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回出兵征九州

字數:9288   加入書籤

A+A-




    (’

    1606年(慶長十年)10月,一切準備工作完成,朝內的緊張氣氛也逐漸緩解,興慶王孟昭德終於下達了旨意,出征九州討伐加藤氏,島津氏,毛利氏,一統整個東流,徹底結束戰國割據時代!這次戰爭,不但是孟氏幕府完成天下大一統的收官之戰,更是戰國曆史波及領土最廣(所有六十六國全部涉入),所擁戰力最強(天龍軍,北寧軍,五色軍,薩摩軍,肥前軍等等),作戰半徑最長(自名古屋出發,穿越整個南東流海),動用人員最多(西軍和幕府軍陸軍共計二十一萬人,海軍四萬五千人,後勤保障人員七十萬),隨軍武士最出名(天下所有成名武士皆入選兩軍陣容,幕府軍各個隊番和組頭武士相加,計一千二百人)的一次大合戰。

    10月16日,幕府軍編製完成,海軍在淺井井賴的率領下,先期於淡路搭建物資囤積和中轉基地,兩萬七千幕府海軍全數巡弋在南東流海上,一眼望不到邊際,橫斷大洋兩端,陸軍前鋒兵團由近衛軍一萬騎兵,踏山軍一萬步兵,靠山軍一萬步兵組成,由小穀縣侯淺井輝政為主將,仙台縣侯領鎮東都督直江兼續為副將,田中續繼,吉良半平,吉良忠佐為偏將,出雲州直取長門國,即今日之長門縣。陸軍左翼兵團由近衛軍五千步兵,踏山軍一萬步兵,臨海軍一萬步兵組成,由輔國公真田昌幸為主將,真田幸村為副將,矢澤賴康,井伊仁德,井伊仁禮為偏將,出平安州布防四國島西海口。陸軍右翼兵團由近衛軍五千步兵,臨海軍五千步兵,望海軍一萬步兵組成,由興國公上杉景勝為主將,前田利長為副將,本莊繁長,水原遜秀,田中上總介為偏將,出備州直取周防國,即今日之周防縣。陸軍中央兵團由近衛軍三萬步兵,定海軍五千步兵組成,由興慶王兼太政大臣孟昭德親自掛帥,征夷大將軍孟憲文,定國公阿倍秀明,安國公藤堂高虎為副將,以心崇伝,阿部定秀,瀨戶長治,天野正定,天野長興,加藤嘉明,安東隆盛,竹中重門,淺井直政,關滕章,越智龍雨,阪崎直盛,阪崎直忠等人為偏將,先出王京,後越過左右兩翼兵團防區,從九州中部豐前縣登錄。陸軍後方兵團由護國公細川忠興總為統籌,率軍一萬支援各地,領五十五萬役夫,增補各兵團用度開銷,聲勢浩大,舉國震動。

    再看九州一邊,得知孟昭德誓師動員,出兵征伐九州之際,加藤清正作為北政所近親,當年武鬥派的首腦人物之一,積極聯絡四方,雖然強如德川家康都不是孟昭德對手,本九州一地不該抵抗,可一仗大海天塹,二仗九州兵豪勇能戰,三因為懼怕孟昭德鏟除異己的手段,所以各方聯合,豪族多有呼應,一向趾高氣昂的毛利氏也低下頭來,和加藤清正商議,最後決定,推舉加藤清正為左大臣領九州兵馬總指揮,聯合肥前軍,薩摩軍,毛利軍共計六萬餘人,並聯絡宇久海賊眾,大名鼎鼎,此時已經統製西東流海多年的宇久純定鼎力相助(終於又出現了,太政大臣傳第一章第一回出現的人物,孟昭德第一次交手的對象,今日終於又站在了曆史舞台上),此時的宇久純定已經八十七歲高齡,且多年未逢敵手,不曾上陣,早不是那個叱吒風雲的大海盜了,可對於孟昭德的檢地政策,還有驅散豪族都有耳聞,他也不想被幕府海軍吞並,於是命長子宇久純平,次子宇久純安,三子宇久純興各自率領北九州艦隊,南九州艦隊,西東流海艦隊,共大小船隻三百二十一艘參戰,總計四千三百人,加上毛利氏水軍,共一萬四千五百人,對外號稱兩萬,駐守長門海峽。

    西軍和幕府軍都布置停當後,擔當先鋒官的淺井輝政先發製人,他一麵聽從直江兼續的建議,秘密聯絡鍋島直茂起兵攻打加藤清正後方,一麵率騎兵直出周防,石見兩縣,務求在陸地上擊破毛利氏軍隊,斷絕其海軍補給,給淺井井賴的海軍進攻九州島提供便利。大軍出發之後,行進了五日左右,石見縣收複,毛利氏軍隊且戰且退,丟棄軍械無數,到了10月底,淺井輝政一路走一路拆,已經把石見縣收拾的幹幹淨淨,雖然攻城的時候吉良半平不慎中了流矢受傷,可並無性命之憂,淺井輝政詢問傷情後,便帶兵直取周防國,到了安縣城一帶,他才停住腳步,一是等候右翼兵團,二是催促糧草。

    就在此時,九州島上發生變故,鍋島直茂不願舍棄大名身份,所以將淺井輝政的信件送呈加藤清正,並請命要帶本部一萬人馬支援九州軍,一同抵抗孟昭德,可惜加藤清正和他多年揶揄,心中隔閡甚大,早就無法彌補,接到鍋島直茂的口信後,加藤清正和島津忠恒暗自商議,竟然決定吞並鍋島直茂的領土,乘機除掉此人,雖然深知鍋島直茂乃此時九州第一等的大將,若由他統兵,肯定夠孟昭德喝一壺的,但公義和私仇麵前,氣量狹小者往往偏向私仇,而且九州軍在加藤清正手中,他如何可能因為才能問題就把軍權拱手讓人,所以島津忠恒一旦同意,加藤清正就定計要除掉這個足以和自己爭奪軍權的將才。

    11月2日,一無所知的鍋島直茂接到加藤清正的回信,同意他加盟九州軍,並許諾,一旦孟昭德退兵,築前,肥前,對馬,伊岐四國就歸他所有,從此相安無事,兩家再不交兵,興高采烈的鍋島直茂謝過使者,並約定第二日在肥後九州聯軍大帳內相聚議事,臨行前,鍋島直茂還準備了大批物資,算作見麵禮,拉著族子三人,旗本十五人,另家臣三十餘人一同前往歸順,結果一入軍帳,就被加藤清正大軍扣下,卸掉甲胄兵器,推出帳外,此時鍋島直茂才知道被人算計,一邊強掙紮抵抗,一邊衝著冷眼旁觀的島津忠恒吼叫道,“戰前先殺大將,不叫軍中心寒麽!如此自毀長城,嫉賢妒能,你薩摩軍勇名,他早晚也所懼之!我之今日,便是你之明日!”可憐一代名將,九州擎天之柱,被殺於軍前,同族和旗本無一生還,九州軍營外血流成河。

    殺掉鍋島直茂一族後,加藤清正將淺井輝政寫給鍋島直茂的信件送往鍋島氏領土內,遊說當地豪族,證明孟昭德和鍋島直茂早有勾結,如不殺他,隻恐腹背受敵,將來九州淪陷,各大豪族也要內遷,喪失權力和土地,如此反複洗腦,各地豪族才安靜下來,畢竟鍋島直茂隻是個人而已,哪有眼前的黃金和土地吸引人,於是各地豪族紛紛勸說鍋島氏兵馬,投靠加藤清正,因為這支人馬多為當地子弟組成,族長發話還是聽的,一萬鍋島軍倒有六七千加入陣營,隻有少數回歸鄉裏,不再為戰爭出力。

    孟昭德大軍11月7日抵達四國島西陲,在海軍的護衛下,開始進行渡海前哨戰,左右兩翼兵團也各自抵達駐地,前鋒兵團在上杉景勝的幫助下更是取得了周防國三分之二的領土,可以用肉眼眺望長門縣城防了,這時候迫於壓力,毛利氏已經移居九州島上築前國,將名護屋城作為居城暫住,大軍全數開赴島上布防,在島北和東方布置,留守長門縣的隻有毛利秀元的三千人,孟昭德得知後,打出為鍋島直茂報仇的旗號,命淺井輝政和上杉景勝不許喘息,務必在十日內將所有敵軍逼入大海,或者趕到九州島上去。

    11月12日,兩大兵團逐步收複周防和長門兩縣時,孟昭德命令真田昌幸的左翼兵團開始登陸九州島。危機麵前,加藤清正作為九州軍總指揮,做出了英明的決定,喚醒了其心中的武士熱血,投降而來的鍋島氏“三生人”之石井生劄和下村生運帶兵五千鎮守府內城,加藤氏猛將莊林隼人和加藤清兵衛率軍一萬鎮守府內町和一田鳥橋,水軍眾在府內城兩翼海上警戒,九鬼四郎兵衛,天野助左衛門,木村又藏,森本義太夫,齋藤主水,赤星太郎兵衛和飯田覺兵衛各帶兵一千在豐後國其他城池駐守,一旦幕府軍登岸,立刻出擊。

    麵對這般嚴絲合縫的防守,雖然幕府海軍裝備精良,真田昌幸能征善戰,但兩次衝鋒還是無功而返,且損兵折將,真田昌幸本人都被流矢擊中,差點退出戰鬥,第三次渡海衝鋒之前,真田幸村接替父親指揮作戰,他卸掉鎧甲,手握戰刀,赤裸上身立於船頭,對著船中眾將大呼道,“九州一役,乃平定天下最後之戰,吾等能在此參與,實在武士無上榮光是也!九州薩摩尚在,惡戰還未開始,豈能海灘之上就沉船浮戈,幸村不才,願為一卒子,領頭進攻海灘大寨,建功立業隻在今朝!丈夫事,死則死矣!絕不可無功而返!”一席話說得人人振奮,各自手持利刃,隻等與敵廝殺。

    負責運輸陸軍的淺井井賴也很振奮,想想兄長所向披靡,將毛利氏殺的丟盔棄甲,自己豈能落後,而且幕府海軍裝備精良,兩次卻戰敗,已經書寫曆史之上,所謂事不過三,若真的被孟昭德臨陣換帥,堂堂名門淺井氏的臉可就丟光了!於是淺井井賴命大船齊備重盾,掩護船內陸軍,將鐵炮和大炮都承載在快船之上,由他抽調精銳三千親自指揮,衝鋒在前,不顧一切,用火炮轟開一條去路!

    這樣三軍上下用命,雖然快船被海岸線上九州水軍摧毀十之三四,淺井井賴之子也戰死海上,可終於讓幕府軍突破了海防線,大船直奔岸邊衝擊,衝到了沙灘上,船艙內真田幸村帶著陸軍魚貫而出,冒著漫天弓弩攻克海灘大寨,斬殺了毛利氏國司元相,井上元兼和飯田元親三員大將,並繳獲軍糧一萬石,俘虜兵勇一千多。拿下海灘大寨後,陸軍開始向一田鳥橋進發,幕府海軍則調頭攻擊九州海軍,九州海軍雖然不如幕府海軍勢大能戰,可熟悉附近海域,左躲右閃,竟然避開了追擊,全身而退,淺井井賴見狀,不好追趕,立刻返回四國島,接應孟昭德大軍渡海。

    聽聞海防失守後,加藤清正一邊命府內城和其他七城陸軍出擊,務必奪回海岸線,一邊聯絡鎮守南九州的薩摩軍北上,隻能依靠這支王牌來殲滅幕府陸軍。同一時間,長門和周防丟失,毛利秀元自殺,淺井輝政和上杉景勝的大軍抵達海灘,在長門海峽和名護屋城隔海相望,因為幕府海軍一時間無法北上,所以暫緩渡海。

    接到收複海岸線的命令後,石井生劄將守城重任交付下村生運,自己聯絡莊林隼人和加藤清兵衛,合兵一處,在一田鳥橋設伏,等候幕府軍,左翼兵團真田幸村所部在大寨內休整,井伊仁德和井伊仁禮兄弟先期率領臨海軍五千來取橋頭,在橋上和九州軍廝殺一陣後,便順利渡橋,結果讓伏兵堵住了隘口,被一陣截殺,損失慘重,兩兄弟好在都識水性,硬熬著渡河返回,這才保住性命,石井生劄尾隨而來,又一陣掩殺,連敗兩陣之後,井伊兄弟方才脫險,被聞訊而來的真田幸村接應,大軍在海灘大寨駐守,不敢再前一步。

    接到敗報後,孟昭德將屬下兵馬近衛軍全數抽調出來,第一批渡海支援,並命瀨戶長治,天野長興,安東隆盛三員猛將相隨,聽候真田幸村調遣,得到近衛軍相助,真田幸村立刻率軍二次攻打一田鳥橋,石井生劄據橋緊守,一日一夜方才落敗,撤退之際又一把火燒了府內町,全軍退回府內城等候各地援兵,真田幸村上報四國島後,孟昭德催促海軍盡快運輸部隊,全部上島,到了11月23日,幕府軍中央兵團和左翼兵團共計五萬七千人全數抵達九州島,在孟昭德親自率領下,來取府內城。

    府內城作為九州第一堅城,石井生劄在此布置了全部主力,似乎有要和幕府軍一爭高低的姿態,孟昭德也明白此地的重要性,背後就是汪洋大海,前方是一馬平川,府內城在地理上不愧為九州的轉折點,拿下此地,什麽薩摩軍,肥前軍,無險可守也必為案板魚肉,派遣海軍北上支援淺井輝政和上杉景勝兵團渡海之後,孟昭德命令大將阿部定秀,瀨戶長治,安東隆盛,天野長興各率軍一千進攻府內城四門,真田昌幸和藤堂高虎各率軍一萬從南北兩翼壓陣增援,聲勢浩大,兵甲林立,府內城似乎有一日告破的危險。

    麵對孟昭德的攻勢,府內城中石井生劄割破食指,滴血誓師,在幕府軍穿越府內町的同時,率軍出戰,在城下官道上和幕府軍攻城部隊碰麵,莊林隼人和加藤清兵衛二人身先士卒,衝破了阿部定秀統製的第一陣,旋即又馬不停蹄的進攻瀨戶長治的第二陣,麵對成名已久的加藤氏虎將,瀨戶長治獨力難支,漸漸敗退,石井生劄喜出望外,將八千後備軍全部壓上,九州軍共一萬一千人直撲第三陣安東隆盛而來。

    安東隆盛聽聞敗報,當機立斷,命天野長興率軍在險要處埋伏,自己將兵馬遷入高地布防,這邊才架好強弓硬弩,那邊一萬多人已經衝到近前,安東隆盛騎馬提槍,下令還擊,漫天箭雨過後,九州兵死傷甚多,石井生劄這才知道對方也有能人,於是按住陣腳,命加藤清兵衛率軍佯攻正麵,莊林隼人則帶精銳繞過高地,尋找可以登山之小道。安東隆盛見狀,居高臨下,指揮部隊和九州軍周旋,發揮其看家本領,三百人當年就能擊退十倍敵軍的善守第一人,同時牽製兩支敵軍而陣地不失。

    鏖戰了一個時辰左右,真田昌幸和藤堂高虎率領的一萬大軍陸續抵達前線,看時機成熟,躲在暗處的天野長興也率軍殺出,遠處的威懾和近處的打擊雙管齊下,石井生劄無奈隻能退卻,山頭上安東隆盛見狀,忙帶兵反攻下山,其中一支雜牌軍,乃是路過王京時候臨時征召的民夫隊,竟然陣型整齊,衝鋒迅猛,由其為首一人,雙手扛槍,隱約中還能看出些章法,連著刺死了幾個腿腳慢的九州兵,而且專往薄弱環節去,幾個來回就把退卻中的九州軍陣型衝垮,撕開了一個好大口子。

    安東隆盛來不及顧慮此人,先派人通知天野長興向自己靠攏,然後就一馬當先,奔石井生劄而來,石井生劄且戰且退,在加藤清兵衛的保護下,躲過了安東隆盛的追擊,狼狽退回府內城,府內城城頭上,留守的幾千兵馬用強弓和鐵炮轟擊,這才阻住頹勢,遏製了幕府軍前進的腳步,安東隆盛見斬獲已經不少,於是宣布撤軍,暫作休整,明日攻城。在城下五裏外紮營後,安東隆盛火速派人傳喚那雜軍的領頭人,半晌後,傳令兵引一黑臉大漢前來回奏,隻見他生的虯髯虎目,膀大腰圓,雖身形矮小,可健步如飛,麵帶英武,又透著一絲忠厚,安東隆盛看罷便喜,於是問到姓名。

    這大漢將來曆一說,原來是王京後遷京師內廷學門房之一,年初整軍備戰,籌措物資的時候,為了彌補尚不穩定地區的軍隊數量,山下政文征召了各個部門守卒等人從軍,他便報名參加,因為平日能言善辯,見血不驚,所以被眾人推為小頭目,此番隸屬攻城部隊,實在是他主動請纓,才追隨安東隆盛而來,名喚山岡岩八郎!安東隆盛見他口齒清楚,思路清晰,更加喜歡,當即拔為組頭,領本部衛兵十人,立於身邊左右,要待細心培養,而後重用。

    休息一日,第二日清晨,安東隆盛和阿部定秀,瀨戶長治,天野長興按照約定,同時對府內城四門發動進攻,其中東西兩門外一馬平川,石井生劄故技重施,不待兩支人馬備好攻城器械,就把全副武裝的守軍派出城外,瀨戶長治所部瞬間就告衝垮,西門外天野長興則及時放棄重型軍械,輕裝撤離,在幾處險要之地分部扼守,一時間倒沒有太大損失。南北兩門不知東西兩門已經解圍,還急催部下攻城,並轉告真田昌幸和藤堂高虎大軍,一定要封鎖住外圍,不能令這支守軍有逃脫和大部隊會合的機會。

    戰鬥一直進行了半天左右,直到下午三時,南北兩門才得知東西兩門並無幕府軍身影,一支已經潰敗,一支也岌岌可危,如此頹勢下,安東隆盛第一反應是,如果遠處的九州主力兵團反應過來,和守軍裏應外合,三麵夾擊本部,海灘無險可守,兩軍人數又在旗鼓相當之間,那幕府軍必遭覆滅,所以安東隆盛當機立斷,命山岡岩八郎為使者,入城交涉,暫停敵對,爭取部署應對的時間。山岡岩八郎得令後,隻穿粗布衣,騎馱馬,不帶任何兵刃,城下叩門而入,和城將石井生劄說明來意後,石井生劄正要補修城牆,於是痛快答應,局部停戰三日,三日內隻要幕府軍不往西去,他們就不攻打被困在城西的天野長興。

    山岡岩八郎完成任務,立刻出城匯報,安東隆盛當即同意,率軍撤去,石井生劄則借機出城,把城西幾個隱秘的倉庫內,尚未來得及搬入城內的物資和軍械取出,還有無數原木和石料,用來增修府內城。這樣兩軍一支整隊,一支修城,到了第三日果然引起了九州主力兵團的注意,在九州島上,北麵加藤清正兵團,東麵石井生劄兵團,南麵島津忠恒兵團呈三角形布防,仗著大海天塹,欲把敵軍殲滅在海灘之上,盯防長門縣淺井輝政兵團數日的加藤清正最終做出判斷,在宇久氏水賊眾的騷擾下,幕府海軍無法穩妥的將淺井輝政兵團運送過海,已經延誤了兩大兵團南北夾擊的時機,而這正是最好的先期殲滅幕府軍孟昭德主力兵團的機會!

    大好機會麵前,加藤清正一邊整軍東進,來增援府內城,一麵命島津忠恒放棄薩摩等藩國的布防,星夜北上,和自己一道夾擊孟昭德,兩軍動身之日,石井生劄在府內城已經和安東隆盛二次達成協議,再局部停戰五日,石井生劄好等候九州軍主力的態度,安東隆盛好幫助被困府內城城西外的天野長興多爭取些時間。此時九州大地,數萬人正急行軍往孟昭德身邊靠攏,而孟昭德身邊卻出奇的寧靜,沒有一絲戰亂,這種空前的寂寞,讓孟昭德這位身經百戰的名帥感到了莫名的恐懼,他登高望遠,直覺提醒他,耽誤了渡海時間,北麵的兵團無法對九州施加壓力,那突入九州領土的本部兵馬即將承擔極大的挑戰,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11月22日,孟昭德越發的不安,在不斷催促幕府海軍應對海上局麵,盡快幫助淺井輝政兵團渡海外,他將主力部隊大營往南麵寬闊地再移動了三裏,並命令真田昌幸和藤堂高虎兵團兩萬人在府內城五裏範圍之外警備,不得讓任何人幹擾府內城戰局。如此布置在兩日後就挽救了幕府軍的命運,四萬九州軍從南北兩側逼近府內城,正好遇到了真田昌幸和藤堂高虎,勇猛善戰的薩摩軍,狡猾詭詐的肥前軍,在人數兩倍於敵的情況下,發動了猛攻,幕府軍南北大寨全數丟失,真田昌幸舊傷複發,在真田幸村的保護下,才率軍整編製撤出戰鬥,扼守原府內町廢墟,暫時擋住了加藤清正,而藤堂高虎則依靠手下猛將越智龍雨和關滕章的出色發揮,才保住了交通要道,沒讓薩摩軍有直奔孟昭德而來的機會。

    11月26日,苦戰三日半後,九州主力中的北麵加藤清正兵團進一步取得優勢,真田昌幸兵團即將退出府內町,宣告放棄支援圍城的安東隆盛等四支部隊(加上被打散困守的天野長興),就在此危急關頭,突然一支騎兵如天神下凡,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了加藤清正兵團後翼陣地,大軍前來解救真田昌幸父子,為首一銀盔銀甲爛銀槍,胯下玉白馬之虎將,正是淺井輝政!

    淺井輝政這一條槍之威力,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惠隱院和本多忠勝分別離世,前田慶次隱居不出,這一杆銀槍現今已經是天下第一利器,無人能敵的當代第一戰神了,麵對這般鬼魅,加藤清正怎麽抵擋得住,後翼告破後,本陣也急忙變陣撤退,躲避鋒芒,讓淺井輝政捎帶手又吃了一千多條性命,九州兵自負豪勇,今日一戰,總算領教山外有山之本意!

    卻說淺井輝政人在周防縣和長門縣無法渡海,為何突然神兵天降一般抵達府內城一帶,這就要歸功於九州漁民們了,宇久海賊眾橫霸西東流海,對百姓強征暴斂,對大名都低看三分,活脫脫要命的閻王,扒皮的厲鬼,九州多年來除了久負盛名的肥前和薩摩兩國民風彪悍,軍隊戰鬥力強盛,且四周少海不怕海賊侵擾外,其他諸藩國都對宇久純定恨之入骨,飽受其苦,其實在多年前,九州對抗幕府期間,九州漁民就蠢蠢欲動,聽聞了自家小子孟昭德,就是井口家那個養子,當了天下人,而且平均地權,打壓豪族,為貧民做主,此時的東流等級森嚴,百姓沒有話語權,如果社會氣氛開明,隻怕三日一聚會,五日一遊行,九州百姓早鬧著要回歸幕府統治了。

    現在九州戰火一起,百姓們都聽說了幕府大軍西征,分兩路已經抵達兩處海峽,海軍總指揮的兒子在搶灘登陸作戰中犧牲,才把孟昭德這個九州百姓的驕傲送上岸來,現在孤軍困守,另一路主力如何也進不了九州島,堪堪危命,九州漁民心中著急,可也不知道能做什麽,最後接替孟昭德職務,擔綱九州漁民總會,一直負責和宇久純定周旋,盡量減少漁民負擔的落魄武士大村平助做出了決定,豁出去幹了,要是幕府軍勝利,九州百姓就有福氣了,如果幕府軍戰敗,九州百姓還在水生火熱之中,那不如一起死掉,橫豎拚一下子!

    心意已決,大村平助便聯絡各地村莊漁民代表,暗自積蓄力量,11月17日前後,孟昭德大軍抵達九州,北麵淺井井賴第一次搶灘登陸失敗,淺井輝政還被困在海峽北岸無法渡海之際,九州漁民眾已經整備完畢,和往日一樣,各個村莊的漁船陸續出海,卻在打漁點紛紛掉頭北上,成百上千個村莊的漁船合在一起,霎那間就變成了一支足以一次性承載上萬軍隊渡海的強大運輸艦隊,率領這支艦隊的人正是大村平助的兒子大村鄉三郎平舟,他迅速和淺井井賴的海軍取得了聯係,要求幫助幕府軍渡海,得到這支部隊的幫助,淺井井賴大喜過望,立刻把艦隊一字擺開,布防海峽,死守宇久氏海賊眾的進攻,同一時間,大村鄉三郎平舟已經用漁船將淺井輝政的部隊,尤其是一萬騎兵渡過了海峽,抵達築前國。

    上岸之後,淺井輝政率軍直奔府內城而來,漁民眾則在大村鄉三郎平舟的率領下,分成兩部,第一部由年老者和年幼者組成,操船緊隨幕府海軍,並入海軍部隊,追擊宇久海賊眾,第二部分由壯年者和曾有參軍經驗者組成,奪下築前國各城器械庫,分配甲胄兵刃,組成義勇軍,跟隨淺井輝政和上杉景勝兵團南下殺敵,其中大村鄉三郎平舟自請為先鋒,所到之處都暗自聯絡,不是門官開城,就是守將投降,其交際人脈可見一斑,這才十日不到已經貫穿整個北九州,突然出現在加藤清正背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