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議和織田信雄
字數:9341 加入書籤
平定能登之亂,擊敗佐佐成政後,前田利家終於成為了北國道唯一的霸主,真正掌握了金澤城周邊三國(能登,越前,越中一部)近百萬石的土地,從此躍入了百萬石大名的級別。德川家康的南北對進戰法破滅後,羽柴秀吉考慮到日益增高的軍費和消耗,決定試著和他講和,卻遭到了家康嚴詞拒絕,並損失了一共三批使者的性命,餘下的詞臣和各位大名都不由擔心的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生怕秀吉下一個就讓自己再去德川軍前。好在羽柴秀吉是實用大於麵子的奇才,幾次碰壁之後,他一沒有繼續施壓,二沒有出兵報複,而是冷靜了下來,或者說沉寂了下來,幹脆不召集大家議事,也不見任何人,自己跑到岐阜城去看風景去了,這個消息傳入德川家康耳朵後,向來沉得住氣的老烏龜可坐不住了,他緊皺著眉頭苦思道,這禿鼠,這是玩什麽花樣呢!
一晃過了三個多月,北國冰雪封門,東海道也寒風襲來之際,羽柴秀吉突然向大家宣布,太冷了,要回家休息一下,然後竟第一個從岐阜城轉道,真的就回大阪城去了,緊隨其後,陸陸續續的細川忠興,丹羽長秀等人也各自返回封地,隻留下各家佐政或者國代引兵在此據守,然而就在這一路路往回撤軍的隊伍中,偏有兩支走錯了方向,他們迎著大雪,頂著寒風刺骨分東西兩翼,進發伊勢國,右翼是蒲生氏鄉,左翼便是孟昭德的部隊。
孟昭德臨行前,突然接到了福島正則的指示,是羽柴秀吉親自下的命令,讓孟昭德“勿從飯田山回國,請走伊勢水路”,同為兵法大家的孟昭德一看便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難怪秀吉一拖就要拖到深冬,為的就是三河一代不宜進兵,可獨攻織田信雄一家,看來這是要決勝負了,孟昭德於是回複福島正則領命,然後派遣長子孟憲文為前鋒大將,鈴木重秀為副將,藤堂高虎為軍師,引騎兵三千,鐵炮足輕兩千,先行進攻伊勢國,自己則和阿倍秀明引大軍隨後,另外去信給蒲生氏鄉,約他在長島城下會合。
孟憲文大軍出發離開尾張之後,一路打破信雄軍砦十餘處,直逼伊勢國邊境津島,津島西側一裏便是伊勢長河,南北走向,順流直下連貫長島城和桑名城,尤其是長島城以北三裏地的三匯口,乃是伊勢國全國淡水汲取地,若能攻克此地,則能斷絕整個伊勢國的用水,迫使織田信雄投降,織田信雄雖然昏聵,可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性,於是安排了大將木造具政守三匯口東側的木戶城,三雲成持,瀧川雄利二人守津島砦,各自擁兵不下五千。
孟昭德聞訊後,立刻手書一封寄給孟憲文,讓他千萬小心進發,不可貪功,亦不可早早抵達長島,書信之日是1581年(天正九年)3月3日,孟昭德嚴令孟憲文要在3月15日才可通過三匯口,隻許晚不許早。孟憲文是頭一次出征,自然小心謹慎,任何事情都向老師兼軍師藤堂高虎請教,10日大軍抵達津島砦外兩裏後,他和藤堂高虎說道,“師父,現在大軍一路猛進,大有直取長島的意思,父親嚴令我們要穩進津島,不論十日內是否能夠拿下,都要整軍十日後再進,是何道理。”藤堂高虎對這位徒弟傾注心血極多,尤其是感激孟憲文自老師竹中重治去世後,並未對自己低看,而是拿出對竹中重治那樣的尊敬來尊敬自己,所以曾暗自發誓,一定要盡心輔佐少主,助他將來繼承家督之位,所以藤堂高虎對此次少主初陣竟然比孟憲文自己還要緊張,他叮囑道,“少主請仔細看看這幅地圖,答案便在上麵。”
孟憲文自幼隨竹中重治學習,文采方麵更勝老師,政務純熟,也不讓家中諸位大臣,可軍事一途,第一是竹中重治以為非正務,不是治世明主當學,第二也是孟憲文對打打殺殺的自己不感興趣,所以多年來竟絲毫不曾涉及,所以一張地圖翻過來調過去看了半晌,還是一頭霧水。藤堂高虎見了隻好收起地圖,笑笑道,“少主,你可知道此番蒲生大人和主上共同出兵取伊勢,是為何麽?”孟憲文搖了搖頭說不知,藤堂高虎於是解釋道,“這是秀吉試探主上的韜略和心胸,若是主上乃野心勃勃之輩,務必會加緊進兵,力求取得降伏織田信雄之首功,若是主上乃謙遜忠厚之輩,則一定會考慮到咱們走的左翼乃是入京大道,便通易行,而蒲生大人走的右翼是東海道末尾小路,泥濘難前,則一定會放慢腳步,等他同時進兵。前者則主上功利心太重,日後秀吉一是要多加防範,二是用之亦無法再給封賞,可後者則說明主上乃是真的為了天下太平不爭功不邀寵,可以放棄個人利益的,這樣秀吉才會放心,主上為了讓秀吉放心,所以本軍是一定會比蒲生大人晚到長島城的。”
孟憲文這才醒悟,嗬嗬笑道,“那也真是,如果這樣講,為何父親不自己帶兵,我這年紀輕輕,萬一冒失輕進,不是壞了父親的盤算?”藤堂高虎搖搖頭道,“少主錯了,這是主上一片苦心啊!少主,在下曾每日在您麵前授講,說您乃嫡出長子,將來早晚要繼承家督的,可是主上光輝耀眼,且軍功無數,您若繼承家督,高下立判,則恐眾人不服,這織田信長之後,武田信玄之後,上杉謙信之後不就是例子麽!所以主上讓您帶兵先行,且把如此微妙的一次作戰作為您的初陣,就是為了讓家臣看看,您是有大眼光大智慧的,這樣才能讓眾人服氣啊!”孟憲文聽罷歎口氣道,“哎,若真是如此,豈不是師父和父親一起聯手騙家臣麽,明明是父親的囑托和師父的眼光,偏偏掛在憲文身上,我心中不好受啊。”藤堂高虎苦笑道,“這也是為了孟家百年存續著想啊,主上在時家中安定,在下在時,亦可全力輔佐少主,可主上畢竟四十多了,在下也非身體強健之輩(誰知道最後活了七十多),若一日不在,比如家中武勳卓越的好像田中旭一大人,他能服氣少主麽,所以少主就當為了孟家基業也好,為了孟家轄下百姓也好,忍一時,就當是您的主意吧。”
孟憲文見師父越說越傷感,一時不忍,趕緊答應道,“好好好,師父莫急,日後有人問起,就說是憲文自己進兵慢了就是,可這慢進兵也非易事,難道就停在這裏不走,那日後有人參奏父親,說他怯戰不前,秀吉遷怒父親,降罪父親當如何?”藤堂高虎想想後道,“既然此番是分兩路進兵,我料木造具政不能敵蒲生大人,若他三匯口有失,則三雲成持必去救援,那時我們便可乘虛攻砦,此計依合兵法,別人抓不到把柄。不如就讓鈴木大人出兵,帶一千鐵炮手佯攻,讓他示弱於敵,久攻不下,這樣敵必鬆懈,待木戶城危機後,他們就會放心的分兵去救,我們再全力攻城,一戰可破!”
孟憲文聽罷連連稱善,立刻叫來鈴木重秀和鈴木重朝,讓他們父子依計行事,鈴木重秀領命後,便和重朝各領五百鐵炮,從津島砦左右兩翼發起進攻,兩軍一旦推進到砦下一町,便佯作不敵砦中火箭,匆匆退下,如此反複攻了三五次,就收兵回營,第二日再攻再退,一連打了五日後,還是不能傷到砦中人一絲一毫。3月16日清晨,蒲生氏鄉大軍分三路奇襲木戶城三道關隘,織田軍潰敗逃亡,木戶城頓時失去屏障,成了河畔孤城,蒲生氏鄉決意要斷絕整個伊勢國水道,這樣日後不論誰拿下長島城,自己都一定是首功,於是把三軍合為一處,一麵堵塞河道,一麵圍城攻打,攻了兩個晝夜後,木戶城城下町便告失守,大軍退回本城待援,使者亦同時殺出亂軍,直奔津島砦而來。
聞聽木戶城可能有失,守衛津島砦的三雲成持坐不住了,他和木造具政私交甚好,不想看他落入敵手,而且木戶城掌握三匯口一切關隘,乃是津島砦大軍回歸長島城必經之路,如果此地失守,則津島砦立成困地,自己再守亦無濟於事了,於是他和副將瀧川雄利商議,由他親自帶兵兩千馳援木戶城,瀧川雄利領兵三千繼續堅守。瀧川雄利這幾日和鈴木重秀撕鬥後,覺得此人言過其實,沒有傳說中“雜賀孫市槍”那樣的勇武,於是大喇喇的要求隻留兩千人守衛足矣,請三雲成持帶三千人前去救援木造具政,好早去早回,三雲成持沒見過蒲生氏鄉,可聽過此人的厲害,也怕兩千人不能濟事,現在瀧川雄利開口了,他便痛快的答應,真就帶著三千人離開了津島砦。
19日下午,鈴木重秀例行公事的帶著五百鐵炮手來攻城,可攻了一陣之後,久經沙場的他馬上察覺出和往日的不一樣來,他命令部下有眼明手快的,趕緊排查城下箭弩數量和城上的旗幟數量,果然減少了一半以上,他不由大喜,忙回馬去報孟憲文和藤堂高虎知曉,藤堂高虎聽罷笑道,“三雲成持果然中了少主計了!少主此刻可以攻城了!”孟憲文聽罷點點頭道,“那就有勞鈴木大人帶兩千鐵炮從正麵佯攻,吸引城上注意,師父和重朝帶兩千騎兵繞到城後,先縱火焚燒津島砦後門,破門後入內衝殺,務必生擒守將,獻與父親!”不用說,這又是藤堂高虎之計,三人於是領命,分頭行事而去。
方才看鈴木重秀打了一陣就匆匆退去了,瀧川雄利便以為無事,卸甲會帳內休息,才躺了片刻,就有人報說鈴木重秀帶兵回來了,且兵馬好像多了不少,瀧川雄利笑道,“這是看出砦中人少,打算增兵而已,不打緊,用箭射他,他亦無甚好辦法!”說罷又再躺下,可剛過半時左右,突然四周喊殺聲一片,且伴有鐵蹄踐踏的聲音,瀧川雄利這才知道不好,趕緊衝出帳外,侍從一報,原來是大軍都上城頭迎敵,忽視了後城,讓孟軍衝破了木門,已經殺進來了,瀧川雄利一聽,又急又氣,惱羞成怒之下,突然拔出刀子就要自刎,侍從一見趕緊死死抱住瀧川雄利喊道,“大人萬萬不可輕生,孟昭德乃不世出之良將,他的大軍我們是萬萬抵擋不住的,如今守城十日不破已是不易,羽柴秀吉天下之主已定,何不留下有用之身,報效明主!”瀧川雄利聞言思想片刻,隻好扔掉手中刀子,長歎一聲跪倒在地,解開了發髻,一副待罪模樣。
片刻後藤堂高虎縱馬來到瀧川雄利麵前,一見這位披頭散發的武士,問道身邊侍從此乃何人,侍從答道正是守將瀧川雄利。藤堂高虎忙翻身下馬,一把扶起瀧川雄利說道,“前月在主上身邊,就曾聽他說過,木造家隻有兩位豪傑,一位是具政大人,一位是侍奉猛將瀧川一益的雄利大人(原名木造雄利,做了瀧川一益的養子改名瀧川雄利),能抵擋我大軍十餘日亦隻有瀧川大人啊!今日無奈用詭計取巧破城,高虎實在慚愧,請雄利大人不要怪我!”瀧川雄利一聽這便是藤堂高虎,立馬敬重三分,趕緊答道,“敗軍之將,實在無顏麵見藤堂大人啊。”藤堂高虎笑笑道,“大人何出此言,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掛懷,如今秀吉公思念信雄大人,所以派我家主上來請,實在是共敘織田羽柴兩家之好,大人您乃是豪傑,頗識時務,何不就此促成好事?”瀧川雄利聞言隻好依從,於是降了羽柴秀吉,請為向導,獻了津島砦,帶領大軍南下長島城。
這邊津島砦落城,那邊蒲生氏鄉也拿下了木戶城,原來正在堵塞水源的蒲生軍一部探查到了三雲成持的部隊,便飛報蒲生氏鄉知曉,蒲生氏鄉算定三雲成持救友心切,一定會慌不擇路,於是在河口堵塞一帶布下伏兵,放過三雲成持後立刻開鑿堵塞處,大水一過,頓時淹沒了三雲成持的前後道路,把三雲成持和三千兵困在水中孤島之上,蒲生氏鄉再用這一消息報知木戶城的木造具政,木造具政擔心好友,也不願意好友因為來救自己丟了性命,於是開城議和,大軍退出了木戶城,條件是蒲生氏鄉不取三雲成持性命,蒲生氏鄉答應之後,收下了木造具政部將,伊勢國豪族關盛信和關一政作為人質,放了三雲成持一條生路,讓他們兩軍匯合返回長島城,於是一月間,伊勢國六成土地易主,長島城岌岌可危。
聞聽蒲生氏鄉堵塞了伊勢國水源,並拿下了第一重鎮木戶城後,孟昭德才算鬆了口氣,引大軍一萬五千殺出尾張,和孟憲文前軍會合,直奔長島城而來。兩軍共三萬五千人抵達長島城後,蒲生氏鄉捎帶手又拿下了長島城的腹地重鎮桑名城,徹底的困死了織田信雄,這時候一直沒動靜的羽柴秀吉突然出現了,原來他和細川忠興,丹羽長秀等人根本沒有各回封地,而是一直待在安土城原址(明智光秀之亂後已經一把火殺掉了)監視各地動靜,現在長島城被圍,斷水缺糧,織田信雄陷入絕境,羽柴秀吉終於可以和他議和了!
織田信雄被圍初始,還不願意向秀吉低頭,還寫信給德川家康求援,可德川家康看看眼前近在咫尺的十萬大軍,亦隻能無奈的拒絕了織田信雄的請求,織田信雄傷心絕望之際,兩位父親的老家臣,羽柴秀吉的屬下富田左近和津田右馬叩開了長島城的大門,織田信雄一見是二位叔叔輩的來了,趕緊降階相迎,三人進入禦殿,對坐而哭,兩位老臣是哭少主瘦了,織田信雄是哭落入今天這般慘景,哭罷多時兩人終於道出來意,羽柴秀吉願意和織田信雄罷兵言和,從此不再進犯,要收織田信雄的女兒做養女,許她一萬石食邑,織田信雄要向羽柴秀吉割讓尾張的犬山城,伊勢國的鈴鹿嶺,三匯口和津島砦,剩下土地一律歸還,為了防止日後有人挑唆兩家之間的關係,織田信雄手下重臣需要歸順羽柴氏或者交納人質,如此條件,其實非常寬厚,織田信雄想罷,便要同意,可這時身邊的分部光嘉說道,“織田和德川乃是同盟,主上是否也該詢問德川大人的意見,省的日後有人說咱們背棄同盟?”
織田信雄一聽有理,剛要開口之際,一直在長島城無所事事的織田長益(本能寺之變背棄哥哥信長,鑽了狗洞逃跑的小人)突然起身叱責道,“分部大人是貪圖自己的犬山城吧!現在要割讓出去,所以阻撓家督和議!殿下,你以為德川家康是何人,他陰險狡詐,明明是自己不服秀吉,結果挑唆您和秀吉作戰,現在好了,您被迫開戰,落入困境,他卻按兵不動,不來相救,這是同盟之誼麽!若是你派人去詢問德川家康的意見,能說得通麽,他必然阻止你議和,那時候怎麽辦?隻怕您還要困守孤城,而秀吉則要被迫和您刀兵相見,一旦落城,秀吉就有了殺你的借口,而德川家康則可以宣稱尾張是無主之地,乘勢吞並,這不是把信長公的基業完全葬送了麽!殿下,萬萬不可啊!”分部光嘉本來是好意,卻被織田長益如此訓斥,一時間氣的想要嘔血,可織田信雄卻覺得這話有理,白了一眼分部光嘉後說道,“區區三萬石,將來再賞你就是了!好吧,那就請叔叔和兩位老大人一起去見秀吉,說我降了,說信雄隻要太平盛世,不要刀兵相見生靈塗炭,請他早早撤兵吧!”
織田長益和兩名使者於是拜倒在地,高呼織田信雄英明,當下簽署了和議狀,由三人帶出城去,交給了秀吉。而被奚落一番,忠言不被采納的分部光嘉則借口離開了織田信雄,幹脆投奔秀吉去了。
羽柴秀吉和織田信雄交割各城還有和議狀之後,立刻對外宣稱了織田氏對自己的從屬,並指責德川家康挑撥自己和老主公的關係,乃至今日生靈塗炭,實在是可惡至極,所以要對德川家康發動全麵討伐。此消息傳入德川軍陣中後,老烏龜一時語塞,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是萬萬想不到,織田信雄兩萬餘人馬,又有長島城這個連通海域可直達三河的堅城在,怎麽能連一個月都拖不住呢,按照他的估計和服部半藏的偵查,羽柴聯軍此時的糧倉十有九空,後續糧隊也從每月五批減少為每月兩批,這正是羽柴氏政權經濟枯竭,馬上就要土崩瓦解的先兆啊!為何織田信雄就看不透,就守不住呢!德川家康半晌後方才喘過氣來,他突然用手推倒麵前的小幾,痛哭流涕,一邊撕扯著自己的頭發,一邊吼叫道,“兩年時光!將近兩年時光啊!眼看秀吉將被我拖垮,偏偏天不遂人願啊!”
眼見主上發狂,所有人忙跪倒在地,隻有本多正信小心的向前邁了幾步,最後一把摟住德川家康,大聲的提醒道,“主上,現在軍情緊急,咱們一夜間就從有理者變成了入侵者,現在腳下土地也成了他人的後院,是進是退,要快拿主意啊!”德川家康這才止住淚水,掙開本多正信的臂膀,起身吩咐道,“正信說的是,這個遺憾早晚要秀吉補上!但是現在不是時候,現在當務之急,把所有未向秀吉臣服的城池握在手裏,然後撤回三河!平八郎,你引三千騎兵星夜去往清州城,務必拿下此地,虎鬆,你引三千步兵去取鳴海城,打開咱們東退的道路,大久保忠世,忠佐,你們二人火速去右營和後營聯絡康政還有忠次,讓他們二人各自帶兵,一往大高城布防,一往桶狹間布防,我怕秀吉知道咱們要退兵,出兵從水路包抄咱們後方啊,待通知他們二人後,你二人馬上趕回岡崎城組織城防,並調元忠從駿河星夜馳援三河,我料昭德他雖留下真田昌幸襲擾駿河,卻兵馬一定不多,隻能守不能攻,所以駿河有城防軍,足以應付了!”說到這,德川家康握了握腰間太刀,提氣道,“此番分頭進兵,乃是本家生死存亡之際,各軍務必小心謹慎,遇上敵人要沉著應戰,我三河百年基業絕不能就此毀在一個禿鼠的手中,各位,咱們三河再見!”
眾將於是行禮後陸續出營,分別行事,隻留下德川家康和本多正信二人,本多正信見主上閉口不言,好奇問道,“主上,現在隻剩下正信和您,咱們是否也動身吧?”德川家康擺了擺手,突然提起孟昭德道,“正信,按照你多年來對我師弟的了解,你說說看,昭德若是落到此局麵,他會如何做?”本多正信笑道,“孟大人從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向來隻看重他手下的人才,若是他陷入此境地,必會投降秀吉,然後保存實力東山再起。”德川家康點點頭道,“我師弟一生不落下風,用兵從未失敗,做官也是越做越大,幾次被貶斥,地盤卻成倍增長,確實是家康佩服之人啊,你說這一次我學他如何?”本多正信愣了一下後答道,“主上萬萬不可!”德川家康奇道,“為何不可?”本多正信解釋道,“孟大人為人處事,從無到有,所以可以割舍,且他與秀吉乃是至交,不論有地盤或者無地盤,秀吉也要重用他,甚至孤身一人更受重用。主上卻是忍辱負重二十年,好容易恢複三河,手下一批家臣又是譜代,若主上效仿孟大人,第一得不償失,第二家臣並非相識於貧困之中,難保有人不會為利益所動,舍棄主上而去,如此丟了地盤又丟了人,豈非下策!”
德川家康又問道,“但如此堅持,早晚秀吉可以說我挑起戰事,我現在沒了信雄,確實無發兵之名,若被指為國敵,一定會陷入眾矢之的,我怕擔不起這個責任。”本多正信聞言突然跪倒道,“此乃天賜良機,請主上務必挺住!”德川家康忙問道,“正信此言何意啊?”本多正信跪泣答道,“如今天下之勢,已經盡入秀吉之手,可秀吉乃粗鄙農戶,他一無治國之才,二無治國之理,所以各地大名多是服秀吉一人,或者懼怕他的武勇,而非真正效忠羽柴氏政權,秀吉比主上年長,且出身低賤,非長久之相,若主上此時能頂住秀吉壓力,給天下人一個榜樣,則世人都知天下除了秀吉還有一位德川家康大人,那早晚秀吉去後,隻怕天下再無比主上更有威望者,那時主上振臂高呼,豈不天下歸心,德川氏得天下之權柄麽!”
德川家康聞言恍然大悟,一把扶起本多正信,哈哈笑道,“如此真是金玉良言,不聽正信的話險些錯過大好機會,那我便要和秀吉抵抗到底了,可是現在四麵楚歌,我們到底該如何才能堅持住,等秀吉服軟呢?”本多正信笑道,“秀吉用兵兩年,根來眾在京畿鬧事,九州秀吉的擁躉大友家則被島津氏欺壓,秀吉之前無暇顧及,現在眼看本軍要退出尾張,秀吉必會以為和平將至而減緩攻勢,轉而籌措遠征九州和掃平京畿,可這都是需要大量錢糧和人力的,所以正信估計,本家隻要隨即做出一個抵抗到底的姿態來,秀吉就會倉促無法應對,是退不能退,進無錢進,最後他隻能以大大名身份向我們求和,隻要他求和二字出口,則天下便知德川氏的厲害,主上您的威望便成了,那時我們再故意苛刻和議條件,震撼一下依附秀吉的各位大名,則日後不憂矣!”
德川家康聽罷激動的握著本多正信的手說道,“正信真乃是吾之子房,有你輔佐,何愁德川氏不興!”說罷二人離帳點兵,德川氏大軍分數路,連夜從指定地點撤兵而去。
德川家康撤兵三日後,羽柴秀吉在長島城便得到了消息,此時的他果然如本多正信所料,心思全在九州和京畿,巴不得德川家康回撤,可高興之餘又聽說德川家康驅散了清州城和鳴海城的守軍,把持了一半尾張的領土,並且在桶狹間和大高城布下了三道防禦線,看樣子是要頑抗到底,他便高興不起來了,原來前幾日石田三成從大阪城過來,口述了此時的家底,羽柴秀吉因為向來大手大腳,且包攬了一切聯軍的用度,雖掌握三百萬石左右的土地,兩年打下來庫中竟然存糧不過十萬石,黃金不過一萬兩了,如此數目,若是秀吉出動大軍五萬,竟然隻夠一個多月的用度,這還怎麽打仗,尤其是秀吉已經計劃好了九月的秋糧要用作征伐九州和關東的,更是不能擠出來再和德川家康纏鬥,無奈之下,秀吉果真動了向德川家康求和的念頭。
把這個意思和軍師黑田孝高說罷後,黑田孝高搖搖頭道,“如此就要中計,德川家康自知無法擊敗主上,卻偏偏誓死不降,就是看準了主上消耗兩年,錢糧所剩無幾的弱點,他隻要再撐片刻,就能讓主上您主動求和,試問天下間哪有大大名向小大名求和的呢,這不是逼迫主上自損威名麽!所以萬萬不可!”羽柴秀吉無奈說道,“官兵衛,你隻知其一啊,這打仗不是動動嘴就打了的,需要錢糧支應,現在本家隻剩十萬軍糧,還有的一百五十萬石秋糧我是打算討伐九州使用,莫說現在沒有,就是存在庫中,也不能拿來對付家康啊,若不求和,當怎麽辦?”黑田孝高於是獻上一條毒計道,“既然如此,主上何不請天皇陛下頒旨,賜封孟昭德大人的長公子孟憲文為三河守,然後敕令孟昭德大人率兵進取三河,不說是為聯軍效力,也不說是和家康開戰,就讓他依照旨意收複三河,這樣咱們沒有卷入和家康的戰鬥,而孟昭德亦無法拒絕此要求,等他們不論勝敗之後,主上你以天下之主的身份出來調停,命二人罷兵言和,並對您宣誓效忠,那麽不一樣可以和議家康,還避免了大大名向小大名求和的尷尬,且可一口氣削弱兩大梟雄的實力麽!”
羽柴秀吉撫掌大笑道,“好好好!如此連環妙計,也就是官兵衛想得到,真乃吾之軍師心腹也!那我立刻上奏天皇陛下,請他敕封孟憲文!”說罷安排筆墨紙硯,寥寥數語之間,把孟昭德推到了風口浪尖,逼迫他和德川家康兵戎相見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