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_第418章 錦衣衛!錦衣衛!
字數:3464 加入書籤
第二日乾清宮早朝。洪武帝宣布了一道影響大明王朝兩百年的旨意:裁撤親軍都尉府,改置錦衣衛。錦衣衛負責守衛值宿、稽查百官不法情事、典詔獄。錦衣衛內部分為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管本衛法紀,北鎮撫司管刑獄。錦衣衛百戶以上,皆賜飛魚服,繡春刀。毛驤任錦衣衛指揮使,職正三品。蔣瓛任錦衣衛南鎮撫使,職從四品,常歌任北鎮撫使,職從四品。其餘指揮左、右同知;指揮左、右僉事作為賞銜賜予功勳老臣及其子孫。
錦衣衛——一個影響大明王朝兩百多年的特務機構在洪武十五年正式登上了曆史舞台。
錦衣衛繼承了親軍都尉府的職權。區別在於權力分給了南、北鎮撫司。二者相互製衡。任用蔣瓛、常歌這對冤家分別擔任南、北鎮撫使更是為了分化權力。
群臣山呼萬歲。常歌心道:看來聖上已經對毛驤、蔣瓛開始不放心。重新啟用我說白了就是往新成立的錦衣衛裏摻沙子。
當日下晌,親軍都尉府的衙匾被人摘下,寫有“錦衣衛”三個大字的衙匾掛了上去。
毛驤、蔣瓛、常歌三人站在門口,凝視著“錦衣衛”三個大字。
毛驤道:“換了新名字,自然該有新氣象。咱們去指揮使值房議事吧。”
三人來到指揮使值房。
毛驤拿出了一份名單:“既然聖上將錦衣衛分成了南、北鎮撫司,我作為指揮使自然要對兩司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等等做一番人事安排。這是我列的名單,你們看看吧。”
常歌看了名單,心中暗罵:毛驤你好手段啊!你這是要讓我的北鎮撫司變成一個空頭衙門!
這份名單上,凡是年富力強者全部集中到了蔣瓛的南鎮撫司。毛驤派給北鎮撫司的,或是勳貴家的紈絝子弟、或是老弱病殘。
大明開國後,勳貴子弟都會被賞賜親軍都尉府的虛銜。這些人大部分根本不來上差當職。說白了就是吃一份空餉。至於老弱病殘更不必說,根本辦不了事。
毛驤這是要讓常歌變成一個徒有虛名的光杆鎮撫使,這叫釜底抽薪。
常歌怎能看不出毛驤的用心?他嘲諷道:“指揮使真是太重視我們北鎮撫司了!”
毛驤笑道:“知道就好!今後你可要在我下麵好好當差!不要辜負了我對你的一片期望。”
常歌扔下名單,憤然離開了指揮使值房。
蔣瓛問毛驤:“指揮使,我有一事不明。”
毛驤道:“咱們是自家人,有話直說。”
蔣瓛問道:“你為何不把咱們的親信全都留在北鎮撫司裏,那些人隻聽咱們的,直接就能架空常歌。”
毛驤搖頭:“你錯了!人都是會變的!如今聖上重新啟用常歌,有些人免不了這山望著那山高。今日他們是咱們的親信,明日有可能變成常歌的親信。還不如直接給常歌派一堆廢物當手下。常歌再厲害,沒有得力的手下也辦不成什麽事。到時候錦衣衛還是咱們二人的。”
毛驤忽略了一點,常歌有洪武帝的支持,召集一幫得力的手下為他效力又有何難?
幾日後,乾清宮,洪武帝百忙之中抽出空來召見常歌。
洪武帝開門見山的問:“明白朕為何讓你做錦衣衛的北鎮撫使嘛?”
常歌直言:“聖上是讓微臣看住毛驤和蔣瓛。”
洪武帝笑道:“明白就好。今後你要做好毛驤、蔣瓛的對手。不要讓朕失望。”
常歌卻道:“聖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毛驤派給微臣的手下,或是世勳紈絝,或是老弱殘兵。按照這份名單,堂堂北鎮撫司竟沒幾個可用之人。微臣請求聖上,將賀升、李千麵等老弟兄調回京城效命。”
洪武帝道:“這好辦。朕準你自己挑選屬下。你擬一份名單遞上來便是。”
常歌叩首:“謝聖上隆恩。”
常歌丁憂在家的兩年多時間裏,他以前的親信全都毛驤清了出去。這回常歌又將這些人全部調回了錦衣衛北鎮撫司。
在常歌給洪武帝呈上的名單中,北鎮撫使下五位千戶由賀升、李千麵、柳寒月、高慈、朱久擔任。其餘百戶、總旗亦是常歌的老心腹。至於小旗、校尉、力士,則從明軍中立過戰功的將士裏挑選忠實、可靠之人充任。
兩個月後,北鎮撫司初見規模。外省的老弟兄們全都回來了,眾人在北鎮撫使值房齊聚一堂。
賀升笑道:“金陵的天兒還是這麽熱啊!在北平吹了兩年冷風,乍一回來還真有些受不了。”
李千麵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飛魚服:“在大同鎮整日身著甲胄,穿上這滑溜溜的綢緞渾身都不自在。”
常歌道:“諸位老弟兄都是因為跟著我才受了排擠,被貶到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受苦。我常歌對不住你們啊!”
朱久一向深不可測,他道:“我們被貶往各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起碼沒有被卷入這兩年誅殺胡黨的腥風血雨中,手上沒沾太多髒血。”
常歌道:“是啊。如今毛驤、蔣瓛殺人殺上了癮。聖上也是看到這一層,才改置錦衣衛,啟用我們這些人製衡他們的。”
柳寒月高聲道:“弟兄們願像以前一樣,惟常鎮撫使您馬首是瞻!”
一眾老弟兄齊聲道:“願惟常鎮撫使馬首是瞻!”
常歌拱手:“馬首是瞻談不上,同甘共苦而已!”
緊接著常歌給一眾千戶分派了百戶、總旗、小旗、校尉、力士。如今的錦衣衛員額共有五千六百餘人。其中南鎮撫司有三千八百餘人。北鎮撫司隻有一千八百餘人,且南鎮撫司還有指揮使毛驤的支持。這讓南鎮撫司的實力遠超北鎮撫司。
不過常歌在錦衣衛的競爭中並不是沒有優勢——關押欽犯的詔獄由北鎮撫司統轄。毛驤再想通過詔獄裏的嚴刑逼供製造冤案已經不可能了。
洪武十五年,夏。常歌身披飛魚,腰佩繡春,開啟了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的一段錦衣傳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