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後治之思

字數:5886   加入書籤

A+A-




    劉府前堂。

    三人見麵小敘。

    楊萬山笑說“明淵晌午設宴,與你我把盞驅寒,一醉方休。”

    劉彥分顧兩人氣貌,問“如此說,你們已能夠‘入書出書’了?”

    冬至那天,他和萬山去華府,與華明淵論學。

    後者受其點撥,&nbp;&nbp;明白了‘入書出書明經術’之要領。

    本欲當日宴謝,但被劉彥推辭了。

    他說“不如等你能夠‘入得書中,出得書來’,再暢快痛飲。”

    一別九日,今日見二人各顯喜悅,便知他們必有所獲。

    華明淵爽悅,&nbp;&nbp;拱手禮道“如君子所言,小生未負教導。”

    “昨日終於見到書中真奇妙,入得書中去了。透脫出書來時,心竅間閃爍光明,得三五字文光在心。”

    “若非世才兄,我不能得此真經!”

    楊萬山接道“今日世才就莫推辭了。明淵不邀外人,隻你我他三人小酌。”

    “他家後園桂花未落,我等在暖舍生一爐碳火,溫一壺酒,賞雪嗅寒香,豈不風雅?”

    說完,他和華明淵都眼含期待。

    劉彥顯笑點頭,讓平兒去拿書信和衣氅,道“此番萬山明淵各有所獲,我亦與二位同喜。”

    “前些日,明淵遣人送來桂花,我已讓阿九釀成桂花蜂蜜,昨夜包了百多個湯圓。”

    “晌午正好與兩位分享。”

    楊華二人爽然與他談論那‘湯圓’。

    等平兒取來書信和衣氅,&nbp;&nbp;四人便結伴出府,去西城見陸侯。

    路上,&nbp;&nbp;楊萬山看他衣著單薄,&nbp;&nbp;關心問“世才隻穿單衣不冷嗎?要是家中未備棉衣,我回衙門取兩件。”

    平兒兩手揣入棉袖,咧嘴笑說“莫看我家公子這衣氅單薄,卻能避寒。乃是我家內親小姐送哩。”

    “內親?狐仙。”

    萬山稍思即明白了,打量起劉彥身上雲墨鶴氅。

    說著話,他們一行人來到西城門處。

    見陸知縣、範縣尉、周縣丞、郭主簿正檢查車上祭品。

    沈煉、韓都頭在前麵車馬安排公事。

    四周數百鄉民圍觀,另有本縣十多生員,東鄉周慕白四人也在其中。

    今日他們將同去西村祭祀城隍。

    劉彥一來,在場官民生員都矚目。

    有的小聲私語,有的作揖見禮,生員們望之敬慕,拱手稱‘世才兄’。

    劉彥還施一禮,走去官家中交談說話。

    不多時,一眾車馬打頭出城,眾官家、劉彥等人也隨百姓步行,跟在馬車後麵,以此表明‘官民人等同心’。

    身後人群之中,&nbp;&nbp;一雙眼眸看著‘臨安官民出西城’,&nbp;&nbp;暗下心歎。

    “臨安有此官家、有此君子,百姓豈能有怨?”

    “民心在他們治下團聚,&nbp;&nbp;安能再生亂?”

    “冬至之夜,災星淪落。”

    “絕非那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之功,而是劉世才之功,乃儒門君子之功。”

    “寇娘所言不假,劉世才是身負氣運之人,他身上定有玄秘。”

    “罷了,氣數已定,王爺已放棄起兵。張武、李凱這時舉兵攻臨安,也晚矣……”

    “眼下最好按兵不動,不過劉世才可以結交!”

    思量著,他背袖而走,幾步就失了蹤影。

    ……

    西城外,二三裏,官道一片雪茫茫,幾隻寒鷹天上盤旋。

    眾官民跟著馬車排成隊向西行。

    遠處青山銀裝素裹,寒煙繚繞。

    劉彥望天地之景,與陸侯談起‘災後百姓複業’。

    從前天開始,臨安減了放藥。

    如今全縣九成百姓解瘟去疾,餘杭、錢塘、西子城也得解災,現在是該治理災後諸事了。

    “不知世才有何高見?”

    陸侯出言詢問。

    劉彥說“百姓複業關鍵,在於盡快恢複各行生計,與外界通商,引外流江河之水解我鄉之饑渴。”

    “嗯。”

    周縣丞拂須點頭。

    郭主簿琢磨道“你之意我等皆明白,可臨安有何貨物對外通商?往年都是賣米糧,但眼下剛遭災,糧食一賣出去,州縣內糧價必漲……”

    楊萬山靈光一閃,接話說“何不把米磨成麵,製成‘湯圓’對外賣?”

    “這時節天冷,東西不易腐壞,中原北方都沒吃過湯圓。”

    “此物如若送去長安、洛陽等富地,定能賣個好價錢!”

    說著,他一連生出數個點子,不斷與人眾人說道。

    而周圍除了陸知縣,其他位官家一頭霧水。

    皆不知他口中‘湯圓’為何物。

    說到最後,楊萬山轉對劉彥笑道“就是不知世才兄,舍不舍得把製作湯圓的方子割讓給百姓,施仁義與大眾!”

    劉彥笑了笑,顧眾人說“你所言確是好辦法,能為我鄉百姓添一個營生,隻要百姓因此得利,我又有何吝惜?”

    “製作湯圓簡單至極,陸夫人不就有方子?”

    “回頭陸兄請夫人做一些,大鍋熬煮施贈百姓品嚐,再把方子張榜公布。”

    “先做一批在周邊賣賣看,若賣得好自然引來各方商賈求購。”

    “萬山回洛陽時,也可帶些回去,在京中宣揚宣揚。”

    “別說,我正有此意!”

    萬山眼明道“自吃了你家湯圓,讀了你那《湯圓賦》。我就想回京時多帶些湯圓。”

    “昨日我還與家姐說此事,讓她包個百十斤湯圓給我當幹糧。”

    此言引得眾人逐笑顏開。

    陸侯分看君子說“世才應該另有高論,請君指點我等,如何與外界通商。”

    劉彥不賣關子,說起自己想法“正如郭主簿所言,我鄉可賣之物不多,但臨安有好水。”

    “東湖萬畝寬廣,南北皆通運河。”

    “若能把‘北去南來’的商船貨行都聚在東湖,打造成萬貨轉運之地。豈不是‘一水連九州,一縣通南北’?”

    “屆時,官家便可收得一份商稅,而百姓亦能從中找到營生。”

    “或是賣熟食,或是出力挑貨,或是開銀莊做擔保……”

    “隻要能把人和商賈聚集過來,臨安便得眾多活水相助,利官利民。”

    “關鍵就看陸兄和諸位官家,如何巧思良謀,做成此事。”

    “事成後百姓感恩,朝廷封賞,於公於私都有好處。”

    他幾句指點,拋磚引玉,旁聽眾官皆眼明心亮,越琢磨越覺得在理,乃是可行良策。

    劉彥點到為止,具體事他不打算參與。

    一是避免搶占功勞,二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等眾官歡談起來,他闊步走去隊頭,呼叫一聲“心遠。”

    車頭沈煉聽有人叫自己表字,顧頭看一眼,翻身跳下車。

    今日他一身玄色官衣,透著幹事練達。

    如今沈煉已有官職在身。

    三日前範縣尉抬舉他,叫他補缺,任本縣步兵都頭,手下兵士四十人,而韓都頭升管騎兵弓弩手。

    上任後他公務比原來更忙,昨日搬出劉府,住進了縣衙。

    劉彥迎麵笑問“現在官職在身,心遠有何感受?”

    沈煉跟隨他並行說“沒什麽大的感受,隻是覺得身上添了一份任擔,不如行走江湖時自在。”

    劉彥道“這就對了,為英雄者、為俠士者,身上必有大任和擔當。才能養出義氣。”

    “此義氣非兄弟之義,非江湖道義,乃是為民之義,為天下之義。”

    “心遠心有誌向,當心存誌遠,把‘任擔’培養壯大,充塞心中,便化英雄氣。”

    “他年武德養成,揮拳打出道義神通,神鬼見你敬之。”

    沈煉聞教得幾分通透,抱拳領喏記下。

    劉彥拍其臂膀,小聲說“過幾日我想熟練一下騎射,可否幫我借一匹馬一張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