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案》_第464章 一個個說客

字數:3542   加入書籤

A+A-


    常歌一拍桌子:“二十八萬石官糧、兩三萬兩官銀不翼而飛,你這個監管錢糧的府衙同知罪責難逃!老老實實招供,或許我會在聖上麵前給你求情。”

    就在此時,門外響起賀升的聲音:“鎮撫使,刑部尚書王惠迪求見。”

    鎮撫使值房。

    常歌朝著王惠迪一拱手:“王部堂,我正在詔獄問案。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王惠迪笑道:“嗬,常鎮撫使真是年輕有為啊!幾十鍋肉粥平定了鎮江叛亂。王某佩服的緊。我看常鎮撫使今後必定前程似錦,官位應不低於我這個刑部正堂。我可不是跟你開玩笑,我這人會看相,你是大富大貴之相。”

    常歌半開玩笑的回應:“王部堂統管刑部,公務繁忙,此番來北鎮撫司,該不是專程來給我看相的吧?”

    王惠迪道:“我有一件大事要向你通報!鎮江府不翼而飛的官糧、官銀找到了!”

    常歌吃驚道:“找到了?在哪兒找到的?”

    王惠迪一臉憤憤然的表情:“要說沈放這人真是個蛇蠍心腸的人!他打進鎮江府後,掠走了二十八萬石官糧、兩萬七千兩官銀。當時他手下的‘大周義軍’已經餓的連刀槍都提不起來了。他竟不舍得將這批錢糧用在他們身上!他暗中找了八十艘大船,將糧食、銀兩裝船,朔江而上,運往他的老家武昌!什麽造反是為了百姓啊!全都是彌天大謊!他造反僅僅是為了這一筆巨額的財富!”

    王惠迪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幸好我們刑部督捕司的人還算能幹,收到消息後在長江上截停了那支運送錢糧的船隊。真相這才大白!常鎮撫使,你應該跟我聯名上奏聖上,立即淩遲反賊沈放!”

    常歌心頭疑惑:督捕司的人消息真有這麽靈通?動作這麽快?我剛要去追查鎮江府消失的錢糧,他們立馬就找了出來?”

    常歌問:“錢糧現在何處?”

    王惠迪得意的說:“二十八石糧食一粒不少、兩萬七千兩銀子一文不差,都在運往應天的途中!”

    常歌又問:“這麽大一筆財物,沈放應該派了不少手下沿途押運吧?那些沈放的手下呢?也被督捕司抓了?”

    王惠迪搖頭:“那些人負隅頑抗,跟都捕司的人在長江上打了一場小小的水戰,已經被全部殺死了。”

    常歌驚訝:“全都被你們殺了?一個活口也沒剩下麽?”

    王惠迪道:“是啊,那些都是沈放手底下最為窮凶極惡之徒!他們頑抗到底,我的人隻能痛下殺手,一個不留!橫豎鎮江的錢糧已經找到,這案子可以了結了!我願與常鎮撫使你平分功勞!至於什麽鎮江府官員上下齊手壓榨百姓、貪汙錢糧,全都是沈放的一派胡言!鎮江府的一眾官員們都是被冤枉的。咱們立即聯名請奏聖上,釋放那些被關押在詔獄中的鎮江官員!”

    常歌心中懷疑:王惠迪該不會是那位幕後的“大人物”吧。不然怎麽急著讓我放掉那群鎮江官員?且我剛開始查失蹤的錢糧,他就給找到了。這太過巧合,巧合到讓人感覺這是做給我看的一場戲!

    王惠迪見常歌沒有表態,苦口婆心的說:“常鎮撫使雖是聖上身邊紅人,老哥卻始終比你年長二十多歲。今日我托個大,教你一句話——公門之中好修行。那些鎮江的官員雖然職位低微,卻也是咱們的同僚。你放著反賊頭子沈放不殺,反而揪著二十多個同僚不放?這絕不是明智之舉。”

    常歌道:“公門之中好修行?真乃至理名言啊!”

    王惠迪道:“至理名言談不上,隻是一點經驗之談罷了。還是我剛才那句話,隻要你願與我聯名上折,勸諫聖上淩遲沈放、釋放無辜官員,找到失蹤錢糧的功勞我願分你一半兒。”

    常歌委婉的拒絕了王惠迪:“此事幹係重大,王部堂還是容我斟酌斟酌。”

    王惠迪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還斟酌什麽啊?真相是明擺著的,贓物髒銀又已經找到。你何苦再為難那二十多個地方官?毛驤當權時,借著胡案大殺地方官。早就搞得官怨沸騰!去年聖上淩遲了毛驤,官場好容易風平浪靜了一年。你又何苦再掀波瀾。要是那二十多個地方官因為沈放叛亂的事掉了腦袋,恐怕又要寒了天下官員們的心!”

    常歌拱手:“多謝王部堂教誨。不過我是個不成器的人,一向優柔寡斷,膽子又小......我考慮考慮吧。”

    王惠迪麵露不悅之色:“好吧,那你就趕緊考慮。我還有公務,先走一步。”

    王惠迪走後,常歌沒有回詔獄接著審府同知周成順。他了解周成順那種人——煮得熟的鴨子煮不爛的嘴。不能給他上大刑,費再多心思審訊也是枉然。

    半個時辰後,禮部尚書趙瑁來到了常歌的值房。

    常歌拱手:“趙部堂,您怎麽來了?”

    趙瑁笑道:“怎麽,難道你這北鎮撫司真的如外人所言是閻王殿?我這個禮部尚書來不得麽?”

    常歌道:“我不是那個意思。趙部堂能來北鎮撫司,北鎮撫司上下蓬蓽生輝啊!”

    趙瑁忽然問:“令泰山死了有三年了吧?”

    宋盼兒的父親宋老虎三年前已經病故。

    常歌給趙瑁倒了一杯茶:“是啊,算來他老人家離世已經有三年零兩個月了。”

    趙瑁道:“據我所知,令泰山在招降方國珍時為朝廷立過功!朝廷似乎是忘記了他的功勞,他離世竟沒有被追封官銜。我們禮部是專門管著這種事兒的。我打算給聖上遞折子,追封令泰山一個世襲罔替的指揮僉事銜。令泰山沒有子嗣,隻有你這個女婿,還有常小公子那個外孫。聖上若追封令泰山為指揮僉事,常小公子能夠順理成章的世襲。有一個正四品銜加身,每月還能多領一份俸祿,這樣一舉兩得。”

    常歌心中又冒出常四在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不過常歌沒有拒絕,他打算將計就計,引出趙瑁來這兒的真正目的。

    常歌道:“那敢情好!我就先謝過趙部堂對我常家的提攜之恩了!”

    趙瑁道:“咱們同朝為臣,相互幫襯是應該的。嗬,有個四字成語雖不好聽,卻著實有理——官官相護嘛。”

    趙瑁話鋒一轉,又道:“說到官官相護,我還有件事要求常鎮撫使你呢!我有兩個學生,在鎮江府為官。一個是縣令,一個是府巡檢。我聽說他們被關押在你的詔獄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