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太皇太後的生辰
字數:4802 加入書籤
臘月十六是當今太皇太後的生辰。
朝廷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大赦天下。
提升官員,補貼將士,減免賦稅,赦免罪犯!
整個大魏,從官員到百姓,莫不歡欣鼓舞!
真是皇恩浩蕩!
帝後仁愛!
太皇太後馮氏,幼年時,因家族獲罪,以罪臣之女充入掖庭,是皇宮裏的一名奴婢。
她天資聰穎,姿色絕佳,有見識有才華!
十四歲那年,馮氏被封為貴人,後又成為皇後。
不幸的是,馮氏在二十三歲時守寡。
馮氏具有遠見卓識,善於識人用人,生殺決斷,威嚴有加,胸襟廣闊,有大丈夫氣魄!
她日常生活厲行節約,平時穿戴都是無花紋裝飾的絲織品,從不追求錦繡華麗。
膳食隻在寬幾尺的桌就餐,食譜力求精簡,杜絕奢侈。
但她卻喜好男色!
宿衛監李奕,是馮氏守寡後的第一個男寵。
南齊皇帝派遣驍騎將軍劉纘,出使北魏以修兩國關係。
也被太皇太後看上,留宿於宮中臨幸,兩人在床幃之間解決邊境問題。
朝中最得寵的,要數太原公王睿和中書令李衝!
這兩人才華橫溢、俊秀偉岸,輪流進宮侍寢,日夜纏綿在太皇太後身旁。
當今皇上,自小在她的悉心教導下長大,對她非常孝順恭敬,朝政由太皇太後一人裁決。
太皇太後壽辰將至,各地的郡王、州郡的刺史、太守等,從臘月開始,就絡繹不絕來到平城。
大國北魏的太皇太後千秋,周邊各國也是提前派出使臣,前來朝貢、賀壽。
除了東北的高麗,南境的南齊,西邊的吐穀渾,西北的高車,高昌,鄯善,龜茲,就連遙遠的波斯國和大秦國都派來了使節。
商賈巨富們也有湊上來,想巴結一些權貴。
一時平城聚集了各路大拿,太後生辰前的這些日子,京城冠蓋雲集!
州郡的刺史、太守多是由宗室皇親擔任,在京城大都有自己的宅第。
回到京城,自然先是進宮覲見,向太皇太後和皇上述職。
接下來親朋寒暄,老友敘舊。
這些權貴、重臣,平日裏各守一方難得一見。
到了年底回到京中,既是同朝為官,又沾親帶故,但凡脾性相投,少不了聚在一起飲酒暢談。
各國使臣來京城的眾多,都安排住在四夷館。
可忙壞了負責諸侯和藩屬國事務的鴻臚卿賀樓光大人。
賀樓光這幾日忙得腳不沾地,先是安排各國使臣的吃住行,再是慰問親王、郡王!
太後每年的壽辰,都是在鹿苑的靈泉宮大擺酒筵,宴請群臣和外邦使節,接受朝賀。
今年也不例外。
鹿苑方圓數百裏,包括東苑、西苑、北苑。
鹿苑內有一池,名曰靈泉池。
靈泉池名揚天下,其水溫若熱湯,能愈百疾。
靈泉宮,便建在此處。
靈泉宮,是大魏舉行國宴的皇家行宮,朝廷中諸多重要慶祝活動,都是在這裏舉行。
勳戚、百官和各國使臣,在冬日裏若能被邀至靈泉行宮住上幾日,莫不引以為榮。
臘月十六一大早,安定王府的太妃便早早出發,出城去到郊外的鹿苑。
安定太妃坐在尊貴的牛車裏麵,拓跋梧騎馬隨行,護在牛車旁。
出了北邊的順德門,往東北行了半個時辰,就到了鹿苑的靈泉宮。
靈泉宮內,所有宮殿及花園中一些大型的亭台樓閣要麽燃起了地龍,要麽擱置了炭爐。
在這嚴嚴寒冬,整個靈泉宮內卻暖如春日。
宗室功勳、文武百官們帶著正室夫人,嫡親子女,進宮賀壽。
一應仆婦侍從,皆被攔在正殿之外,另有宮人引去休息用膳。
進入正殿的,男女有別,各自被安排在靈泉宮東西兩殿。
隻等時辰一到,太皇太後現身,接受眾人朝賀,而後君臣同飲,其樂融融。
群臣百官、蕃國使者入殿後,又有宮人引至特定的席位間,那是依據各自品階的高低,早已排列好的。
隨著中常侍大長秋的一聲:“太皇太後駕到!
皇上駕到!”
殿內所有人立即起身,躬身垂首而立。
皇上扶著太皇太後走向禦座坐下。
下麵群臣下跪行禮,一片“恭祝太後千秋華誕,萬壽無疆!”
祝壽聲響徹整個大殿!
太後謝過了眾卿家。
眾人直起身,四十八歲的太皇太後,一改往日簡樸素色服飾風格。
頭戴金色嵌各色寶石琉璃鳳冠,身披精美霞帔,臉施淡妝,無比的雍容華貴,母儀天下。
接下來群臣紛紛向太皇太後敬酒。
酒席行盞間,宮廷樂舞精彩的表演開始了。
這邊王公大臣們欣賞著歌舞,太皇太後又去到另一側的殿中,接受女眷們的朝賀。
殿內絲竹八音,舞姿曼妙。
席桌上雅俗酒令、酒酣耳熱,胡人喜舞,有西域來的蕃邦使節酒後興致大起,起身舉杯願為太皇太後獻舞祝壽。
太後極為開心。
宮廷樂府樂師立馬換上箜篌、琵琶、胡笛、胡笳、篳篥等胡人樂器,奏出歡快的異域曲子。
席間西域胡人紛紛離座,各自跳起故土的舞蹈以助酒興!
一曲舞罷,氣氛祥和歡快,意猶未盡。
這時隻見年青的皇帝起身,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見狀紛紛舉杯,再次祝太皇太後萬壽無疆!
太後心中大樂,情不自禁隨著節拍而歌,皇帝也隨之和歌。
君臣們一起,唱起了有名的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一時間,歌舞四起,祝壽氛圍到達極致!
太後畢竟也有了春秋,鬧騰一陣後,回到後殿歇息去了。
眾臣子又向皇上敬酒,又互敬。
後來,皇上也乏了,走了!
皇上,太皇太後不在,殿內群臣飲酒作樂,越發走向!
絲竹不斷,歌舞升平,殿外寒風肆虐,殿內春意盎然。
有小黃門來到拓跋梧身邊,跟他說皇上召見他!
又有宮中女史,來到太妃身邊,說太皇太後召見安定太妃!
鶯兒已在殿外候著,太妃一出來,攙扶了太妃,跟著女史,走向太皇太後的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