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 奏樂壯行,一席宋衣歸故土(下)

字數:4614   加入書籤

A+A-


    “請太後不必過慮,此前已經向宋傳遞行軍隋明寨的假消息,章楶定不會料到我軍途徑洪德寨回靈州,且仁多將軍也已率三萬鐵鷂子軍在洪德寨前方接應。”

    昨日重新整裝出發的夏軍,順著預定的行軍路線行走,一路上籌謀在胸的李庚年看著金幼山在車內小憩,心中安穩許多,並不過多擔憂宋軍的伏擊,因為他知曉,今晚等到與仁多將軍會合後,他夏軍在慶州城下的中毒之仇便可得報。

    而他這份確信大多來源於昨夜歸來的金幼山,他歸來了,表明自己的計謀已經成功。

    同車的金幼山似睡非睡,雖是秋日,他穿的卻好比寒冬。

    “幼山近日清瘦不少,年輕人切莫思慮過甚,當心失了心神。”李庚年看了看麵色慘白的金幼山,不知這個得意門生可曾有過康健的時刻。

    “有勞老師掛念,不過我身子薄弱罷了。”金幼山睜開雙目,回到。

    “你原是宋人,身子自然是單薄些,十多年了,還未適應我夏的氣候和吃食嗎?”李庚年嚼了口麵餅,說到。

    “並非宋人薄弱,是晚生不堪大用。”金幼山隻是淡淡地回到。

    果然終究流的是宋人血液,容不得旁人對族人的半點詆毀。李庚年望了望窗外,回過頭又問:

    “你家族若是沒有被滅門,如今你至少也能掙得個綠衣郎吧”

    “老師對我大宋的官服飾也有研究。”

    “我父親曾在熙寧年間供職戶部,王安石去後,我們家被抄,父親死在貶官的途中,我就隨叔父入了夏了。”

    “難怪老師也熟悉宋人語言,精通宋詞音律,此前卻從未聽過老師提起過自己身世。”

    “來路不堪,故從不提及,如今我也年邁,或許是也有葉落歸根之情吧”李庚年咽了口中嚼碎的麵餅,喝了口水,又道:

    “宋人重桑梓,你可有想過要回歸故土,或是如蒼鷹般盤旋在大夏的草原上?”

    “不論落葉或蒼鷹,能在世間盤旋一場,便是不負生死,落於何處倒不甚要緊了。”

    是啊,葉落思來處,可落葉何曾問路於秋風?

    深秋日短,不覺間,西邊已冰輪初升。

    夏軍一路急行,行至洪德寨,梁太後命大軍繼續點火前行,因為前麵不遠處,仁多將軍所率幾萬鐵鷂子軍即將到達與之會合。

    蒼茫大地下,西夏的急行軍如一條蜿蜒在山穀中的長龍,沉靜而莊重地前行。

    隻是,行至一窄處時,這條長龍的幾十米開外忽然出現了一團火,宛如一團火珠掉落在前。

    可惜這戲龍的並非龍珠,而是宋軍等待多時的信號。

    隨著那一陣火光的顯現,收到火光信號的宋軍落珠般從夏軍所行的兩側山嶺上順勢而下,將陣如長龍的夏軍攔腰斬斷。

    頓時,首尾難應的夏軍失了陣腳。這時從山林中又衝出一陣宋軍,這陣宋軍正是在校場中聽清樂奏箏的將士,他們手持孟遠和元陽改良後的偏架弩,在一片火光中穩穩地射向那一團亂麻的夏軍。

    車內的梁太後,驚魂才定,擾懼又起。

    而比梁太後的更驚慌的是李庚年。

    宋軍怎會在此伏擊?自己透漏給金幼山的行軍路線是經隋明寨回靈州,自己明明想將計就計,讓章楶誤以為夏軍經由隋明寨回靈州,而後與仁多將軍匯合後,再轉頭去截殺章楶派至隋明寨的宋軍。

    為何宋軍會識破?難道他章楶未曾信任金幼山的情報?即使如此,又怎麽能推猜出自己走洪德寨?難道軍中又又細作?不會!此路線在大軍出行前隻講與太後一人知曉。

    難道說?金幼山他已經提前知曉自己想行此將計就計之策?可如若識破,他為何回來?他該留在宋軍中。

    看著自己的老師慌神至此,金幼山心中卻前所未有地輕鬆。

    “老師,是否在疑惑學生為何返回?”外麵的戰火並未紛擾李金二人車內的寧靜。

    “你是為了穩住我!”李庚年恍然回神,原來眼前的學生確已經識破自己的計謀,於是將計就計。

    “你如何知曉我已識破你身份?”李庚年看著眼前的學生,原來論不動聲色,他不輸於自己。

    “那首曲子,我極少吹奏,我也知道它非宋曲,此前我一直以為晚蟬就是位普通的舞女,直到我來夏後,才漸漸發現,晚蟬許多飲食衣著的喜好都和夏人相似,但是她一直告訴我她是宋人。”

    “那曲子,你是故意吹於我聽的?”

    “我曾吹於許多通樂理之人,都故意吹錯兩個音,唯有老師您不指出韻律問題,獨問我是何人所授。”

    李庚年以為自己憑借那首舊曲識破金幼山的破綻,沒想到卻是自己露出了破綻。

    “你自爆身份就是為了確定那血鳶的身份?”

    “原來她本叫血鳶。”金幼山似乎又想起了另一件耿耿於胸多年的事,便半問半答地說道:

    “那在她臨盆那日,逼殺她的人也並非我父親所派吧!”

    “暗探心有叛意則必誅之,這個道理你怎會不知。”

    雖然此前懷疑過千次,懷疑晚蟬的身份,懷疑自己父親是否是逼死妻子的真凶,可唯有今日親自確認後,才暢快無比,再無牽掛。

    金幼山起身,解開衣帶,脫去外衣,露出一身紅色軍袍,這是宋軍的服飾。

    “金幼山感恩師父教導多年,今劉子幽要隨風落地,望師父珍重!”劉子幽半跪在車內,又叩首道:

    “劉子幽拜別李庚年!”說罷,跳下馬車,拾起一把染血的刀。

    數十年不握刀戟,手繭漸薄,力道已弱,隻有人還是當年那人。

    已為大宋耳目近十載,如今就讓自己為大宋當一回手腳吧!劉子幽走進那混戰的長龍中。

    在那混戰的長龍內,宋軍雖然來勢洶洶,打得敵人措手不及,可畢竟人數隻不到一萬,待西夏騎兵緩過神來,宋軍的優勢已經漸漸退去。

    而此時折可適將軍卻信心依舊,因為他知道在就在數十裏外,李昊的軍營一旦接到信號,必定會火速來增援。

    原來,昨夜章楶和孟遠等人得知劉子幽暗探身份被識破後,自然知曉隋明寨是夏軍實施甕中捉鱉之計的那口大甕,自然走不得。

    還剩下便隻剩洪德寨和草黃寨能回靈州,而這洪德寨又途徑多處窄穀,不宜大軍夜行,所以夏軍回靈州應當途經草黃寨。

    正在楶等人部署作戰攻略時,熟記宋夏邊境輿圖的孟遠想起草黃寨回靈州需要經過一條河流,而此時天氣尚未能使河水凍至冰上行馬,由此,這草黃寨必不是夏軍回靈州所經之處。

    既然如此,他夏軍是必走洪德寨了。

    確定地點後,章楶命折可適和李昊分領兩路大軍,一軍內圈伏擊,一軍外圍包抄。需趕在仁多與梁太後會合前,在地形狹窄的洪德寨將那號稱十萬的夏軍主力速戰速決。夏軍主力一滅,再生擒梁太後,讓他西夏再難成氣候,也再不敢範我大宋邊境!

    可眼下,讓折可適苦苦盼望的李昊卻在幾十裏之外的軍營中默默歎息,他手中捏著前一陣鄧尚書傳來的私信,周到偽裝的和善言辭裏滿是威逼利誘。

    這一封的內容擋住了他發兵救援洪德寨的命令,此時,軍中之人的痛快對李昊而言已經成了奢望。

    終於,他還是滅了營帳的燈,脫下盔甲,讓逃避在黑暗中稍顯心安。

    洪德寨中,折可適漸漸被逼下馬,緩過勁來的夏軍凶惡地向宋軍報慶州城外毒水之仇。

    終於,十幾米外火光襲來,馬蹄成風。

    宋援軍終於來了嗎?久旱如枯麥的折可適終於盼來了苦等的甘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