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說劉嘉來歙出力 平赤眉馮異西征

字數:14689   加入書籤

A+A-


    1

    此時,兩次戰勝赤眉軍穰王廖湛、左大司馬逄安所部數十萬人馬,漢中王劉嘉,兵勢轉盛。

    漢中王劉嘉的宰相李寶,聽說大司徒鄧禹,討伐回到西京長安的赤眉軍失利的消息以後,大喜不已,就向漢中王劉嘉,進言獻策道:

    “大王:

    臣聽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如今,鄧禹與赤眉軍爭奪西京,難以取勝,正是我們的天賜良機。

    大王與其上陣搏殺,與鄧禹與赤眉軍爭鋒,不如擁兵自守,坐觀兩軍成敗,最終一定為漁翁得利,此為上計。”

    漢中王劉嘉,認為宰相李寶的看法有理,讚揚宰相李寶的計策道:

    “大司徒大人靈機妙算,令人非常歎服!本王決定,聽從大司徒大人建議,坐觀赤眉軍與鄧禹相爭的成敗,來一個漁翁得利。”

    漢中王劉嘉,遂按兵不動,最終並未派軍,前去進攻鄧禹的雲陽縣基地,而是坐觀赤眉軍與大司徒鄧禹兩軍,廝殺的成敗。

    大司徒鄧禹,見漢中王劉嘉,放棄進攻自己守衛的基地雲陽,稍稍放心,終於緩了一口氣,得以專心致誌、全力以赴地謀劃,對付強敵赤眉軍的進攻。

    2

    漢中王劉嘉,也出生於南陽舂陵侯家族,是劉縯、劉秀的父親劉欽的養子。

    當初,劉嘉參加聚義之時,妻子兒女,在小長安聚之戰中,都被新莽官軍所害。

    如今劉嘉續弦的妻子來夫人,也是南陽郡新野縣人,與南陽郡諸豪族大姓,也有姻親關係。

    來歙、來夫人兄妹的娘親劉老夫人,是南陽郡舂陵侯家族的親人,正是劉秀的姑姑,當然也算是劉嘉的堂姑姑了。

    因此,從親戚關係來說,來夫人正好是劉秀的表妹,而來夫人的哥哥來歙,正是劉秀的表哥了。

    漢中王劉嘉,出生舂陵侯家族,當然也十分清楚,劉秀與表哥來歙、表妹來夫人兄妹的親戚關係。

    那時,得知漢中王劉嘉,統領數十萬大軍,威脅駐紮雲陽的大司徒鄧禹的西征軍之時,劉秀心裏,也非常擔心。

    於是,劉秀心生一計,決定招降漢中王劉嘉,不戰而勝。

    劉秀於是派遣使節,命令大司徒鄧禹,向漢中王劉嘉,寫信致意,希望通過和平手段,去收服漢中王劉嘉,最終說服漢中王劉嘉,歸降自己的洛陽漢朝廷說道:

    “大司徒閣下:

    兵法有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司徒大人與其與漢中王死戰,不如說服漢中王歸順。

    漢中王孝孫兄弟,素來謹慎善良,品行十分優異。而且,孝孫兄弟從小,就與朕兄弟姊妹,相親相愛,親如一家,一定能夠說服。

    孝孫一直堅守自己的立場,為聖公盡忠,堅守城池,不肯歸附大漢,應當是長安的輕薄兒,誤了孝孫啊!

    大司徒閣下,希望你能夠,派一個能言善辯的士大夫,前去說服孝孫,讓孝孫歸順漢室。

    如此,你就少了一個大敵,不用擔心多麵受敵了。”

    3

    大司徒鄧禹得旨,大喜,於是很快派遣使節鄧賢,向漢中王劉嘉、來歙致意,宣告漢帝劉秀的旨意。

    漢中王劉嘉,對劉縯、劉秀兄弟,一直就很親近信服,最終答應歸順劉秀。

    於是,在來歙的陪同下,漢中王劉嘉,親自前往大司徒鄧禹的營壘雲陽縣,去拜會大司徒鄧禹,商談歸降漢朝廷的事宜。

    得知漢中王劉嘉,同意歸順漢朝廷,劉秀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了地,非常高興,於是命令大司徒鄧禹,前去接收漢中王劉嘉的軍隊。

    不想,接受漢中王劉嘉的軍隊之時,卻又起波折。

    4

    漢中王劉嘉的宰相李寶,是舞陰王李軼的兄弟,出生於宛城的李氏家族,與劉縯、劉秀,有殺兄之仇。

    宰相李寶,發誓效忠玄漢朝廷,不讚同漢中王劉嘉,歸降劉秀的決定。

    大司徒鄧禹,前去接收漢中王劉嘉的軍隊之時,宰相李寶的態度,很是傲慢不遜,不肯服從接受鄧禹的指令。

    大司徒鄧禹,非常擔心,於是派軍,誅殺了漢中王劉嘉的宰相李寶。

    宰相李寶的弟弟李戡,也在漢中王軍中,得知自己的哥哥李寶被大司徒鄧禹誅殺的消息,心裏非常憤怒。

    李戡於是集結哥哥李寶部下的將士,反叛漢中王劉嘉,襲擊大司徒鄧禹接收的軍隊,斬殺了鄧禹的部將赤眉將軍、著武侯耿等漢將,與漢中王劉嘉決裂。

    自從積弩將軍馮愔反叛後,大司徒鄧禹的威望和實力,就受到了嚴重損害,與赤眉軍的戰事,也不夠順利。

    因此,大司徒鄧禹,也無法用實力去逼迫漢中王劉嘉,歸順劉秀,這一突發事件,暫時阻止了漢中王劉嘉的歸順之路。

    5

    轉眼之間,就到了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夏天,在來歙的說服下,漢中王劉嘉,終於和來歙一道,率領自己的殘部,到了東都洛陽,歸順劉秀。

    見漢中王劉嘉和來歙一道,回到東都洛陽,劉秀非常高興,當即下旨,任命劉嘉,為千乘郡太守,封順陽侯,拜來歙,為太中大夫,侍從左右,出謀劃策。

    而劉嘉的兒子劉廧,也被劉秀封為了黃李侯。

    自此,劉秀又少了一個勁敵,得以集中力量,打擊赤眉軍等強大的流民軍勢力。

    6

    來歙字君叔,南陽郡新野縣人。來氏家族,也是新野縣的豪族大姓之一。

    來歙的父親來衝,漢哀帝時擔任漢朝廷的諫議大夫,娶劉秀的親姑姑劉氏為妻,生下了來歙。

    來歙很有才略,為人通達,慷慨有大誌,有兄弟五人,而劉秀獨親愛來歙一個人。

    當初,劉縯、劉秀兄弟,統領漢軍,在舂陵發動起義。新莽朝廷大驚,王莽遂下旨,派遣郡縣官吏,去逮捕諸劉的親屬朋友,最終抓住了來歙等,將要擊殺來歙。

    來歙家裏的賓客,見主人來歙被官府逮捕,勃然大怒,運用武力,抗拒劫持,終於解救出了來歙。

    更始帝劉玄稱帝以後,認為來歙兄弟等,也是首倡舉義功臣,遂任命來歙,為朝廷大臣。

    而來歙多次向更始帝進諫,提出自己的建議,更始帝剛愎自用,都不采納,來歙不受更始帝重用,十分絕望,遂灰心喪氣,無意做官,遂借口生病,辭官而去。

    來歙的妹妹,是漢中王劉嘉的妻子來夫人,派遣人迎接妻兄來歙,前來南鄭,輔佐自己。

    來歙遂到南鄭,投靠了漢中王劉嘉。

    漢中王劉嘉的宰相李寶,勸漢中王劉嘉,宜先觀天下形勢,自立門戶,不要歸降漢帝劉秀。

    漢中王劉嘉,看不清天下局勢發展趨勢,一時之間猶豫不決,不知道何去何從。

    來歙專門為漢中王劉嘉,陳說成敗利害,曉喻劉嘉,說服劉嘉認清形勢,歸順劉秀。

    漢中王劉嘉,信服來歙之言,最終拒絕宰相李寶自立割據的意見,與來歙等人一道,率領自己的部屬,歸順了劉秀。

    劉秀大喜,設宴款待漢中王劉嘉和來歙等,君臣其樂融融,君臣歡愉。

    7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劉秀剛剛沉浸於漢中王劉嘉、來歙歸順的喜悅中不久,新的壞消息,又繼踵而至。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一月,“銅馬軍”,“青犢軍”,“尤來軍”等流民軍的殘部,又擁立“銅馬軍”的首領孫登,為皇帝,與洛陽漢朝廷公開為敵。

    幸好,“銅馬”皇帝孫登,並沒有能夠蹦躂幾天。

    不久,“銅馬”皇帝孫登部下將領樂玄,斬殺“銅馬”皇帝孫登,率領“銅馬”部眾五萬餘人,歸順劉秀。

    劉秀大喜,晉封樂玄,為侯爵。自此,北方割據勢力,更加削弱,洛陽漢朝廷君臣,更加堅定了統一天下的信心。

    8

    然而,西部關中地區,大司徒鄧禹,討伐赤眉軍等割據勢力的戰事,卻一直很不順利,劉秀日夜憂心。

    自去年建武元年(公元25年)的十二月,部將積弩將軍馮愔,反叛的事件發生以後,大司徒鄧禹,就開始威名大減。

    加之與赤眉軍等割據勢力的戰事屢次失利,鄧禹在軍中的威望和聲譽,越發低落。

    西征軍的軍心,也一直一蹶不振,沒有什麽建樹不說,維持自身安全和生存,都成為了問題。

    大司徒鄧禹統領的西征軍大軍,長期離開基地,在外麵與赤眉軍等割據勢力作戰,常常缺乏後方郡縣糧秣、人員等的補給和支持。大司徒鄧禹,不得不常常為後勤給養的供應不足,而憂心不已。

    所以,雖然大司徒鄧禹,以攻為守,不斷對占據西京的赤眉軍等割據勢力,發動攻擊,卻因為西征軍與赤眉軍等割據勢力的軍力非常懸殊,始終都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末,大司徒鄧禹,見與赤眉軍的戰事始終不利,軍中糧秣供應也非常不足,遂率軍到了高陵駐紮。

    到了此時,大司徒鄧禹部下的漢西征軍軍士,饑餓疲憊,全軍將士,都靠尋找野棗,挖掘野菜等食物,勉強度日。

    當初歸附大司徒鄧禹的部眾將士,也開始離心離德,甚至有人,開始叛離。

    大司徒鄧禹,束手無策,缺乏後勤保障,無力控製整個關中局勢,戰事沒有進展,更加憂心。

    赤眉大軍占據西京長安,武安王延岑占據扶風郡,成家帝國大將侯丹,占據漢中南鄭等地以後,都不斷地殘害關中百姓,長安三輔地區,始終得不到安寧,百姓飽受多年戰火摧殘,窮困到了極點。

    為了自保,長安三輔各郡各縣的地方武裝,家族勢力,都集結丁壯,修築營寨,武裝戒備,形成了許多獨立王國,自成一股股豪強勢力。

    這一股股豪強勢力,擁兵自重,各自為政,根本就不聽從漢皇帝劉秀以及其他強權勢力的號令。

    大司徒鄧禹,受困於兵力微薄,給養嚴重不足,也對這些割據勢力,無能為力,無計可施。鄧禹統領的西征軍將士,隻好睜隻眼閉隻眼,坐等割據勢力坐大,等待時機。

    其時,東都洛陽,河內郡,河東郡等地,都已經平定,洛陽漢朝廷君臣稍安。

    得知大司徒鄧禹,日漸窘困,對西部戰場的赤眉軍等各方割據勢力,已經無能為力的現實,劉秀隻好開始考慮,換帥的問題,欲改變西征軍無力反擊的被動局麵。

    劉秀左思右想,看見孟津將軍馮異,暫時閑著,沒有大的任務,遂最終決定,任命孟津將軍馮異,擔任征西大將軍,前往關中,接替大司徒鄧禹的西征軍統帥的職務。

    劉秀這樣做,就是試圖改變,西征漢軍,在西方關中戰場,對赤眉大軍等割據勢力,作戰不利的局勢。

    9

    當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劉秀嘉獎孟津將軍馮異,守衛河內郡,協助奪取東都洛陽的功績,封孟津將軍馮異,為陽夏侯,命令孟津將軍馮異,為主將,率軍攻擊陽翟等地的流民軍將領嚴終、趙根等,取得了完勝。

    劉秀褒揚孟津將軍馮異的赫赫功勳,下詔令孟津將軍馮異,率領部屬將士回到自己的老家潁川郡父城縣,去上塚祭祀馮家祖先。

    劉秀還下旨,命令太中大夫劉宏等皇帝使節,潁川郡二百裏以內的太守、都尉以下官吏,以及馮氏家族的宗族子弟,帶著牛酒等祭祀禮品,都要參與馮氏家族的祭祖儀式。

    皇帝派使節參與家族祭祖,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孟津將軍馮異,倍感榮耀,發誓為劉秀效死。

    如今,劉秀下旨,任命陽夏侯馮異,為征西大將軍,馮異十分高興,更感肩上責任的重大。

    8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冬季,征西大將軍馮異,率軍臨出發西行之時,劉秀下旨,賜征西大將軍馮異以七尺尚方寶劍,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東都洛陽以西的河南縣,去為征西大將軍馮異以及西征軍將士,餞行送別。

    臨行之時,劉秀諄諄告誡,叮囑征西大將軍馮異道:

    “公孫(馮異字)愛卿,你與朕君臣相得相知,說實話,朕實在舍不得愛卿你,離開朕的左右啊!

    公孫啊,你平素非常愛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等典籍,朕非常仰慕你的才學。

    你作戰十分勇敢,為人謙退,從不居功自傲,常為朕大軍的先驅;而愛卿你,又善用謀略,料敵決勝,治軍嚴明,關心民生疾苦,其功至巨,朕非常讚賞。

    如今赤眉盤踞西京,殘害百姓,荼毒生靈,侮辱祖宗英靈,朕憂怒不已。所以,朕考慮再三,特命你接替,大司徒仲華的職務,主持西線戰區戰事。

    希望愛卿你,能夠替朕,盡快地收複長安三輔地區,讓長安三輔地區,重歸和平,使黎民百姓,獲得安寧,重享天下太平。

    長安三輔地區百姓,一連遭受王莽、聖公帶來的災難,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如今,再加上赤眉、延岑等各路盜賊的殘害,長安三輔地區百姓,早已經是生靈塗炭,無依無靠,渴望救助。

    朕深知長安三輔地區百姓的疾苦,十分了解你廣施仁義的為人處事和深謀遠慮的用兵方略。

    朕也常常為大司馬吳漢等諸將,因放縱士卒,暴虐百姓,逼反鄧奉等人之事,而引以為戒,愧疚於心。

    朕對將軍你,寄予厚望,希望將軍,能夠體恤朕愛民之意,履行好討伐叛徒,誅滅逆賊,保護善良的責任。

    如果有願意歸附漢朝廷的流民首領,你就派人,把他們直接送到京師洛陽,讓朕處置和任用。

    愛卿你就下令,遣散他們的部眾,使他們各歸本行,去安居樂業;摧毀他們的營寨,使他們不能再次聚集,以免再次萌生反叛之意。

    愛卿啊,朕以為,征伐的意義,並不是非要奪取所有土地,屠滅城池不可啊!最最主要的,還在於不戰而能屈人之兵,瓦解敵人,安撫民心啊!

    這點,愛卿想必深知。朕部下的很多將領,如大司馬大人之流,並不是不會戰鬥,隻是太喜歡討好和放縱部下的將士,太喜歡搶劫擄掠,大失民心。

    愛卿你是朕部下的傑出將領,優秀的統帥,善於駕馭部屬將士,應該學會,特別地克製自己,不要燒殺搶掠,帶給郡縣百姓痛苦,辜負朕愛民之意。所以,朕才對你委以重任。”

    馮異急忙頓首,答應劉秀道:

    “感謝陛下對微臣的信任。微臣一定盡心竭力,效忠皇帝,盡忠職守,愛惜百姓!

    微臣一定時刻牢記,陛下的教誨,施恩於民,使長安三輔百姓,心向漢室,重歸太平!

    若有違背,任憑陛下處置!”

    劉秀聽了欣然大悅,讚賞道:“很好!公孫愛卿。朕相信你施恩於民,善待百姓的承諾。

    即日起,公孫愛卿你就將率軍西上。

    愛卿所經過的地區,你要多多地展示,朕大漢朝廷的威力和仁義,建立大漢朝廷的信譽,使流民軍早早歸順,重建和平安寧的盛世,讓天下百姓,重享太平日子!”

    劉秀勉勵馮異說道。

    征西大將軍馮異,叩頭受命,引兵向西,向關中進發。所到之處,征西大將軍馮異,都廣為傳播,漢朝廷的威信和仁義,一路之上,歸順投奔者不計其數。

    那時,弘農郡附近郡縣的流民隊伍首領,自稱為將軍的,大約有十餘人之多,占據堡寨營壘自保。

    聽說征西大將軍馮異,率軍前來,堡寨首領們素來信服馮異的威望和信義,不約而同地率領自己的部眾,前去投奔征西大將軍馮異,請求歸順。

    見征西大將軍馮異,開局進展非常順利,劉秀大喜,急忙安排,招撫其他割據勢力。

    9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年末的十二月,劉秀下詔,任命宰相司直伏湛之子伏隆,為光祿大夫(高級國務官),派光祿大夫伏隆,出使齊地,說服向睢陽漢帝劉永效忠的的張步,希望齊王張步,改變自己的誌向,歸降漢朝廷。

    劉秀因高祖皇帝有令在先,非功不能夠封侯,非宗室子弟不能夠封王,於是下旨,任命齊地流民軍首領張步,為東萊郡太守。

    劉秀洛陽漢朝廷新任命的地方官員,青州牧(青州州長),各地郡守,都尉(民兵司令官)等,都隨同光祿大夫伏隆一道東下,前去齊地,接任他們各自的職位。

    劉秀還特別授權,命令光祿大夫伏隆,可以代表皇帝,直接任命包括縣令在內的下級地方官吏官職,打算以和平方式,解決齊地等東方州郡的割據勢力。

    接著,劉秀下旨,征召大司徒鄧禹,立即回京任職。劉秀還特別下旨,叮嚀大司徒鄧禹說道:

    “大司徒愛卿:

    你要審時度勢,不要因為,沒有順利地完成,朕當初交給你的使命,就羞愧無地,不願意回京任職。

    你從前率領孤軍,深入關中,立下的赫赫功勳,朕早已經登記在冊,銘記在心。

    請大司徒愛卿切記,不要與走投無路的窮寇,一較長短,競爭高下,以免傷了我軍銳氣。

    赤眉雖然力窮勢孤,缺乏糧食,但人多勢眾,久經沙場,又是親朋故舊,同邑鄉親聚集,生死相依,互相救助,依然有強大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不可輕視。

    請大司徒愛卿切記,哀兵必勝,窮寇勿追,謹防赤眉狗急跳牆,遭到反噬!

    朕分析天下局勢,大略以為,赤眉的數十萬大軍,沒有糧食貯存和供應,必然不能久持。

    到了最後,他們西掠北走不成,一定會向東方撤退,企圖回歸他們的山東老巢琅琊郡。

    朕早已經明了,赤眉盜賊們的戰略意圖,朕的大軍,早已經準備就緒,如今正嚴陣以待,決心全力以赴,以待赤眉強敵逃歸。愛卿大可不用擔心,東方的戰事。

    朕將以朕的飽食強壯的軍隊,去對付這群餓鬼宵小。朕將用朕的養精蓄銳、躍躍欲試的驍勇突騎步卒,去等待這群疲憊不堪、沮喪不已的烏合之眾。

    到時候,朕隻需要折下一根策馬的樹枝,就能夠鞭打他們,叫赤眉盜賊們,乖乖地歸順。

    如今,西征軍所處的不利形勢,以及戰場上遭受的一時挫折,朕都已經深知。

    大司徒愛卿,你們西征軍將士,已經盡到了你們自己的責任,請你們不必憂慮,不必擔心,朕會責罰你們。

    切記,切記,千萬不要倉促地發動,對赤眉這夥盜賊的攻擊,以免挫傷,我軍銳氣,傷害朕,聚殲赤眉盜賊的戰略部署。”

    劉秀的旨令,迅速傳到了大司徒鄧禹的西征軍大營之中。

    可惜此時,一再遭受挫折的大司徒鄧禹,已經被憤怒和不順,衝昏了頭腦,不再冷靜和清醒,一直在圖謀反擊赤眉軍,挫敗赤眉軍的囂張氣焰,並沒有認真執行劉秀的旨意。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626

    多年以來,長安三輔地區(大長安地區),飽受戰亂之苦,遭受了新莽、綠林、赤眉等勢力的長期殘害。

    實際上,長安三輔地區(大長安地區)所屬州郡,早已經是一片殘破,生產停頓,糧食缺乏,各地郡國的饑饉,也越發地嚴重。

    天災人禍不斷的長安三輔地區,以至於最終,出現了人與人之間互相謀害的慘劇。

    長安三輔地區的城郭,大都全空,遍地都是被殺的,或被餓死的人眾的白骨。

    而赤眉漢朝廷上下部眾,上到禦史大夫樊崇、大司徒徐宣為首的文武百官,下到普通的將士“卒史”、“巨人”等,他們隻知道四處燒殺搶掠,搶奪金銀珠寶和糧食,根本就不願意,想方設法地去救助長安三輔地區的百姓,應對危局,一同度過艱難的歲月。

    赤眉漢朝廷上下部眾,更不知道,怎樣發展生產,發展和促進貿易等自救措施,來度過當前的危機。

    三輔地區殘留下來的官吏百姓,為了自保,他們隻好聚集在一起,興建堡寨營壘,堅壁清野,對抗赤眉軍等各路武裝。

    他們將人口以及糧食財物等,轉移到自己修築的堡寨裏,以自保求存,在亂世中苟延性命。

    沒有了糧食的來源,又到處搶劫不到糧食等物質,住在西京長安城裏的赤眉流民軍的處境,更加地窘困。

    赤眉流民軍,不僅交換不到任何的糧食,就連四處去搶奪城邑,也不知道究竟應該,向何處去搶劫掠奪為好。

    赤眉漢朝廷禦史大夫樊崇等文武大臣很清楚,困守長安孤城,四麵受敵,無異於死路一條。

    眼見困守孤城,無路可走,禦史大夫樊崇,急忙與大司徒徐宣等文武大臣商議。

    赤眉首領們最終決定,放棄已成死城的西京長安,孤注一擲,破除一切阻力,突破東方關口,向東方撤退,力求回到自己的老家琅琊郡,過上一個富家翁的日子。

    11

    雖然到了建武二年(公元26年)年末這個時候,赤眉軍的大統領禦史大夫樊崇等文武大臣,依然對外號稱,赤眉軍有百萬之眾。

    實際上,經曆與大司徒鄧禹的多次纏鬥,以及歸降赤眉的前綠林舊將穰王廖湛、赤眉軍左大司馬逄安兩將,討伐更始帝舊將漢中王劉嘉的兩次失利,赤眉軍的損失非常慘重,僅僅隻剩下二、三十餘萬人的兵力了。

    而且,赤眉軍將士,大多是家族武裝,將士們常常攜帶家眷,拖兒帶母行軍作戰,戰鬥力大打折扣。

    上到高級將領禦史大夫樊崇、大司徒徐宣等,下到普通的巨人士卒,一個個都是饑餓疲憊,狼狽不堪,早就已經沒有了銳氣和鬥誌。

    赤眉軍的部眾,在沿途還不斷逃亡失蹤,或被別人擄掠為食物俘虜,禦史大夫樊崇等赤眉軍大首領,根本就無力製止,爺無力改變這一種局麵,一個個愧悔不已。

    12

    而就在這個時候,洛陽漢帝劉秀,已經得知了赤眉流民大軍的意圖,知道赤眉軍拚命戰鬥,即將離京東進,回歸他們的琅琊郡老家的戰略意圖。

    劉秀於是下旨,派遣破奸將軍侯進,擔任主將,率領諸將領,駐防新安(河南新安縣);派遣建威大將軍耿弇,擔任主將,率領諸將領,駐防宜陽(河南宜陽)。

    在赤眉軍東歸必然經過的兩條要道上,漢軍早已經嚴陣以待,以逸待勞,堵截了赤眉流民軍的歸路,等待赤眉軍的到來。

    劉秀特別下旨,命令兩軍主將破奸將軍侯進、建威大將軍耿弇說道:

    “兩位將軍:

    如果赤眉大軍東走,駐紮宜陽的建威大將軍耿弇,立即率領諸位將領,統領部屬大軍,前往新安,與破奸將軍侯進會師。

    如果赤眉大軍南下,駐紮新安的破奸將軍侯進,立即率領諸位將領,率領部屬大軍,前往宜陽,與建威大將軍會師。

    兩軍會合以後,立即集中優勢兵力,夾擊赤眉這夥亂賊。務必一舉破敵,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夥盜賊,不要留下遺憾。”

    破奸將軍侯進、建威大將軍耿弇等漢軍諸將,依令而行,前往自己的駐地,不斷派出軍中斥候,西去偵察,赤眉軍主力的動向,及時匯報,赤眉軍的行動軌跡。

    13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年末,征西大將軍馮異接旨以後,立即率領自己的直屬部屬,速往西線,與大司徒鄧禹會師,準備前去接任漢軍西征軍主將職務。

    西征軍主將、征西大將軍馮異,不長的時間,就率領自己統領的西征軍大軍主力,駐軍湖縣(河南靈寶縣北麵)等地,開始對赤眉軍的部眾,進行圍追堵截。

    當時,赤眉大軍,在禦史大夫樊崇等赤眉軍大統領的指揮下,已經撤出了西京長安,開始向東方移動,恰好抵達了陝西東部的邊境城市華陰附近。

    征西大將軍馮異,立即率軍,迎頭痛擊,與赤眉軍軍隊,在華陰一帶再開激戰。

    漢西征軍、赤眉兩軍,在華陰一帶,對抗相拒了六十餘日,都不分勝負。

    但禦史大夫樊崇等文武大臣非常清楚,久困華陰,對赤眉軍的東歸極端不利,急於尋找自己的歸路,不肯與征西大將軍馮異,一直糾纏不休。

    於是,禦史大夫樊崇等文武大臣,指揮赤眉部眾,拚死與征西大將軍馮異作戰,企圖殺開一條血路,奪路而去。

    漢軍、赤眉兩軍,不斷地展開會戰,激戰了數十回合之多。赤眉軍一部將領劉始、王宣等人的進攻,越發不利,最終前途無望,於是率領自己的部屬五千餘人,向征西大將軍馮異投降。

    征西大將軍馮異統領的漢軍西征軍,雖然與赤眉軍對壘,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但馮異西征軍自身的糧食給養,人馬等等,也難以就地補充,西征軍將士,也非常饑餓疲憊,處境非常艱難。

    馮異統領的漢軍西征軍、赤眉兩軍,就這樣相持不下,就看哪一方,能夠堅持到底,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