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衛權》_第502章 參劾常歌
字數:3625 加入書籤
胡威道:“我就是胡威,你有什麽事?”
衙役畢恭畢敬的說:“小的是杭州府錢塘縣的衙役。我們堂尊讓我帶一封信給您。”
胡威的那位三堂哥胡思道已經去了錢塘縣履職。
胡威接過信:“哦,知道了。”隨手扔給衙役一錠五兩的銀錁子當賞錢。
衙役接住賞錢喜上眉梢:“多謝胡老爺賞。我們堂尊說,這封信萬分緊急,請您收到後立即拆看。”
胡威回到房中。梨香院的姑娘躺在床上朝他喊:“爺,快來啊。”
胡威沒有說話,坐到椅子上拆開了那封信。信的內容大致是:胡思道到錢塘縣履新,發現上任縣令給他留了五千兩的虧空。官場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新官要接下前任拉的饑荒,而且不能聲張。這麽大的虧空隻能由他補足。錢塘是富縣,有個半年這五千兩倒也能想辦法補上。隻是臨近年前戶部對賬銷賬之日,他一時間湊不齊這五千兩。他請求自己神通廣大的堂弟,在戶部那邊運作運作。讓戶部替錢塘縣瞞下這筆虧空。來年一定補齊。
胡威心道:嗬,我這三堂哥真是狗肚子裏盛不住二兩油。這麽點小事兒急什麽?明日我去檔房看看,戶部哪位官員最近犯了錯。然後像往常一樣遞上一封署名塵土飛揚吊腳樓的信就是了。
想到此,胡威將信扔到一邊。脫了衣裳直接撲到了床上,一番雲雨自不必說。
第二日,胡威來到檔房,一番查找戶部官員們的底檔。
戶部倒是有幾位郎中、員外郎最近犯了錯。以他們的職權,幫一個縣瞞下虧空綽綽有餘。胡威卻注意到了戶部尚書茹太素的檔底。上麵記錄,茹太素在給洪武帝的賜宴謝表草稿中不為尊者諱,寫出“光”字這件事。
胡威心道:要挾郎中、員外郎辦事有什麽意思!要挾一部正堂才有趣!
胡威已經陷入了瘋狂。最開始他敲詐勒索官員,隻是為了銀子。如今要挾官員辦事,不單單為了銀子,更為了那份馭高官如馭牛馬的成就感。
胡威打定主意,唰唰唰寫下了一封要挾信。子夜時分,他趁著夜幕將信塞進了茹太素府邸的門縫裏。
第二日,茹太素正要上朝,管家遞上那封要挾信。
茹太素看後臉都白了!
我給聖上的謝表草稿裏,寫了一個“光”字。這事兒寫信的人是怎麽知道的?
要挾我替杭州府錢塘縣瞞下五千兩的虧空?哼,我身為戶部正堂,朝廷命官,要為聖上守好國庫!怎麽能幹這等不法之事?
塵土飛揚吊腳樓,莫不是一個“常”字?常?常歌?啊呀!原來是錦衣衛的常歌要挾我!也對,也隻有神童廣大的錦衣衛才能知曉我那日犯的那點小錯!
茹太素不是兵部尚書唐鐸,不是吏部左侍郎詹徽——他是個能夠堅持原則的人,有這種寶貴品質的人,縱觀朝野並不多。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一根筋。
茹太素越想越氣憤:錦衣衛的北鎮撫使,借權力之便刺探官員隱事,要挾官員徇私枉法,這還得了?今日早朝我一定要奏明聖上。
茹太素打定主意,出門上得官轎來到宮中參加早朝。
乾清宮大殿前。常歌覺得茹太素上了年紀,腿腳不便,主動上前攙扶他。沒想到茹太素直接甩開了常歌的手,並罵了一句:“常歌,你好大的膽子!”
常歌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哪裏得罪了茹太素。
洪武帝駕臨乾清宮大殿,早朝開始。
茹太素出班奏道:“聖上,臣要參一人!”
洪武帝問:“哦?參誰?”
茹太素高聲道:“臣要參錦衣衛北鎮撫使常歌!”
常歌、蔣瓛這兩個錦衣衛頭子,亦在上朝的武官班中。常歌心中驚訝:茹太素這老頭要參我?我也沒做什麽不法的事啊。
蔣瓛心中則樂開了花:嗬,有好戲看了!
洪武帝問:“哦,你且說說,你為何要參常歌?”
茹太素道:“聖上,常歌借擔任北鎮撫使,監視朝廷百官之便,搜集官員隱事。要挾官員徇私枉法!那日聖上賜宴於臣,禦宴結束後,臣回家寫謝表。因酒後糊塗,在草稿中無意間寫了一個‘光’字。臣察覺後已將草稿焚毀,在謝表正折中以‘廣’代‘光’。這事情已經過去幾個月了。常歌昨日忽然寫了一封信,拿這件事要挾臣,讓臣替杭州府錢塘縣瞞下五千兩的虧空!”
朝堂上,被“塵土飛揚吊腳樓”勒索、要挾過的官員們想法出奇的一致:好啊,原來被常歌勒索、要挾的不止我一人!茹太素參他,等於替我出氣呢!
洪武帝用狐疑的目光看向茹太素:“可有證據?”
茹太素朗聲道:“回稟聖上,有常歌所寫的要挾信為證。”
常歌心中大呼冤枉:我說茹老頭,你辦的那件蠢事兒是我替你瞞下的不假。可我什麽時候拿這件事要挾你了?再說我跟杭州府的官員們素無往來,我幹什麽要幫他們?
茹太素將那封信呈給了洪武帝。
洪武帝看後說道:“你斷定這信是常歌所寫,是因為署名塵土飛揚吊腳樓?”
茹太素點頭:“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聖上,有本事刺探到此等隱秘之事的,也隻有錦衣衛!錦衣衛中專管監視官員言行的,是北鎮撫司。常歌又是北鎮撫司的頭子,寫信之人,必為常歌無疑!”
朝堂上的眾臣紛紛心中暗笑茹太素迂腐,說話不知道拐彎。錦衣衛監視百官言行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朝廷百官卻無一人說破這件事。因為監視百官不是明君所為。茹太素卻在早朝之上直接戳破了這一層窗戶紙。
洪武帝問:“常歌,茹太素之言是否屬實?”
常歌出班跪倒:“聖上,冤枉啊!微臣從未要挾過茹部堂!那封信根本不是微臣所寫。至於什麽塵土飛揚吊腳樓,想來應是寫信之人故意栽贓給微臣。”
洪武帝雖然偏執、冷血、善變、多疑,卻不蠢。他道:“朕是時常看常歌的奏折的。這封信不是常歌的筆跡。茹太素,你的確冤枉他了。常歌替朝廷專辦秘密差事二十多年,朕相信他不會幹這等下作事。”
太子朱標附和:“是啊父皇,兒臣也相信常歌的忠誠。要挾茹部堂的應該另有其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