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回大清洗

字數:9728   加入書籤

A+A-




    孟昭德被押解到京奉行府後,立刻被扔到了牢房裏,孟昭德背負雙手,左右瞧了瞧,一排牢房的左右單間裏都有人,孟昭德仔細一辨認,不禁樂了,原來兩邊的都認識,左邊關的是裏村紹巴,天下聞名的和歌師(大家肯定不會忘了此人的),而右邊的更厲害,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豐臣氏軍師,現國主黑田官兵衛孝高,孟昭德不免心情好些,打趣的和左手的裏村紹巴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裏村先生,昭德三番五次請你不去,如今倒在此相會了,當初信長公本能寺蒙難,你就在場,糊裏糊塗的和明智光秀一陣,這次怎麽?也是糊裏糊塗進來了?”

    裏村紹巴自持為名流,所以從不接納好似孟昭德,德川家康這類“鄉下人”,聽說傳授過一段時間技藝的弟子天草時秀投奔孟昭德後,還曾傳書斷絕師徒關係,他自己則是一接到關白的邀請,就屁顛顛的去做了文法師父,還希望借此登上政治舞台,大展拳腳。這些事跡孟昭德如何能不知道,所以借機挖苦,裏村紹巴也明白得很,幹脆低著頭,不理睬孟昭德。見裏村紹巴不睬他,孟昭德又轉而和黑田孝高說話,他開口問道,“如水先生聽說近年把家事都交給長公子,自己樂得自在,往來各地佛寺修禪,怎麽三成小兒也找到借口了麽?”

    黑田孝高哈哈笑道,“憋死了,坐在這裏五日了,才來一位痛快人,當前局勢也就左府敢叫他為三成小兒啊!”孟昭德解釋道,“如此月黑風高,無人知曉境界,我們落入他手,不說別的,就是一個謊稱急病,我們也必須要死啊,既然活命難保,不如死前罵個痛快。”黑田孝高越聽越興奮,把身子湊近了幾步說道,“正是此理啊,那三成小兒,心眼和針柄一樣,你道他為何來擒我,我說與左府你知道,你也要笑死了。”孟昭德趕緊點頭道,“願聞其詳。”黑田孝高於是說道,“文祿之役,犬子不是帶兵赴朝麽,哎,可惜連戰不利,我想本家之事不能丟人丟到天下去,就上書太閣,太閣許我兩次赴朝助陣,結果一日我和筆頭(淺野長政)正下棋關鍵之子呢,那三成小兒不解風情,來和我論什麽軍情,我叫他等會,說下完關鍵這幾目再說,結果他就氣跑了,後來就進讒言,說我如何如何,我便回來解釋,他又借機說我丟下戰事,臨陣脫逃,嘿嘿,太閣他老人家就怪罪我了不是,罰我在弘願寺剃度,讓出家督之位,這倒無所謂,可那三成小兒偏偏誣我,說我和關白聯手,有心造反太閣,在寺內藏有兵甲,這京都一畝三分地都是三成小兒說了算,他藏些破刀槍有何難?這不便把我抓進來了,可憐我啊,在寺裏一住一年,正修行的起勁呢!”

    孟昭德聽罷,果然如黑田孝高所料,笑的前仰後合道,“這...這...這三成小兒,笑死我了,天下誰人不知他不曉兵家,還誣你造反,這京都現在早非重地,你若在京都造反,西麵大阪城有兵馬五千,伏見城還有三千,另二條禦所,佐和山,總兵馬不下一萬五千,好個天下第一軍師,背了個如此於兵法道理上不通的黑鍋。”黑田孝高也是狂笑,兩人正損石田三成損的起勁呢,突然暗處閃出一人來,氣鼓鼓的舞刀直劈牢門,兩人一看,正是石田三成,隻見石田三成臉漲的通紅,手舞太刀惡狠狠的吼道,“夠了!夠了!太無禮了!來人啊,把孟昭德這個通敵造反的拉出來,我要親自拷問,待太閣殿下政令處死之日,我...我親自持刀!”

    孟昭德起身冷笑道,“若要死於你手,隻怕你還沒有配斬我的刀!如水先生,暫且別過。”黑田如水也衝著石田三成冷笑道,“好啊!你且去,待要看看死得死不得,若死不得,三成小兒,你我今日之事,早晚必報!”石田三成反擊道,“你放心,三成再不才,也不敢小窺天下第一軍師,你入得此處,我便不會叫你出的去!”說罷招呼人架走了孟昭德。

    孟昭德被架著來到了一處庭院裏,他剛要開口叱責石田三成,就見兩名兵卒端著大盆過來,噗的一聲,蓋頭澆下去一身的冷水,孟昭德哈哈笑道,“好痛快!三成小兒,你誣陷忠良,卻還知道先給我解解暑,好得很!好孝心!”石田三成怒道,“這盆水後麵還有鞭子呢,教你知道厲害!”說罷一揚手,早有左右的小卒手舉皮鞭,啪的一鞭子就抽到了孟昭德身上,孟昭德本來身沾冷水,這被鞭子一抽,水花帶動綻開的皮肉,鮮血四濺飛射,登時鑽心的苦痛,孟昭德咬著牙,一聲不吭,怒目圓瞪石田三成。

    隻見石田三成手舉幾頁紙張喝道,“孟昭德,你說,是不是你和細川忠興私通,借他黃金填帳,其實是怕他和逆賊豐臣秀次的勾當大白天下,其實你也有份參與造反!”孟昭德拚命斥道,“八格牙路(再想不到比這更經典的罵人話了)!我何時與細川忠興有金錢往來,你要誣陷於我,盡管來!要屈打成招,萬萬不能!”石田三成吼道,“好硬的嘴!再給我抽!”

    小卒聽到,抬手就是一鞭子,孟昭德又是一下撕心裂肺的疼痛,剛要再罵,緊接著右側站立的小卒一鞭子追了上來,連續兩鞭子,孟昭德幾乎昏死過去。牛皮鞭子沾水,堪稱絕配,三鞭子過後,孟昭德胸前已經沒有好肉,氣若遊絲,求生不得,石田三成見狀,大吼道,“想裝死逃避!好啊!藐視太閣政令,拒絕交待罪行,光這就是死罪!給我狠狠的抽!”

    兩個小卒一聽,可來勁了,抖擻精神揚手就要打,說時遲那時快,突然一聲巨響,廳外站立的幾個衛兵狠狠的撞到了山石上,隻見一大和尚身形魁梧,一手持朱槍,一手持太刀,左右開弓,瞬間就放倒了十幾個士卒,搶步來到孟昭德身邊,手中朱槍一搠,兩個持鞭小卒登時攔腰斷裂,變成了四瓣。石田三成一見就氣不打一處來,可也不敢當著此人拔刀,隻好後退了幾步,大聲喊道,“果然是要造反了!竟然敢帶著兵刃直闖奉行府!來人啊,把反賊拿下!立功者重賞一千金!”

    府內庭中的衛兵一聽,各個精神抖擻,手持長槍就衝了上來,那大和尚正是孟昭德貼身護衛長惠隱院,這般養尊處優的少爺兵他哪放在眼裏,隻見他微微冷笑之後,手中朱槍就揮舞起來,這條長槍在他手中,好似神龍一般翻江倒海,槍尖似獠牙,月光之下冷森森畫出一道道銀光,片刻之後,殺入內庭的幾十個士卒便身首異處。躲在遠處的石田三成見大勢不好,抽出腰刀在手,咬咬牙引著幾個護衛要退守外堂,惠隱院眼觀六路,早看在眼裏,哪容他離去,一個箭步就追上堵住,手腕一翻,朱槍串丸子一樣串倒了麵前的幾個護衛,剩下護衛見狀,不願無謂犧牲,各個扔掉刀槍,跪地投降。

    石田三成哪見過如此天威,嚇得兩腿發軟,噗通坐倒,惠隱院雙手舉槍,當空就要刺他個前後對通,正此時,從外庭魚貫而入一隊兵馬,當首一員大將叫道,“大和尚手下留人!”惠隱院回頭看去,原來是權大納言前田利家趕到,身邊還站著本家軍師阿倍秀明,惠隱院這才鬆了口氣,手中槍橫到石田三成脖子上,沒取他性命。前田利家快走幾步來到跟前,手握刀柄質問石田三成道,“治部少輔!你我同為殿臣,為何苦苦相逼,我五大老好說也是你之上司,你就如此藐視麽!”

    石田三成剛才是真怕,現在人多了,尤其是五大老之首的前田利家來了,他便不怕了,準知道自己死不了了,於是扯著嗓子斥道,“我是奉了太閣之命,調查任何與豐臣秀次謀反案有關的人員,你們帶兵刃擅闖我府,才是叛逆!若要殺我就快,不然太閣麵前我還是要如實稟報!”前田利家一指石田三成道,“太閣那裏我自己去說,你說你查處叛逆,我和左府還有其他大人,哪一位不是隨著太閣鞍前馬後,立下無數功勳,忠心耿耿天地可鑒,難道我們都是叛逆了麽?好!你今日有太閣政令在手,我不便反駁,既然要查,就都查好了,我現在就解下左府繩索,和他一同入牢房等你審查,但你若再私加刑訊,大和尚要殺你,我就不攔著了!”

    說罷,前田利家真的快步走到孟昭德麵前,抽刀砍斷了孟昭德身上束縛著的繩索,孟昭德此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口中不斷往外湧著鮮血(牛皮鞭子沾水,一般五鞭子能讓一個壯漢昏迷,十鞭子人就必死,另一種馳名中外曆史悠久的刑罰就是打板子,大木板打屁股,三下五下人就會落殘疾,十下之內如不徇私,人必死,所以電視中的戲言,類似於‘拉下去重責二十大板’一類的,都是胡扯,真那樣人早打爛了),前田利家眼瞅難過,心中不免想到自己的光景,同為五大老,位高權重,手握雄兵,難保就不會一樣下場!

    眼見前田利家動真格的,石田三成就發怵了,其實他心裏清楚,豐臣秀吉密令自己調查清理一批京畿大名和武士,為的就是乘機提拔一批直臣,控製京畿的兵權,為已經一歲多的小兒子日後接班,其中豐臣秀吉明令石田三成要著力陷害的,一個是公卿中和豐臣秀次交好的菊亭晴季,一個是豐臣秀次最為尊重的黑田如水,剩下的都是石田三成自己揣測,而且很多人都是他自己不喜歡的,打算整治的,太閣並無政令,莫說這些人,就是太閣的眼中釘黑田和菊亭,一旦事情鬧大,太閣也不會出麵,還是要自己背黑鍋,所以真的不宜辦事辦死,該留點心眼,而且看前田利家的樣子,大汗淋漓甲胄不整,估計是剛入京就被叫來了,前田利家和孟昭德素來不和,此番卻真心相救,肯定是同病相憐,有唇亡齒寒之感,石田三成自己掂量自己,還不足以撼動五大老團體,所以思來想去,還是要暫且妥協,給五大老一個麵子。

    看著前田利家把孟昭德放下來,差人扶住之後,石田三成大聲喊道,“我本來調查細川氏和秀次的串聯,結果查到證據,卻因為左府出手,相助他黃金,結果證據沒了,我這才懷疑左府,但可從來沒有懷疑過大納言,不過此件事情看來也問不出了,就請大納言將左府帶走吧,三成是公事公辦,我也知道你們都是重臣老將,並無不尊重的意思,話放在這裏,三成日後若有證據,還是要秉公辦理的,至於今天的事情,左府相助細川氏逃過製裁,還請大納言諒解,三成職責所在,必須上報太閣的!”前田利家聽罷命人抬走孟昭德,自己也隨後而出,離開內庭前回頭對石田三成說道,“你需記住,同殿為臣當以和為貴,不然風水輪流轉,早晚要吃報應!今日之事你要說,我也要上奏太閣,屆時可要看看五奉行和五大老誰人站得住了!”說罷也不施禮,大隊人馬便離開了奉行府。

    孟昭德重傷昏迷,前田利家叫來京城有名的良醫看護,直到三天後才漸漸好轉,身上的傷口都結疤了,孟昭德也能勉強行走,雖然還不能進食,隻能喝些米水,卻氣色比當夜好了十倍不止,算是鬼門關走回了一遭,待睜眼時候,已經是第三天的下午,孟昭德隻見身邊坐著數人,各個是麵帶焦慮,其中阿倍秀明和惠隱院不必說,還有細川忠興和淺野長政,孟昭德於是開口道,“有勞諸位了...怎麽筆頭大人也來了?”淺野長政剛要開口,眼淚就忍不住簇簇流了下來,細川忠興見狀,隻好替他說道,“左府天恩,忠興實在難報啊,為了我,您差點喪命啊!可惜,您這一昏迷,京都全亂套了,筆頭他...哎,筆頭的嫡長子就是這三天被流放了,大納言中途來過兩次,想看您醒了一起上奏求情,可您沒醒,就讓那三成小兒成事了!”

    孟昭德痛苦的搖了搖頭,伸出手拍了拍淺野長政道,“筆頭大人,無須過於傷感,好在撿回一條性命不是?長公子去哪裏了?”淺野長政一邊用手拭去淚水,一邊恨恨道,“好在大納言保全,雖不能免罪,還是流放了,大納言和太閣殿下說,能登津向一帶一向宗鬧事,正缺兵源,請把犬子發配那裏軍前效命,太閣殿下許了,大納言和在下說,一定好好照顧。”孟昭德這才放心點點頭道,“那就一定沒問題了,也好啊,筆頭大人,這個紛亂的時節能輕鬆脫身京都去外地,難保不是福氣啊。”淺野長政唾罵道,“三成小兒,枉我和他同為五奉行,竟然背後對我下手,還不是看我筆頭之位,哼!我倆早就不和,不過我以為都是公務而已,沒想到他罔顧天理,挾私報複!”

    孟昭德隻好又寬慰了他幾句,然後才問道細川忠興,“那件事情都過去了麽?石田三成沒再難為你吧?”細川忠興感動的伏低身子,整個人趴到地上,一把拉住孟昭德的手,將他的手高高舉過頭頂道,“左府生命垂於一線,都還在保全本家,我細川氏何德何能,十輩子修來的大恩大德活菩薩啊,左府之恩我已經報知父親,父親說了,願意為左府每日三柱高香,日夜祈福您長命百歲,身體康健,日後但有差遣,我細川氏無不服從啊!”孟昭德見狀不知如何是好,隻能用另一隻手指了指阿倍秀明,阿倍秀明會意,趕緊扶住細川忠興道,“丹後守失禮了,還有筆頭大人在呢。”

    細川忠興聞言,趕緊起身,不好意思的鬆開了孟昭德的手,淺野長政見狀,急的喊道,“阿倍先生乃是東國第一軍師,怎麽就如此小瞧人了,正所謂患難見真情,現在京都人人自危,隻有左府挺身而出,為了細川大人竟然能不顧性命,這樣的恩德是長政也佩服的,怎麽阿倍先生口氣裏我似個外人一樣,當初我掌管甲府,舉步維艱,誰人能服我這個毫無軍功的人接替左府的位置,可左府聞聽後,不但不冷眼旁觀,還主動為我推薦賢良,我治理的二十幾萬石領地才有今日繁榮,我對此事一向記在心中,雖然五奉行和五大老坊間傳聞不合,但請問阿倍先生,我淺野長政是在哪次會議上駁過左府的提議呢,還是什麽時候針對過左府,難道我這些感恩之舉都是假的,我倒是個外人了!好啊,那在下告辭了,反正左府已經醒了,我來此目的達到,就不需送了!”

    說罷淺野長政起身就走,孟昭德見狀趕緊要攔,一個不慎抻動胸口,長條的傷痕拽的疼痛無比,孟昭德複又栽倒,哎呦叫出聲來。淺野長政和細川忠興見狀,趕緊俯身去扶,孟昭德擺擺手道,“筆頭大人,我無事,你也不要生氣,先生的意思是,咱們都是同殿之臣,本來就不分彼此,丹後守方才失態了,不好看,沒說...沒說你是外人的意思。”淺野長政懊惱道,“孟大人這樣也不怪我,其實真是長政魯莽,長政道歉了。”細川忠興也附和道,“不不不,就算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左府相助我全家性命的大恩,我方才行止唐突,是我的錯,阿倍先生說的對,倒叫我沒聽出,可讓筆頭大人誤解了。”武士之命,第一要緊的就是尊嚴,孟昭德和細川忠興雖然實力有大小之別,但都是豐臣秀吉直屬臣子,按說孟昭德開口直言細川忠興“失態”“不好看”,這是對武士最大的傷害,可細川忠興聽罷不但不火,還趕緊承認確實如此,這就表示他已經臣服於孟昭德,而不當自己和孟昭德是平起平坐的關係了,孟昭德心中一笑,心想這要命的三鞭子沒有白挨,日後總算京都有自己的一顆棋子了!

    想到這,孟昭德突然問道,“對了,和我一起關押的幾位大人怎麽樣了?”沒想到剛剛問完,才轉好的氣氛又沉澱下來,孟昭德心知大事不好,看著麵如死灰的細川忠興和淺野長政問道,“不會是...不會是出大事了吧?”阿倍秀明見兩位大名無法開口,隻能插話道,“主上,黑田如水大人他...他去世了。”孟昭德渾身一震道,“石田那個畜生麽?”阿倍秀明搖了搖頭,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道,“是自裁(正史上黑田如水被強令出家參佛,等於變相軟禁,從此和太閣恩斷義絕,開始頻頻接觸家康,最後參與關原合戰的東軍,試圖先取九州再拿四國,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和關原合戰勝者奪天下,可惜一生被太閣壓製,兵馬錢糧皆不足,又有強敵在側,沒成功,雖然戰後其子黑田長政被封五十二萬石大大名,卻終於無力抗衡四百五十萬石的德川家康,從此心灰意冷,隱居於自己親手建立的福岡城內直至死去),這是太閣開恩,允許黑田大人去世前寫下的遺書,一封寄給他的娣公子長政大人了,這一封是您的,太閣特別恩旨,沒有拆看。”

    孟昭德忙接過書信,打開讀道,“如水居士謹拜左大臣孟昭德大人知曉:數日前一別,竟成永遠,恨不能和左府一爭天下,論英雄手段,隻能歎生不逢時,無法痛快廝殺一場,如水此去有三大憾事,說與左府知曉,懇求左府相助一二,其一是吾子長政,其天賦平平,意誌薄弱,恐有奸人在側而左右其意,餘數十年積攢,毀於一旦,日後左府得見之時,可將如水行事之法相授,保黑田氏血脈不衰,則地下有知,如水僅祝左府福緣綿長矣!自行而助瀾者,水也,遇挫而不息者,水也,遇強而愈強者,水也,清己而度他者,水也,開闊而無邊者,水也,或為雨,或為霧,或為雲,或為雪,隨時勢而變化莫測,然終不失本性者,水也,為人似水,則通流綿長者也(黑田如水著名的水五則)!左府當以此告知,若吾之後人謹遵此則,行事多效法流水,則吾無憂矣!其二是天下之勢,如今太閣垂老,關白煞逢劫難,日後幼主冠位不祥矣!天下動蕩之際,吾本欲逐鹿殿上,奈何時不與我,執筆至此,垂淚不已,太閣之後,天下之能者不外大納言,左府,內府三人而已,左府若要脫穎而出,切記一大要害,心仁則手軟,被動則危?,左府做事,以道德秉持忠義,此爭天下之大不利也,左府做事,以敵犯我我方才拒之,此爭天下之大不利也,須知天下擇明主,百姓受利,明主擇不善之法,雖青史惡頌,卻得民安百年,此方為為天下犧牲小我者也,左府當持此念而天下必定矣!其三是外族之患,如水兩次赴朝,深感大明雖強,可惜腐朽必亡,其建州女真族,帶甲十萬,驍勇善戰,朝鮮多用其私下交於我軍,能戰者馬上如飛,箭無虛發,我多受其苦,日後神州變異,不可不防。東陲南部氏,平叛亂,拒外族,保一方太平,可南部氏子嗣無力,南部信直去後,恐無人能監理蝦夷之亂民,蝦夷之族,茹毛飲血,奔走類虎豹豺狼,山林中動若凶獸,靜如磐石,此一支軍若南下,奧羽必危。九州自古孤傲之地,全民皆兵,能戰久矣,如水夜觀天象,將星不明偏主星幼帶天光,此五十載內出亂天下奸雄之相也。如此三害,望左府詳加對策,方可天下從此太平亦。書及此,門外刀鋒已寒,人世於我再無分毫掛牽,如水拜別!”

    信件讀完,孟昭德老淚縱橫,良久沉默不語,最後才吩咐阿倍秀明把書信放好,作為本家珍藏,而後孟昭德問道,“如水先生既死,可罷手了麽?”細川忠興沉重的搖搖頭道,“不止如此,還有公卿菊亭晴季被流放越後,公卿山科言經自裁,連歌師裏村紹巴和陰陽師安倍久?...”說到這細川忠興瞧瞧看了阿倍秀明一眼,接著說道,“前者被斬於荒野,後者流放高野山,據說尚未啟程,就病死了。”孟昭德歎了口氣,安慰了阿倍秀明幾句,淺野長政又補充道,“還有各地大名,比如太閣的直臣,但馬國主前野長康被勒令自裁(有一本小說叫做豐臣秀吉,開篇就是用前野長康的口氣在回憶大明大回轉,此人乃豐臣秀吉手下第一重臣,蜂須賀小六的義弟),鬆阪城主服部一忠和橫須賀城主渡瀨繁詮也被勒令切腹,同樣的還有大垣城主伊藤盛景。”

    孟昭德問道,“也就是說都是京都附近的國主和大名了?”淺野長政搖搖頭道,“最早我和細川大人也這麽認為,可是今日上午頒布的處罰名單就完全都是外地的了,比如小早川大人...”孟昭德搶問道,“隆景麽!”淺野長政道,“他已經歸隱,沒處罰,處罰的是家督小早川秀秋大人,被罰沒了丹波國十萬石,還有奧羽的最上氏和伊達氏。”

    孟昭德點點頭道,“嗯,太閣年紀大了,是要收回一些土地的時候了,不過奧羽的土地實際也拿不到手裏,我不以為他們也會受罰。”淺野長政道,“這兩家各自罰了黃金一萬兩,也夠嗆,最起碼是兩家近一年的收入。”孟昭德苦笑道,“如此倒是無人幸免了,這便看出筆頭大人的好來,兒子轉去老泰山門下,反而是福氣(淺野幸長的夫人是前田利家的第五女),”淺野長政聽罷無語,細川忠興見狀隻好替他答道,“那是三日裏,今日下午追加政令就到了,子不教父之過,筆頭大人被扣了十萬八千石領土,賞給山內一豐了。”孟昭德這才大驚道,“竟然如此傷筋動骨?那山內一豐是關白府佐政!為何不用受罰?這倒是成了外人皆屠戮,本家自安泰了!”

    淺野長政想到自己的土地都歸了山內一豐,不由氣的一拍榻榻米道,“誰說不是呢!這山內一豐輔佐關白多年,反而不是亂賊,我倒是了!”細川忠興接道,“不過聽說,石田三成那個小兒之所以能扣住關白的諸多命脈,也是山內一豐給提的道,好多有的沒的,好像關白酒後的抱怨,他也說出來了,三成小兒全給了太閣禦覽,這才...哎,也是數年的關白啊,命都難保了!”孟昭德沉重的點點頭道,“是啊,多年浴血奮戰的老臣都算什麽呢!還不如一個投機的叛徒來的輕省!”幾人越說心情越是沉重,又聊了幾句各個大名的下場,便散去了。孟昭德大傷未愈,和阿倍秀明交待了一番如何給家裏寫信後,自顧自的睡下,後幾日也不敢胡亂出去走動,生怕石田三成再找他的麻煩,好在五大老的事情最終鬧到了太閣的耳朵裏,聽說孟昭德差點被活活打死,豐臣秀吉才知道事情鬧大了,趕緊訓斥了石田三成,石田三成這才沒在五大老的身上再打主意。

    到了7月8日,暗流洶湧的京都一帶終於迎來了這場政治屠殺的最後一幕,豐臣秀次被正式解除攝政關白的職務,流放高野山。15日,石田三成搜出了豐臣秀次藏於府邸暗格中的宣誓效忠狀,坐實了秀次打算聯係各地大名推翻豐臣秀吉的謀反罪名(其實太閣是退位的關白,現任關白要求外樣大名宣誓效忠是合理的,可是好像大明太上皇還在,皇帝就不能自由賞賜臣子是一個道理,秀次的一個合理舉動可惜做的太早了),身在伏見城代替德川家康侍奉秀吉的德川秀忠和治部少輔石田三成各自以五大老和五奉行代表的身份抵達高野山,正在山頭青岩寺與僧人隆西堂下將棋的秀次見狀便明白了,他長歎一聲,落了黑子在自己的死位上,安然回到府中,在石田三成和德川秀忠的注視下,剖腹自盡,享年二十八歲。死前留下辭世詩曰“月花を心のままに見つくしぬなにか浮き世に思ひ殘さむ!(如吾心觀不盡花月,於塵世不留半點浮思)”飄飄悠悠,說不盡灑脫透徹,豐臣秀次不愧為武士階中第一風花雪月之才子。

    豐臣秀次死後,石田三成徹底把持了家國大政,按照豐臣秀吉的指示,石田三成在大阪城接受了天下諸侯的二次宣誓效忠,到了21日,秀次的人頭被快馬從高野山帶回京都,放置於三條河原昭示天下,另外近側四人在內府被要求自盡,8月2日,豐臣秀吉下達了處置令,對豐臣秀次的其他家眷一個不留,秀次的妻妾子嗣全族共三十九人同一日在三條河原被斬首,其中秀次的正室,乃是右大臣菊亭晴季的女兒,側室也多有名門之女,如最上家的駒姬,一時間各路人馬紛紛趕赴伏見城求情,可秀吉全都不見,還執意要在眾人眼前虐殺一班女幼,2日下午,諸位大名和公卿被押往三條河原觀刑,一排劊子手將懵懂的幼子在母親麵前斬殺,再將母親在尊長麵前斬殺,絕望淒厲的哭叫聲從三條河原傳出,延綿五裏而不停。

    孟昭德呆呆的看著血流成河的三條河原,心中暗暗發誓,豐臣氏政權之不祥,絕不能延續百年,自己幾次跟隨明主,實際卻都不是明主,如此一來,不如天下自居,方為光明大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