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1998年12月2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隆重舉行了“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陣亡戰士名冊安放儀式”。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自將港九大隊犧牲的115名烈士名冊安放在香港大會堂供市民憑吊,並宣布: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時期一支正式的武裝部隊,在保衛香港的戰鬥中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香港淪陷的危亡時刻,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港九大隊慨然而起,挺身擔負起香港抗戰的重任,他們的光輝業績將永載史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