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第二次木津川
字數:5195 加入書籤
自從改元天正,織田氏的日子好像突然又迸發了勃勃生機,六大兵團紛紛建立戰功,吞並了無數土地和人口,忙於整頓家中內務的上杉景勝根本無法抵擋柴田勝家兵團的進攻,尾張第一神槍,號稱“槍之又左”的前田利家率軍五千攻入富山城,殺掉了甘糟定持,掐住了西越中的通道,號稱“神玉?”的佐佐成政則率軍五千直取輪島,借口整頓能登國崩潰的經濟,完成了柴田勝家在元龜三年定下的侵吞整個能登國的心願。占據越前,加賀,能登,半個越中之後,柴田勝家的封地達到百萬石左右,擁兵也近五萬人,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戰力,統治四國,柴田勝家於天正元年6月頒布了兩個命令,第一,向四國境內所有百姓下達刀狩令,具體細則為,所有普通百姓禁止持有短刀,長武士刀,鐵炮,長槍等武器,所有武器均須上繳,繳上來的武器可抵當年租賦,如抗拒不交者,按造反論處,並壓製武士褒揚農夫,在原有的基礎上不再重新設立軍職,不再提拔武士,而把節約下來的資金都放在獎勵耕作有方的農戶。刀狩令一下達,在三個月內立刻收繳了長短兵器五萬多件,正好將擴增的三萬新軍全數武裝起來,而獎勵農戶,則讓許多遊手好閑打算投身公門的百姓從此安心耕地,到了第二年,四國的糧食產量竟然提高了五萬石。第二個命令則是因為領土寬廣,柴田勝家開始試著向信長那樣分派城主,來協助他管理國政,勝家宣布前田利家為七尾城主兼能登代,佐佐成政為富山城主兼越中代,兩人各自統兵一萬,威脅上杉氏,一時間柴田勝家的榮耀達到了頂峰。
除了蒸蒸日上的柴田勝家,到了元年7月,另一兵團織田信忠的副帥左近江監一益率兵一萬也挫敗了打算統一飯田山道的武田勝賴兵團,並殺退了負責守衛南信濃的仁科盛俊,奪得了南信濃兩郡和戰略要地木曾福島城,仁科盛俊無奈,隻好引殘兵退回南信濃首府高遠城固守不戰,瀧川一益深明兵法,此正是一鼓作氣之時機,他上奏信長之後,決定盡最大努力削弱武田家的國勢,一萬人馬於是四下出擊,到了10月,南信濃隻剩下首府高遠城和飯田山內飯田城還在堅守,其餘盡歸織田氏所有了。
眼看兩位同僚風生水起,西國的諸位豪雄也不甘落於人後,他們紛紛捕捉戰機,率先發難的就是命懸一線的佐久間信盛(他的腦袋就是借來的,信長想要殺掉他為師父的嫡子報仇之心從未死過),西國的諸反對大名因為都是初次和織田氏交手,所以戰意正濃,有生力量也非常充足,和已經沒落的東國實在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佐久間信盛並沒有魯莽的攻打三次擊退織田軍的石山本願寺城,而是分兵兩路南下,鎮壓河內國和和泉國的一向一揆眾殘黨,經曆了三個月的苦戰後,在損失了五千人馬的情況下,京畿第一豪俠,雜賀氏鼎鼎大名的忍者,鈴木左大夫(傳聞鈴木重秀的父親,可鈴木家人口複雜,重朝有傳聞是重秀的弟弟,也有傳聞是他兒子,傳聞鈴木重秀就是雜賀孫市,也有說這是兩個人,反正忍者世界的家譜是說不清楚的)戰死,兩國徹底被平定,本願寺顯如痛失一臂,從此丟掉了在內陸牽製佐久間兵團的有生力量(遊擊隊)。在結果了本願寺麾下最有能力的戰將後,佐久間信盛開始對本願寺城的攻伐,作為離著京都最近的明智光秀兵團,助戰是義無反顧的,光秀親自率領五千人馬攻打本願寺城。
眼見又被圍城了,本願寺顯如不慌不忙的求助於毛利輝元,毛利家一邊和波多野氏還有宇喜多氏抵禦羽柴秀吉,一邊好整以暇的讓村上武吉率領戰船七百艘,載軍糧五千石和無數器械來支援本願寺城。得知毛利水軍再次參戰,織田信長大喜過望,原來在第一次木津川海戰失利後,織田信長就命九鬼嘉隆不惜一切人力物力也要盡早把他當年提出的鐵甲戰船方案落於實際,九鬼嘉隆也真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安宅船的改造中,到了1574年(天正二年)2月,毛利水軍起兵的前兩個半月,第一艘織田家的鐵甲安宅船終於成功試航,船速和船體結構都達到了最理想的狀態,前麵五次試航中模擬海戰的鐵甲導致巨船一變向就傾斜問題也完美的解決了。在這種情況下,織田信長特意撥給生鐵五百斤,讓九鬼嘉隆負責打造薄甲覆蓋所有安宅船,然而才開始工期,村上武吉的大軍就到了,先鋒三百艘再次擊敗了安宅淡路水軍,並包圍了淡路國的出海口。
九鬼嘉隆得訊後,立刻點起所有已經改造完畢的鐵甲船,共六艘...出鳥羽南下,路經敦賀,再北上,要和村上武吉決一死戰。在經過敦賀的時候,南京畿最有名的鐵炮匠人福井由五衛門獻上了自己用一年時間打造完成的五十門大鐵炮,交給九鬼嘉隆,好讓他順利擊敗西國水軍眾,給京畿人長臉。九鬼嘉隆大喜,立刻命令部下戳穿木製板甲上射擊口處覆蓋的鐵皮,架設了鐵炮,然後乘風破浪,直奔淡路國(鐵皮配大炮,這是木船瞬間升級成了重巡洋艦),木頭船加上火箭對付鐵船加上大炮,戰鬥的結果可想而知!
得知老對手九鬼嘉隆來了,正感覺安宅軍越打越不能讓自己滿足的村上武吉立刻率領六百艘戰船直出木津川,不過讓村上武吉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老朋友隻帶來了六艘戰船,一比一百的戰力,太大膽了,太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了!村上武吉在旗艦上揮舞令旗,命令部下兩百艘船從左麵包抄,兩百艘船從右麵包抄,自己則率另外兩百艘從正麵推進,三麵投擲“焙烙玉”並排射火矢,試圖用火海吞噬掉膽大妄為的九鬼嘉隆。然而兩相交手之後,村上武吉立刻發現自己的戰術根本奈何不了裝備了鐵甲的新式戰船,毛利水軍的火矢完全無法穿透生鐵鑄造的外甲,箭頭剛剛碰到船身便落入海中熄滅,培烙玉也在鐵皮上燒不起來,因為側身鐵甲是斜線行護甲,橢圓形的培烙玉一觸碰到,立刻紛紛滾落,同樣掉入水中。
村上武吉一見不好,馬上命令水勇用鐵鉤勾住鐵甲船,並下令登船,可鐵甲船船身高大,且鐵皮上有許多射擊孔,試圖靠近鐵甲船船身的毛利水勇紛紛被射中受傷,就算僥幸沒有被射殺的人也根本不可能在光滑的鐵皮麵上駐足,都被藏在鐵甲後麵的織田水勇用長槍戳到了海裏。而另一方麵,麵對密密麻麻的毛利水軍,九鬼嘉隆除了命令一部分水勇護衛鐵甲船的四周外,不慌不忙的命剩下的水勇用大炮火槍還擊,完全不用瞄準,隻需要機械化的填彈,射擊,再填彈,因為人數高達幾方的一百倍之多,所以每擊必中。這樣直到船中的火藥用盡,真正酣暢淋漓,彈無虛發,毛利水勇大敗。九鬼嘉隆見狀命令船底部兩側的槳手開始劃槳,全速撞擊四周的毛利戰船,毛利水軍因為用培烙玉和火矢進行長距離移動射擊而成名,所以安宅船極少,大多是都是小早,窄小的走船完全無法抵擋鐵甲的撞擊和巨船快速行駛掀起的波浪,戰船底盤搖曳,或敗走或當時就被掀翻撞沉,三麵合圍的毛利水軍被衝擊三次後,立刻讓九鬼軍撕開了六道口子,眼瞅實在無法處置這六個大怪物,村上武吉隻好收起了令旗,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九鬼嘉隆的六艘鐵甲船雖然極為強悍,可還是無法追上小早的速度,好在他們的目地是防禦反擊,並非殲敵滅國,所以九鬼嘉隆也就任由村上武吉去了。待村上水軍離開後,九鬼嘉隆命令安宅船放下搜索隊清查現場,一整理後,織田水軍此役共擊沉毛利水軍戰船一百五十餘艘,水勇戰死四千五百餘人,而織田水軍隻負傷一人,還是因為手忙腳亂,被鐵炮的火星崩傷的。這場戰鬥結束後,九鬼嘉隆終於一雪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戰敗之恥,而號稱天下無敵的毛利水軍快速戰法宣告被破,村上武吉經此一役威名盡喪!
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後,毛利水軍退縮回了領地,宣布不再招惹熊野水賊眾,這個話其實就是說給本願寺顯如聽的。正是因為反信長聯軍的互相防範和並沒有真心互助,導致信長自起兵以來就能完成各個擊破,瓦解了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並重創了第二次信長包圍網。本願寺顯如在得知毛利輝元不會再冒險援助他後,隻能無奈的將所有副城和偏丸的軍隊調往本城,集合所有糧草,和織田軍決一死戰。到了天正二年夏季,佐久間信盛和明智光秀大軍連續擊敗五批試圖突圍的僧眾,再次將本願寺城包圍得水泄不通。1574年(天正二年)8月,又堅守了數月的本願寺城終於彈盡糧絕,眼見城中士卒戰意盡失之後,顯如和尚隻好放下架子,遣使和“佛敵”織田信長和談,織田信長先處理了和泉國的一處叛亂,在顯如提出和議一個月後,借傀儡朝廷的名義向本願寺顯如發了通敕書,滿足了大和尚的願望。顯如和尚也順水推舟,立即回信同意接受停戰,根據停戰協議,顯如和尚讓出住持之位並退出石山本願寺城,9月9日,顯如和尚在諸多繼承人中選擇了嫡子本願寺教如接任,並攜妻子兒女移居紀伊國,撤消了織田信長“佛敵”的稱號。
用敦賀港換取大阪港給本願寺顯如居住後,織田信長鬆了口氣,他以為這個肥頭大耳的和尚總算消停了,從自己第一次麵對他開始,已經將近十年了,總算解決這個宿敵了,可沒想到的是,顯如到敦賀港幾天就出了亂子,其實也正常,久居人上的人怎麽可能甘心臣服為奴呢,顯如到了敦賀之後,每日來拜訪他的崇拜者不計其數,最繁忙的時候,顯如一天隻能睡兩個時辰,可真正讓人懼怕的是,拜訪者其中還不乏一些織田氏的家臣,京都的新銳武士們。教如和尚繼承當主之位後,也不甘心就此成為人家的附庸,得知父親的影響力絲毫沒受到影響,他倍受鼓舞,在和一眾教徒骨幹私下串聯後,準備停當的教如終於撕毀和約,聚集散兵遊勇重新占領了石山本願寺城,繼續豎起了反對信長的大旗。在敦賀港一直致力於委婉的拒絕各方麵人士慫恿他起事的顯如和尚聞訊大怒,宣布與教如斷絕父子關係(筆者猜顯如的如意算盤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戰事失利後一個城池已經不重要了,繼承自己法主身份的一向宗血脈才是大事,雖然沒有地理,可隻要還有人和,總能東山再起。可年少氣盛的教如把全盤計劃都搞砸了,偏執的看中一座城池,毀掉了最後的希望,就和多年後死守大阪城,陶醉的人五人六的豐臣秀賴一般)!
雖然得不到父親的支持了,可教如和尚繼續抵抗信長之心絲毫未見退縮,他積極組織城防,並主動出擊,妄圖奪取京都,可他畢竟隻是一個凡人,一個小夥子,比統軍多年殺伐無數的明智光秀,佐久間信盛差的遠了,織田軍壓倒性的優勢讓戰爭初期教如方的活躍和生機好似曇花一現一般,摧枯拉朽的就兵敗如山倒。到了天正二年年底,在經曆一連串戰敗兵源死傷殆盡之後,教如和尚終於覺悟到憑自己螢火之光是不可能與信長的日月爭輝的,他決定投降,11月12日,教如放棄離開了石山本願寺城,此役織田軍耗費軍餉不下十萬,死傷數千人,石山本願寺城的堅韌讓織田信長震撼無比(畢竟兩次都是開城投降,此城從沒有被真正攻陷過),他思慮再三後,決定斷絕這個浪人眼中的機會地,叛賊眼中的護身符,明智兵團和佐久間兵團從各自屬地運來了大批的硝石和硫磺,縱火焚燒巨城,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從石垣到天守閣沒有一片完好剩下,可憐百年名刹毀於一旦(1600年開始的有關豐臣氏和德川氏爭奪天下的大阪之戰延綿數年幾役,後來為了杜絕浪人對此地的幻想,德川家康也放火燒城,最終摧毀了這個號稱天下第一堅城的太閣居所,不過此書非關於家康的,所以大阪攻防戰不會發生,筆者在此灌輸一些曆史知識而已)!
解決了如鯁在喉的本願寺勢力後,織田信長終於能夠放心遠征了,他命令羽柴秀吉立刻發兵攻打宇喜多氏,明智光秀則開始對波多野氏的討伐,而在集合全國兵馬和財物支持“大明平定戰”(就是對毛利氏在內的一批大名的征討)之前,織田信長決定對付他那個仇人了。1575年(天正三年)年初,佐久間信盛被解除了兵團長的職務,並剝奪了所有封地和管轄國土,他被信長以十九條大罪狀下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臨陣脫逃,導致忠臣殞命,數千兒郎戰死”和“趨炎附勢,不忠於信長卻嫵媚家康,導致貽誤戰機”兩條,其實都是針對三方原的。佐久間信盛總算鬆了口氣,他一直都在擔心自己的主公何時會要自己的性命,現在有答案了,自己不用活的提心吊膽了,佐久間信盛慨然認罪,織田信長回想起他多年的戰功,和良好的認罪態度,最終並沒有殺掉他,而是把信盛流放到了高野山,翌年,佐久間信盛才在大和國十津川去世,享年55歲,法名法洞無桂?另稱宗佑。之後其子信榮戴孝返回織田家,正所謂父罪不究子過(和大明的滿門抄斬是不太一樣),最終獲許返回仕奉織田信忠,保全了佐久間一門的血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