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道氣神盈

字數:6010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初,冬二九日,臨安罕見下雪。

    此水鄉仿佛一夜入了山水畫卷。

    於高空展望,寒煙籠罩小城,天地白茫茫一片。

    劉府家院,白雪鋪地,書房屋簷結冰淩。

    清風吹散屋內香火氣,&nbp;&nbp;昨夜一盆碳火已經燒成白灰。

    而劉彥心中學問依舊熾熱。

    他微笑賞窗外小院雪景,看著小黃犬撲雪玩耍。

    他一連九夜與東湖師兄論學,大體領會了《君心化龍》內五卷總綱,心境上與之前不同了。

    以前,他身處這鬼神世界,總不自覺的心懷謹慎,渾身如遭無名束縛。

    正心看破胎中迷,方才自在些。

    但其心不夠鬆弛,好比行走於險道,生怕突然跳出一隻猛虎傷人。

    而今,領會司徒心學後,劉彥沒了那無名恐憂!

    心神得一自在感,這種感覺魚兒如水,似春燕歸鄉。

    這便是司徒所言【凡心之神,自充自盈,自生自成。道本無形,充於心而固形,心氣合一,自在得安。】

    現在的他,已步入《君心化龍》第一重心境。

    心氣、道義能與天地乾坤發生微妙的交感,使他的靈覺擴大至三丈範圍!

    在《君心化龍》末篇最後一章,司徒夫子將本門心學分為‘六重六等’。

    第一重心境,名為‘道氣神盈’。

    意思是‘無形道氣充盈於心神’。

    此‘道氣’,&nbp;&nbp;並非玄門之氣。

    乃是道義在心中鞏固後,引來天地之精氣,&nbp;&nbp;合入自身道義,&nbp;&nbp;化作靈妙自然的心氣。

    其實這與‘養仁氣’、‘養正氣’有異曲同工之妙,&nbp;&nbp;自身道義乃引氣入心的關鍵。

    第二重名為‘通明見神’。

    意思是‘心靈通達神明境地,照見諸般神奇’,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儒學達‘正心境’。

    第三重名為‘心神靜虛’。

    意思是‘心神一直恬淡平和,不被一切負麵所惑’。

    如佛家‘照見五蘊皆空’之心境,但心中存欲,保持真性情。

    第四重名為‘我心如玉’。

    此意與字意一樣,心術養到這一步,君心就發生質變,不生一切肮髒汙穢,蠅營狗苟。

    養心如玉後,能直接從天地中悟道。

    第五重名為‘七竅存神’。

    養心如玉到最後,人心七竅逐個打開。

    心中的道氣將會化出‘神明之形’,就如書中經意精靈一般。存住它們在心竅,它們有靈智,能代掌心思。

    待到心中七竅全部住入神明,便得古之聖賢的‘七巧玲瓏心’。

    屆時合心竅七神七賢,可直接換取‘天心’,步入大儒境界!

    司徒夫子駕鶴歸天之前,&nbp;&nbp;便是這等心境。

    他七竅神明可以脫殼而出,&nbp;&nbp;承載文光入書修學,替主人參悟學問。

    其他還有諸多的妙用。

    劉彥初聞這等境界,以為是仙法,方知古代聖賢之神聰。

    第六重名為‘至人無己’。

    隻有境界之名,司徒夫子並沒有在篇章中對其解意。

    相君說“此乃老師未盡之業,達到此等境界,大概就是諸子了。”

    “心力將無比偉岸,我推測老師所言‘至人無己’是聖人道心,通達此境,難如登天。”

    “但賢弟不可望而卻步!”

    “若有一日你‘七竅存神’,隻管往上邁步,去通達老師未盡之業,死而無憾。”

    劉彥當時心氣充沛,未經思索就爽然立誌。

    眼下,他回顧九日養心學,笑自己好高騖遠。

    身後阿九聽公子自貶誌氣,不以為然,近身旁道

    “小奴覺得公子立誌很好,大丈夫就該劍指高處。”

    “公子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心誌高遠’。”

    劉彥麵迎晨風,笑著拿起筆,沾墨在白紙上寫出八字【心存高遠,意守平常】。

    阿九低眉通讀,透出心笑,說“這八字真言,如開明窗見君心,公子心學真是越做越通達!”

    “小奴有一事不明。”

    “心之氣與道之氣,是否能一氣貫通?”

    “可以。”

    劉彥不假思索,確定說“心氣屬精氣一類,道氣、仁氣、陰氣、陽氣、正氣皆為天地精氣。”

    “它們本來就是一氣貫通的。”

    “所謂‘精氣’,即是氣中之精,乃有靈性的氣。”

    “因而得此氣,可得玄妙,煉化作為神通使用。”

    “心之神氣,不似正氣至剛,不似仁氣厚德,它屬於中和之氣。”

    “把心立於天地正中,如人在天地之間。”

    “我在乾坤之中,我心中正,即為平和。”

    “儒釋道,養學、問禪、修仙,首要就在‘心氣平和’。”

    “這般便不被外邪侵擾,時刻處於最佳的心態。”

    “娘子雖無肉身,但魂靈可以存心意。”

    “你若能悟通‘道氣神盈’,達‘心意平和’,對你修道養魂亦有好處。”

    阿九很認同公子之言。

    昔日山君曾說過‘養儒家道義,等同修玄門道心’。

    這些日,她聽聞公子談論心學,感覺心有幾分光亮了,有一些聰明,思想幹淨許多。

    主仆說話時,書桌折扇湧出一股香火。

    被窗風一吹,飄到公子身後,顯現出玉娘、月兒陰魂。

    她們母女連日吃‘文光湯圓’,養的魂兒清亮。

    現在沒有半分鬼相,眉目各有清明,今日還都換了衣裳。

    小月兒穿上了小粉襖,沈玉娘身披紅錦衣氅,頭插詩釵,麵賽芙蓉,好個俏麗婦人貌。

    劉彥稱讚道“姐姐之身貌,可俘獲一眾登徒子。出去切記藏好芳容,莫把人魂勾到家來。”

    玉娘掩口低頭笑,說起拜廟之事。

    今日乃初一,逢一拜廟是本地風俗。

    老夫人打算今去趟東湖禮神進香,答謝君家厚情抬愛。

    劉彥已把自己與東湖相建元結交之事告知母親。

    主要還是劉氏先發現端倪。

    前幾日,她發現自家讀書郎總是睡懶覺。

    開始以為是染病了,後來又覺得是阿九與兒子私通,行好事過多,致使兒子精氣衰弱。

    因此她還訓斥阿九一頓,威脅要趕她出家。

    沈玉娘聽不下去了,就把公子與東湖結交告訴義母幹娘。

    劉氏將信將疑,直到前天早晨,兒郎親口說出實情,她才徹底相信。

    當日她便定下‘十一月初一去東湖拜廟進香’讓玉娘、阿九陪她同去。

    沈玉娘擔心自己陰魂不幹淨,去廟裏惹怒神明,特意問自家賢弟。

    劉彥說“相君寬仁厚德,昔日姐姐不是也吃過東湖粥飯?此前去禮謝,名正言順,君家不會怪罪。”

    說著便領她們去正房見老夫人。

    此時桃花正給劉氏梳頭,

    見劉母穿著黃家所贈白絨狐氅,臉頰泛著紅潤,一個月的休養,病體依然康複,神貌中添了貴氣,印堂泛著亮光。

    此乃陰功積厚之兆。

    “娘親冷嗎?”

    “不冷。”

    劉氏牽手兒郎笑說“這衣氅甚是暖和。我這兩天睡覺都蓋著它,都不用生碳火。我兒可有話與君家說?”

    阿九、玉娘相視一笑。

    玉娘道“母親如何糊塗了?難道忘了……?”

    劉氏被她一提點,恍然想起什麽,拍腿道“你看我這記性,那為娘就自己謝君家恩情。”

    平兒前院跑過來,回事說“萬山公子和明淵公子來了。”

    劉彥聞聽辭別娘親去見二人。

    今日臨安縣祭城隍,他已答應官家同去西村拜廟。

    禮神後,他還想問神一些事,事關‘潘家潘子逑與庶母王氏仇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