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_第423章 窮奢極欲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道衍和尚隨朱棣回京,如今朱棣要走了,作為燕王府主錄僧,他亦準備返回北平。
諸藩王回京盡孝都帶上了自己的主錄僧。這群和尚皆出身於朝廷僧錄司,有舊交。回京之前他們搞了一場聚會。
孝慈高馬皇後生前篤信佛教,洪武帝又是和尚出身。故而大明立國後厚待佛家弟子。在別的事情上洪武帝節儉萬分,唯獨在敬佛一事上毫不吝惜。他的兒子們有樣學樣,對待手下主錄僧十分大方。各藩王府主錄僧不僅擁有自己的府邸,還有自己的田產、房產。
後世的網貸毀了一代人。本朝的沈萬三因肆意放貸被發配到雲南,最終落得個客死他鄉的結局。鮮有人知,放貸這門生意興起於南朝的寺廟。南朝四百八十寺,和尚們個個富得流油。他們的信徒們源源不斷虔誠奉上供奉錢、香火錢,寺廟幾乎成了隻進不出的貔貅,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一堆堆金銀銅錢被窖藏起來,深埋寺院地底豈不成了暴殄天物?那怎麽辦,放貸唄!寺院最開始的放貸還帶有賑災的性質,到了後來就成了利滾利的高利貸。
到了明初,寺廟、僧人放貸又開始變得流行起來,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各藩王的主錄僧是天下僧人中地位最高的一批,自然個個都是巨富。
主錄僧們離京前的這場聚會奢華無比,他們還給這場聚會起了個名字,叫“佛緣宴”。
佛緣宴的地點沒有設在寺廟中,而是設在了鍾山腳下的空地上。幾百名仆役提前將這片空地打掃的幹幹淨淨,又用奢華的雲錦圍了一個三十丈長、二十丈寬的宴場。應天雲錦向來有寸錦寸金之名。光是這一項就靡資不菲。
七位藩王主錄僧按照輩分坐到七個宴台前。做首席的是蜀王家的主錄僧釋空。
釋空大師生的肥頭大耳,頗有佛相。他道:“諸位,此番聚會後,不知何日才能重逢。佛度有緣人啊,希望今後諸位在各藩地弘揚佛法......”
釋空講了一大堆場麵話,隨後開宴。
出家人不近女色,佛緣宴上卻有幾十名妙齡侍女伺候。如此奢侈的一場宴會,侍女們端上來的第一道菜,竟是每人小半碗米飯。
一眾主錄僧麵麵相覷,目光投向佛緣宴的組織者釋空,仿佛在問:大夥都是富得流油的有錢人,這深更半夜的,你給每人上小半碗米飯?節儉給誰看呢?
唯獨道衍半眯著眼,根本不正眼瞧釋空。
釋空似乎看出了眾僧的疑惑。他道:“這小半碗米飯可不得了,諸位一用便知其中不凡。”
眾人下箸,發現此米清淡略甜、軟綿略黏、芳香爽口。簡直既能當飯又能當菜。
釋空大笑:“諸位,不是釋空吝嗇。你們可知,你們每人手中的小半碗米飯都能值六百兩銀子!”
眾僧驚訝萬分。秦王府主錄僧道:“怎麽可能,即便這米粒是金子做的,恐怕也不值六百兩銀子吧!”
釋空解釋:“這是鷓鴣米,天府之國集天地之靈氣的精華之物。有世外高人將稻種種在鷓鴣鳥的尾巴上,一根尾羽所產之米隻取穗頭一粒食用,其餘則舍棄不用。”
秦王府主錄僧追問:“鷓鴣鳥的尾巴上能種稻米?簡直就是聞所未聞。怎麽做到的?”
釋空笑道:“這是巴蜀某位世外高人的秘術,既是秘術自然是秘而不宣的。總之別以為我小氣就是了。”
眾僧明白過來,釋空是想在眾僧麵前擺闊鬥富。大家都是巨富,誰怕誰啊?
鷓鴣米吃了一半兒,晉王府主錄僧突然咳嗽了一聲。有一名美貌的侍女立即跪倒在他的麵前,張開了嘴。
晉王府主錄僧“阿嗬呸”,一口濃痰吐入美貌侍女的口中。
釋空大惑不解:“你這是?”
晉王府主錄僧笑道:“此乃貧僧的‘美人盂’。普通的痰盂我看了惡心,隻有在這美人盂麵前,我才吐得出痰來!”
秦王府主錄僧不甘示弱。他道:“貧僧也帶了一位廚子,做了一道菜給諸位品嚐。”
說完侍女上菜,竟然給每位僧人上了兩塊肉。天下誰人不知,僧人食肉乃是犯了殺戒!是大忌諱!
眾僧不悅。秦王府主錄僧卻笑著解釋:“此肉名曰胡瓜條。一百隻兩歲口的陝北山羊中,隻有一隻裏脊的外側有窄窄的這麽一條活肉,名曰胡瓜條。諸位每人的碗中,都躺著兩百隻陝北山羊呢!咱佛家有戒律,不得食肉。可什麽叫食?咽下肚,入了腸才叫食。此肉卻以汁水為精,吮其汁足矣。”
說完秦王府主錄僧將一塊“胡瓜條”放進嘴中,吮吸汁水後“噗”一聲將肉塊吐到旁邊的一個玉碗裏。
眾僧有樣學樣,皆讚汁水鮮美無比。
釋空瞥了一眼道衍。道衍守著“鷓鴣米”、“胡瓜條”沒有動筷。
釋空笑著問:“道衍大師胃口不好?”
道衍起身:“諸位,貧僧還有事,恕不奉陪!”說完道衍憤然離席。
道衍離開之後,眾僧皆抱怨他不合群,裝清高。這些庸僧哪裏知道,道衍雖表麵不悅,心裏卻歡喜不已!
道衍心中暗道:從諸藩王身邊這些窮奢極欲的主錄僧身上,便能看得出那些藩王也都是胸無大誌、驕奢淫逸之徒!今後若有大變,沒有任何一個藩王能成為燕王殿下的對手!
道衍和尚絕不是一個安分的出家人。他最為精通的其實不是佛法,而是——屠龍術!
在離京之前,他要除掉一個人。這場“佛緣宴”可能就是一個契機!
回到應天城內後,他密會了與自己交好的徐達第四子徐增壽!
兩日後,藩王們帶著他們的主錄僧離開了應天,返回藩地。
乾清宮早朝。洪武帝正要宣讀剛製定的幾條政令,忽然間大理寺卿李仕魯出班道:“臣有事啟奏聖上!”
李仕魯是江南大儒出身,宋濂的生前好友。胡惟庸在朝時,他與胡惟庸勢不兩立。胡惟庸屢次想害他,都被宋濂力保逃過劫數。此人直言敢諫,是個有風骨的大臣。
洪武帝道:“哦?有事奏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