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回群雄聚會定天下
字數:6902 加入書籤
這一日孟昭德正在大帳內讀書,身邊有軍師阿倍秀明和護衛惠隱院,別的屬下多讓關白秀吉抽走,或者打造軍備或者別處支援去了,孟昭德所在的位置,正是小田原城圍城部隊大名最善戰,武士最多的集群,所以他整日無所事事,也不用認真督戰,因為任何一人也不甚次於自己,孟昭德難得攤上個好清閑。
從1586年(天正十四年)開始圍城,豐臣聯軍總共在小田原城下耗了七個多月,當然,這並非是秀吉的拖延之計,而是在消耗小田原城城內的軍糧同時,也盡快的肅清周邊諸藩國的殘敵,孟昭德的師兄德川家康此時就被調走,去攻伐武藏國和江戶城,蒲生氏鄉則去往玉繩城,大穀吉繼的一部兵馬則去圍困八王子城,因為大穀吉繼並未親自去往指揮,而是在協助孟昭德籠城,所以那一部連攻三個多月也無甚進展,讓北條氏城主北條氏政的弟弟北條氏邦打的人仰馬翻,損兵折將。
到了1587年(天正十五年)四月,春暖花開之際,上杉景勝和前田利家都親自趕赴戰場,抵達了自己的部眾之內,豐臣秀吉於是命令二人組建北陸聯軍,去協助小田原城之外共七處戰場,越中和越後本來都是一門,自從織田信長以來就隔河相對,甚至還要刀兵相見,如今雖然還不同門,可畢竟是能一起作戰了,於是許多豪族的弟兄之間互通有無,大家同仇敵愾,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上杉前田聯軍開拔之後,先是去援助了沒有大將的大穀吉繼部,4月27日,八王子城陷落,北條氏照投降,氏邦逃跑去了缽形城,4月30日,直江兼續和奧村永福的先頭部隊抵達缽形城,北條氏邦手下兵卒無心抵抗,於是北條氏邦開城向前田利家正式投降,並於戰後剃度出家,在前田氏的庇護下渡完了餘生。同一日,圍困江戶城(東流首都東京的原址,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德川家康也傳來好消息,井伊直政的新赤備衝破了江戶城的城下糧敖,江戶城斷糧斷水,宣告投降,四個半月的圍城戰結束。
拿下江戶城之後,整個關東的交通樞紐便全部落在聯軍手中,剩下還在抵抗的城池從一片瞬間變成數個點,各城皆知抵抗無望,於是也紛紛投降,德川家康這時候請求前田利家和上杉景勝,隨他深入下野國和上總國,兩位大人請示秀吉後,便從速發兵,到了6月12日,下野國全麵投降,整個北條氏除了小田原城隻有河越城和鬆山城還在抵抗,又過了三日,鬆山城的城主大道寺政繁禁不住部下的壓力,宣布投降,而河越城的城主大道寺直繁乃是政繁的長子,爹都跟著大部隊走了,兒子哪還有抵抗的道理,於是河越城也打開城門,大道寺直繁甚至還怕德川家康苛刻自己的父親,幹脆帶著守城兵馬開到小田原城,直接參戰攻打北條氏,秀吉聞訊,立刻加封大道寺政繁為下野守,正是兒子立功老子受賞(沒當幾天)。
外圍全數平定之後,豐臣秀吉這才在本陣召集眾臣議事,打算一舉攻克小田原城,孟昭德等大小二十多位大名和城主皆列席,大家還未開口,突然石川數正從帳外跑進來喊道,“殿下,政宗到了!”眾大名一聽,皆嘩然,這伊達政宗是好大的膽子啊,已經遲到了,還遲到了整整一年,這還來什麽,按照秀吉的脾氣,不如用這一年時間整軍備戰,何必一年前不來,這時候來送死呢。
孟昭德和身邊的蒲生氏鄉對望一眼,兩人可說是帳內除秀吉外最有見識的帥才了,就是他們也想不明白,這時孟昭德左手的細川忠興突然低聲問道,“左府,你以為政宗此來是凶是吉?”孟昭德瞥了一眼秀吉,見禿鼠沒有看自己,才小聲答道,“彈少這話問的唐突了,豈不是要我揣測殿下的意思?”細川忠興笑笑道,“左府不必過謙,你家軍師的厲害我兩次領教,父親也說,陣前有事不決,當問左府,左府何不在殿下表態之前先指點一二?”孟昭德身為左大臣,乃是除了秀吉之外最權威的官吏,可秀吉升帳議事,往往突如其來,有時候一打招呼,“義弟啊,坐過來”,孟昭德就要坐到所有大名的最上手,有時候秀吉不發話,孟昭德也要識趣的謙讓謙讓,等秀吉親近的幾個大名或者城主坐定,自己才好坐下,今天這就是等細川忠興,石田三成,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坐定了,他才貼著細川忠興坐下的。
孟昭德想了想後,對細川忠興低聲道,“凶吉不論,見不見都是問題,一會殿下肯定要問我們,是見還是不見,此番政宗前來,十有八九是歸順,大家覺得他遲到,一定會怪罪他,攛掇殿下說不見,直接殺了,你卻不能,你應該等問起的時候力持殿下見一見政宗,雖然帳下會對你誤會,可不戰而定東北,將來殿下會記得你的功勞,你大有益處。”細川忠興聽罷頗感興奮,可轉念一想又問道,“既如此,左府為何不說?”孟昭德苦笑道,“我乃左大臣,又擁甲府三國之地,坐擁百餘萬石,我說了,殿下能賞我什麽,所以殿下是希望我不爭這個功勞的,他好免去助我增強實力,亦不會我說了他不賞,落個賞罰不公的名頭。”細川忠興這才恍然大悟,笑笑道受教了。
這邊兩人剛竊竊私語完,那邊秀吉果然開口說道,“好啊,來了啊,我們在此地浴血奮戰了一年有餘,他才來,是搶一份功勞來的,你們說,我這個關白應該怎麽處置他啊!”福島正則聽罷第一個站起身喊道,“奶奶的,這個王八蛋,老子在這裏打了一年仗,帶出來的人死傷過半,好了,馬上要落城了,他來了,那我死傷的部下是不是找他要,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他什麽不做也分一份功勞麽!殿下!殺了他吧!這種沒廉恥的,不見也罷!”秀吉聽罷笑問道,“我殺了一個三百萬石(不到)的大名,東北起兵怎麽辦啊?”福島正則一拍胸脯道,“滅了北條,也不回去了,大家直接北上,殺他個幹淨!”話音一落,眾位大名紛紛表示讚同,秀吉環視一周微笑不答,孟昭德於是拉著細川忠興說道,“這些人起哄,就是看上了關東的財富不夠二十幾家分的,還想去搶東北的土地和人口,殿下是不會同意的,你該說話了。”
細川忠興點了點頭,噌的站起身來,鞠一躬說道,“殿下,忠興有話要說。”豐臣秀吉見細川忠興起身,先是一愣,可見孟昭德坐在他身邊,立刻猜到了幾分,於是高興地問道,“彈少啊,好啊,你不常說話,就說說看吧。”細川忠興忙答道,“吾以為,不論伊達政宗是否有投機之嫌,他總是一個大名,若對大名視而不見,則失了禮數,現在殿下在此,乃是代表天皇陛下的,並非一家之事,若此番不見政宗,東北還有數家大名,各地也還有十餘個大小豪強未到,他們會怎麽想,還敢來麽?所以政宗越是無禮,我們反而越要大度,當見一見,至於他是如何,殿下不如預先備著刀斧,不滿意,再殺!”豐臣秀吉聽罷點了點頭,一想這種四平八穩,兩相討好的主意,隻怕還是孟昭德想出來的,於是大聲說道,“師父也是這個意思麽?”隨軍而來的豐臣氏茶頭千利休一愣,為秀吉研磨茶的手也是一顫,可片刻之後他就冷靜下來,順著答道,“從未見過,不如大家也都認識一下。”豐臣秀吉這才點頭,示意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持刀立於自己兩側,讓伊達政宗進帳。
伊達政宗在帳外已經等候多時,一聽宣召,馬上快步走入帳內,走到離著秀吉二十五步的地方噗通跪倒,帳內所有人都是一愣,倒不是因為政宗的態度,而是他的打扮,隻見這位奧州獨眼龍身著全白羽織,頭發剃光,腰間別著肋差,這身裝束就是典型的“白裝”,也就是大名或者武士切腹之前的打扮,也就是說伊達政宗來此,就是抱著必死的心來的。這身裝扮確實鎮住了一些人,大家本來打算發怒,或者問責政宗,沒想到人家早做好了死的準備,這樣反而不好威脅了,哪有威脅一個不怕死的人讓他去死呢。可秀吉完全不買賬,在他看來,越會演戲,越表現的不怕死的人就越怕死,於是秀吉突然伸出右手,把手中的拐杖擲到伊達政宗的頭上,大喝道,“剃的還有模有樣的麽!小子!你知道現在是幾月了麽,你以為穿成這個樣子,我就會放過你了!”
一看秀吉動怒,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人便是如此,沒見麵的時候都喊著要殺了他,可真正見到了,雖然一句話沒說過,就下不去手了,尤其是想到伊達政宗也是一方大名,若秀吉說殺就殺了,那誰也不敢保證日後自己不是又一個伊達政宗,於是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悄悄看著秀吉和政宗,不敢說話。眼見局麵尷尬,已經把茶泡好的千利休突然開口說道,“伊達大人也難得來一次,嚐嚐京都的茶吧?”說完話,可把那碗茶放到了秀吉的麵前,卻沒有遞給政宗。
秀吉看了一眼千利休,隻見他除了低頭說這一句話,然後遞了碗茶給秀吉外,還是一動不動,低個頭誰也不看,好像剛才的話不是他說的一樣,秀吉嘿嘿冷笑一聲,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道,“他陸奧什麽沒有,還稀罕京都的茶麽?不然怎麽這麽久也不來見我!”伊達政宗聽罷忙把頭伏到地上,一句話也不敢說,秀吉見狀哈哈大笑道,“好啊,總算還有禮數,對的很!你就是頭抬得太高了,這樣才謙順!說罷,幹什麽去了!”伊達政宗這才敢開口解釋道,“去歲殿下來函,要求我伊達氏臣服,政宗是一家家督,早有心向之意,本來今年年初,解了四下之圍就要前來,可突然母上聯合幼弟起事,別的倒還不在乎,隻家督一事是殿下也首肯了的,不敢就這般放棄,亦不敢毀掉本家臣服之大事,所以拖遝了時日,料理完了,這才前來。”秀吉聽罷嗯了一聲道,“那都妥當了?”伊達政宗忙答道,“幼弟畏罪自殺,母上隱居不見我了,總算無事了,我離開,陸奧亦不會亂,還是殿下的陸奧。”
秀吉聽罷哈哈大笑,起身將伊達政宗麵前的拐杖拾起,複又坐回馬紮上說道,“好了,過來吧,靠近一點。”伊達政宗聞言,忙匍匐前進,真正手腳並用,爬行了數米。秀吉見狀,用拐杖杵了杵地板道,“還是遠,到我跟前來。”政宗忙爬到秀吉腳下,秀吉這時才問道,“你多大了?”政宗趕緊答道,“二十四歲。”秀吉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歎氣道,“是麽,我都五十五了。”話音剛落,秀吉突然站起身來,用手中拐杖狠狠的在政宗的脖子上切了一下,大聲斥道,“好懸啊,小子!你要是再晚來這麽一小會,這個腦袋可就保不住了!”
如此驚天一吼,帳內所有人皆是渾身一顫,被秀吉直接切中脖子的伊達政宗更是驚出了一腦門的大汗,這時候他才深切感覺到了天下關白的可怕,若不是還有一份武士的尊嚴,隻怕他當時就要暈倒過去。秀吉怒斥完之後,便手持拐杖,轉身走入內帳去了,帳內各位大名這才深深鬆了口氣,伊達政宗懸著的心也才放下來,他知道,秀吉這是原諒他了,一條小命總算保住了!第二日,伊達政宗同來的伊達氏大管家,家老片倉景綱遞上了降書和戶籍表,陸奧正式歸順了豐臣秀吉,五日後,出羽得知了伊達氏臣服的消息,南部氏,最上氏等幾個秀吉未召喚,自己也未前來的大名紛紛獻書請降,如孟昭德所說,豐臣秀吉不費一兵一卒,統一了東北。
東北一統之後,北條氏政就成了名義上還抵抗秀吉政權的唯一一人,不過他的末日也臨近了,就在東北歸順的三日後清晨,才從睡夢中醒來的小田原城城卒突然驚奇的發現,自己麵前五十米處出現了一座比城池還要高一人多的土牆,且座座前後有致,中間用木橋相連,竟然把小田原城整個圍在了中間,小田原城自己的土牆九座或已經拆毀,或已經插上了豐臣氏的戰旗,連接城牆的木橋蕩然無存,而這些,在昨日黃昏還都是沒有的!
豐臣秀吉一夜之間就飛奪九座土牆,且重鑄一座土城圍住了小田原城的消息不脛而走,包括家督北條氏直在內,都對秀吉一夜之間造出一座比小田原城還要廣闊的土城感到害怕,於是城內人心惶惶,許多人要求投降,可北條氏政鐵腕斬首了數十名主降的武士,壓住了大家的這個念頭。又過了三日,6月21日,包括津輕為信,南部信直,結城晴朝,宇都宮國綱,相馬義胤,佐竹義宣,最上義光等在內的所有大名紛紛遣使,表示願意和秀吉一同進攻小田原,雖然兵馬未到,可聲明的分量已經足以摧毀小田原城最後一絲希望,就在各地大名表示願意出兵的第二日,鬆田憲秀的兒子鬆田秀治向北條氏直揭發,笠原政堯這個鬆田憲秀的嫡長子,被送出去的養子打算勾結守軍獻城,北條氏直忙向父親匯報,北條氏政此時誰都不信了,幹脆連鬆田憲秀都送入大牢,笠原政堯則被直接要求切腹。
聽聞城內連鬆田憲秀這樣的三代老臣都有反叛之意,豐臣秀吉這時才堅信,一旦攻城勝率將是百分之百了,他命令軍師黑條孝高入城通報,聯軍共二十二萬人,將在7月2日清晨準時攻城,那時候一旦落城,則寸草不留,全部斬殺。看著“一夜”築好的土城,看著鬆田憲秀的下場,看著城內的人心惶惶,家督北條氏直總算忍不住了,他利用家督的合法身份,突然控製住了父親北條氏政的居所,然後向黑田孝高表達了投降之意,就在7月1日,聯軍準備攻城的前一天,北條氏直打開了小田原城的大門,百年北條家,天下第二堅城小田原終於陷落,豐臣秀吉總算除掉了這個眼中釘肉中刺,把關東收入了囊中。
豐臣秀吉接受了請降書後,馬上帶領左大臣孟昭德,德川家康(此時已經覲封內大臣),彈正宗細川忠興,左近衛少將蒲生氏鄉,前田利家(此時已經覲封大納言),入城接收事宜。孟昭德和德川家康都是東海道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對於北條氏和其他大名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兩人入城之後,先是代表豐臣秀吉探望了自己把自己關入牢房的北條氏直,然後又向豐臣秀吉傳達了北條氏直願意已死謝罪,希望讓他這個家督承擔一切罪責,赦免城中百姓的意思,豐臣秀吉恨的是北條氏政,對於這個無權家督,他倒是聽說曾多次勸阻父親對抗豐臣氏,於是豐臣秀吉赦免了城中軍民的罪責。
九日後,7月10日,豐臣秀吉以關白的身份頒布了對北條氏的處罰決定,死硬派北條氏政和北條氏照罪無可赦,被勒令切腹,北條氏直作為家督,曾力勸父上投降,其功不可沒,免除一死,發配到高野山出家,北條氏眾臣,堅守者全部罷黜,剝奪武士名分,從此不得參與任何一家之政事,那些不堅守,投降秀吉的,比如鬆田秀治,大道寺政繁等因為品行不端,身在北條氏卻沒有盡忠,被秀吉下令處死,可憐大道寺政繁父子,才當了下野守沒多久,就身首異處,至於表現的最活躍,上躥下跳的豬俁邦憲(北條綱成的頭馬大將,進攻孟氏上野國的罪魁禍首)則被處以磔刑,算作豐臣氏和關東開戰的終結。
為了防止關東再起爭端,豐臣秀吉處置完這些人之後,馬上下令二十餘萬大軍不許離去,還要負責拆除城池,堂堂一座小田原城,數日內就被填平了護城河,扒掉了土牆櫓,挖掉了外城和多餘的五門,隻留兩丸三口,曾經的天下第一巨城霎時間消失殆盡,從此隻是曆史中的一段文字了。
這些都處置完之後,豐臣秀吉才頒布關白令,命所有大名帶隊返回本家,然後就要進京覲見,所有人都知道,豐臣秀吉是要借著這次平定關東封賞之際,改變天下的格局,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背井離鄉,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從此無有往日輝煌,更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風生水起一夜躍為大名行列,大家帶著這些疑問,各懷心事,各自返回了封地,可所有人的心裏都明明白白的清楚一點,豐臣秀吉已經統一了天下,戰國的第一位名副其實的天下之主已經誕生,而倭國的曆史車輪,將隨著豐臣秀吉的個人好惡駛向一個新的方向!
(漫長的二十回秀吉奮鬥總算寫完了,接下來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兩征朝鮮,還有朱翊鈞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兩征朝鮮不但消耗了戰國大量的財富和兵源,還折損了許多優秀的人才,而且在始終沒有解決德川家康,孟昭德,毛利輝元,伊達政宗,上杉景勝這幾個尾大不掉的大名時,秀吉就撒手人寰,這直接導致無論如何,天下也不會順順當當繼承到豐臣秀賴手中(此時還沒出生),所以天下必亂,而孟昭德和德川家康這對同門師兄弟也必將爭一死活,於是本書最後的部分也將圍繞兩次朝鮮戰爭時,孟昭德和德川家康是如何周旋避戰,保存實力,還有在秀吉死後是如何席卷大地,異軍突起最終統一天下來寫,敬請期待太政大臣傳的第十一章‘朝鮮風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