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飛奪許昌 生死時速
字數:4453 加入書籤
趙維知道大理使團的事情,已經是在許昌城裏,朔月騎士團一路突飛猛進,更換了好幾批戰馬,7天的時間從樊城打到了許昌!在離開南陽平原,越過平頂山的時候,為了保證行軍速度,趙維命令朔月團全員拋棄鎧甲和鋼槊,隻攜帶3天的幹糧輕裝疾行。
朔月團的編製由趙維根據後世的陸軍野戰部隊編製而成,下轄3個步騎營、1個炮兵營,以及團直屬的偵察連、通訊連等,總共2000餘人。所謂步騎營,其實就是騎馬行軍、下馬作戰的步兵,一個營總共有500人,除營部和勤雜人員(包括獸醫、運輸、通訊)外,分成4個步兵連,每個連100人,又分3排,每排33人,一個排也就是線列陣型排列時一排的人數,一排除排長外分4個班,每個班8人。除步兵之外,另有一個炮兵營,配備36門60迫擊炮、騾馬450匹,下轄3個炮兵連和1個輜重連,總共258人,每個炮兵連56人,連長、副連長各1人,測繪兵3人,其餘分3個排,每個排17人,除排長外分4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5馬1門炮。輜重連配備騾馬270匹,人員90人。
經過一天一夜,朔月團連續急行軍70公裏推進到了河南重鎮——許昌,這裏曾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大本營,是河南的一處糧倉。朔月團在持續的征戰中,將協同的部隊收編進來,已經達到了2000人的規模,這2000人雖然為了行軍速度拋棄了甲胄,但是燧發槍和迫擊炮卻帶著,槍手每人攜帶兩個基數100發子彈和足夠量的火藥,炮手3人10馬為一組,一組攜帶1門迫擊炮和6個基數300發炮彈。
趙維的人馬一大早衝到許昌城下,既不亮明旗幟,也不擂鼓呐喊,而是在許昌城外300多米,炮兵營36門迫擊炮分成3個連各自排開,構築炮陣地,兩個步騎營從3個炮兵連中間的空當開出,迅速排成多個線列陣型,一個步騎營在後方作為預備隊。
駐守許昌的蒙古軍隊,雖然有兩萬之眾,但是能打仗的部隊隻有阿裏不哥麾下不到3000人,其餘都是史天澤部下的後勤輜重人馬,因為許昌的地勢並不險峻,沒有作為要塞之地的條件,所以許昌的城防設施也很一般,隻是因為地區富庶,所以夯土城牆的外表用了青石磚進行加強而已。
“砰砰砰砰……”隨著爆豆般的炮聲,急襲許昌的戰鬥拉開了帷幕,36顆炮彈劃出一條條拋物線,直奔城牆而去,3個連長觀察了各自的落點之後,吩咐手下簡單調整了射角,這300米的距離本身也不用太複雜的校射,隨後趙維下令:所有炮位,20發急速射!
這一下可把城上的蒙古人打怕了,720發炮彈,兩分鍾的時間,全都砸到了城牆上,青磚保護的城牆倒是沒受什麽損傷,但是四散飛濺的彈片把城牆上上下下的人削得七零八落,城牆下準備登城作戰的蒙古兵也不能幸免,畢竟這迫擊炮的彈道高拋,即使小仰角大射程的彈道,城牆後麵的殺傷死角也十分有限,城裏的蒙古軍亂做一團,更亂的是漢軍後勤隊伍,城頭上那比鞭炮還密集的爆炸聲實在太嚇人了,把街道上拉車的挽馬驚了,馬車失控,將糧草灑得遍地都是,一片狼藉。
趁著迫擊炮急速射的火力掩護,兩個步騎營一路推進到離城牆100米左右的距離,以連為基礎陣型單位,呈兩個倒品字形朝城牆邁步前進。每一排的士兵相互之間間隔1米,排與排之間間隔也是1米,在一個連裏麵,第一排的人統一開火,然後就地裝彈,後麵兩排的人從間隙中越過,第二排變成第一排,第三排變成第二排,第二排再開火、裝彈,第三排再繼續往前,如此波浪式地推進,直打得城牆上完全抬不起頭。
從開火到占領第一道城牆,隻花費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消耗迫擊炮炮彈1000餘發,投入作戰的兩個步騎營每人隻消耗了20發子彈。一麵城牆被占領,忠義社在城裏的義軍趁機縱火,將蒙古人所有的軍營全都點了,一片混亂之下,蒙古兵無心戀戰,隻能向城外四散奔逃。這時候作為預備隊的第三個步騎營,立即催馬入城,追著潰軍的屁股又追出城外,手裏揚著大橫刀一個一個地收人頭。趙維還特意吩咐了,重點收蒙古軍的人頭,漢軍的潰兵隻要不反抗就放過一馬,這樣一來,三千蒙古戰鬥隊,逃出生天的不過兩百多人,而史天澤的漢軍則被俘虜了一萬兩千多!
完全占領整個許昌城,僅用了3個半小時,完全可以作為“兵貴神速”的典範了!重點是,輕裝突進的朔月騎士團,整場戰鬥隻有迫擊炮開火之前,步騎營頂著城頭的弩箭排列隊形時有幾十人的傷亡,彈藥消耗不到半個基數,除此之外再無額外損失。
……
趙維這一波突襲,最猝不及防的就是史天澤,他從墨鬥關往回撤,緊趕慢趕,還是比趙維晚了一天。當史天澤收到許昌失陷的消息時,心頓時就涼了半截,許昌剛好卡在他從墨鬥關回河南府的路上,雖然不是什麽易守難攻的城池,但是沒有火炮,光憑步兵的冷兵器去攻城,三兩日也很難攻下。
如果隻是需要多付出幾千兵馬的損失倒也罷了,關鍵就在於,奪占許昌的是宋軍的精銳前鋒,主力部隊正在加急朝許昌靠攏,宋軍手裏的榴彈炮可比他史天澤多得多,而且炮彈供應也充足,如果不能在3日之內奪回許昌,馮晟的大批主力就會趕到,徹底堵死了回河南府的路不說,甚至可以將自己這8萬士氣全無的人馬分割包圍,全盤殲滅,到時候,史天澤剩下的路隻有兩條,要麽死、要麽降。
到了生死關頭,趙維猜測,史天澤多半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地拚一把了,所以他讓忠義社的義軍將府庫中繳獲的錢糧按戶丁盡數分發給全城的百姓,凡是領取了錢糧的百姓全部動員起來,利用動員的壯丁和府庫中的刀槍臨時武裝了1萬義軍,大街小巷所有的圍牆全部打通,以備巷戰,其餘青壯專事跟隨炮兵營,從事搬運炮彈的活,3個步兵營之中,2個營以連排為單位分散到外城牆上防禦,1個營防守內城牆,炮兵營在城裏隨時待命,任何一個方向需要支援時,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城牆上預定炮位,向敵人集火。
有最精銳的朔月團作為核心,至少可以保證城內義軍的士氣和基本的組織紀律。不過,當趙維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卻發現史天澤的進攻似乎綿軟無力。
史天澤的前鋒氣勢洶洶地趕到了許昌城外,一天之內,兩萬多人馬將許昌三麵包圍,卻沒有急於進攻,隻是派人不斷地在城下叫陣和辱罵。次日,史天澤才組織了幾千人規模的攻城,但是上午的攻城器械隻有最簡單的“蟻附”,也就是頂端帶輪子的長梯,這哪能對城牆構成什麽威脅?被朔月團二營的步兵兩輪手榴彈就給打退了,下午攻城時,史天澤的兵力又有所增加,於是從三麵城牆同時進攻,以盡可能擴大交戰麵,發揮他們兵力的優勢,結果遭到城牆角位置、射界極其開闊的迫擊炮集火,帶著兩千多傷亡退了回去。
可以說,第二天的防禦對於趙維來說根本沒什麽壓力,他以為史天澤隻是在試探許昌的城防力量,是否可以憑借冷兵器迅速得手。但是第三天,史天澤以同樣多的兵力在城外一裏多的距離紮營,絲毫沒有進攻的打算,這兩天夜裏也沒有嚐試過偷襲,看來是在等後方的火炮趕過來,畢竟,史天澤突襲新野的時候,從範文虎手裏繳獲了16門100毫米榴彈炮和6個基數的炮彈。
史天澤從墨鬥關出發,到許昌的速度,正常情況下是比趙維從大勝關一路攻城拔寨要快的,尤其是火炮,重量實在太大,完全跟不上朔月的行軍速度,所以,史天澤和趙維計算的結果都是,宋軍的火炮至少落後3日的路程,趙維需要在許昌扛過3天的炮擊!
然而最終事實卻令雙方都大跌眼鏡,楊輝派出的炮兵帶著20門榴彈炮,愣是跟上了王惟忠的騎兵先鋒的速度趕到許昌,比史天澤的火炮早了4個小時到達戰場。就這關鍵的4個小時,整個戰場的局勢就立刻逆轉了!
有了榴彈炮的強大火力,王惟忠輕而易舉地打穿了許昌城外的蒙古軍防線,趙維的兵馬也立即從城裏出來,清掃了許昌城外的區域,隨後,他根據後世塹壕防禦係統的原則,以榴彈炮為核心,沿著交通要道建立了野戰防禦。
楊輝的炮兵不僅帶來了20門榴彈炮,還有10個基數的炮彈、5000支燧發槍和5個基數的子彈。一開始聽說榴彈炮這麽快就趕到許昌,趙維自己都不敢相信,還以為是探馬看錯了,南陽到許昌200公裏路程,縱使星夜兼程也得5日以上,待得他出城看到20台呼呼冒著白氣的車時,才恍然大悟,難怪幾百公斤重的榴彈炮跑得比步兵還快,敢情是讓這些不吃不喝、不知疲倦的家夥給拉過來的。
這些“家夥”就是蒸汽牽引車,在襄陽反攻的前夕,趙維收到過臨安方麵的消息,有20台蒸汽牽引車近日能夠運來,但是因為作戰方案已經敲定,趙維也沒拿這區區20台牽引車當回事,他想著仗打完了,回去再細品這些,沒想到關鍵時刻,就這20台牽引車,居然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趙維是十分佩服黃堯和楊輝這兩人,黃堯很有想法,既然蒸汽機能上船代替槳工和風帆,為什麽不能裝上車代替牲畜呢?恰好趙維離開臨安前留下的手劄中,把漸開線齒輪、差速器原理都寫明了,黃堯把小型蒸汽機和這些組合到一起,就拚出了這樣一型四輪的蒸汽牽引車,也可以叫蒸汽拖拉機,蒸汽機最大輸出功率30千韶,牽引車自重6噸,可以拉著5噸的重物達到15公裏每小時的速度。楊輝也很靈活,我一門榴彈炮還不到半噸重,一輛牽引車拖上一門炮之外,還可以再拉4噸半的人員、彈藥和補給,而且這機械的物件連續跑個幾天幾夜都不會累的,南陽到許昌200公裏路程,以10公裏的平均時速,晝夜不停隻需要20小時即可趕到,那還說什麽,歇人不歇車,20台牽引車拉著20門榴彈炮和大量彈藥補給,愣是比史天澤的火炮提前到達!(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