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回天下太平之後
字數:5441 加入書籤
(’
宇久純定自盡後,孟昭德派人為他主持了海葬,便班師回京,如此天下間再無異族勢力,戰國正式終結,分封諸侯製度被郡縣製取代,二十八州將近二十萬軍隊全數在幕府掌控之下,孟昭德不但以賤民之身創造了登頂天下人的奇跡,而且做到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前人都未完成的事情,廢除諸侯,集權中央,一時間百姓安居,天下太平,為孟昭德歌功頌德之聲此起彼伏,興慶王之美名婦孺皆知!
回到名古屋後,孟昭德大封群臣,賞賜了許多錢財給勞苦功高的將士們,真田昌幸等老將亦乘此機會要求致仕,打算安享晚年,孟昭德笑而不允,命他們緊守崗位,執掌八省,繼續為幕府服務,處理天下政務,這之後,孟昭德又率領群臣上王京覲見天皇,天皇嘉獎孟氏全族,子孫皆得封賞,雖然隻是口頭獎勵(一無錢二無地,連封官的資格都被幕府剝奪了),可孟昭德還是照單全收,而最讓人欣喜的,是天皇之子,未來的繼承人把親妹妹下嫁,和孟憲文的兒子孟慶楨做了連襟,雖然兩個小娃娃一個隻有十歲一個隻有三歲,但聖旨下了,就斷無更改,孟昭德一家榮寵無以複加,竟然得到了未來血脈競爭天皇寶座的資格!
種種過後,孟昭德率群臣返回京師名古屋,升平盛世,勤勤懇懇,迎來了幕府第一個大一統的新年,新年上,孟昭德命首相阿倍秀明宴請群臣,次相天草時秀宣讀新年賀詞,世子孟憲文領征夷大將軍代替孟昭德巡視七軍,甚至遠在東北的孟憲平也得到賞賜和問候,並給他新娶的側室玉姬冊封了名號賞賜了府邸,這座名為新春園的小宅子,就是日後孟慧宣誕生的地方,可這一切,還要再等八年。
正可謂亂世風雲史如酒,辛辣快意入喉頭,治世勞苦淡如水,千篇一律又一秋,在孟昭德主掌的幕府內,阿倍秀明等群臣出力,東流的政治齒輪環環相扣,平和的向前推進,一年又一年,百姓再回頭看看,想一想,好似戰爭已經是千百年前的事情了,轉眼四年時間過去,到了1610年(慶長十五年)的夏天,這一年,孟昭德以興慶王的身份支持了政仁皇太子(現在是自家人了嘛),勒令八條宮智仁親王放棄掌管皇族的權力,迫使他斷絕了競爭皇位的念頭,雖然兄弟倆好的和一個人一樣,但是無實權的天皇隻能垂淚告別皇弟,並在當年就把皇位傳給了政仁,也就是後水尾天皇。
孟昭德率領天下臣工上表慶賀後水尾天皇即位,雖然心知後陽成天皇打算以太上皇的身份繼續攝政,管理皇城這一畝三分地的天下,但孟昭德做事做絕,支持了後水尾天皇就一定要支持到底,迅速撤換了十名公卿,並把後陽成天皇的印信沒收,送與後水尾天皇,後水尾天皇如此得以掌握皇城權柄,最主要的是,天下間所有皇家資產,比如房屋,地契,還有珠寶和黃金的使用權便名正言順的交歸後水尾天皇,這個小娃娃,第一次感覺到了財富能帶給自己的快樂,從此長時間沉迷享樂,而這正是孟昭德期望看到的。
1614年新年之際,遠在東北的孟憲平上奏父王,側室玉姬懷孕,繼孟慶楨和孟慶華,大哥妻室所生的兩位公子之後,孟家第三代又要添丁進口了,孟昭德喜出望外,傳令天草時秀為宣撫使,率儀仗隊去東北看望,天草時秀作為中樞成員,此時已經權傾朝野,也就是阿倍秀明尚可與其對立三分,他抵達東北後,巡視了政務,並看望了孟憲平,哪知道這個身居東北,從未回過京師的孟家少爺,對這個聽著耳熟,看著陌生的當今第一紅人很不買賬,其實也並非不買賬,隻是接待的規格等等,都和別的州縣把他當皇帝一樣供起來不同,天草時秀近十年來何曾受過這種委屈,可畢竟對方是孟昭德親子,不好發作,隻能隱忍下來。
在東北一待三個月,天草時秀賺的盆滿缽滿,臨走的時候見孟憲平一點表示都沒有,很不樂意,竟然狂妄的命屬下暗示與他,讓堂堂王子,最高統治者的親兒子給一個家臣行賄!孟憲平聽聞後,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如同五雷轟頂一般,就算再傻的人也應該明白過來,京師發生了很多事,絕不像自己幻想的那樣,順風順水!無奈之下,孟憲平隻能壓住怒火,但還是保持了王室的一絲尊嚴,用精美的禮盒裝了東北的特產三兩樣送去,天草時秀看著這些不值一兩金子的玩意,輕蔑的把它隨手扔到了地上,返回了京師。
返回京師後,天草時秀向孟昭德上書進言,對孟憲平在東北的作為大加讚賞,並特意重點提出,孟憲平為人寬厚,百姓交口稱讚,各地一提孟憲平的名字,百姓臉上心裏都樂得和開了花一樣,並且指出,孟憲平和當地州縣官吏相處融洽,多有詩詞歌賦往來不斷,並把這封上書利用中書府的權利之便,抄寫分發臣工同閱,給自己博了一個讚頌少主的好名聲,卻刺激了孟昭德的內心深處。
十日後,孟昭德在大起朝會上突然宣布,孟憲文作為嫡長子,征夷大將軍,王儲身份,將孟氏族譜全數攬去,孟憲平雖一母所生,可為三子,應恪守臣子本分,與長兄區別,所以孟憲平一支子嗣,另起族譜輩分,這一個舉動,首先嚇壞了文武兩魁首阿倍秀明和孟憲文,兩人齊齊出班為孟憲平父子保奏,可孟昭德主意已定,勒令中書下文,指示孟憲平將未出生的孩子定為慧字輩,並取“恪守義理,更迭慧字用事,宣百年牢記”之意,為此子定名孟慧宣,這就是慧宣將軍的名諱來曆!一紙上奏,讓孟慧宣將軍成為了孟氏幕府唯一一任未走嫡親族譜的王爵(孟慧宣一脈後人的輩分走字被他恢複),卻也成就了其父孟憲平的施政美名,並最終幫助其返回了京師,個中恩怨情仇,誰又能說得清楚?
年中,孟昭德上奏天皇,二次出使大明,正式為王子孟憲文討得了王儲的封號,並在當月更改東流年號,宣布第二年為元和元年,至此慶長時代結束,東流戰國最後一個戰亂年代徹底走入了曆史的塵埃之中。
轉年開春,東流國各地皆報豐收,此時的全國上下,糧產官收已經達到兩千七百一十萬石,總產超過六千六百萬石,將近大明朝的百分之九,另黃金和白銀開采,高峰期年產可一百二十萬兩(是開采量,不是年收入)左右,人口經過了短暫的恢複,得到上揚,總人口此時已近兩千萬,短短十年,增加了將近百萬人,軍隊也正式擴編至二十萬整,其中近衛軍達到十萬人,在這期間,孟昭德又曾遠征蝦夷,一舉擊敗了蝦夷海賊眾,鞏固了東流國的東北邊防,讓蝦夷蠻族在十五年內未曾對東流用過兵事。
這一年間,東流保持著平和無事,然鄰居大明朝,孟昭德一直關注著的老家,卻發生了許多事,新政推行者中最後一人,張居正的接班人申時行終於病逝,大明朝官方公布了他的悼詞和封號等等,守舊黨掌握了整個大明朝政權,神宗皇帝依然固我的不上朝,躲在皇宮裏不知道算計著什麽,大明東北方鬧騰了許多年的建州女真人首領努爾哈赤建軍,在正字外多加了一個鑲字,所以正四旗擴充至了滿八旗,八旗製度從此延續了幾百年。
這件事並沒有觸動大明朝政府太多,神宗皇帝隻是下了聖旨,提拔了一位打敗仗很多,但畢竟帶兵多年,應該有軍事經驗的人擔當東北方麵主帥,並命他整軍,好給小弟弟努爾哈赤一個教訓,此人匯集了天下精銳,大明朝的所有家底,躍躍欲試,這個人叫做楊鎬。
東流一邊看著這邊發生的好戲,一邊享受著和平,好景不長,和東流一海相隔的老冤家朝鮮收到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警告信,始作俑者就是努爾哈赤,他雖然沒有命令朝鮮臣服於自己,可實實在在的警告了一點,如果日後大明的軍事活動中再有朝鮮軍參與,則將被討伐,同樣的信件也送到了東流這邊,孟昭德已經七十六歲了,還不至於讓一位五十多歲的小弟弟嚇破膽,他冷靜的扯碎了來信,命藤堂高虎親自動手,在王城鞭笞了使者二十鞭子,然後派海軍護送使者返回朝鮮半島,並讓使者親眼看見,淺井井賴率幕府海軍全部兩萬人馬駐紮對馬島,等候滿八旗光臨。
對於朝鮮的虛以為蛇和東流的態度分明,努爾哈赤並未感到挫折,又過了一年後,他在鐵嶺衛一帶擊敗了東北最後一批反對者,終於建國稱帝!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東流元和二年)正月初一日,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老城)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時年五十八歲,不管東流的孟昭德樂不樂意,他還有他的子子孫孫都要和這個留著辮子的民族還有政權,開始打交道了。
三月初,孟昭德奮筆疾書,寫下了一封私人信件,命使臣去往大明,交予當時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聲稱東流國二十萬陸軍和兩萬海軍以及五千條戰船已經齊備,隨時可以配合大明朝進攻東北,掃蕩匪金國,明神宗覽罷信件,賞賜孟氏大明朝尚存族人,一支和孟昭德疏遠多代,現存兩江的村落免除三年賦稅,在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孟昭德得不到回信,隻能無奈放棄遠征的打算,命淺井井賴盯防海峽,不可讓後金有一支船隊穿過北東流海。
又過了平靜的兩年,七百餘個日夜之後,大明朝,東流,後金,朝鮮等國的命運終於被徹底改變了,一切的一切都因為過往幾年的未曾努力過而一去不返,大的國運轉折之前還發生了兩件小事,一個能出好作品的男人去世了,他叫湯顯祖,一個能出好作品的女人誕生了,她叫柳如是。然後就是大事,經過兩年摸索,努爾哈赤終於發現,大明朝的腐朽比自己估計的還要嚴重,所以在4月13日,努爾哈赤告天誓師,宣讀了對明朝的七大恨之討明檄文,正式決裂,從要求明朝承認自己的合法存在,變為了不共戴天,勢要覆滅明朝。而明神宗這個隻活了五十八歲,再有兩年就要歸西的皇帝則把其一生的荒唐在今年徹底做到了極致,他一生最大的三個錯誤決定全都發生在了今年,給大明朝帶來了無法補救的災害。
其一,他下重手處置臣工,剝奪了屬於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寶貴的兩年光陰,不許太子出閣讀書(太子都讀不了書,太孫更沒人管了),使這位皇帝接班人終於大字不識一個登基為帝,並讓一個同樣也不識字的人乘虛而入,執掌大明政權數年,把腐朽的大明推向了死亡的臨界點,這個人就是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其二,他無視所有奏折對楊鎬其人品和其才華的攻擊,恩寵無以複加,命楊鎬為兵部左侍郎兼僉都禦史,經略遼東,把明朝最後可以用來進攻的十八萬精銳交給了一個廢物,經過那場人人皆知的大決戰後,大明朝成了一個臃腫的,被餓狼死死盯住,卻失去手腳無法反擊的廢人!其三,也是最可怕的一點,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東流元和四年)九月,實行“遼餉”加派,這個非但沒有解決遼東兵兵餉問題,反而變成了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甚至還要更多的無底洞,直接造成了大明朝入不敷出,財政年年赤字,日後關寧錦一帶三次大嘩變,無數次小嘩變,最後更因為政府實在不堪重負,裁撤了天下所有驛站的驛卒,逼反了其中的一位招待所所長,他的名字就叫做李自成!
大明朝方麵,連續自殘三下,這個國家即將走到盡頭,滿清方麵,後金國如日中天,齊心對外,努爾哈赤開始注意吸收漢族人才,國力一步一個台階向上,東流未來的鄰居即將換人,名義上的宗主就要成了紮著辮子,剃頭剃的和鴨蛋一樣的人,東流應該如何應對,這個關鍵時刻,臣工們不置可否,分成幾派的都有,比如要求直接支援大明,再次請求從遼東沿海進攻後金,還比如要求息事寧人,不理神州發生的任何事,相信當年元朝的戰艦能被海峽阻住,今日的後金也一樣可以,爭論不休,朝堂上多年未曾這般熱鬧過,不過孟昭德都不關心這些了,因為這一年,東流也迎來了它曆史上最大的轉折點,一代雄主,貧民出身,甚至是唐人身份,統一了東流戰國亂世的第一奇謀者,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孟昭德,在這一年病逝了!
數年的寫作,拙作終於即將結束,文字上的技巧毫無創新之處,然細節構思,人物互動等方麵,結合了筆者對當時時代的理解,各類史書的翻閱和考證,並糅合了現代社會為人處事的一些技巧,可謂本作唯一下功夫的地方,也是筆者期待表達的所有內容,更新速度之慢,確實堪稱完本小說裏最罕見的,或者是其中之一,筆者自己這麽認為,但就是這種情況下,還有二百位讀者不離不棄,一直等到了最終章的到來,筆者感激涕零(對於中途離去的各位讀者,筆者表示歉意,同樣也感謝各位曾經留下的足跡),並承諾,最終章雖然沒有了主角孟昭德,可絕不會失色黯淡,後孟昭德時代的權力鬥爭,政治布局,一樣錯綜複雜,一部百餘萬字的作品,肯定會善始善終,盡請諸位期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