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_第420章 世間事不可琢磨

字數:4018   加入書籤

A+A-


    藍玉向常歌解釋:“你瞧,名字寫在那兒呢。事情沒出在我這裏。你應該去找兵部。”

    常歌拱手道:“永昌侯,叨擾了。改日我請你喝酒。”

    藍玉道:“先別著急走。許久未見魏國公了。他老人家還好麽?”

    常歌歎了聲:“義父這幾十年來南征北戰,本就落下了一身病根。現在上了年紀,百病纏身。上個月頭痛症剛好,這個月又犯了腿疾。好了永昌侯,我去兵部接著查案子了。再會。”

    常歌來到了兵部大堂。兵部尚書唐鐸正在跟兩位侍郎商議公事。唐鐸六十多歲,是洪武帝最早的一批謀士之一。他效忠洪武帝甚至比李善長和劉伯溫都要早。

    常歌說明了來意。唐鐸驚訝道:“怪了!統兵將領送上來的立功撫恤名單,兵部向來不會隨意刪減。永昌侯給兵部的名單上有戚祥,我們兵部肯定是原單轉呈聖上禦覽的。除非聖上用朱筆勾去了戚祥的名字。不對啊,我記得那份名單上未見一個朱勾。”

    常歌道:“能否讓屬下看一看聖上禦覽後蓋有國璽的名單?”

    常歌這個北鎮撫使屬武官之列,故他在兵部正堂唐鐸麵前自稱“屬下”。

    唐鐸點頭:“成。孫侍郎,你去取來。”

    不多時孫侍郎拿來了蓋有國璽的名單。果如唐鐸所說,名單上有戚祥的名字,且名字並沒有被朱勾劃去。

    常歌道:“這就怪了。為何戚趙氏說兵部的人告訴她戚祥不在名單上?蓋著玉璽的名單等同於聖旨詔書,說這話的人豈不是矯詔麽?”

    唐鐸吩咐孫侍郎:“你去查查,是哪個胥吏接待的戚趙氏?”

    兵部三堂官下,設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每司設一名郎中、一名員外郎、兩名主事。再加上司務廳、會同館、大通關,整個兵部正七品以上的官員,加起來也不過六十人。

    僅憑這六十人,管理大明各地一萬六千多名武官、上百萬軍隊的檔案、調度、後勤、考察顯然是不可能的。

    真正管著具體事務的,是兵部五百多名無官、無品的胥吏。

    都道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又有諺曰:縣官不如現管。這些胥吏雖然身份卑微,卻權力極大。往往那些二三品的地方都司、指揮使,見到他們都要禮敬三分。因為這些人隨便在軍糧賬冊、升降名單、武選考語上改幾筆,將領們就會遇到天大的麻煩。

    鐵打的兵部,流水的官兒。胥吏們卻往往在兵部一幹就是十多年。他們精通兵部的各項事務,官員們離不開他們。

    百年的老猴兒能成精。這些胥吏,會幹事,更會撈銀子。敲詐、勒索地方將領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這樣的狀況不止出現在兵部,其他五部也都是倚重胥吏辦差。

    不多時,孫侍郎領著一名胥吏進得大堂。這胥吏名叫孔惟成,長得尖嘴猴腮,一臉奸相。

    唐鐸質問他道:“孔惟成,河南衛輝府上京的陣亡將士家眷,是由你負責接待的麽?”

    孔惟成答道:“回稟部堂,是。”

    唐鐸道:“有個叫戚祥的五品鎮撫,打大理時陣亡了。他的遺孀上京領取撫恤銀子和世襲官憑,你為何告訴她,戚祥不在名單上?”

    孔惟成支支吾吾的說道:“恐怕是屬下記錯了.....吧?”

    唐鐸大怒:“記錯了?每一名負責撫恤陣亡將士的胥吏,手裏都有一份謄抄的立功名單!就算記不住名字,看一眼名單也不會犯下這麽大的錯!”

    常歌開口道:“孔惟成,你知道我是誰麽?”

    孔惟成搖頭:“屬下不知。”

    常歌高聲道:“我是錦衣衛北鎮撫使常歌!你應該知道錦衣衛是個什麽地方!更應該知道我們錦衣衛問案的手段!用不用我把你抓回北鎮撫司詔獄,讓掌刑百戶替你好好想想事情的經過?”

    孔惟成洪武元年就進了兵部效力,他自然聽過常屠夫的大名。他跪地磕頭如搗蒜,如實招供。

    那日戚趙氏前來兵部領撫恤銀子、世襲官憑,孔惟成旁敲側擊索要好處。戚趙氏是個粗枝大葉的女人,根本沒聽懂孔惟成的弦外之音。她還抱怨孔惟成囉嗦。

    孔惟成一怒之下,竟然賊膽包天,誆騙戚趙氏說立功名單上沒有戚祥的名字。

    常歌聽後冷笑一聲:“嗬,姓孔的,你知道你犯的是什麽罪麽?矯詔!孫部堂,我借你兩名親兵,將他押回詔獄。”

    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案子,同時也是錦衣衛北鎮撫司自成立後辦理的第一件案子。常歌自然要向洪武帝稟報。

    乾清宮,洪武帝看著常歌遞上來的奏折。看完後,洪武帝擬了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敕令六部官員嚴格約束本部胥吏。今後胥吏犯罪,直屬主事同罪之。

    第二道聖旨,下令將犯有矯詔之罪的兵部胥吏孔惟成淩遲處死。

    第三道聖旨,追授戚祥明威將軍散階、登州衛指揮僉事銜。

    寫完第三道聖旨,洪武帝拿起看了看,似乎想起了一件事,在聖旨後加上了“準其子孫世襲罔替”這句話。

    就這樣,戚祥的子孫們將指揮僉事的軍職世襲了下去。一百四十多年間,戚家出了四位指揮僉事。大都碌碌無為,未見諸於史冊。

    直到一百四十年後,戚祥的五代孫迎著朝陽的晨曦出生。他的名字叫——戚繼光。

    誰能想到後世臭名昭著的錦衣衛北鎮撫司查辦的第一件案子,竟在一百多年後造就了一位東南抗倭、北禦韃靼的曠世名將。世間事就是這樣不可捉摸。

    已是入秋。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四。

    中秋佳節剛過去九天,整個大明皇宮深陷在一種惴惴不安的氣氛當中。馬皇後的肺疾惡化,臥床不起已有兩個月,鳳駕西行已是眼前事。太醫們用盡渾身解數似乎也無法留住大明的國母。

    洪武帝破天荒的一整天沒有處理政務,陪伴在馬皇後身邊。為了將自己最心愛的女人挽留在人間,這兩個月裏他將整個江南的上百位名醫統統召入宮中,輪番給馬皇後診病。得到的卻隻有“微臣該死”、“草民該死”的答複。洪武帝甚至將和尚、道士甚至神漢神婆請進宮中,日夜不停的為馬皇後祈福——同樣是無用。

    病榻上的馬皇後奄奄一息。洪武帝大怒道:“錦衣衛,將太醫院所有庸醫拉到午門外斬首!”

    馬皇後似乎是回光返照,隱約中聽到了丈夫的旨意。她睜開眼睛,對洪武帝說:“聖上,不,重八。生死,命也。作為醫者,他們能夠治病,卻不能把一個將死之人從閻王爺的勾魂簿上除名。請您千萬不要怪罪禦醫們。”

    洪武帝見馬皇後能開口說話了,激動之下竟然差點暈厥過去。好半晌他才緩過神來。

    他對馬皇後說:“秀英,你一定得挺過去。大明沒了你這個國母,就像萬物失去了光。”

    洪武帝說得對,皇後馬秀英是大明朝的一道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