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_第386章 道衍和尚

字數:3608   加入書籤

A+A-


    胡惟庸走出書房,凝望著老家方向的夜空。此時的他雄心萬丈——上天已經給了我預示!如今我掌握了朝廷的整個文官係統。應天城羽林左、右衛也已為我所掌控。是時候開始為改朝換代做準備了!

    五百裏外的杭州城。

    一條小船正在西湖上搖曳著。船上坐著三個人,燕王朱棣、浙江都司徐輝祖、杭州衛千戶徐增壽。三人擎著魚竿正在釣魚。

    朱棣提了提魚竿,說道:“輝祖,你是不是奇怪為何父皇讓我常駐杭州?”

    徐輝祖歎了聲:“唉,燕王殿下,您是我的姐夫,有些話我不必藏著掖著。我覺得是聖上對我徐家的人不放心,派你來看住我的。”

    朱棣搖頭:“大錯特錯!父皇對於你們徐家萬分信任。他老人家讓我來杭州,是讓我掌控浙江衛所軍。胡惟庸心懷異誌,一旦他膽敢犯上作亂,父皇會命我帶浙江衛所軍北上勤王!”

    徐輝祖驚訝道:“竟然是這麽回事?聖上既然察覺到胡惟庸有反心,為何不直接下一道旨意罷免他的丞相職位?”

    朱棣雖然年輕卻見識非凡:“父皇要罷黜的不止是胡惟庸,還有他屁股底下的丞相職位!”

    徐輝祖問:“丞相職位?您的意思是,在胡惟庸倒台之後,大明會不再設立丞相之職?不可能吧?從漢唐到宋元,哪朝哪代沒有丞相?”

    朱棣道:“曆朝曆代都有丞相,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受到了丞相的製約!甚至有些出格的丞相如霍光、曹操等人可以廢立皇帝、可以將皇帝當作提線木偶!父皇目光遠大,他想的是讓大明的後世皇帝們再也不受相權製約!他要的是泱泱大明,皇權至上!”

    徐輝祖追問道:“殿下,這些話都是聖上親口對你說的麽?”

    朱棣微微搖頭:“不是。是一位高僧告訴我的。”

    徐輝祖連忙問:“哪位高僧?”

    朱棣指了指遠處的一艘遊船,說道:“他來了!”

    遊船漸漸靠近朱棣等人的船。船上站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白麵和尚。這和尚穿著一襲黑色佛袍,手持象征掃去三千煩惱的拂塵,頗有幾分仙佛之風。

    和尚法名道衍,俗名姚廣孝。道衍年輕時曾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精通佛道儒三教,有著不亞於劉伯溫、李善長的大學問。洪武八年,洪武帝命精通佛法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選拔高僧進入僧錄司直屬的大報恩寺聽用。道衍在禮部的考核中排名第一,順利留在了大報恩寺。

    兩年前,十八歲的朱棣因行事魯莽被洪武帝罰到大報恩寺參聽佛法,認識了道衍。二人徹夜長談,談的卻不是佛法而是兵法、時政。朱棣對道衍甚為拜服,二人成為至交好友。

    此番朱棣來杭州領兵,專門帶上了道衍。

    道衍和尚與朱棣隔船相望。道衍和尚高聲問道:“燕王殿下,你看西湖上有幾條船啊?”

    朱棣手搭涼棚,遠遠望去,隻見西湖之上遊船如織。他道:“總有上百條。”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錯了!在貧僧看來,西湖之上隻有兩條船!”

    朱棣大惑不解:“道衍師傅何出此言?”

    道衍和尚解釋道:“隻有兩條船!一條叫名!一條叫利!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皆為名利二字。”

    朱棣笑道:“道衍師傅高見!快請上船,我給你引薦我的兩位小舅子。”

    朱棣娶了徐達的長女徐妙雲。徐輝祖、徐增壽都是他的小舅子。

    道衍和尚上了船,四人邊釣魚邊暢聊天下大事。傍晚時分,徐輝祖和徐增壽返回了都司衙門。朱棣跟著道衍和尚住進了靈隱寺。

    入夜,道衍和尚與朱棣夜談。

    朱棣問:“你覺得徐家兄弟倆怎麽樣?”

    道衍和尚答曰:“徐輝祖幹練忠直。他那個十六歲的弟弟則有著與年齡不符的世故。”

    朱棣又問:“你說這二人今後能否為我所用?”

    道衍笑道:“徐增壽必能為殿下所用。至於徐輝祖卻不好說。”

    道衍和尚一語成讖,在二十年後那場曠日持久的靖難之役中,徐增壽成為了朱棣在應天城裏最大的內應。徐輝祖則成了朱棣最大的敵人。

    洪武十二年,秋。

    常歌的儀鸞司這幾日很忙。洪武帝過兩日要跟淮西老將們去禦苑狩獵,常歌在值房之中謀劃著大漢將軍們的隨扈事宜。

    布置完隨扈的事,李千麵稟報:“常大使,昨日傍晚太仆寺卿李存義到了丞相府,一直到子夜時分才出府。”

    太仆寺卿李存義是胡惟庸的親家,同時也是韓國公李善長的親弟弟。

    常歌道:“待了三個時辰?嗬,這對親家真有得聊啊!你增派耳目,給我盯緊了李存義。”

    李千麵拱手:“是,常大使。”

    謀朝篡位不是請客吃飯,需要精密謀劃。胡惟庸昨夜找到李存義,是希望能夠得到遠在濠州定遠縣的李善長的支持。

    胡惟庸讓李存義做說客,回一趟定遠說服李善長支持他謀反。胡惟庸給出的理由很充分:當今聖上嗜殺成性,多疑反複。空印一案便枉殺數千官員。若他日聖上又開始猜忌功勳老臣,痛下殺手,我與韓國公便是第二個、第三個廖永忠。唯有圖謀大事,取而代之才可保性命無憂。

    過了一日,李千麵又找常歌稟報:“常大使,李存義上晌剛在中書省告了假,下下晌就出京了!耳目稟報,他此次出京是要回老家定遠縣省親。”

    常歌眉頭一皺:“回定遠了?他先是跟胡惟庸密談了一夜,馬上就回定遠老家了,別是胡惟庸有什麽重要的話要他捎給韓國公吧?”

    常歌聞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且說李存義馬不停蹄,回到了定遠縣,找到了大哥李善長。

    李善長已經六十五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野心也漸漸消散。如今他每日在家中養養花,寫寫詩文怡情養性。對於朝中之事他早已懶得過問。

    韓國公府後花園。李存義支開了一眾仆人,他對李善長說:“大哥,我這次回來是有件大事與您商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