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賊咬一口
字數:5112 加入書籤
“諸兄可知,盜陶員外珍珠之賊已抓到。”
“何時之事?”
“就在方才,我在東門親眼見蘇觀察領公人,鎖著五人進城,有一人乃陶員外侄兒!”
“我問蘇觀察‘他們所犯何事’。”
“觀察言‘五人乃盜珍珠之賊’!”
……
臨海城,南市茶樓。
幾個商賈聚眾說話,有一人興興說起東城見聞。
胖商賈接道:“如此說,陶員外那箱珍珠,乃家賊裏通外合偷盜?!”
旁邊長者說:“這就叫‘家賊難防’。我聞陶兄之侄放浪,紈絝不守正業,後因染賭被陶兄斷了接濟。”
“俗話說‘奸盡殺,賭盡盜’。”
“此子失了接濟,無立命手段,豈能不偷?”
“嗯……”
周圍眾人紛紛點頭。
一人疑問:“可知是何人識破賊人報官?”
眾人相視,卻都不知。
這時茶樓掌櫃插話:“許是今早那位相公。”
“今早福家少東家與陶員外引薦一位相公,那相公稱可助抓賊……”
“陶員外便當眾與他許下‘拿獲賊人,予四百貫賞錢’!”
眾商賈聽了好奇‘此是何人’,竟能在半日之內尋到賊人。
一人道:“我等去縣衙聽案如何?”
“好!”
眾商附和,齊出茶樓。
經過福家商行時,他們特意進去問聶掌櫃:“少東家可在?”
聶掌櫃回道:“少東家去了陶府。”
這些商賈也就不多問了,轉往北城縣衙而去。
與此同時,北城西巷陶府。
一名公人入堂,告知員外:“偷盜珍珠的五個賊子已拿獲,知縣請員外和揭發之人到公堂認賊、對質。”
陶員外點頭,安排管家相送,笑顏轉顧在座賓客。
見左邊席位,依次坐著劉彥、福泰、白文君三人。
“此番拿住賊人,全仗劉相公。”
“待認了賊人,便將四百貫送去客棧。”
陶員外話落,一旁劉平接話:“還有我相公買珍珠的十五兩。”
員外一聽想起來‘白文君來府時確拿來一顆珍珠’,笑道:“說得對,該當再添十五兩予相公。”
說話,請著劉彥上公堂認賊。
陶府與縣衙隻隔一條街巷,出來家巷便見衙門街上聚著眾多百姓,南市不少商賈來看熱鬧。
劉彥眼望人群說:“員外認賊時,可能會見到相熟之人,此人便是賊首。”
陶員外聞言思量,陡然想起那染賭的侄兒陶玉新,心說:“難不成是玉新裏通外合?”
公堂門口,眾人見陶員外他們過來,讓出一條路,喧聲收斂,聚目打量,多看員外身邊劉彥。
堂內,臨海知縣胡世仁剛坐堂。
陶玉新、阮家兄弟、陳家兄弟五人便開始堂下叫屈喊冤。
“大人,小人冤枉!”
“大人,我等兄弟都是實誠人,偷雞尚且不敢,何敢偷盜員外珍珠。”
“是啊大人,小人等皆是善民。”
“此乃旁人誣告,分明想詐取員外賞錢,冤枉小人弟兄。”
“請大人明斷!”
啪——
胡知縣拍響堂木,止住五人亂言,手指堂下:“你等先自報上名來!”
五人聽命,逐個報上姓名。
聽到‘陶玉新’之名,堂外陶員外心裏咯噔一下,氣惱同時暗看劉彥,快速思量起來。
堂上知縣聽完五人名姓,問道:“我問你等,認不認罪,招是不招?”
陶玉新當機立斷,拱手說:“小人無罪,不曾偷盜。何況陶員外是我家伯父,小人如何偷盜自家珍珠?”
“請大人明鏡高懸!”
“好。”
那知縣不多問,吩咐公人道:“帶失主與揭發之人上堂對質。”
陶員外聽了即看劉彥,張口欲言,但此時說不出話。
劉彥先他一步入堂,禮見縣官道:“生員劉彥,見過大人。”
聲音揚起,堂內堂外齊看君子。
陶玉新五人見揭發之人竟然是他,全都詫異!
胡知縣細察劉彥身貌,見其氣度不俗,試問:“你是哪鄉生員?”
劉彥道:“在下是杭州臨安縣生員。”
胡知縣目光陡然變化,又問:“足下莫非臨安劉奉義?”
劉彥持禮道:“正是。”
胡知縣聞聽目光如水洗,即對一旁公人道:“與他賜座。”
此話使得堂內堂外眾人愕然,一時各思‘劉奉義何許人’。
白文君笑顏直視,望著堂內君子落座。
劉彥坐下後,胡知縣先問陶員外:“可認得這五人?”
陶員外正出神,聽見縣官問話,看劉彥又顧侄兒。
陶玉新麵對伯父,跪地哭道:“伯父,孩兒並非偷盜珍珠之賊,孩兒冤枉啊。”
員外看著聲淚俱下的侄兒,餘光暗視劉彥,歎然上拜說:“小可隻認得家侄一人,其餘四人不曾見過。”
胡知縣又問:“你府報官時,與本官送來一顆珍珠作為證物,說此珍珠正是你府遭竊的其中一顆。”
“此言屬實否?”
陶員外思道:“小可當時看著像,但…但未必就是,可否容小可再細看?”
話出,福泰瞪目,劉平冷視。
白文君暗道:“這員外見是自家侄兒,便想替親遮罪,這不是陷先生於不義?先生豈不成了誣告?”
她跟著眼看堂上劉彥。
劉彥端坐麵不改色,也無怒氣。
胡知縣讓公人將呈堂珍珠拿給員外,點指道:“你仔細辨認,是否乃府上所失珍珠。”
陶員外接下後,一副仔細查驗的樣子,片刻強定心神,到劉彥麵前說:“相公恕罪,之前小可不曾辨認仔細,這珍珠非我家所失。”
“大人,這珍珠與我家所失珍珠品級相當,但色澤有誤,不是小人所失。”
陶玉新歡心暗喜,其他四人也各個露出喜色來。
胡知縣把他們神色收入眼底,分視劉彥,琢磨後笑道:“即使如此,退堂。”
“且慢大人!”
陶玉新高聲喝道:“劉彥為圖賞錢,誣告好人,使我等蒙受冤屈,依著王法當杖責!”
陶員外聽了侄兒的話,張目瞪看,連忙拜上:“此不怪劉相公,隻怪小人錯認了珍珠,才有今日誤拿五人。”
“玉新休要多言!”
陶玉新不聽其言,眼隻盯著劉彥,又拱手道:“大人,我看此人才是偷盜珍珠之賊。”
“他誣告我等,是為了給自身洗消罪名。”
“請大人明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