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鼠目寸光謀私利 嫉賢妒能害國士
字數:10531 加入書籤
1
玄漢朝廷行宮宛城,一場影響玄漢朝廷命運走向的大事,正在醞釀之中。
當初,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之時,柱天都部劉縯部下的勇將劉稷,正同太常偏將軍劉秀等人一道,東征西討,率軍攻擊位於昆陽城以西的魯陽縣(河南省魯山縣)等地。
不久,玄漢王朝建立的消息,就傳到了魯陽縣的劉稷軍中。
劉稷一向敬慕柱天都部劉縯。聞聽柱天都部劉縯,被綠林三部兄弟廢棄,而更始帝劉玄,被王匡、王鳳等綠林三部兄弟,擁立為漢帝,劉稷心裏,大為不滿。
劉稷十分憤怒,對部下諸將抱怨說道:
“諸君:
當初,我們大漢宗室,在舂陵聚眾起兵,謀討王莽,拯救黎民,恢複大漢社稷。
經曆千辛萬苦,萬千血戰,才終於成就如今的偉業。這些開國功勞,主要都是柱天都部伯升諸位兄弟的貢獻。
劉玄那個混小子,那時候還在哪裏呢?究竟是幹什麽吃的呢?我劉稷心裏,隻認準柱天都部大人,從來就沒有什麽更始帝這樣的君王!”
宛城收複以後,劉稷違背更始帝回軍的旨意,不肯率領部屬軍隊,回到行宮宛城,去拜見更始帝(劉玄)。
更始帝及部下綠林三部出生的大臣定國上公王匡、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等,聽說此事以後,勃然大怒,認為是大司徒劉縯在暗中指使撐腰。
大司馬朱鮪,對綠林軍龍頭大哥,定國上公王匡說道:
“定國上公大哥啊,劉稷口有怨言,拒絕陛下調遣,令人十分不安。
小弟擔心,劉稷受到伯升指使,會抗拒陛下旨意,率領軍隊,與綠林三部兄弟作對。”
定國上公王匡,讚同大司馬朱鮪看法,對大司馬朱鮪說道:
“大司馬兄弟的擔心,是對的。如果劉稷抗命不遵,朝廷怎麽號令天下呢?
看樣子,我們應該懲罰一下,違背陛下旨意的大臣將領,整肅一下那些桀驁不馴的驕兵悍將了。”
於是,定國上公王匡,與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等綠林出生的大臣將領,秘密商議,準備對效忠舂陵家族的軍隊,采取行動,削弱舂陵家族的實力。
2
不久,昆陽大捷,太常偏將軍劉秀,跟隨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衛尉大將軍張卬等將領一道,回到宛城,去拜見更始帝,向更始帝獻捷。
此時,大司徒劉縯、太常偏將軍劉秀諸舂陵兄弟的威名,震懾天下,大有功高震主的味道。
綠林三部兄弟,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等綠林舊將,更加疑慮不安,擔心舂陵漢將,淩駕於綠林豪傑之上。
成國上公王鳳,尤為不安,暗自對大哥定國上公王匡說道:
“大哥啊:
豎子一戰成名。大司徒諸兄弟,功勳赫赫,威震天下,恐怕對朝廷不利啊!
小弟私下擔心,以大司徒伯升兄弟為首的舂陵一係,會與我們綠林三部兄弟,分庭抗禮,爭奪勝利果實啊!”
定國上公王匡,深以為然,讚同說道:
“兄弟的擔心是對的。
如今,大司徒伯升兄弟的權勢和威望,實在太高了,已經蓋過了陛下的聲威,這不是好事啊!
複興漢室,我們綠林三部兄弟,出力最多。如果舂陵一係,蓋過了我們綠林兄弟,我們還怎樣活命呢?”
以定國上公王匡為首的綠林三部將領,深感大受舂陵漢將威脅,於是磨刀霍霍,試圖分割大司徒劉縯等舂陵諸兄弟的權勢,抑製舂陵一係的勢力。
太常偏將軍劉秀,依例在宛城朝拜完更始帝之後,就接到更始帝旨意,奉命率軍,前往父城等地,去收複還未歸順玄漢王朝的父城等郡縣。
此時,綠林豪傑磨刀霍霍,玄漢行宮宛城,已經籠罩在了綠林三部豪傑的陰雲之中。
臨去父城之前,一向敏感的劉秀,就已經察覺出了玄漢王朝行宮宛城的氣氛,有點異樣。
於是,劉秀親自前往司徒府,去善意提醒,自己的大哥大司徒劉縯,保持警覺說道:
“司徒大人啊:
小弟聽說,人美易招妒,功高易招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舂陵諸兄弟,相繼在宛城、昆陽諸地,為漢室立下大功,名聞天下。
司徒大人你,更有舉事首功,可謂功勳卓著,居功甚偉,德高望重,人人欽敬。
司徒大人,立下如此蓋世功勞,理所應當,應該得到陛下的厚重賞賜。
看如今的情形,卻似乎有點不對勁,情況十分反常。司徒大人務必千萬小心。
小弟私下擔心,司徒大人賞賜沒有得到,反而功高震主,遭人嫉恨,落入奸佞小人陷阱。
小弟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將心比心,以己度人,猜測綠林三部兄弟的心理,一定如此。
而事實,也的確是這樣。我們舂陵諸兄弟,立下蓋世功勳,不僅沒有得到陛下應有的賞賜,反而有人,說三道四,進盡讒言,指責我們舂陵兄弟,挾功自傲,擁兵自重,小弟也被奸佞小人排擠,逐出京師,帶兵征討。
小弟不在大哥身邊,司徒大人你,凡事都要多長一副心眼。
司徒大人說話做事,都要小心堤防一些,不要對人推心置腹,一片赤誠,反而中了別人詭計,身死國滅,被人恥笑。”
劉縯氣度恢弘,胸襟開闊,對三弟劉秀的提醒,不以為意,笑著對劉秀說道:
“三弟啊:
你這樣的想法,就有些小家子氣,不顧漢室複興大局了。三弟不要多疑猜忌,疑神疑鬼,危害國家複興大計。大哥懂得,那幫綠林兄弟的心思。
綠林三部兄弟,一向心胸狹窄,眼皮子薄,鼠目寸光,見不得人家好處,一向有些小家子氣。長期以來,都是如此做派,三弟也不用,太過擔心。”
劉秀見大哥劉縯,不聽自己勸阻,也無可奈何,隻得憂心忡忡地提醒大哥說道:
“司徒大哥啊: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明訓。伯升大哥,還是小心在意,不要遭人的手腳才好。”
劉秀心內不安,但無法拒絕更始帝的旨意,隻好率軍,離開宛城,前往潁川郡等地,開疆掠土。
國三老劉良等舂陵宗室伯叔兄弟,李家、陰家、鄧家、樊家的親戚朋友,也看出了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等綠林三部兄弟的異樣舉動,多次提醒劉縯。
劉縯疏闊大度,待人赤誠,皆不以為意。
3
此時,原綠林軍三部的將領,“新市兵”大首領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兄弟、大司馬朱鮪,“平林兵”大首領大司空陳牧、執金吾大將軍廖湛,“下江兵”大首領衛尉大將軍張卬、水衡大將軍成丹等綠林三部首領,對於大司徒劉縯、劉秀兄弟,在宛城、昆陽諸地,立下的赫赫戰功,以及他們的威名日盛,士大夫對他們的歸附,既十分嫉妒和厭惡,而又感到非常恐懼,疑慮不安。
以綠林大首領,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兄弟為首的綠林三部首領,非常擔心。
一天,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與綠林三部兄弟,聚在一起,私下議論對策。
成國上公王鳳,直言不諱地對綠林兄弟說道:
“定國上公大哥,諸位兄弟:
陛下雖然是我們綠林兄弟擁戴,但舂陵劉氏兄弟,特別是大司徒伯升的聲望,如日中天。
如果任由大司徒,當家作主,將來我們綠林兄弟的未來難測啊!”
大司馬朱鮪,認為有理,讚同成國上公王鳳意見道:
“成國上公大哥說得很對。
陛下性格懦弱,優柔寡斷,要是大司徒大人,將來的聲望勢力更大,甚至對陛下取而代之,也是完全可能的。
陛下也是出自舂陵家族一係,雖然被我們兄弟擁戴,當了大漢皇帝,但要是大司徒大人,想要搞什麽幕後控製,或者是遙控指揮的小動作之類,也不是什麽難事。
恐怕到時候,他們舂陵家族一係,把我們綠林兄弟,拋在一邊,我們要想參與國事,商討國家大事,將會是難上加難了。”
聽大司馬朱鮪,講到這些,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大司空陳牧、執金吾大將軍廖湛、衛尉大將軍張卬、水衡大將軍成丹等綠林首領,越發焦慮了。
於是,成國上公王鳳,對大哥定國上公王匡進言說道:
“定國上公大哥啊:
大司徒兄弟,威名日盛,對我們綠林三部兄弟,並非好事啊!如果不掣肘製衡他們兄弟,恐怕後果堪虞。我們綠林兄弟,就沒有逍遙自在的好日子了。”
定國上公王匡,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讚同綠林豪傑的意見說道:
“諸位兄弟言之有理。
漢室複興,我綠林三部兄弟,出力最多。怎麽能夠讓勝利果實,被別人白白撿走呢?
請諸位兄弟相信,大哥絕對不會讓這樣的悲劇發生,喪失我們綠林豪傑的權益。
我綠林三部兄弟,同根連氣,本為一體,一定能夠有所作為,留名青史。
小不忍則亂大謀。諸位兄弟,暫時不要著急,大哥已經成竹在胸,隻需如此如此布置,就行了。”
綠林三部“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的首領們,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等綠林兄弟,為了共同的利益,再次秘密地聚在了一起,偷偷地商量應對之策。
而大司徒劉縯,粗獷大度,心胸坦蕩,卻對綠林三部豪傑,沒有一絲芥蒂和防備。
4
不久的一天,綠林三部豪傑,準備提前動手,先下手為強。
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兄弟,於是召集綠林三部大統領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等,避開大司徒劉縯,及其親近的大臣將領,舂陵宗室一係及其親戚朋友,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
會議之上,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等,首先發難,聲討大司徒劉縯的專橫和傲慢無禮的罪行。
會議開始,大司馬朱鮪,首先發言說道:
“定國上公大哥、成國上公大哥,諸位兄弟:
大司徒伯升的驕橫,已經令人難以忍受,我們不能不首先防備啊!
當初,新野之戰時,時任柱天都部的劉伯升這個家夥,就一直沒有把我們綠林三部,這些兄弟,放在他的眼裏。
伯升擅自接受,新野縣宰蘇康等逆賊的投降,讓我們綠林兄弟難堪,大傷了我們綠林豪傑的麵子,一下就抹殺了我們綠林豪傑,進攻新野城池的所有功績。
如今,劉伯升這個狂妄自大的家夥,平時裏更是喜歡,仗著位居司徒(宰相)之位,自以為是,傲慢無禮,甚至不將陛下,看在他的眼裏,頤指氣使。”
“大司馬大哥說得很對。
劉伯升這個家夥,仗著出生於舂陵侯家族,經常擺起那副狗屁貴族的臭架子,根本不把我們這些草莽平民出生的綠林將相們,放在他們舂陵兄弟的眼裏!
我和朱鮪兄弟,如今好歹,也是大漢朝廷的大司馬、大司空之職,位列三公之位,和他劉伯升這個大司徒,應該是平起平坐的。
劉伯升這個家夥,卻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常常把我們綠林三部兄弟,都看成無知無識的乞丐似的,不與我們共商國是,也不征求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現在,劉伯升率軍,攻下宛城,立下了一點小小的功勞,他這個家夥,更是氣勢迫人,盛氣淩人,咄咄逼人了,完全沒有將我們綠林三部兄弟的貢獻,看在眼裏!
要不是定國上公大哥和陛下,運籌帷幄,協助穩定後方,供應軍需糧草,哪裏可能建功呢?
何況,北方昆陽之戰,完全是成國上公大哥和廷尉大將軍王大哥等諸位綠林大哥的英明指揮呢?
我們再也無法容忍,劉伯升這個傲慢無禮的家夥,頤指氣使,淩駕於我們綠林豪傑之上了!”
大司空陳牧,氣紅了眼,也跟著大司馬朱鮪,控訴大司徒劉縯的傲慢無禮說道。
5
“大司馬、大司空兩位大哥,你們是錯怪了大司徒伯升兄弟啦!
伯升兄弟,我最為了解。他豁達大度,胸襟開闊,不拘小節,平易近人。
隻是大司徒伯升大哥,天生有一些貴族的架子,似乎有些不夠平易近人。
伯升兄弟,畢竟是貴族出生嘛,與我們出生下層的綠林兄弟,為人處世有所不同,也很正常。伯升大哥,並不是真的,就看不起我們綠林兄弟!”
廷尉大將軍王常為劉縯辯護道。
“廷尉大哥的意見很對,兄弟也認為,大司徒大哥絕對不是這樣傲慢不遜的人。
況且,複興漢室大業未成,我們都應該以大業為重,不可兄弟相爭,禍起蕭牆,誤了國家複興大事。”
將軍馬武,也為廷尉大將軍王常,幫腔道。
下江兵首領廷尉大將軍王常,自從當初同意與舂陵劉縯、劉秀兄弟結盟以來,就與舂陵劉縯、劉秀兄弟誌趣相投,一向佩服和親近劉縯、劉秀兄弟,所以帶頭出麵,為劉縯仗義執言,辯解道。
“王常兄弟,馬武兄弟:
你倆兄弟,還是不是我們綠林三部的兄弟哦?你倆是不是,也看不起我們綠林三部兄弟啊?
我說王常兄弟啊,你怎麽胳膊肘,老是外拐,心向別人呢?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前些時,我們綠林三部兄弟,商議選立大漢皇帝,你就一心偏向劉伯升那個傲慢無禮的小賊。
當今的更始陛下,很早之時,那時還正當莽賊地皇三年(22年)的時候,就跟隨了我陳牧兄弟,做我陳牧的掾史(軍事秘書),跟隨我們綠林兄弟一道,拚拚殺殺,攻城略地,跟我們綠林豪傑,一向是親如兄弟,很是投契。
你不選聖公做大漢皇帝,為什麽卻要選立別人呢?兄弟早就想問問王大哥,你當時究竟安的是什麽心,非要偏向外人呢?你這個吃裏扒外的家夥,真是令人氣憤。”
大司空陳牧,翻出舊賬,大聲指責廷尉大將軍王常道。
6
“你陳牧是什麽東西,竟然指手畫腳呢!你仗著你是什麽大司空,就竟敢肆意指責,兄弟我王常嗎!
當初你是平林兵統領,我是下江兵首腦,我們都是綠林兄弟,一同歸屬定國上公、成國上大哥指揮,原本一家。你還沒有我王常,在綠林的資格老,難道就虛了你陳牧不成!”
廷尉大將軍王常,惱羞成怒,突然冒火了。他怒氣衝衝,滿臉通紅,反駁大司空陳牧道。
廷尉大將軍王常,站立起來,挽起袖子,就想與大司空陳牧動武,將軍馬武,急忙拉住了他。
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大司馬朱鮪,執金吾大將軍廖湛,水衡大將軍成丹,衛尉大將軍張卬等綠林兄弟,也急忙上前,拉王常、陳牧坐下。
“都是好兄弟,何必如此呢!
你們幾個兄弟,把我王匡,看在眼裏了嗎?大家都是好兄弟,何必如此呢!
都聽大哥一句話,你們不要傷了和氣,讓外人看我們綠林兄弟的笑話!
王常、陳牧,你們幾個兄弟,都給我好好地坐下,我們兄弟,好好地計議計議!
不要掀起內訌,讓別人看輕我們綠林兄弟。”定國上公王匡,聲色俱厲地勸大家道。
“是啊!兄弟們。想我兄弟,當初在綠林山聚義之時,是何等和睦團結,其樂融融,暢快愜意!
我們千萬不要為外人之事,傷害了我們綠林兄弟的真摯情誼,俠義之情!”
成國上公王鳳,也勸慰大家道,“我王鳳,和定國上公大哥、馬武、朱鮪兄弟的隊伍,雖被稱為‘新市兵’,其實與王常、成丹、張卬兄弟統領的‘下江兵’,與陳牧、廖湛兄弟統領的‘平林兵’,還有皇帝陛下本人,都是一體同身,同是綠林豪傑出生。
我們綠林三部兄弟,哪能夠分個彼此,爭個你死我活呢!這不是傷害了我們綠林兄弟的江湖義氣了嗎?
為兄建議,大家統統,靜下心來,好好商議,不要內訌。我們綠林兄弟,絕對不能夠因為外人之事,而傷害我們兄弟多年的情義。
大哥我以為,我們綠林兄弟,為此等小事,爭執吵鬧,實在有傷我們兄弟的江湖義氣,下不為例。
關於這件事,我們今天,就暫時議論到這裏,今後再具體協商如何處置。
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和定國上公大哥,會慢慢向陛下談起緣由的。
我們今天的話題,必須嚴格保密,不要向挖人談起!
諸位兄弟,我們千萬不要向外人,尤其是那夥姓劉的,姓李的,姓樊的,姓鄧的兄弟,泄露我們綠林豪傑,今天談論的這個話題!
否則,恐怕會大禍上身!”
成國上公王鳳,憂慮大家的爭論,會傳出去,帶來禍患,再次慎重其事地叮囑綠林三部高級將領說道。
此次綠林三部將領的聚會,最終因意見不一,而不歡而散了。
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為首的綠林三部將領,心裏都很不痛快,大家隻得悻悻地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