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猛虎歸九天
字數:4827 加入書籤
經曆了三方原之戰後,武田軍士氣大振,覺得覆滅德川家已經勢在必行了,可此時敗軍已經漸漸回歸濱鬆城,神原康政和酒井忠次又在左右兩翼山頭各自建立了軍寨,用鐵炮護衛,騎兵登山不利,幾次衝鋒都被打了回來,戰局慢慢轉變成了三方原合戰之前的僵持狀態。武田信玄考慮到濱鬆城堅固,又食糧飲水充足,不宜在此虛耗,於是傳令西進,攻打三河,這一次家康不敢出來追擊了,生怕還是誘敵之計,武田信玄料定家康吃一塹長一智,所以不留後隊,全軍攻打當年三河大老孟昭德嶄露頭角的第一仗所在地,野羽城砦(野田城)!
野田城乃東海道咽喉所在,它串聯吉田城,濱鬆城,岡崎城,乃三河門戶,當年孟昭德就曾建議家康在此地設立一個大型城砦,布置兵馬監視四周,家康照做了,而信玄來攻的時候,正好是家中大將菅沼定盈鎮守此地,定盈倒算是善戰,且忠勇無二,所以明知本家剛遭遇三方原之敗,一個援兵都沒有,他還是堅守城池不降,武田信玄在苦戰數日後無法破城,隻能同意小姓出的一個損招,將周邊部族全數拉到陣前,然後威脅開門投降,不然就把城中軍士的家小全部斬首,受此威脅的菅沼定盈哈哈大笑,自己將子嗣擺上城頭,指著武田信玄說道,“你悖逆天數,擅動刀兵,我的兒子也在這裏,不如一並送給你砍了,你殺的人越多,我就越不投降你!”武田信玄聽罷,很是懊惱,怎麽就信了身邊的無知小兒了,莫非自己真的老了,羞愧難當之際,突然一口鮮血噴出,從馬上栽了下去,身邊眾將趕緊將他扶回大營,回營之後,信玄便將所有百姓都放了,而改用挖地道,斷絕野田城飲水的方法破敵,在堅守了一個月之後,野田城和二股城一樣,因為飲水匱乏,戰士連路都走不了了,菅沼定盈終於出城投降,信玄欣賞他的忠誠,和做事狠辣果決的手腕,就乘機數了一個投降免死的榜樣,讓他活了下來,留在軍中,冥冥中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的武田信玄發令,全軍直撲岡崎,一旦拿下三河,立刻上洛完成夙願!
此時的三河已經毫無抵抗之力,武田軍上下皆以為必勝了,大軍士氣之旺盛直衝九霄,殺奔岡崎城!1569年(永祿十二年)8月5日,信玄大軍抵達岡崎外五裏的博野砦,據探報,此地駐軍三百,是岡崎最後一道屏障,而岡崎城隻有五百老弱,都不足以抵擋武田,勝利在望的武田信玄氣色也好了很多,他竟然破天荒的能夠自己騎馬了,他和高阪昌信,真田幸隆,山縣昌景等人齊頭並進,打算親自督師攻打博野。這樣一路殺到博野砦之下,隻見這裏砦門大開,連一個掃地的士卒都沒有,城砦上也沒有軍旗,城外沒有百姓,簡直比三方原之戰後的濱鬆城還要寂靜,已經上過一次當的山縣昌景小心的問道武田信玄,“大人,您看看,不會又是空城計吧。”武田信玄笑笑道,“空城計其實就是破罐子破摔的做法,隻有家康那種氣魄和擔當才能使用,一般的家臣武士怎麽有膽量做這種事情,若是我軍衝進去,一個抵抗都沒有就丟了城池,不怕家康問罪麽!”真田幸隆皺皺眉頭道,“可又不像投降啊,到底擺弄的什麽名堂,家康遠在濱鬆城,這裏還有人才能玩什麽玄機麽?”
話音剛落,突然城砦內豎起無數旌旗,城砦背後殺出兩標人馬,全是清一色的步兵,白色粗布將臉麵包裹嚴實,隻露出目鼻,胸前掛著圓日甲,手提木柄長雉刀,信玄等人一見,皆大驚失色,真田幸隆更是失聲喊道,“不好,是上杉謙信的雉刀兵,他們怎麽到這裏了!”武田信玄連日來的喜悅因為看到了上杉的兵卒已經一掃而空,臉上露出了驚恐之色,不由顫聲道,“上杉謙信來了麽,是謙信自己統兵的麽!出來見信玄!”如此連問了三聲,對麵兵士才讓出一條道來,武田信玄等人定睛一看,來者不是上杉謙信,可也不次,乃是山下政虎,竹中半兵衛,還有孟昭德!
“孟昭德什麽時候到了上杉門下!”山縣昌景最害怕孟昭德,尤其是一想到當初自己被困在那個兩邊狹小,頭頂無光的山道裏,就渾身發抖,不由失聲叫了出來。此時稍微鎮定的就是真田幸隆了,他輕輕的在武田信玄耳邊說道,“主公,咱們要不要進兵,我看來者不多,不如拚一下,畢竟岡崎城就在眼前了啊!”武田信玄聽罷仰天長歎,略帶遺憾的說道,“我萬萬沒有想到啊,臨死前打算進兵京都不成,還給本家留下了最大的禍患,孟昭德竟然和上杉謙信聯合一處了,將來我家必被此人欺負啊!罷了,罷了,孟昭德咱們熟悉啊,他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啊,信玄老了,爭不動了,退兵吧,傳令避開孟昭德,回歸遠江攻取高天神城,先鞏固駿府,日後的事情待日後再說吧!”說罷對著遠處的孟昭德拱了拱手,一代梟雄落寞的調轉馬頭,緩緩退去。
孟昭德立於馬頭,看著武田信玄退去,也不免傷感,身邊的博野守將本多貞吉問道孟昭德,“孟大人,咱麽追不追?”孟昭德搖搖頭道,“不必了,武田信玄擁兵兩萬來此,占了絕對優勢,退兵是因為他不知道我們帶來了多少人,所以不敢貿然招惹,若是我這幾百人真的出擊,憑借信玄的老辣,他瞬間就能看出來,到時候咱們必死無疑啊,隻怕還要連累岡崎城的!”本多貞吉聽罷似懂非懂,又再問道,“孟大人,那這信玄不是很厲害的麽,他為什麽不試探咱們的實力,為什麽一句話不說就走了?”孟昭德聽罷又氣又笑,心想有你這樣的麽,還惦記著人家為什麽不打你,可也隻能耐心解釋道,“信玄連試探都不敢試探就退兵,確實很詭異,昭德估計,他不是不想試探,而是病重難行,我一出來,乍然嚇了他一跳,可能會急氣攻心,若是他發兵試探,隻怕兩軍還未交戰,自己就跌落馬下了,這樣會影響軍心的,明白麽?他雖然能轉瞬間就收拾了咱們這不到一千人,可大軍畢竟還在德川境內,他要考慮大局啊!”本多貞吉對這位孟昭德從小視若神明,雖然從未謀麵,可第一眼見到孟昭德的家徽就決定聽他指揮了,所以現在孟昭德堅持,他就不打算再說了,便分兵回去守衛博野砦,孟昭德則要北上交差,回複上杉謙信,臨走前,孟昭德將一封書信交給了信使,讓他遞交給濱鬆城的德川家康。
兩日後,德川家康見到了孟昭德的書信,隻見裏麵寫道,“上杉謙信公座下賓客,公子顯景(長尾政景之子,謙信養子)授課講師孟昭德拜會三河雄主,德川大人家康親啟:昭德自離別觀音寺城後,日夜思念,常想上天賜福三河,保一方百姓平安,遊曆天下遍訪摯友之際,突聞武田信玄背信棄義,不顧飯田山之盟約,出兵討伐遠江,昭德徹夜未眠,驚慌失措,隻恨自己不能出力保護曾經賜給昭德衣食住行的百姓們,所以北赴越後,三請五叩,終於求得謙信公,撥兵馳援三河,一路上昭德用自己的三分薄麵,已經收服了長?山,飯田山等地的一些豪族部落和城主,昭德不敢自專,全數讓他們豎起了德川軍旗,請戰事終結之後,大人派人前往交割,另外昭德有一事相告,武田信玄已經是強弩之末,昭德觀他麵相,他臉色蠟黃,眼窩深陷,不日即將歸西,大人這時候不應與其硬戰,而是緊守濱鬆城,待其死去後方可追擊,但不宜深追,需防哀兵必勝之道理,隻需取回飯田山和飯田城即可。日後若大人有意對武田用兵,需要謹慎,大致一兩年內要廣積糧草,訓練兵卒,我料武田之事最後一定落到四子武田勝賴頭上,他獨斷專行絕非人主,日久必亂,方可圖之!孟昭德百拜。”
德川家康讀罷信件,對著身邊的眾將緩緩說道,“孟昭德真忠義之士也!本家記他的恩德啊!”說罷將信件傳閱各臣觀看,並下令各城嚴守軍令,不許一兵一卒追擊。數日後,1569年(永祿十二年)的8月13日,武田軍走到天王山附近一個叫駒場的地方時,武田信玄因為肺病終於與世長辭,享年53歲,戰國最耀眼的將星之一從此隕落!“餘五載前即知此日,特畫花押紙七百,餘卒三年內,密不發喪,其間公文可用之。他國不知餘死,必不敢動。武田氏由信勝繼承,信勝元服前以父勝賴攝政。(信玄臨死前,遺命是要孫子信勝在十六歲時正式繼承武田家,不過在他十六歲之前,暫時由其父勝賴代理武田家當主的職務,而勝賴也在實質上繼承了武田家)加餘遺骸以梏,沉諏訪湖!”這就是武田信玄在人間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他的遺命。
武田信玄這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他的軍功偉大,開拓領地達一百二十萬石之多,在他有生之年,除了年輕的織田信長,隻有毛利元就完成了這個數目。信玄公從十六歲上戰場後,比較大的戰鬥大約打了八十場,小的就不計其數了,在這些戰爭中,隻有三次是武田信玄被迫防衛的,其餘都是進攻,進攻,再進攻!其中攻城戰占了四十八次,縱觀信玄的攻城手法,則是以強攻,困城為主,截斷糧道水源為第一要務,有時為了一座城池甚至要付出幾個月以上的時間,不攻陷就決不退兵,這一點與《孫子兵法》提倡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主張是大相徑庭的。武田信玄執掌家督時期,武田家的領土從甲斐一國擴展到遠江國,信濃國,甲斐國,伊豆國,駿河國,以及美濃國,飛?國,上野國,相模國,三河國,武藏國,越大明的一部分,再看他周圍的對手,上杉謙信,北條氏康,今川義元,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哪個都不弱小,足見信玄非凡超群的軍事政治才能。
信玄在用兵上尤擅於騎兵,他指揮的甲斐精銳騎兵,常以靈活機智的戰術取得勝利,聞名天下。信玄不惜重金購置軍馬,培養騎士,開創了“甲州流”兵法,和武田流軍製,還有以突擊和衝散為主的赤備衛隊。武田信玄在尚武領先各位大名的同時,卻又與一般黷武的大名不同,還是個出色的民政家,1547年(天文十六年),信玄製定的俗稱為“信玄家法”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五十五條,詳細規定了主君與家臣的關係及家臣應遵奉的準則等,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分國法的代表之一,其傾心於領地內的治理,尤其窮半生精力在甲斐的釜無川和笛吹川上修建的治水工事,采用最先進的築堰分流技術,是戰國時代最大,最有名的堤防,其利澤及後世,被後人稱作“信玄堤”!
年近老朽,已近遲暮的信玄在占領了駿河一部之後,還大力發展水軍,不但吸收了安宅船的技術,還大力弘揚鐵甲船技藝(不過因為京都商人眾的封鎖,得不到上好鋼鐵而作罷),又著力提拔了一批水軍將領,其中傑出的有間宮武兵衛,間宮造酒丞,小濱景隆,向井正勝,伊丹康直,間宮忠兵衛等,可惜天縱英才,終武田家一生也沒有用上這些人,他們再上戰場,是直到那位蓋世雄才重歸駿河時才等到的。
許多人都認為,戰國初期的佼佼者是織田信長,可世人不知道的是,織田信長最害怕的,便是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兩人,織田信長這一生中,都在盡量避免和兩人交戰,甚至兩次和武田信玄結為姻親,來避免和他的戰事,這樣的恥辱,是織田信長一生所沒有過的,更有甚者,在武田信玄最後一次進兵的時候,織田信長已經無人可送,竟然把自己的姑姑送給了武田家的家臣,來拖延他們進兵美濃(這名家臣是秋山信友),而德川家康這個武田信玄的比鄰,一生中隻親自和武田信玄交戰過這一次,但是從此之後,信玄就成了他終生的師長和行事楷模,他的很多作風和行為,甚至日後的統兵策略都帶上了信玄的影子,天下無敵的信玄沒有取得天下,卻影響了所有戰國的梟雄,他的魅力可謂罕有。據說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謙信大哭了三天,並說失去了一生的對手,當場折斷了心愛的佩刀,發誓永遠不再與甲斐作戰。
而隨著武田信玄的混歸九天,戰國亂世也迎來了難得的短暫的和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