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武田家的內耗
字數:5402 加入書籤
孟昭德的信送到秀吉手中數日之後,秀吉決定將它交給岐阜城的信長,孟昭德所想,是把將軍控製在自己手裏,這樣上杉謙信能夠出師有名,秀吉則是不想將軍落到毛利家手裏,而且由孟昭德這個自己非常信任的朋友看護將軍,遠比被明智光秀看護要可靠的多,權衡利弊,秀吉去請信長裁決,信長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秀吉相同,就是與其讓將軍去投靠必和自己開戰的上杉,也絕不讓他去拉攏此時還搖擺不定的毛利。而且還有一點優勢在於,全天下都視若珍寶的將軍血統在信長看來煞是無用,已經領右近衛大將兼權大納言的信長是正宗的平氏後代,不需要天皇的首肯,不需要將軍的垂青,也不用哪個親王假惺惺的說信長多優秀,然後認他為養子,他就能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宣布開創幕府,繼任征夷大將軍(隻有源氏,平氏,藤原氏子孫能夠擔任)。
辦理了將軍交接事務之後,信長還在政令中冠冕堂皇的說道,“今將罪人足利氏與關東管領看管,需以權大納言之政令為準,不得怠慢”,看罷之後的謙信冷笑一聲,將其付之一炬,既然將軍到手了,自己還理睬信長作甚。孟昭德忙完這件事情之後,就全心全意的輔佐少主顯景建立自己的人脈,上杉謙信首先通過了讓?口重光每三日往禦館一趟,教授上杉顯景上田地貌軍政的提議,然後又在孟昭德的建議下,將昭德從北寧鎮帶回來的五百人馬擴充到禦館作為守衛,另外將原本的五百老弱殘兵全數遣散,細心招納了一些譜代和青壯,由上杉顯景親自訓練,孟昭德讓他吃住與這些將士都在一起,培養感情,上杉顯景無有不從,真的士卒吃什麽自己吃什麽,晚上也不回居所,就睡在軍中,隻有一段時期的操練課程完了之後方才回城住幾天(東流戰國各家的常備兵極少,基本是靠城產糧石數的高低來定,平日不卸甲的大致是最大兵源的三分之一,出征的時候作動員,才能發動全部兵源和一些民夫甚至流民一揆眾)。
對於將軍的幾番催促,上杉謙信果然沒有理睬,孟昭德初始還擔心謙信會被忠義之名所累,沒想到他竟然這麽堅決,許多豪族和遺老來請願,他都能咬牙堅持,絕不發兵,隻稱時候未到,一時間摸不準謙信在打什麽主意的信長很感僥幸,他立刻命令屯兵岩村城的丹羽長秀兵團和屯兵金山城的柴田勝家兵團放棄對上杉家和武田家的監視,趕回美濃,方才回到美濃的兩軍立刻在信長的指示下合為一軍,由柴田勝家指揮,組建越前兵團,攻打北麵的加賀國,七裏賴周和下間賴照這次到是很齊心,估計是對上次兩萬人馬被幾千疑兵嚇退還耿耿於懷,這次都搶著出兵,真和柴田勝家打了幾個硬仗,一時間兩方僵持不下。對於加賀國的攻略信長放心的交給了勝家,自己則開始琢磨起石山城的本願寺顯如了,這個大和尚離著京都太近,若不是顧忌近江的羽柴秀吉和二條禦所的細川藤孝,隻怕他早就發兵京都了,可這兩支兵馬要是真打起來,畢竟不是本願寺三萬佛兵的對手,信長於是將賦閑無事的丹羽長秀叫來,開口便說道,“你去給我建座城吧!”丹羽長秀對信長這種命令的口吻早習慣了,立刻說道遵命,信長又說,“就在觀音寺城不錯,平原地貌,適合急行軍,你去吧,有什麽需要讓京奉行給你張羅。”長秀太了解自己這位主公了,說話隨意,可是每句話都是提前想過幾遍了,他這麽說,其實就是下定決心要移居了,於是不敢怠慢,當日就趕赴觀音寺城,聯絡測量,擴地,改建等事宜。
這樣忙活了一個月,到了12月了,建城工作大致剛有眉目,各地的石料和木材紛紛運到,該劃歸的土地也全數做了標記,織田信長竟然就從岐阜城騎馬過來了,他一看工地的熱鬧,對丹羽長秀很是滿意,幾番嘉獎,說非常期待居城建好後的樣子,這樣待了三天,突然宣布,將家督之位傳給自己尚未成年的兒子信忠,讓他總領美濃事,居於岐阜城,自己竟然搬進了這個還一切都在圖紙上的新觀音寺城(史實),丹羽長秀知道自己這位主公的怪脾氣,隻好依從,一邊伺候著主公的飲食起居,一邊搞著他的建城工作。信長這樣急著要搬到觀音寺城來,是因為他聽到了石山城的本願寺顯如打算進攻界港,從經濟上打擊信長,信長此時無力和石山方麵的本願寺軍作戰,隻好急匆匆的搬到京畿來住,以此震懾顯如,順便監視西國毛利有否動作,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信長卻誰都沒有告訴,就是試探明智光秀,說白了,自己住的離光秀近了,讓他凡事收斂一點,這樣看,信長還是欣賞他的才華,所以打算再給他一個機會(若非孟昭德的反間計和光秀固執的對將軍保持禮節和謙讓,信長是不會懷疑光秀的)。
織田信長暫時忙著搬家,德川家康也遵循勸誡書忙著積攢實力,天下的主角忽然文靜起來,各國也就樂得沒事,正所為國無外患必有內憂,掌管國事已經數月的武田勝賴坐不住了,他打算重新布局,將這些父親留下的老臣子們全部洗牌,換成自己的親信和年輕的將領,而勝賴之所以這麽做,完全是因為自卑和曾經受到過深深地傷害。原來信玄共有四子,長子武田義信娶了今川義元的女兒為正室,所以當信玄撕毀與今川家的同盟發兵進攻駿河時,武田義信就間接失去了繼承家督的可能,尤其是他還公開表示,堅決維護自己小舅子(今川氏真)的利益,為了個女人毅然決然的跟老爸翻臉,武田義信的想法是學習他父親當年的做法,與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商量兵諫,可惜他一沒有嫡係部隊,二沒有情深義厚的近臣,所以起事不幸被發覺,信玄快刀斬亂麻,結果飯富虎昌自盡,義信被囚禁,直到病死都沒再見過父親。信玄的次子名叫武田信親,為人倒是天真浪漫,可惜天生雙目失明,最後出家做了和尚,留下不少讓人心曠神怡的詩詞,三子名武田信之,小時候就胖乎乎的,最像武田信玄,可惜一場大病,早夭歸西。結果隻剩下信玄和湖衣姬所生的四子武田勝賴了。
勝賴熬了這麽久,二哥出家,三哥喪命,最後終於把大哥熬造反了,怎麽算都十拿十穩要當繼承人了,可偏偏高阪昌信,山縣昌景等人聯名上書,說義信驍勇善戰,又禮賢下士,不過是一時想不開,沒有割舍兒女私情,應該原諒,看在武田家的未來份上,不該輕易處決這位最合適的繼承人,一句最合適就把勝賴貶低的無所是處了,好在武田信玄鐵石心腸,想想自己怎麽逼老爹的,決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學自己,尤其是已經失敗了,萬一掌握經驗了,將來成功了怎麽辦,信玄一生中頭一次沒有聽高阪昌信的,將自己的大兒子廢了,這樣武田勝賴才稍微鬆了口氣,不過心裏卻受到了深深地傷害,他跪在佛祖麵前發誓,一定要幾位重臣不得好死,他每一個都要親自報複(和慈悲為懷的佛祖說這個,難怪佛祖不保佑他的武田家)。隻剩下武田勝賴一個後代的武田家,按說就要頒布武田勝賴為世子的消息了,可惜又發生了大事,就是勝賴的母親湖衣姬,原來她是信玄的妹夫諏訪賴重的女兒,信玄在結親之後,立刻背信棄義,攻滅了諏訪家,當時的湖衣姬號稱諏訪明珠,信玄當然喜歡,立刻強娶了她。諏訪家的家臣們悲憤莫名,請來了和尚做法(戰國的和尚很忙),詛咒說一旦武田信玄和湖衣姬有了兒子,就將成為諏訪家的“複仇之男”,將來肯定會埋葬武田家!
出家多年,深信因果報應的信玄在聽說了這個詛咒後很有點心虛,決定不讓這個誓言實現,可數來數去也隻剩下這一個兒子了,於是他想出一個自欺欺人的法子,幹脆跳過勝賴,直接傳位給勝賴的兒子武田信勝!可是由於信勝年紀尚小,所以還是由勝賴監國,做了“攝政王”,本來一個光明正大的事情,非要搞得偷偷摸摸,名不正言不順的,讓勝賴到頭來都沒當上家督,而且還要人前人後的聽著家臣叫自己複仇鬼,掃把星等等,這樣就讓武田勝賴產生了深深的自卑,自卑的背後就是無窮的報複,勝賴上任第一個月,就把一批老家臣掛起來,作為家老統兵的封城主,都是類似村落的小城,作為部將很有前途的全部升為家老,議政可以,打仗不行,至於那些對勝賴好的,不管有沒有才華,隻要吹捧勝賴,就都給要職,或帶兵或為近臣,一時間烏煙瘴氣,上下亂套。
12月,也就是信長剛剛決定移居觀音寺城的當月,武田家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深深刺激了勝賴的心,使他不得不做出了隔離高阪昌信的決定。武田家自信玄繼任家督之後,就按照信玄的既定方針開始發展騎兵武備,雖然戰馬是甲斐的特產,要多少有多少,可重甲和上好鐵器就一定要從東海道和京都購買了,對於武田家的強大深深忌諱的各家大名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阻止這一事情發生,武田信玄隻能在永祿三年推翻了真田幸隆製定的五十年計劃,加速開采甲斐金礦,源源不斷的黃金流入府庫,變成一枚枚小判到了商人的手裏,看著這些金燦燦的寶貝,全天下的商人都恨不得親自扛著生鐵去甲斐兜售,這樣才最終組建起了名震一時的甲斐赤備騎,可隨之而來的便是武田勝賴剛剛繼承攝政之位,就麵臨的甲州金礦枯竭,武田勝賴此時正要購買一批越後的海鹽,東海道自從全數落入茶屋四郎次郎之手後,武田家竟然一點鹽都得不到了,“忠義之士”上杉謙信立刻宣稱,越後的海鹽將源源不斷流往甲斐支援武田家,要多少給多少,絕不玩這種經濟封鎖的把戲,可這些海鹽是往常武田家購買海鹽價格的二十倍,為了這些海鹽,武田勝賴東拚西湊,甚至融化了赤備大?頂上的黃金小馬,才湊了三千兩黃金,迫於無奈的勝賴隻好拉下臉來,求助各位家臣,讓他們踴躍捐獻,或者拿黃金來兌換府庫的製錢,正所謂亂世藏黃金,這道命令竟然沒有一個人理睬,而且勝賴還遭受了許多白眼,在眾家臣眼中,他一直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沒人瞧得起他。最後無法的勝賴隻好派兵強行往躑躅崎館下的商戶和家臣家中強征黃金,不過還算公道,說是搜出一兩黃金,按照時間的十二成兌換製錢,可就是這樣,高阪昌信為首的一批老臣還是不同意,全部湧到居城裏,搬出了武田信玄遺詔,“善待家臣,不得妄自加罪,積德行善,寬厚為懷”,最後說到激動處,頗有不需要勝賴攝政,幹脆就要搬出武田信勝的架勢,武田勝賴見勢頭不好,隻能服軟,將搜出來的黃金全數歸還。
經過這一件事情,武田勝賴徹底明白了,自己的地位還沒有一張死人寫過字的紙重要,武田勝賴終於被逼急了,兔子急了還咬人,更何況單論武勇還不下於信玄的勝賴呢,他在年終的慶祝會上,突然宣布跡部勝資和長阪長閑為甲斐兵部代,信濃兵部代,並立刻罷黜真田昌幸,真田信綱等人的官職,真田家轟然倒塌,高阪昌信,山縣昌景等人對此表示不滿之後,前來祝賀的岡部元信立刻招了招手,隨他而來搬運上供主公禮品的五百腳夫,立刻變成了五百個精兵,控製了整個局勢,高阪昌信作為四天王之首,被武田勝賴當場發配,美其名曰,去給他的老相好,自己的父上武田信玄修築陵墓,並守陵(東流戰國的陵墓基本就是大石塊磊的,然後前麵樹一個墓碑,另外在自願的情況下,各地居民可以再造假墓祭奠,信玄有九個),剩下如馬場信房等人雖然生氣,可對於武田家的忠誠他們還是不敢忘懷的,隻能嘴上牢騷幾句,實際並不敢有什麽動作。此一役,武田勝賴徹底掌握了家中的政權,可帶來的後果是,真正會打仗的武將被閑置,被貶斥,軍隊的戰鬥力突飛猛降,軍心渙散,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
一場內鬥之後,1569年(永祿十二年)這個死亡之年終於過去了,名震天下的武田信玄和北條氏康病故,還有諸多戰役中,許多有名武將捐軀,真可謂最讓人痛惜的一年,而這一年的恐怖,就連西國也沒有幸免,西國最偉大的軍事家,毛利的擎天之柱,老家督毛利元就帶著他未完成的西國統一之霸業,在吉田郡山城病逝,享年75歲(三人真正死亡相差三四年,這裏為了藝術效果放在一起,其順序是毛利元就先死,後年北條氏康,再後年武田信玄)。隨著毛利元就的死亡,毛利家正式從爭霸天下轉為固守家國,毛利元就以僅僅150人的軍隊自吉田城開始振興國家,成為西國霸主,寫給三個孩子的家書作為元就的遺訓,成為毛利家行事的規範,長久的傳於後世,所以後世評價,都說此人若是晚生二十年,隻怕西國早已平定,而與信長逐鹿天下了。元就過世後,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謹守元就遺訓,全力扶持正室輝元建立兩川體係,而被毛利家徹底吞並的世仇尼子家,此時在京都死灰複燃,山中幸盛等於京都擁立尼子勝久,並宣布臣服與織田氏,煞費苦心的織田信長在送走了將軍,切斷了他和毛利的聯係之後,還是迎來了毛利家的仇視和宣戰,不可避免的新信長包圍網,毛利,本願寺,武田體係誕生了!
1570年一月,織田信長在閑居了一個月之後,覺得應該做些什麽了,他考慮毛利正在處理對於尼子舊地和大友等家的關係,一旦穩定之後便可能起兵對抗自己,不如爭取主動,在毛利還沒有正式加入戰局的時候先除掉一個強勁的對手,那麽應該是本願寺,武田,還是虎視眈眈,讓信長徹夜難眠的上杉家呢,信長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左思右想,隻能召開會議,聽取眾臣的意見,這次會議被後人稱為“毒藥”,就是這一次會議,奠定了織田家往後五年的用兵方略,和新信長包圍網諸大名走向滅亡的順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