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硝煙三方原

字數:9096   加入書籤

A+A-




    得知織田信長風卷殘雲一般橫掃了京畿,征服了北田,神戶,田中,朝倉,淺井等家,勢力日益壯大後,武田信玄這位已經垂垂老矣的家督怎麽也不甘心自己就這樣結束自己的一輩子,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上洛夢想,於是就在孟昭德抵達長濱城五日之後,武田信玄盡起家中之兵,步軍一萬九千人,風林火山,赤備數千騎,另外雜役民夫小幡持又三萬三千人,進發飯田山,一戰攻克飯田城之後,信玄率領本軍南下,直取遠江諸城,秋山信友為偏陣總帥,統軍五千,直取岩村城!

    出征三日之後,北條家就得到了消息,已經重病無法起身的北條氏康側臥在小田原城的天守閣內,眼睛望著窗外,氏政等兒子紛紛跪在榻邊,他們莫名其妙的盯著他們的父上,他們的父上已經望著窗外一天了,好像在等待著什麽,終於,一名細作快步跑進天守閣內,跪地奏報道,“武田信玄從甲斐出兵,傾全國之力攻打德川家和織田家,已經拿下了飯田山,控製了飯田山道!”本來一天都沒吭聲,眼窩深陷的北條氏康聽罷這個奏報,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竟然緩緩的站起了身,伸出手指向窗外,大聲的喊道,“出兵!出兵!信玄啊!給那些黃毛小子知道知道,我們的厲害!”說完這句話後,北條氏康呼的向後栽倒,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手卻沒有落下,還筆直的指向身體前方。氏政大膽的上去摸了摸父親的鼻息,沒想到,已經斷氣了!

    1569年(永祿十二年)6月21日,一代名帥,劍豪,幕府的忠誠追隨者,相模之獅北條氏康因為暴疾不能進食,連夜嘔血不止(從種種症狀來看應該是血癌),死於小田原城,享年五十七歲。他的兒子北條氏政以家督的身份統領北條主兵團,正式接過了家中的大權,依照父親死前的布置,氏政親自寫信給自己的叔叔輩武田信玄,宣布從此罷兵,永生不再交戰,並和上杉家徹底斷絕了交往,甚至商業貿易,武田信玄在飯田山的軍陣中接到了北條的書信,一直壓在心頭的大石算是去掉了,狂喜不已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老朋友老對手北條氏康之死惋惜不已,甚至感覺到他自己也時日無多了,悲觀之餘,武田信玄發布進兵令,全軍火速南下,全力攻打德川家。

    進兵的同時,信玄書信給京都各大反對勢力,朝倉淺井還有三好家的殘黨都對武田信玄宣誓效忠,準備在信玄擊敗聯軍上洛的時候遙相呼應,突襲明智光秀的京都奉行府,同時,本願寺顯如派出使者,煽動加賀國越前國的一向一揆暴動,威脅信長的側翼,煽動越後越中的豪族造反,致使上杉家陷入全麵的混亂,本來打算遏製信玄後方的軍事行動隻能作罷!此時的天下一片混亂,各大勢力縱橫交錯,局勢不明,各大梟雄乘著這個機會,打著自己的算盤,投入了這場生死之戰!而整個戰役的中心,便是武田信玄的兩路大軍!

    信玄坐鎮飯田城,命令大將山縣昌景率軍5000直接攻打德川家的老巢三河,負責切斷歧阜,岡崎和浜鬆三城之間的聯係,三河此時隻有三千兵馬,剩下的八千人全在遠江,德川家康聞訊後,非常緊張,想要回兵救援,可北麵的二股城此時隻有一千人馬,正遭受高阪昌信,真田幸隆,馬場信房等大將所帥的一萬人不停進攻,也是岌岌可危!召集了眾將議事之後,家康隻能向信長救援,自己則緊守濱鬆城不敢出擊,信玄探知後,讓兩處不要鬆懈攻城,自己則開始掃蕩遠江外圍,信廉假扮信玄在陣前衝鋒,信玄則在帳中運籌,一日就攻下了天方城,一宮城等五座城池。遠江暫時得勝的消息傳到了三河,山縣昌景深感振奮,他似乎已經看到了德川覆滅,織田投降,主上騎馬檢閱京都百姓的場麵,他命令步兵全力進攻,一路勢如破竹,遠近豪族紛紛投降,岡崎城以北全數陷落,當年埋骨甚多的長?山也落入了武田手中。

    又數日後,武田信玄召回了山縣昌景軍合攻遠江(信玄身體已經很是虛弱,召回大將是為了以防萬一),6月28日,德川家康終於試探性的出兵迎敵,步兵三千人與武田軍接觸,試圖解圍二股城,可是武田家全數精銳在此,三河步卒在赤備的衝擊下損失近半,而二股城的圍困也並沒有解除,雖然此戰因為寡不敵眾且武將素質有別德川軍戰敗,但德川軍的驍將本多忠勝大顯神威,單槍匹馬殺掉了武田騎兵侍大將和騎隊長近二十人,且隻帶麾下三十騎兵就從亂陣中救出了家康,錯失家康的武田軍無心戀戰,三千德川軍的半部才能乘機逃脫。武田信玄坐在小榻上觀戰後,不禁對身邊的騎侍衛稱讚本多忠勝的武勇,自嘲道,“果然賽張飛,三河有此強兵,我不能進京都一步!”

    差點死在軍陣中的德川家康驚魂未定,傳聞還在馬上嚇得拉出了大便,他傳令緊守濱鬆城,暫時避敵鋒芒,武田信玄也不理他,命回援的山縣昌景一起攻打二股城,隻要二股城沒有攻陷,東海道的門戶就沒有打開,甲斐和信濃的軍糧器械就不能源源不斷的輸送出來,所以此地至關重要,也是當年孟昭德抗擊武田信玄所選的本陣所在!全軍攻打了二股城十五日之後,信玄還是無法擊破城池,此時已經是炎炎夏日,信玄的身心皆浮躁不已,日日咳血,他拖著病體環繞二股城城山觀察城勢,尋找方法破城,最後終於發現了此城的弱點。原來二股城建在山頭,城中沒有水源,所用的水都是天龍川取用來的,現在天龍川被信玄封鎖,城中的水源隻有靠近天龍川一側城牆連接的高台汲水池,此高台建在城外三百米,水鬥和引水道是用木製的高架樓支撐,脆弱不堪,回陣之後,武田信玄命令真田幸隆督造木筏,從天龍川的上遊順流放下,隨著湍急的水流,木筏猛的撞擊木製架樓,幾十下之後,木架子全數崩潰,大水鬥迎空墜下,斷絕了城中的最後一絲希望。

    無奈之下,靠一千人緊守了二股城二十餘日的中根正照出城投降,前提是信玄放過城中的百姓,並允許他們回歸濱鬆城,信玄所要的隻是這個戰略要地,他並沒有在這裏發展農務休養生息的想法,自然痛快答應。得到二股城之後,武田信玄的大軍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糧草和軍馬接濟了,這樣武田信玄的腰板算是徹底挺直了,他留下三千人守衛二股城,剩下的全部兵力兩萬人直撲濱鬆城,就在這危難關頭,織田信長在麵對武田西路軍,本願寺一揆眾兩麵夾擊的情況下,硬是咬牙抽調了三千人馬來馳援家康,領頭大將是佐久間信盛,副將瀧川一益,林秀貞,水野信元,還有從未上陣但自動請戰,非要為主公盡力的信長恩師平手秀政之子平手泛秀,信長憐惜恩師的血脈,特命他為參軍,並讓諸位家臣小心照顧。大軍抵達濱鬆城後,德川家康立刻派出信使,商量夾擊,平手泛秀接到的信長軍令是死守待援,所以並不想耗費兵力,於是親自奔赴濱鬆城勸說,家康無奈之下隻好同意,讓兩軍全部進入濱鬆城死守,濱鬆城自德川家康遷移以來,為了防衛信玄重新加固過了,東西跨度在四百二十米,南北為二百五十米,城內新建工事十五座,且分為內外三層,三之丸沿山脈修造,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信玄本來期望聯軍能和他決戰,沒想到家康真能忍得住,收兵守城,他知道硬攻沒有好處,於是決定誘敵出陣。

    7月3日,休整了數日的武田軍突然向濱鬆城全麵壓上,德川家康在本丸見了,嚇得滿頭大汗,以為最終決戰就要到來了,可剛剛做好動員之後,就有探報說,武田信玄的大軍在城下調轉前鋒,已經向三河殺去了!德川家康聽罷大驚,此時的三河已經喪失一半領土,隻有岡崎城和沿海幾個小城還在抵抗,若是信玄真的抄自己的後路,把遠江圍成一個孤國,那早晚德川家必滅亡!氣急敗壞的德川家康上城議事,決定發兵追擊五裏之外的武田軍後陣。眾將對家康的暴跳如雷不敢勸阻,最後還是本多正信大著膽子說道,“主上,孟昭德臨行之前曾經說過,武田信玄一生戎馬,頗善韜略,他最喜歡在逆境中自尋戰機,利用條件包圍殲滅敵軍,此番他放棄濱鬆城上萬大軍西攻三河,正信以為一定是誘敵之計,不然辛苦打下的二股城他不要了?駿府城近在咫尺,他就不怕我濱鬆城大軍襲擊駿河國麽?”這話說得本來在情理之中,可錯就錯在不該提孟昭德的名字,家康以為武田信玄麵對區區兩千五百天龍軍都不能取勝,自己上萬大軍更應該能以戰勝才對,沒想到連日來喪失大片領土,正在懊惱,正信這個時候再提孟昭德,他就更火了,自然不予采納。

    其實孟昭德抵擋武田信玄和家康抵抗武田信玄大不相同,信玄上次是倉促起兵,報家康假傳自家動向之仇,不在滅國,而在示威,所轄不過數千人馬,糧草不足一月,現在則是傾國大軍,糧草兵馬源源不斷,可以支應一年之久,這是兵馬人口之異,上次用兵,孟昭德以一支奇兵騷擾信玄,背後還有大量國土和人口,勝之最好,不勝也無所謂,可這次抵擋信玄,家康就是一切,濱鬆城就是最後一道防線,所以不勝就要亡國,這是形勢嚴峻之異,上次起兵之前,武田信玄剛剛勞師遠征,且大敗於北條家,軍心動搖之際,又錯過了兩年的秋收,國力衰弱,可這一次,武田信玄整頓內務,休養生息,上下一心,國力旺盛,這是決心之異,有這三異,就是孟昭德重新統兵,也不能取勝,可平日裏一向心思明鏡一樣的家康卻沒想這些,他隻看到了家族麵臨滅頂之災,國土淪喪,任誰人勸,也要出兵打擊武田不可!

    正信見家康之意已決,隻好給平手泛秀使眼色,讓他這個織田愛臣再勸勸看看,平手泛秀沒和正信有什麽交往,不過是遵循信長的軍令而已,既然信長叮嚀他要堅守,他自然要勸,於是和家康說道,“咱們的一萬一千人都是步兵,隻有天龍軍的騎兵能跟上武田的速度,可近年來沒有補充,隻有三百餘騎,我聽說信玄這次西進三河,特意留下赤備和風林火山各一部殿後,數目在兩千之上,若是貿然進攻是不是太危險了,信長公讓我等前來的時候,曾經說過,他隻要平定了越前的暴動和飯田山的騷擾,就大軍穿過尾張直取長?山,從背後襲擊遠江武田陣,到時候方有全勝的可能,咱們是不是再等一等?”德川家康畢竟也是一方大名,對織田信長擅自幹擾自己的家政,逼迫自己罷黜孟昭德早有不滿,可麵上不好撕破,隻能耐著性子的說道,“現在信長公兩麵受敵,什麽時候才能來救援咱們,而且我請平手大人想想,三河連著哪裏,正是尾張啊!若是我們不救援,三河岡崎一座孤城守不住一個月的,你能保證信長公一個月就解決兩麵敵人麽,若是不能,那麽三河陷落,武田信玄一定會直取尾張清州城,到時候信長公就是三麵受敵了!所以家康出兵不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牽製信玄,好讓信長公不至於三麵受敵啊!”

    這個理由說的冠冕堂皇,眾人皆無法反對,平手泛秀還想再勸,可大將佐久間信盛卻搶過來說道,“感謝德川大人為了我家如此盡心,如果出兵,我三千尾張兵願為先鋒!”信盛對於這位平手大人不喜歡很久了,認為他仗著其父是信長的老師,其實軍功武藝都不如自己,可偏偏淩駕於自己這個正將之上,驕狂無禮,讓自己發布任何軍令都要先過平手這個所謂“參軍”的手,所以這一次他一定要借著家康執意出兵的機會,奪回兵權!對於佐久間信盛的支持,家康果然很高興,立刻封信盛為前軍總指揮,讓他統帥三千尾張兵和兩千三河兵,先行出戰,自己隨後跟進!

    大軍議定之後,立刻於當日下午出發,全軍直撲武田軍的後背,一直追到了三方原這個地方,家康終於追上了武田軍,可並不是武田的後背,而是武田軍本標所有騎兵還有赤備衛隊的全部主力,三方原是一處開闊的平原,正適合騎兵衝鋒,武田信玄坐在車仗之上,身邊是已經擺好了魚鱗陣的重裝騎兵,魚鱗陣樣子很像一個三角形,信玄則在這個三角形的底邊中心地帶,整個陣型錯綜複雜,乃是數百個小方陣按照梯次配置,如魚鱗一般層層疊置而成。看到這個大陣的德川家康倒抽了一口冷氣,他知道,自己上當了,武田信玄並沒有真的攻打三河,而是特意挑了這麽個好地方以逸待勞,準備和自己野戰,已經無法挽回的德川家康隻好抽出腰刀,開始布陣迎敵,連日來氣憤難平的家康聽不得任何意見,雖然許多人認為該退,卻無人敢進言,隻有神原康政硬著頭皮說道,“如果對方用魚鱗陣衝鋒,那麽轉眼可到近前,不如咱們安排鶴翼陣,待騎兵前鋒衝過來了,兩翼就包抄上去,如果能一擊殺敗敵騎兵前鋒,說不定還有勝算!”

    家康聽罷深以為然,立刻傳令搖旗布陣,大軍展開兩翼,擺開鶴翼陣,家康自己立馬中軍,由本多忠勝和夏目吉信護衛,也許是家康昏了頭,也可能是為了照顧織田軍的心情,鶴翼陣最關鍵的兩翼並沒有全部使用三河兵馬,左翼向前領隊是神原康政和酒井忠次,右翼向前領隊是佐久間信盛,平手泛秀等織田將領,嚴陣以待,等候信玄。初始聽說德川家布下鶴翼陣,信玄還遲疑不想進兵,可又聽說家康安排的將領,竟然兩翼分別是德川家和織田家兩家,他不由哈哈大笑道,“鶴翼陣的精妙在於兩翼張合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人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腹部的敵人,所以要求統兵將領密切協同,心心相映,可是你看家康,竟然一路用三河人,一路用尾張人,這樣能合作的好才見鬼了!我無憂矣!進兵吧!”說罷傳令全軍,武田騎兵立刻如洪水出峽一般猛撲德川軍!

    德川家康此時穩坐寶馬之上,等著武田信玄的先鋒直撲自己的腹地,然後好兩翼掩殺,沒想到的是,已經看破家康心思的武田信玄命騎兵遊擊德川軍兩翼外圍,絕不深入,且拿出了硬弩隊和投石隊,遠遠的射擊德川軍,德川軍僅有的少數騎兵已經由石川數正,外山鄭重,田中旭一統領,奔赴左翼的首位,麵對硬弩當然無法防備,一輪射擊下來,數十騎應聲而倒,形勢岌岌可危。石川數正可能是外交上建功太多了,有點太自以為是了,竟然不聽田中旭一這個老牌騎兵將軍的勸阻,率領剩下的兩百多騎兵發動了突擊,脫離了陣型,直奔武田發石隊,外山鄭重家裏多少代都是石川家的家臣,現在老主子進兵,自己不能不跟上,於是隻好發動手下一千步兵保護左右,這一動,德川軍的左翼立刻崩潰,拉的又長又薄,信玄等的就是這一刻,他馬上揮舞檜扇,早就按耐不住的武田赤備衛隊第一隊小山田利益,第二隊馬場信房立刻出動,包抄石川軍!兩軍在平原上迎麵碰撞,猛力廝殺,讓信玄預料不到的是,這兩百多騎兵乃是天龍軍舊部,熟悉馬戰甚至更勝過武田軍,統兵副將田中旭一更是驍勇遠勝小山田,一衝鋒之後,小山田利益的部隊竟然潰散了。打散小山田隊之後,田中旭一和石川數正會合,圍攻馬場信房,一時間兩隊赤備都有潰散的危險。

    待在本陣的家康正惱怒石川數正的不服指揮,可突然聽到武田赤備全麵敗退的消息(細作不稱職,赤備共有六隊一千二百人,此時隻崩塌了一隊,怎麽能叫全麵敗退),不禁喜出望外,立刻命令神原康政,大久保忠世率領全部左翼衝鋒,本多忠勝也率本陣衛隊的一半出發,全麵進攻武田!首當其衝的就是馬場信房的赤備第二隊,麵對德川家全部左翼五六千人的進攻,信春所部立刻崩塌潰散,家康再得喜訊之後,立刻催促全軍進發,可就在此時,傳來了右翼織田軍被圍,平手泛秀陷入苦戰,山縣昌景率軍直撲本陣而來的消息,此訊一出,家康立刻明白上當了,這才知道信玄乃是故意放棄兩隊赤備,吸引家康主力,自己則分兵來取自己的首級,不過信玄和家康都沒想到的是,右翼被圍實在是意料之外,原來右翼的三千尾張兵沒有家康的軍令不敢擅動,可另外的都是德川軍,他們聽說左翼建大功之後,都按耐不住了,紛紛自主引兵去幫左翼,這樣從本陣伸出的好像一條線的右翼立刻丟了一半,隻剩下本陣和右翼的半拉各自為戰,徹底斷了聯絡,信玄本來發兵一萬隻是攻打本陣,可山縣昌景在路上看到了孤零零的三千織田兵,於是當機立斷,撥出五千人圍攻織田,自己率剩下五千人直撲本陣!

    麵對武田信玄的中心突破戰術,德川家康從小善忍,養成的堅韌不拔,無懼無怕的性格顯露出來,他率領本多忠勝留下的半部衛隊衝著山縣昌景迎了上去,要和他決一死戰,不過正如戰前家臣所勸一般,騎兵麵對步兵好像狼入羊群,瞬間衛隊就被衝散了,無奈之下的德川家康隻好單騎逃跑,而此時,武田軍的兩路伏兵內藤昌豐和武田信豐也已經繞到了自己的背後,全麵掩殺。本陣的大?被砍倒的一瞬間,德川和織田聯軍終於全麵崩潰,四下逃散,德川家康好不容易培養的幾個騎武士,青年將領,比如荒川甚太郎,本多甚六,河合又五郎,多門越中,甚至曾經死守二股的勇將中根正照全數戰死!此時的家康已經顧不得這麽多了,他仗著自己的馬快,拚命的狂奔,武田信豐和內藤昌豐讓部下掐住德川家退兵的道路,兩人則親自帶三百騎兵追擊家康,追了半晌,家康已經人困馬乏,估計離著戰場也遠了,就打算下馬休息。沒想到此時也敗退了的大久保忠世趕了上來,在還沒有下馬的家康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鞭子,大聲喊道,“快跑啊主公!”家康一看,背後果然還有百多武田騎兵緊追不舍,這時候家康徹底絕望了,自己的座馬已經從狂奔變成顛簸,是無論如何跑不脫了,他拔出戰刀,高聲呼道,“大久保隨我殺敵,不就是一死麽!”

    大久保忠世怎麽能讓家康隨意拚命,立刻死死的抓住家康的馬韁繩,不許家康上前,氣的家康差點要拿佩刀劈了忠世,正此時,又有一隊敗兵趕到,領頭的正是夏目吉信,他在馬上看著家康,大聲的說道,“大人快走,我這裏有二十五人,可以抵擋一陣子追兵!”家康慘笑了一聲,手上還在和忠世較力,嘴裏說道,“不必了,家康之意已決,就要戰死在這裏,成就竹千代一生!”夏目吉信聽罷,高聲罵道,“德川家康,你是個走卒腳夫麽!”家康大怒,戰刀一指夏目吉信道,“你敢瞧不起家康麽!”夏目吉信慘然一笑道,“我不敢,我隻是提醒你,你是三河的統帥,兩國的國主,德川家的總大將,你怎麽能像一個步卒那樣去前線送死,我問你,若是你死了,三河怎麽辦,遠江怎麽辦,德川家千萬的百姓和武士怎麽辦,他們都要受到武田信玄的奴役麽!你要還當自己是個大將,就給我快走!”說罷,吉信掄起自己的長槍,狠狠的在家康的座馬上刺了一下,吃痛的戰馬豎起前蹄長嘶了一聲,馱著家康向濱鬆城狂奔而去。看著家康遠去的背影,夏目吉信仰天長笑道,“家康大人,當年一向一揆作亂,我愧對主上,失去了武士的信義,早就不想活了,今日就讓我為你盡忠吧!”說罷,率領二十五騎衝入敵陣。片刻後,55歲的夏目吉信戰死,麾下二十五人全數身亡(家康後來體恤夏目一家,封他的兒子為族長,謹守農田再沒有從軍,兒子生孫子,一代代直到明治年間,生出了一位大文豪,名字叫做夏目瀨石)!

    趁勝追擊的武田軍山縣昌景部連續剿殺了數股敗兵後,終於追到浜鬆城下,卻見城門大開,城上偃旗息鼓,看不到一個人。原來家康回城之後立刻鎮定下來,一想反正城中也隻有幾百人了,打是打不過的,不如使個空城計,能嚇唬住最好,不然就當死了!於是他差人擺了琴案,焚起香爐,由家康穩坐本丸牆頭,居中彈琴,旁邊讓兩個小童隨侍著,據說中途因為太餓,還吃了一碗茶泡飯,看到此光景的武田軍不敢冒進,且因為此時三方原還在大戰,山縣昌景不知道此時信玄安危如何,生怕病重的老主公有失,昌景思想片刻後,隻能含恨緩緩率軍退去。山縣昌景一走,德川家康便從椅子上摔了下來,身邊小侍一摸,大人手腳冰涼,滿頭冷汗,不由驚呼,家康聽到,自嘲說,“少讀三國,有諸葛大人空城退仲達,今日方知不易,險些嚇死家康了!”

    山縣軍退回平野,立刻加入了三方原戰陣,大軍四下屠殺,又一個時辰後,三方原合戰方才結束,信玄拖著病體率領臣下檢查戰場,隻見躺倒在三方原的德川兵卒麵對三河方向的個個是麵朝下背朝上,如果是麵對濱鬆城方向的,則個個是麵朝上背朝下,換言之,此戰死去的兩千五百多三河兵卒,竟然沒有一個是背對敵兵逃走而被殺死的,個個是奮勇殺敵,力戰而死!信玄見狀,不免對著左右感慨道,家康年輕,卻善治兵,三河之勇,名不虛傳啊!

    順著平原小道,信玄又帶人去檢視織田軍的屍首,竟然從中意外的發現了平手泛秀的屍身,信玄立刻命令屬下找來他的首級,騎侍衛一粟長清將首級獻上,隻見泛秀怒目圓瞪,死不瞑目,信玄不由又讚歎道,好一條漢子!原來出兵之前,家康不滿意泛秀對自己的進兵持反對意見,動員的時候走到他的衛隊麵前,隻是轉了一圈,並沒有打招呼,也沒有說話,泛秀當時就生氣了,大聲喊道,“我等特地趕來救援,家康大人卻一句話不說,視我等如同草芥,這是同盟之禮儀麽!”聲音大的,城下所有兵卒都聽見了,家康剛要開口訓斥,平手泛秀又喊道,“算了,平手此去,必然為了三河的安危死戰,等我戰死沙場之後,請家康大人再到我的牌位麵前打聲招呼好了!”出征便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果然,武田大軍圍攻三千織田軍的時候,佐久間信盛等人都快馬逃離敵陣,隻有平手泛秀將座馬讓給了一個不足十五的小將,命他趕緊逃生,自己則步戰武田騎兵,最後力竭而死,那位不足十五的小將,便是蒲生賢秀之子蒲生氏鄉,他的智勇雙全,連日後的豐臣秀吉都對他敬畏三分,一生防範!

    武田信玄敬佩平手泛秀的為人,立刻命令屬下將其首級盛放在金絲木盒中,送到美濃岐阜城交給信長,信長見了後,痛不欲生,又想起自己的師父,因為自己荒誕不經的作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最後竟然自殺來勸諫自己,他一生清廉忠誠,就留下這個兒子交給自己照顧,沒想到,竟然死於戰場!幾乎哭死過去的信長在天守閣內得知了佐久間信盛,林秀貞等幾位大人全身而退,安然歸來的消息後,這個“第六天魔王”的眼睛裏立刻流露出了深深的仇恨和鄙夷,幾位死裏逃生的武士並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從此轉變,迎來了潦倒而悲劇的結束,另外對於家康不理睬自己的軍令,貿然進兵,致使全軍覆沒,他也深深的記在心頭,為日後家康麵臨的一次徹心之痛埋下了伏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