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回兵發小田原

字數:5549   加入書籤

A+A-




    1586年(天正十四年)6月,羽柴秀吉終於發兵了,原來秀吉之所以一直隱忍,而且致力於發展檢地運動,就是為了這場最後統一的大戰,在去年孟昭德抵達大阪城後,秀吉就曾經向他問計,說“陸奧和出羽,相模和伊豆,困我久矣,不知我當如何用兵,方能一舉克定,天下太平!”孟昭德曾回答秀吉道,“東北陸奧一帶,錯綜複雜,勢力眾多,關東一帶,出德川和本家之外,都各自懷有鬼胎,南部氏,伊達氏,最上氏都想統一東山道,北條氏,結城氏,佐竹氏亦各自不服對方,若現在貿然進兵,隻怕勢成膠著,不如待其內耗,東北三家分出勝負之際,大軍介入,降者為大,助其滅掉剩下的勢力,而後專製其一,至於相模伊豆,需要大軍常駐,先拔其左右搖擺之大名,而後封鎖小田原,以天下之財力對抗關東,方有勝算!”

    秀吉聽罷之後深以為然,所以才留住孟昭德,一是專心開鑿進兵的馳道,二是完成檢地運動,增加賦稅,為攻伐小田原做準備,到了天正十四年,東北從十一家大名已經銳減為五家(伊達氏一百三十萬石,最上氏四十一萬石,南部氏三十九萬石,蘆名氏十九萬石,大崎氏七萬石),而關東一地,佐竹氏為了支援蘆名氏,一年內兩次北上,耗費了無數錢糧和兵源,也虛弱不堪,豐臣秀吉知道,染指東國的機會到了,天下太平亦要來臨了,至於最後讓他下定決心,再次舉全天下之兵馬討伐關東的主要原因則是,北條家的頂梁支柱,一代名帥北條綱成病逝了,享壽73歲,法名圓童院堂眩道感。在北條綱成死後,北條氏政允許北條氏舜繼承了綱成的玉繩城,並把家督之位傳給了兒子氏直,自己宣布歸隱,但並未交出實權,在豐臣秀吉下達了各國進兵令的當月,他便自領大軍,命北條幻庵為軍師,出征上總國,決戰佐竹義重,而當大軍進行到江戶城的時候,北條幻庵突然問道部下,“江戶港我是幾次來了?”部下笑稱道,“老大人壽活近百,若算四十出征,一年來回一次,也有百次了!”

    北條幻庵聽罷突然沉默了一陣,後歎氣道,“年輕時術士曾與我說,若過江戶百次,則我壽終正寢,我曾答曰,小心為上,九十九而止,豈不壽與天齊!沒想到已經百次了。”說完後,北條幻庵便無論如何也不前行,就在江戶城外駐紮下來,等晚上中軍北條氏政趕到之時,老家臣已經駕鶴西去,享年97歲!曆侍北條家氏綱,氏康,氏政,氏直四代被稱譽為“黑衣宰相”的問政長老,倭國曆史三大梟雄之一的北條早雲嫡子,北條幻庵辭世於江戶城,法名金龍院殿明岑宗哲大居士!

    北條氏自氏康後期精心構建的三人體質破滅,一穩一猛一平衡的局麵蕩然無存,全部北條氏的軍權都落入北條氏政的手中,麵對這樣一個草包,秀吉再無擔憂,他一麵和孟昭德,細川忠興,蒲生氏鄉等人從京都起兵,一麵命織田氏,宇喜多氏,小早川氏,毛利氏等天下大名從各地跟進,並製定了“伐北條交伊達”的政策,命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往陸奧為使者,說動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放棄敵對,來小田原見駕。

    伊達政宗這個東北獨眼龍,此時正在內外交困的時候,可突然聽說關白頒下旨意,似乎立刻抓到了一線生機,此人的兵法韜略確實未見上乘,可其投機倒把還有外交方麵的手腕著有獨到之處,他借著這紙命令,用關白秀吉還未到的三十萬大軍作為靠山,先拉攏了當地豪族黑川氏一族,而後親自從前線返回本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無人可以做出的決定,就是當麵向母親許諾,以家督之尊讓出居城山形城給弟弟小次郎居住,自己則搬遷到副城鎮守,許母親和弟弟享受伊達氏第一巨城,本來在有雄才的人眼中,這不過是過眼雲煙,過家家讓墊子一樣不痛不癢的甜頭,可女人見識短,鬼姬最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了,她天真的以為讓出居城的伊達政宗將不會再有任何號召力,誰知這一舉動在伊達氏家臣眼中乃是大不敬,是主母和次子壓迫家督的不良行為,一些本來支持鬼姬的家臣也因為這件事情投向了伊達政宗,而這還不算,鬼姬在失去大量家內支援的情況下,還答應了伊達政宗的條件,親自去往最上軍中要求義光退兵。

    最上義光出兵的名目本來是幫助外甥奪取家督之位,現在主母出來要求退兵,自己就再無進兵的理由,深恨妹妹糊塗的最上義光之後悻悻的回到了出羽,從此失去了坐擁東北的機會。最上義光的兵馬一撤,伊達政宗立刻開始報複,出羽和陸奧僅剩的幾家大大小小的大名都是他的打擊對象,首當其衝的就是稍微還有些戰鬥力的相馬家和蘆名氏,為了防止他們聯合還有勾引佐竹氏前來(此時佐竹氏其實已經無力北上了),伊達政宗先讓片倉景綱帶重兵佯攻相馬家,讓他無暇救援蘆名氏,然後自己帶兵輕取蘆名氏領土,還是搬出秀吉的交往函,宣揚一旦平定陸奧他就要歸順秀吉,當地豪族自然不敢惹這個未來秀吉的下屬或者盟友,於是紛紛歸降,其中最有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豪族豬苗代氏,豬苗代氏乃是會津第一能戰之豪族,歸順政宗之後,族長豬苗代盛國立刻帶五千人參戰,加上伊達政宗的本部和石川氏,白川氏等附庸兵力,人數多達兩萬一千人,而蘆名氏總共兵力隻有一萬八千,還要加上各城的守備部隊。

    在人數具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伊達政宗和蘆名義廣在豬苗代湖北岸盤梯山下的褶上原開戰,一邊是眾誌成城,要報被圍攻壓迫之仇,一邊是家督刻薄,屬下無力,隻想早點回家或者投降,高下立判。開戰一個時辰後,除了因為武家榮譽,大家都對叛徒豬苗代盛國恨之入骨,打的起勁,害的豬苗代盛國早早崩潰外,伊達政宗自己指揮的三路人馬是節節勝利,尤其是一支騎兵從背後偷襲蘆名氏大軍(和人取橋一個把戲),造成了蘆名氏的整個陣勢崩盤,敗軍漫山遍野,四下逃竄,伊達政宗於是揮師跟進,一路斬殺,最後蘆名氏丟掉了兩千多具屍體,大敗虧輸,從此一蹶不振(在戰鬥膠著的時候,本來迎著伊達氏步卒刮得狂風突然轉向,開始麵向蘆名氏大軍,惹得蘆名氏大軍突然都難以睜眼視物,而一開始被風吹的伊達氏步卒此時已經習慣風吹,所以一鼓作氣,殺敗了蘆名氏,真乃天助伊達政宗,非人之才)。

    大戰失利後,蘆名氏的家督蘆名義廣竟然愚蠢的放棄了黑川城,投奔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佐竹義重而去(佐竹氏那裏成了收容所了),這對向來和佐竹氏交好,對佐竹氏有求必應的蘆名氏來說簡直是滅頂的打擊,平日連年進貢不說,現在家督都給拐跑了,那還打什麽,於是各地紛紛投降,8月19日,秀吉的交往函抵達陸奧一個半月後,伊達政宗便兵不血刃的進駐了黑川城,百年政權的蘆名氏正式宣告滅亡,會津落入伊達氏手中。會津一失,橫臥在東北和關東的一條山脈便完全在伊達政宗的掌握之下,本來棲息與山脈之南,靠地利抵禦東北大名的各個小大名再無依靠,於是紛紛投降,伊達政宗便順勢接收了他們的領土,並正式遷移居城到黑川城,逼迫關東,才拿到居城待了一個月的鬼姬和小次郎,又淪為了陪屬,看著老居城的一切兵馬和財富源源不斷向黑川城運輸,也不知道他們此時作何想法。

    搬遷至黑川城後,伊達政宗已經坐擁二百七十萬石的領土(東北人口稀少,土地作物產量不高,戰國計量都是用平均地價,如果折算成生產力,陸奧和出羽的貳佰十萬石也就是京都發達土地的一百萬石左右),此時的伊達政宗非常想席卷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關東,然後攜五百萬石的天價和秀吉議和,達到他先平分後吞並的目的,然而就在此時,秀吉的大軍已經進抵駿河,而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也抵達了黑川城,這兩個事實都讓他隻能望關東興歎,不得不坐下和上杉氏談判。

    就在上杉景勝努力斡旋,希望化解東北和關白之間的戰爭時,秀吉聯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和北條氏開戰了,1586年(天正十四年)9月中旬,負責鎮守上野國的尼子長秀等人知道秀吉大軍已經抵達駿河,而真田昌幸的兵團也奉命從甲斐開始進攻沼田城,已經積蓄力量許久的尼子長秀,島勝猛,山下政虎三人立刻出兵,控製了上野平原,並奪得了武藏國一些城池的控製權,掐斷了北條氏沼田兵團的歸路。本來就沒了北條綱成,少主北條氏舜也被囚禁在玉繩城關押,現在退路也被截斷了,前方更是關東人人喪膽的智將真田昌幸,曾經一人就拿下一城的武田奇才,於是索性沼田城中的大軍就開門投降,真田昌幸和尼子長秀兩軍會師,商議後,揀選了精銳一千多人編入部隊,剩下的數千人都放回本國去了。

    首戰告捷,秀吉大喜過望,他下令長束正家為糧草總奉行,負責籌集二十萬石糧草,供大軍開銷,另東海道先鋒大將為德川家康,帶本部兵馬三萬人先行,目標興國寺城,水軍先鋒大將為毛利氏,小早川氏,長宗我部氏,共一萬五千人,封鎖相模灣,越後上杉景勝部,越中能登的前田利家,甲府的孟昭德共五萬五千人,進攻武藏和下總等地,秀吉自己的主力十四萬人,下轄細川忠興,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宇喜多秀家,蜂須賀家政,蒲生氏鄉等十餘路諸侯,則直逼小田原城。

    北條氏政聞訊後也做出了應對,他和兒子氏直說道,“這一戰,所有大名都到齊了,誰最後勝利,那就會有席卷天下立刻登上頂峰的機會,我們北條氏立國百餘年,有兩大法寶,一個天下第一堅城小田原,一個陡峭無比的箱根山,三次天下圍城都是我們勝利,這次也不會例外!”而後,北條氏政下達了全國動員令,除去防禦其他幾麵進攻的藩國,在相模和伊豆兩國內發布了全民動員令,從十六歲到七十歲的男丁都要參加此番大戰,待得德川家康拿下興國寺城後,北條氏政也零零總總湊到了七萬多人的部隊。

    兩軍全麵交戰開始,都是你防禦我進攻,全憑人力並無出彩的戰鬥,主要是許多北條氏的城主,想法沒有北條氏政那麽堅決,他們一見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孟昭德這些大名的家徽戰旗,馬上開城投降,所以一個月間,雖然各路兵馬都是一邊撫民一邊前進,還是拿下了大大小小數十座城池,其中抵禦多一點的隻有德川家康主力圍攻的箱根山前的一線由北往南三城,足柄城,山中城和菲山城,其中足柄城和山中城靠近小田原城,一處是德川家康親自攻打,一處是大將井伊直政率領秀吉本部前陣共七萬人攻打,都是兩個多時辰就告落城,最南邊的菲山城乃是興國寺城的聯城,起到封鎖伊豆半島的作用,這裏就交給了織田信雄獨自攻打,結果一處小小的隻有三千多人防守的孤城,信雄打了三個多月還沒打下來,不過秀吉隻要小田原城,完全沒理會這座孤城的進展如何,所以直到小田原城圍城戰結束,信雄也沒拿下,這便是後話,不提。

    德川家康兵進興國寺城的當日,孟昭德也辭別秀吉回家領兵,在他親自指揮下,前田利家和上杉部眾分護兩翼,立刻就攻克了武藏國全境和下總的北條氏數城,也抵達了小田原城以北的鬆田城附近,眼看北條氏大勢已去,可秀吉還是假惺惺的先發降伏狀,看氏政什麽態度,北條氏政眼高於頂,當然不會臣服於一個農民,於是秀吉宣布,小田原城圍城戰正式開始。

    因為小田原城的堅固和此戰為平定天下的最後一仗,豐臣秀吉亦不敢怠慢,他和北條氏政同樣知道,別看自己坐擁上千萬石領土(所有臣屬大名加起來),但若此戰失利,則政權將一夜傾覆,所以他把十餘路諸侯的兵馬分別排開,並不急於攻城,而是打算好好困北條氏政一段時間,待北條氏政扛不住了,開城投降,才能把這場攻城戰的風險降到最低。

    到了十月底,兩方軍馬都陸陸續續的抵達了各自防區,豐臣秀吉方是從南往北,最南麵的石垣山為豐臣秀吉本陣,左護衛營是池田輝政,右護衛營是丹羽長重,石垣山東南側便是相模灣,駐紮著九鬼嘉隆,長宗我部元親,加藤嘉明和脅阪安治的水軍,石垣山往北連接小田原城的西南陲一字排開是掘秀政,長穀川秀一,木村重茲,黑田孝高,石垣山西北正對小田原城水之尾口則由織田信包,細川忠興,佐野氏忠,吉川廣家把守。水之尾口的東北方小田原城的狄窟口駐紮著蒲生氏鄉,孟昭德,大穀吉繼,石川數正的部隊,小田原城東麵山王口則是關東聯軍(佐竹氏,裏見氏,結城氏)和德川家康鎮守,而整個小田原圍城的最外圍還有宇喜多秀家,羽柴秀次,羽柴秀勝,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蜂須賀家政,島津久保的部隊作為佐衛,真真正正是圍了個水泄不通。

    北條氏政城內的六七萬人則分成七隊,北條氏照鎮守相模灣港,北條氏直鎮守西南護城河,北條氏政鎮守水之尾口,太田氏房和鬆田憲秀鎮守狄窟口,內藤豐景鎮守井細田口,土田朝廣鎮守山王口,也是針尖對麥芒,而最讓北條氏政有恃無恐,最讓諸侯聯軍畏懼的,當然就是這座石頭城了,小田原城建於兩百年前,城郭總長達到九千米,共有鐵棟門十三道,八個大炮櫓,四十個鐵炮櫓,一百五十七個箭樓,城外還有土牆九座,空中假設走廊直通城內,每堵牆都高約三米五,皆是本家親族的強弓硬弩駐守,另外本丸的天守閣為三重四階,是除了大阪城天下最雄偉的天守閣,高達三十六米,駐軍可過百人,確實是第二易守難攻的堅城(大阪城建成之前是天下第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