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_第421章 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字數:3464 加入書籤
馬皇後拉住了洪武帝的手,說出了留在人世間最後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願子孫皆賢能,大臣百姓皆有依靠。”
說完這句話,大明朝的那道光悄然泯滅!
“秀英!秀英!”洪武帝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哀嚎!
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四,馬皇後鳳駕西歸。這是一個讓洪武帝和大明的萬千臣民痛哭流涕的日子。
洪武帝的眼淚已經打濕了龍袍。他下令:“都出去吧,讓朕和皇後單獨待一會兒。”
洪武帝輕撫著結發老妻的麵龐,一幕幕往事浮現在他的眼前。
偽元至正十二年,紅巾起事,天下大亂。遊方僧朱重八背著一個破包袱來到了濠州軍營,投奔義軍元帥郭子興。在軍營中他偶遇了一個女子。女子並不漂亮,身上卻有著一種能夠吸引朱重八的東西。他向引薦他從軍的湯和打聽女子的姓名,湯和告誡他:“不要有非分之想。那個姑娘是郭元帥的義女馬秀英。”
日子一天天過去,朱重八和馬秀英漸漸熟絡起來。他發現馬秀英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她每日悉心照顧傷兵,可以忍著惡心用手拔除他們傷口上生出的蛆蟲;她每日天不亮就起床,為袍澤們熬製厚可插筷的稠粥;打仗必有陣亡者,她總是細心的擦拭每一個陣亡弟兄的屍體,給他們換上幹淨的衣服體麵下葬......
朱重八發覺自己愛上了那個並不漂亮但是萬分善良的女子。
朱重八天生就是個帶兵打仗的材料,在一兩年的時間裏迅速成為郭部義軍的一員猛將。郭子儀為了籠絡他,也為了監視他,將義女馬秀英許配給了他。並收他做義子,改名元璋。
洞房花燭那晚,馬秀英直言不諱的告訴朱重八:義父命我服侍你,同時——監視你!若你不相信我,今夜就可以將我休掉。我絕無二話。
朱元璋沒有說話,隻是將馬秀英摟在了懷中。
那是一段艱苦而又溫馨的日子。朱元璋在腥風血雨中成長,同時還要提防那些“自家人”從背後射來的暗箭。好在馬秀英給了他一個家。一個在惡戰之後可以休養生息的地方。
朱元璋手底下的人馬越來越多,在義軍中的聲望越來越高。終於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郭子興一度將朱元璋看押起來,不給吃喝。馬秀英就讓常四在夥房烙好大餅,她揣入懷中帶入牢房給朱元璋果腹。馬秀英屢屢被滾燙的大餅燙傷前胸,胸前的傷疤陪伴了她幾十年。
同時,她跑到郭子興麵前苦苦哀求,為證明丈夫對郭子興的忠誠,她甚至願意一死。郭子興似乎被義女勸動了,他表麵上放了朱元璋。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條件,讓朱元璋交出全部兵馬,僅留下二十幾個親隨騎兵前往定遠拓展地盤。
定遠,有一支八百人的敵軍!這是一個近乎自殺式的任務。離開濠州前,朱元璋希望馬秀英能夠留下,不要陪他去送死。
馬秀英一字一頓的對朱元璋說了六個字:生同床,死同穴。
朱元璋不愧是亂世奇才。他憑著二十幾個人,打敗了定遠的敵軍,不斷擴充地盤。馬秀英負責他和義軍各部來往的文書,做的井井有條。她還提醒朱元璋不要襲擾百姓,不要濫殺無辜。朱元璋深以為然。一場場勝利的背後都有馬秀英的功勞。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率兵東進,兵鋒直指江寧。惡戰之中,朱元璋身負重傷。馬皇後用盡全力背起重傷的丈夫,逃回金陵。那一刻,馬秀英不止是朱元璋的妻子,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朱元璋帶傷重整力量,誓死捍衛來之不易的金陵城。馬秀英將陪嫁的金銀分發給了士兵,穩定了軍心。
在大明王朝建立的過程中,馬秀英的功勞甚至不亞於李善長、徐達那些功臣。
終於,朱元璋平定了江南的各方勢力。先稱吳王,後登基為帝。馬秀英成為了大明國母馬皇後。
馬皇後在後宮推行勤儉,經常召集後宮嬪妃做一些衣物,命太監帶到宮外分發給窮苦百姓。後宮被她管理得井然有序。對待太監、宮女,她更是十分仁愛,從不苛責宮人。
此時的洪武帝擁有幾百個漂亮的嬪妃。可沒有一個女人妄想與馬皇後爭寵——因為她們知道,無人可以取代馬皇後在洪武帝心中的位置。
馬皇後居功而不自傲。洪武帝屢次想要賜予馬皇後的娘家親人官職,都被馬皇後拒絕。她告訴洪武帝:“不要忘記漢末的外戚之亂。”
洪武帝喜怒無常,猜忌臣子。每次洪武帝想殺人,都是馬皇後極力勸阻。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大臣被馬皇後救過性命。
洪武帝從遙遠的思緒中走出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去了。他像一個孩子一樣伏在馬皇後的胸前,泣不成聲。
忽然間,洪武帝聽到殿外傳來震天撼地的哭聲。那是太監宮女們發自內心的哭喊。他們為失去了一個賢良淑德的後宮之主感到徹骨的悲傷。
洪武帝擦幹了眼淚,對馬皇後說:“秀英,你安心的去吧。朕會做一個稱職的皇帝,給咱們的標兒留下一個鐵桶一樣的江山!”
馬皇後鳳駕西歸的當日,洪武帝召見了禮部尚書劉仲質。
洪武帝給了劉仲質五道旨意:其一,自今日起至朕龍禦歸天止,有任何官員膽敢提議冊立新後者,一律殺無赦。
在洪武帝看來,隻有他的秀英配做他的皇後。
其二,就藩藩王立即返回應天,為先皇後守靈盡孝。
其三,朝中官員、公侯皆可入坤寧宮哭祭先皇後。
其四,應天城內外百姓,皆著素縞四十九日,為先皇後送行。
其五,祭奠過後,將先皇後遺體葬於孝陵,待朕百年後與先皇後合葬。
劉仲質領旨後提醒洪武帝:“應該及早為先皇後擬定諡號。禮部好趕製先皇後靈牌。”
洪武帝想了想,對劉仲質說:“孝、慈、高三個字,足矣評價先皇後的一生。”
劉仲質流淚叩首:“是,聖上。孝慈高皇後鳳駕西歸,禮部立即著手大祭事宜。”
明史對孝慈高馬皇後另有一個中肯的八字評價:“母儀天下,慈德昭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