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_第427章 好和尚?

字數:3099   加入書籤

A+A-


    蜀王朱椿是洪武帝的第十一子,年僅十一歲。洪武朝的藩王有在封地內任免官員的權力、有征稅權、有獨立的軍隊——護軍。這樣大的權柄掌握在一個少年手裏未免有些兒戲。

    常歌一行人來到成都。這裏是明夏舊地,親軍都尉府時期自然在此長期安插有耳目,防止明升餘孽叛亂。如今親軍都尉府成了昨日黃花。負責監控各地叛黨餘孽的朱久進了北鎮撫司做千戶。這些耳目們也搖身一變,成了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

    駐守成都的錦衣衛耳目頭子,是一個名叫韓春的總旗。

    北鎮撫司的大掌櫃常歌來了成都,韓春這個分號小掌櫃自然要殷勤接待。

    蓉香酒樓。韓春正在為常歌一行人接風。

    常歌道:“韓總旗,你帶著手下十幾個弟兄常駐成都,著實辛苦。”

    韓春連忙道:“鎮撫使說的是哪裏話。相比於那些常駐邊塞踏黃沙喝涼風的弟兄,我們這些人身在天府之國,已算是享福之人了。”

    常歌笑道:“人貴在知足。韓總旗在成都多久了?”

    韓春答道:“自您追隨潁川侯平了巴蜀,屬下就被上峰派來了成都。算來也有十年了!”

    常歌主動給韓春添了一杯酒。韓春受寵若驚,連連言謝。

    常歌道:“你也算成都城的老碼頭了!此番來成都,我需要你的協助。你先說說,蜀王府那邊情形如何?”

    韓春道:“蜀王府那邊太平的很。蜀王殿下雖年幼,卻是個少年老成的主子。他嚴格約束三衛護軍,嚴禁護軍騷擾百姓。他有任免成都四府三十二縣地方官的權力,卻從不使用。將官員任免權還給了四川布政使司。蜀王還發出政令,屢次減免當地百姓的賦稅。川蜀之地的百姓,哪個提起蜀王殿下不豎起大拇指!他還尊師重道,興建義學。咳,不過最近倒是辦了一件出格的事兒。”

    韓春毫不吝惜對蜀王的溢美之詞。聽到“出格”二字,常歌連忙問:“什麽事?”

    韓春道:“前任翰林學士承旨宋濂宋老先生不是被貶茂州做教諭了麽?去年他病重,到夔州養病,不久病逝。地方官將他安葬在蓮花山腳下。蜀王出巡夔州時,拜謁了宋老先生的墓。以前宋老先生是諸皇子的老師,蜀王與他有師生之誼。蜀王嫌蓮花山的宋濂墓寒酸簡陋,親自操持將墓遷到華陽城東,重新厚葬。尊師重道沒錯,可宋老先生始終是因胡惟庸案被貶的。朝廷之中未免會有居心叵測之人向聖上進讒言說蜀王的壞話。”

    常歌笑道:“這算什麽出格的事兒。宋濂病逝後,聖上還頗為傷感呢。隻是礙於麵子,沒有下旨厚葬。蜀王殿下這麽做,正好能迎合聖心。”

    韓春道:“原來如此。屬下久居成都,對朝廷裏的事不甚清楚。這倒成了屬下杞人憂天了。”

    常歌繼續問:“按照你所說,蜀王殿下少年老成,有大功德於百姓。可畢竟殿下的年紀擺在那兒,處理政事總需要人輔佐。那批輔佐殿下的人如何?”

    韓春侃侃而談:“王府後宮之事,是蜀王妃在管。蜀王妃是永昌侯藍玉的長女,今年十六,賢良淑德,將王府後宮管的井井有條。王府中人都說蜀王妃有孝慈高馬皇後遺風呢!王府的公事,是長史呂靈負責。呂長史五十多歲,老成持重,又有在戶部做官的經驗,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了。他替蜀王製定了許多普惠於民的政策。”

    韓春所言“王府長史”官職,類似於漢時諸侯王的“國相”。是藩王的最高屬官。不過為了防止長史權力過大裹挾藩王,洪武帝將長史定為了區區正五品。

    常歌道:“如果我沒記錯,呂靈是蜀王府的第二任長史吧?第一任長史叫胡世淼,年初被定為胡黨餘孽斬首了。”

    韓春點頭:“沒錯。那胡世淼嘛,倒也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徒。不過這些年官員們動輒就被人扣上胡黨的帽子丟官罷職掉腦袋。胡世淼被斬首倒也不算什麽出奇的事。”

    一旁的紀綱提醒:“常鎮撫使,胡世淼的案子是蔣瓛辦的。屬下看過案卷,這胡世淼也算倒黴。他跟胡惟庸同姓,稀裏糊塗被定為了胡惟庸出了五服的遠親。既是胡惟庸遠親,自然要被扣上胡黨的帽子。”

    紀綱進入錦衣衛時間不長,卻勤勉好學,喜歡查閱錦衣衛中的舊檔。他雖隻是校尉,卻是北鎮撫使常歌的身邊人。管檔百戶對他大開方便之門,連機密檔案他都能參閱。他又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對眾多舊案了然於心。

    韓春誇讚道:“紀校尉年紀輕輕,卻對衛中舊案了若指掌啊!”

    常歌道:“韓總旗,你接著說,蜀王府的護軍如何?”

    韓春答道:“蜀王府護軍共有三衛,每衛八千人。各衛設指揮使一名。三指揮使之上,又設王府都司一名。如今的蜀王府都司是梁成冠。此人原是永昌侯藍玉手下的副將,北伐時立過功。對朝廷、對蜀王十分忠心。他從不居功自傲,嚴格約束手下三衛護軍。故而王府護軍的軍紀凜然。”

    常歌終於開始問起了正題:“蜀王府主錄僧釋空如何?”

    韓春道:“釋空大師是巴蜀之地出了名的大德高僧!他慈悲為懷,平日裏勸說蜀王關心百姓疾苦、造福於民。他從不幹預王府的政事、軍事,一心事佛為蜀王祈福。蜀王對他多有賞賜,全都被他周濟給了貧苦百姓。蜀王在離成都百裏之外的青城山上為釋空大師建了一座青雲寺。釋空大師平日裏都在青雲寺參禪侍佛。偶爾才到王府謁見蜀王。”

    常歌心中暗道:按照韓春所說,釋空是個好和尚。一個好和尚又怎麽會在應天“佛緣宴”上做出窮奢極欲的鬥富之事?

    常歌問道:“韓春,你久居巴蜀,可知巴蜀的名貴食材‘鷓鴣米’?”

    韓春笑道:“鎮撫使竟也聽說過鷓鴣米?那隻是巴蜀的米商編出來的一個幌子罷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