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驚雷

字數:6203   加入書籤

A+A-


    不知不覺之間。

    李安的勢力,已經變成了參天大樹,竟然已經有了遮蔽一方的能耐。

    若隻是此事,並沒有被長孫無忌發現的話。

    即便是為了表麵上的名聲,他也會妥協一二。

    可是。

    既然已經被他,找到了端倪。

    再讓他放手,絕無可能。

    長孫無忌絕不允許,因為李安的壯大,而自家身死族滅。

    便是為了家族計,他也絕不允許這股力量,分崩離析。

    因此。

    他這才會不顧半點兒宰相的體麵,出言威脅。

    長孫無忌淩迫同僚,不顧體麵。

    可是他的恐嚇,卻是實打實的。

    不光才剛心思動搖,站了起來的一眾人,驚異不定。

    就連之前,率先告辭的元家子弟,也僵立在了當場。

    元氏在岐山,頗有勢力。

    算是勉強夠的上關隴士族的尾巴。

    若是以往,大家表麵上還過的去的時候,或許沒有什麽大礙。

    可是。

    長孫無忌真要撕破臉,出手針對元氏。

    那還真不是他們一族,可以抵擋的。

    除非現在。

    他出門之後,立刻快馬奔赴涇陽,舉族投靠燕王李安。

    否則。

    在尚書仆射和吏部尚書的打壓之下。

    元氏將再無出頭之日。

    心中恐慌,那人正手足無措之間。

    場中的另外一人,卻被長孫無忌的威脅給激怒了。

    那便是楊師道。

    最早。

    在李安才剛,被任命為左武衛中郎將的時候,受長孫無忌慫恿,他還出言,狠狠參過李安一本。

    可惜。

    與孔穎達一番唇槍舌劍,被人批的體無完膚。

    甚至被皇上厭棄,讓他出京躲了好幾月。

    後來。

    他與遠在揚州的兄長楊恭仁通信,又被兄長一番教訓。

    這才轉過彎兒來。

    既然燕王李安,與堂妹一家,十分的親厚。

    那根本就是自己人啊!

    這樣的話,圍繞李安周圍,組成的勢力越大,對於弘農楊氏來說,就越好啊!

    他們楊氏觀王一房,與當今皇室眾多聯姻,不就是想要保家門不墮嗎?

    這樣的話,以如今燕王李安的身份,也就傳承之上,差弘農楊氏不少。

    論官場勢力,絲毫不遜於楊氏。

    如此臂助,若是因為自大而放棄,不啻於自斷一臂。

    想明白了這一點的楊師道,自最初那件事兒之後,就從未參與到針對李安的事件中來。

    現在。

    長孫無忌不但公器私用,甚至還威脅關隴士族,一力針對李安。

    這種事兒,現在的楊師道,他怎麽肯幹?

    因此。

    長孫無忌威脅的話,才剛出口。

    就聽楊師道凜然站了起來,冷冷的質問道。

    “怎麽!”

    “齊國公你還想囚禁我等不成?”

    “就你一人,怕是力有未逮。”

    “不如齊國公你喚內衛進來,將我等全部押入你內衛的私牢。”

    “這樣的話,你長孫氏就能成為關中領袖,一手遮天了。”

    “來吧!”

    “老夫就在這裏等著!”

    天策府有一支隊伍,喚做內衛。

    其職責便是探查大唐周邊各國情報,為大軍行進,提供便利。

    這一支密探隊伍,就算是天策府解散,他們也沒有解散。

    隻是潛藏的更深了。

    因為皇上信重長孫無忌的緣故,內衛大閣領,便是此人。

    這事兒,在朝廷重臣的眼中,不是秘密。

    現在。

    在這種場合之下,楊師道忽然提起此事是想做什麽?

    難道準備參長孫無忌,將國之重器,當做清除異己的手段不成?

    這根本就是向長孫無忌宣戰吧!

    隻要此事傳出,誰不知道,弘農楊氏,將和長孫氏決裂?

    而這種決裂,所造成的撕裂,根本不是如今的關隴士族,所能承受的。

    而受害最大的,還將是長孫一族。

    要知道。

    如今,關隴士族明麵的領袖,雖然說是長孫無忌。

    但這並不意味著,長孫氏,就真的能居於其他士族之上。

    弘農楊氏,便是其中之一。

    楊氏傳承久遠。

    從又漢一朝,便是高門。

    譬如東漢太尉楊震,世稱“關西孔子”。

    這就已經駭人聽聞了。

    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又皆為太尉,時稱“四世太尉”。

    漢朝的太尉,可和現在的虛銜太尉不同。

    掌管的是天下所有的軍政事務,是真正的權傾朝野。

    遠的不說,隻說近的。

    前隋開國皇帝楊堅,為了抬高自家的身份地位,冒認的就是漢太尉楊震的十四世孫。

    這就已經足夠嚇人了。

    而就在今朝,楊氏同樣也是一等一的高門。

    別的不說,就說楊師道的兄長,觀國公楊恭仁。

    他自從前年,從宰相的位置上麵退下來之後,領的官職就是雍州牧,代理揚州刺史。

    雍州乃是近畿大州,長安就歸屬雍州,輕易不設州牧。

    從現在往前數,除了觀國公楊恭仁之外,還有兩任雍州牧。

    一個是楊爽,另外一個,便是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

    楊爽,是隋文帝楊堅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六歲喪父,是獨孤皇後,當做兒子撫養長大的。深受隋文帝信任。

    至於當今皇上李世民,那就更不用說了。

    能和楊爽,李世民,這兩人同列雍州牧,真不是楊恭仁,多麽受皇上的信任。

    而是隻有雍州牧這一緊要官職,才配安慰去了宰相職位的楊恭仁。

    得虧楊恭仁現在人在揚州。

    這要是他在長安的話,以弘農楊氏的家世,哪裏還輪得到長孫無忌,成為關中士族的領袖?

    便是他的官職再高,也沒那個可能。

    現在。

    弘農楊氏出身,楊恭仁的幼弟楊師道,不惜以決裂之言,出聲反對長孫無忌行事。

    一瞬間。

    當場就有大半關隴士族,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麵。

    就因他人一言。

    堂堂宰相,從朝野領袖,直接變成了不起眼的小氏族聯盟。

    這要再加上山東士族,和南人的背離。

    長孫無忌對於朝廷的掌控,直接縮水了一大半。

    這讓他又驚又怒。

    可就算是再怎麽驚怒,但楊師道的話,卻不容他有任何的忽視。

    便是準備借此機會,對付李安的陰私,也徹底落空。

    盡管心裏麵恨的牙癢癢,可他還是要滿臉堆笑的安慰楊師道。

    免的關隴士族,真因為此事分裂。

    當下。

    聽楊師道怒斥,長孫無忌連忙滿臉堆笑的,稱呼他的表字,賠著笑,道。

    “景猷誤會!”

    “景猷誤會了。”

    “什麽對付燕王?這全都是杜家子的一麵之詞,老夫從未說過這樣的話。”

    “便是讓元家子留步。”

    “也是想讓他聽一聽老夫的謀劃之後,再做決定。”

    “景猷不會,連個讓老夫說話的機會,都不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