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高家之心
字數:5584 加入書籤
“世才要納妾了?”
“嗯,明日就是佳期,父親叫你代我家去道賀,送兩份賀禮。”
……
廣平府,郊外一所山居後院,兩位狐娘子亭內敘話。
高二看著字字珠璣的請帖,心中略感詫異。
上次去臨安送避瘟丹,&nbp;&nbp;她試探過世才,並未問出‘納妾之意’,不知因何而改念。
大姐看二妹顏色,笑說:“此一時,彼一時,那公子已非當日書生。”
“如今劉世才入得真學,身負道義,治疫救民,&nbp;&nbp;廣受美名,又得天家封賞賜號,當鄉百姓都稱其‘劉奉義’。”
“他家正堂內高掛【大節奉義】金匾,你不曾見。”
“劉世才已然得勢了,前途通泰,難道不該思盡孝、不該思傳宗接代?”
“十三娘說,他所納妾室,乃官紳之女,乃杭州通判千金李憐雲。”
“此憐雲亦非俗女,她修道養性命,懂醫理,知詩書,神魂也修得陰神境地。”
“如此佳人鳳求凰,又甘願為妾,哪個男兒不動心?”
“原來是她……”
高二回想當日‘西湖相會、同赴陰山’,&nbp;&nbp;點頭道:“李憐雲著實不俗,可配世才。可知媒人是誰?”
大姐道:“媒人你也認識,&nbp;&nbp;即是荀貂兒。”
“荀姐姐?”
高二有些存疑,不知她何故牽線搭橋,&nbp;&nbp;引嬌鳳飛入劉府,複看一眼請帖說:“佳期是臘月初四,今日已是臘月初三了?”
她近來家中閉關,養煉神魂、內丹,不知外麵時日。
“姐姐何不早告訴我?”
“如此我好籌備禮物,再去蜀中告知三妹一聲。”
“此事與她何敢?”
大姐麵色不悅,飲酒說:“她不識抬舉,目光短淺。”
“我家把千裏馬領到她跟前,她都不願意相配,說什麽身不由己……”
“我看她是一心為己!”
“昔日,為了助她修成鬼仙,我家耗費多少靈藥?”
“就是那投胎之家,也是當年父親登門相求,給她求來的。”
“此女無情,不思報答,把恩情都忘了,隻用舊日之情搪塞你。”
“二妹多為她著想,但她可有半分替我家著想?”
“就親眼看著莫夫子送絕情書與七家狐親?”
“父親顏麵何在?我高家顏麵何在?”
高大姐聲起高亢,&nbp;&nbp;一股腦把不滿與氣憤釋放出來。
高二低頭無言。
片刻說:“那也應該相告一聲,&nbp;&nbp;婚約始終還在,三妹並沒忘恩,她隻是不敢忤逆,束縛於大儒之家。”
“莫夫子對其亦有養育恩情。”
高大姐平複心氣道:“既如此,明日你去過臨安,再去蜀地,告知那娘子。就說她和世才緣分已過。”
“以後妹妹也莫稱呼世才‘妹夫’,呼‘弟’或‘賢弟’。”
“我聽說,黃家與劉家也要結親……”
“黃家妹妹得世才肯許,拜劉老夫人為‘姑母’。”
“我家與世才雖是一場利用,但也有緣,妹妹有恩於他。”
“不如就借此將恩情使了,你與他結拜個金蘭。”
“如此給父親挽回些顏麵,亦不讓世才顧慮、多心。”
“以後我兩家直來直往,不借蜀中那人情,不談什麽親家之情。”
“父親讓你此去,帶一百兩金子……”
“百兩如何做禮數?”
高二嫌少,隻她和世才之間情義,就不止這一百兩黃金。
大姐抬手笑道:“聽我說完,除了一百兩金子,父親讓你再把重陽佳日所定婚書也送去,歸還世才,以表高家誠意!”
“父親想多贈一些財物,但聞天家封賜世才,也隻是百兩金,我家豈能僭越天子?”
“等你吃完喜酒,與世才拜了金蘭,就去告訴三妹‘這樁婚解了,我高家放手了,以後好自為之’。”
說完,大姐飲一杯酒,懷念起舊日小妹。
高二陪著家姐小酌,月光掩映酒漿、淚珠。
後,一杯酒一句聊言,談說‘天家封賞世才之事’。
……
千裏之外,杭州夜降小雪。
北城知州府,前院廂房燭火明亮,聽裏麵琅琅讀書聲。
唐文缺神采洋溢背誦《尚書》之言,狐女芸娘持書對照,看有無錯誤。
背完最後一篇,唐公子自信笑問:“小生可有一字背錯?”
文缺此人自幼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其輕浮身性也由此而來。
十三歲他考過童生秀才後,便誌得意滿,認為儒學隻是古人之言,而他已盡知其話,因此不再讀書了。
這幾日重溫四書五經,每日通讀一部書,對他而言遠比‘恩愛’輕鬆。
眼下他一字不差的背完,其心暗得意,輕浮滋生。
芸娘合書道:“就算你通過了。不過,隻是會背書,修不成真學儒術。”
“書中眾多妙理,你不曾聞見。”
唐文缺好奇入心,追問:“何為‘真學儒術’,莫非我所讀四書五經的都是假的?書中之理,我都明白,怎說……”
芸娘阻住其言,放手下書道:“現在說,你也不會明白,須有個參照你才能懂得。”
“郎君自以為過目不忘是‘聰明’,那隻是記性好。”
“所謂‘聰明’,乃由上玄開竅發光,是為‘心竅明光’。”
“明光由上玄透照腦竅、百竅,才叫‘聰’‘明’。”
唐文缺顛袖端茶思量,似懂非懂,似明非明,剛起的輕浮慢慢收降。
芸娘繡口吹滅蠟燭說:“你先就寢,今夜我帶你去個地方,領你見識見識何為‘真學君子’。”
“你大概能明悟我所言。”
“以後你若欲修真學,就不能再有輕浮。”
唐文缺思量狐娘之言,跟入床帳,解衣就寢。
他以為芸娘要行好事,那娘子卻掛上床簾便歸坐一旁。
文缺閉目思量,不知何時睡著。
隻聞耳旁有人叫自己,聽出是芸娘之聲,夢魂懼怕躲著不出。
芸娘叫兩次叫不動他,便鑽入夢中,將其生魂揪出。
因陷夢中之謎,唐文缺魂忘睡前之事,顫顫巍巍問大姐‘何事’。
芸娘不與他多說,玉指引來一縷香火與他裹身護神,攜帶唐文缺遁出知州府。
文缺一路頭腦迷糊,猶如乘船遇浪。
等他魂兒安定下來,轉顧一看,來到一家院內。
抬眼望見,正前方堂中高掛的【大節奉義】金匾!
眼中這四字,散發朝霞之氣,魂兒如被正大威嚴裹挾,念頭在字前低矮。
小聲問娘子:“這是誰家府邸?”
芸娘笑看匾額,顧他說:“郎君忘了誰人與你改的名字?”
“此乃劉奉義之家,那匾額乃天子禦筆金書。”
“你看如何?”
唐文缺得幾分清明,拱手一禮朝見禦書,說:“此字正大厚重,匾上霞氣莫非就是天子氣?”
芸娘點點頭,扯著他避開匾額,溜邊過堂入後院。
兩眼分看內院各房,拉唐郎到書房門口。
唐文缺不禁問:“娘子來過奉義府?今夜偷入府內做何事?你如何知道……”
芸娘豎一指堵住其口,傳音道:“這皆是為你,今夜便讓你領教,何為真學之士。”
“免得你將聖賢之書看低了,負了自己一場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