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個性

字數:14646   加入書籤

A+A-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心理特點是完全一樣的。人的體形及生理上的差異、知識和技能上的差別也屬於個別差異,但心理學上提到的個別差異主要是指個性差異。

    個性形成的過程中,既有生物因素的作用,又有社會因素的作用,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作用不能等量齊觀。個性作為整體主要是由社會因素所決定的。

    一、個性概述

    (一)個性的概念

    “個性”一詞來源於拉丁語persona,當時是指演員所戴的麵具。心理學借用這個詞,來說明一個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即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麵貌。

    “個性”和“個體”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概念。每個人一方麵是生物實體,不論是成人還是新生兒都具有特殊的身體組織,這是種族發展和遺傳的產物。另一方麵,由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個體的人由單純的生物實體,逐漸成為有意識、具有社會本質的社會實體。人的個性是在自然實體的基礎上隨意識的產生而產生,隨意識的發展而發展的。但初生嬰兒作為一具自然實體而存在,還談不上有個性,個性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人的個性主要是作為社會實體來考慮的。個性心理學中所研究的具體的人,不是指個體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特點,而是指個體受社會生活製約所產生的心理麵貌特征。所以,人的個性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總和。也可以說,個性是指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二)個性的一般特征

    1個性的複雜性

    個性是由多種心理現象構成的,這些心理現象有些是顯而易見的,別人看得清楚,自己也明顯能感受到,如熱情、健談、脾氣急躁等;有些不但別人看不清楚,自己也感到模糊不清。有的心理學家把前者稱為外顯特征,把後者稱為內蘊特征。由於這兩種特征的結合,又加上人的動機具隱蔽性的特點,所以人的個性是複雜的。

    2個性的獨特性

    每個人的個性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每個人的先天素質有差異,所處社會環境不盡相同,各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也不一樣,所以人們的心理活動過程雖具有共同性,每個人又有很大差異。

    3個性的穩定性

    個性一旦形成,就具有比較穩定的特點,它不是隨時隨地變化的。個性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一個人的生活中,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個性還會發生某種變化,但是個性穩定性是主要的。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能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並能預見某人的未來的行為表現。

    (三)個性心理結構

    人的個性心理也有自己的結構。個性心理結構主要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部分。

    個性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個性傾向性是人的積極活動力,它製約著人的所有心理活動,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

    個性心理特征的內容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個性心理特征是個性心理結構中的較穩定的成分,它表明個體的典型心理活動和行為,它是在心理過程中形成的,又反過來影響著心理過程的進行。

    二、個性傾向性

    一般認為個性傾向性由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組成。

    (一)需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機體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它通常以意向、願望和動機的形式表現出來。需要是人所共有的心理現象,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要吃飯、穿衣,要配偶、養育子女,要從事勞動及各種社會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結成各種社會關係,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個體和社會存在、發展所必需的。總之,需要同人的活動緊密相連,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

    2需要的種類

    (1)按需要對象性質分類。

    1物質需要物質需要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對空氣、陽光、水、書籍等的需要都是物質需要。物質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也包括社會需要。

    2精神需要是人類特有的需要。如交際、認識的需要,創造的需要,美和道德的需要等。正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人們才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2)按需要的起源分類。

    1生理需要對飲食、休息、性、排泄等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它們是維持機體生存和延續種族所必需的。人的生理需要受到社會生活條件的製約。

    2社會需要對交往、勞動、道德、威信、美、認識等的需要屬於社會需要,它們是後天習得的,是人類在社會曆史過程中產生的高級需要。

    (3)需要層次分類學說。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haslow)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層次的。這個層次依次為生理需要,如饑餓、口渴等;安全需要,如安全感、穩定感等;歸屬與愛的需要,如社交、歸屬和友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自我實現的需要,即發展自己或實現個人信念、理想的需要。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代表個性發展的最高水平。他認為下一層次需要滿足到一定程度,才可能產生上一層次的需要。人類需要層次的升高與個體生長發育相一致,一個人出生時最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知識的增加,逐漸出現高層次的需要。很多的人都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但隻有少數人能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層次論在實踐中有一定的意義。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也有一定的局限

    首先,他的理論依據觀察和推理較多,雖然反映了一定的客觀事實,但缺乏客觀的測量指標。

    其次,他離開了社會曆史條件,離開了社會製度和階級地位抽象地談人性,這是行不通的。他把個體的自我實現作為最高需要,沒有在最高層次中強調為實現人類理想,為勞苦大眾獻身的需要,因而它就成了一種追求個人發展的需要自,這是不可取的。

    (二)動機

    1動機的概念及功能

    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和動力。動機和需要是緊密聯係的,人的絕大部分動機都是需要的具體表現,或者說是需要的動態表現。動機形成要具有兩個條件,即需要和外界的刺激或誘因。主體的需要必須在外界誘因的作用下,才能轉變為動機,從而推動人們朝向一定的目標行動。

    動機作為活動的動力,具有三種功能一是引起和發動個體的活動;二是指引活動向某一目標進行;三是維持、增加或製止、減弱活動的力量。正是由於動機具有這些作用,所以動機的性質和水平也必然會影響到活動的水平與效能。

    2動機的種類及表現形式

    動機是由需要引起的,任何需要都可以轉化為動機,因此對需要的分類可以視為動機的分類。

    動機作為個體的內部驅動力,表現於人的一切活動之中。不過,人類活動的動機並非事事時時都被意識到,而無意識的動機在人類生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弗洛伊德學說重視有意識的動機與無意識的動機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轉化。

    (三)興趣

    1興趣的概念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與肯定情緒狀態相聯係的積極的意識傾向。

    2興趣的種類  根據興趣的傾向性可把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1)直接興趣是對活動本身發生的興趣。

    (2)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的結果的興趣。人們常對某種活動本身並沒有興趣,但意識到完成這項工作任務的後果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去積極完成它,這種由活動後果的意義引起的興趣就是間接興趣。

    (四)理想

    理想是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目標的向往和追求。正確的理想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理想。理想受社會曆史條件所製約,在人生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五)信念

    信念是堅信某種觀點的正確性,並按照自己的觀點、原則去行動的動機表現形式。信念表現為人們對自己和社會的理論原理、見解和知識的真實性是堅信無疑的。它是認識和情感的合金,它不僅表現在對某種觀點的領悟和理解上,而且富有深刻的情感和熱情。

    (六)世界觀

    信念組成一定的體係,就成為人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態度,其中包括對人生的看法——人生觀。它是個性傾向性的集中表現,是個性心理的核心,也是個人行為舉止的最高調節器,它影響著人的整個精神麵貌。世界觀的穩定性賦予個性以堅定性和確定性。

    三、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一)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人們總是以完成某種活動的效果來評價某人能力的高低。例如觀察的精確性、記憶的正確性、思維的敏捷性是完成許多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力。活潑、沉靜、急躁、熱情等也是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心理特征,但它們不能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因此,不是能力。影響活動效果的因素除能力外,還有思想水平、知識水平、技能熟練程度、所用時間、身體狀況等。在這些影響因素中能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能力高的人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一切活動中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認識能力的綜合,也就是所謂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特殊能力是指某些專業活動所需要的,在特殊活動領域中發揮作用的能力,如音樂、文學、數學方麵的能力。

    人要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是有機聯係著的,一般能力在特殊能力中表現出來,一般能力的發展,也為特殊能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且在某種活動中發展的特殊能力,也相應地會促進人的一般能力的發展。

    2能力的差異

    能力的差異表現在質和量的差別上,這種質和量的不同,表現在以下方麵

    (1)能力的類型差異。在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上,人們都表現出類型差異。

    一般能力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由於各種能力因素不同的結合,以及各因素中各種特點的不同結合,構成一般能力的類型差異。例如在記憶方麵,有人識記快而遺忘慢;有人識記慢,遺忘也慢。有的屬於記憶的視覺型,有的屬於記憶的聽覺型,有的屬於記憶的運動型,有的屬於混合型。在思維方麵,有的屬於具體生動的形象思維,有的屬於抽象概括的思維,有的屬於中間類型的思維。

    在特殊能力方麵的差異就更加明顯,有人具有文學方麵的能力,有人具有數學方麵的能力等。

    (2)能力發展的水平差異。人類的能力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據研究,在一定大數量人口中,人的智力分布呈常態分布,即兩頭小,中間大。屬於中等智力的人約占60,聰明和較笨的約占18~1,超常和低能的各占1~2。但在小數量人口中,可能出現偏態分布現象。人的智力水平的差異大都用智商來表示。

    (3)能力表現的早晚差異。某些人在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某些方麵的優異能力,叫做能力的早期表現。也有人的優異能力表現較晚,屬於“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可能是客觀原因,如研究領域本身要求有長期性的特點,也可能是主觀上後期的特殊勤奮,也可能是早期環境不良,才能被埋沒、被壓抑,當條件改變後才表現出才能。因而,“大器晚成”,並不一定就是缺乏優異能力的人。當然,早慧和大器晚成都終歸是少數,一般人的能力得以充分表現大都在20~40歲之間。

    3製約能力發展的條件

    一般認為製約能力發展的主要條件包括素質、環境、教育及實踐活動。

    (1)能力與素質。素質是有機體生來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腦、神經係統、感覺器官及運動器官的解剖生理特點,特別是大腦的解剖生理特點。

    素質是能力發展的前提,是能力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沒有這個前提,能力就無法發展。嚴重的腦損傷和感覺器官的缺陷都是能力發展的障礙。

    素質不是能力本身,例如新生兒具有能力發展的物質前提,卻很難說新生兒有什麽能力。

    素質如何製約人的能力發展,至今尚未得到詳盡而確切的證明。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素質同腦的感覺器官的微觀結構有關,特別是和大腦皮層的細胞裝置、神經細胞層結構等個體特點有關。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特點對人的能力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2)能力與環境、教育及實踐活動。素質差不多的人,其能力發展的差別則是由環境、教育和實踐活動所造成的。

    許多研究表明,物質和文化環境的改善會促進能力的提高。

    兒童(特別是3歲以前)營養狀況對智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營養不良可以造成腦細胞數目低於正常發展兒童,從而影響心理功能的發展。

    家庭中環境刺激的質與量對兒童智力發育至關重要。對嬰兒來說,成人的愛撫,與他說話,用各種顏色、形狀的物品及玩具創造良好的環境,都可促進其智力發展。

    學校教育在兒童能力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與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是密切相關的。但是,知識、技能也不能無條件地轉化為能力。一般認為,知識的性質、分量、結構以及教學方法都對這種轉化具有影響。

    環境和教育僅是能力發展的外部條件,人的能力還必須通過主體的積極活動才能實現。

    “天才就是勤奮”,勤奮學習與勇敢實踐是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勤奮影響著一個人所從事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而能力就是在人的積極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

    勤奮、意誌力、需要、興趣、信念以及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點不僅影響能力的形成和發揮,而且還影響能力向一定的方向發展,構成能力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

    4能力測量(詳見心理測量一章)

    (二)氣質

    1氣質的概念

    氣質是不依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

    (1)氣質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的特性。所謂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是指心理過程的強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如有人是急性子,易受感情驅使,缺乏三思而後行的修養;有人冷靜沉著,是慢性子,遇事能冷靜思考;有人動作靈敏,言談迅速而有力量,不怕困難;有人行動遲緩,言談緩慢而缺乏力量。

    必須指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並不完全取決於氣質特征,它也依賴於活動的內容、目的和動機。一個人無論有什麽樣的氣質特點,當他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時,總會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幹勁倍增;反之,如果遇到不幸事件則會情緒低落、意誌消沉、活動受阻。這些涉及個人精神生活內容的心理活動的動力性表現,則不屬於一個人的氣質特點。

    (2)氣質的天賦性。人的氣質特點是在後天表現出來的,但具有天賦性。嬰兒剛出生後就表現出心理活動和動作上的差異,有的愛哭,有的愛笑,有的則比較安靜。這些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是胎兒期發展起來並受個體生物特性製約的,它為個體能力、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最初的心理基礎。

    (3)氣質具有獨特性和穩定性。氣質的獨特性是指每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氣質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動都塗上了個人的獨特色彩。

    氣質的穩定性是指某種氣質類型的人,在不同的內容的活動中都會顯示出同樣性質的氣質特征。

    2氣質類型及其特征

    通常把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等類型。

    (1)膽汁質。膽汁質的人心理過程具有迅速而突發的色彩,態度直率、熱情,情緒易於衝動,具有外傾性。其主要特征為智慧敏捷但缺乏準確性;熱情,情緒易於衝動;剛強,但易粗暴。

    (2)多血質。思維靈活,反應迅速,活潑好動,善於交際,但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具有外傾性。其主要特征為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善於適應變化的生活環境,但情感體驗不深。

    (3)黏液質。思維靈活性較低,考慮問題較細,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難於轉移,具有內傾性。其主要特征為穩定踏實,忍耐沉著,但生氣不足。

    (4)抑鬱質。這種人柔弱易疲倦,言語遲緩無力,膽小,愛獨思,善於觀察和體驗別人覺察不出的細小事物,不喜愛交際,具有內傾性。其主要特征為情感體驗深刻,有高度敏感性,細心,踏實,持久,怯懦,遲疑,孤僻。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遇到上述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代表,但多數人的氣質近似於某種氣質類型或者是幾種氣質類型某些特點的混合體。

    關於氣質類型的生理機製有多種學說理論,在此僅介紹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他通過對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的條件反射形成特點與神經係統具有的特性有關。他發現神經係統具有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三種基本特征。強度即神經細胞承受強烈刺激和持久工作的能力;平衡性指興奮和抑製過程的力量是否相當,有平衡、不平衡之分,而不平衡又有興奮占優勢還是抑製占優勢之分;靈活性是指對刺激物的反應速度以及興奮過程與抑製過程的轉化速度。這三種特性的獨特結合,表明了神經活動的特定類型。巴甫洛夫將其歸納為四種類型,其中三種歸為強型,一種歸為弱型,強型又分成平衡與不平衡,平衡又分為靈活與不靈活類型。巴甫洛夫這種分類正好與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分類相符合。

    (1)強而不平衡型(不可抑製型)興奮過程強於抑製過程,以易興奮、難於控製為其特點。

    (2)強、平衡、靈活型(活潑型)興奮抑製都較強,兩種過程易轉化,以反應靈敏、外表活潑、迅速適應環境為其特征。

    (3)強、平衡、不靈活的類型(安靜型)興奮和抑製較強,兩種過程不易轉化,以堅毅、遲緩為其特征。

    (4)弱型(抑製型)興奮和抑製都很弱,以膽小、經不起衝擊、消極防禦為其特征。

    3氣質在人生中的意義

    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其積極方麵和消極方麵,它不預定一個人的性格發展方向,也不預定他的能力大小。在整個人的個性係統中,氣質僅僅具有從屬意義,它隻是人的性格和能力發展的前提之一。

    氣質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掌握一個人的氣質特征,有利於更恰當地做思想工作,有利於更加合理地使用人才。在臨床工作中可以看到,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對待疾病,對待治療,尤其是對待痛苦的體驗和手術的態度都不一樣。例如對同樣的疾病痛苦,膽汁質的人可能無所謂,多血質的人可能麵部的痛苦表情十分豐富,黏液質的人可能一聲不吭,抑鬱質的人則可能叫苦不迭,焦慮不安。醫務人員了解這些特點,對於正確地診斷和治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生活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客觀事物作用於個體時,人往往會對它抱有一定的態度,並且表現出與這種態度相符合的行為方式。所謂態度,是指個人對某一客體所持有的評價與心理傾向。態度表現在人的行為方式中。

    性格是相對穩定的,但也是可塑的。生活條件的變化是性格變化的主要因素,主觀上的自我調節,也是性格改造的有利因素。

    2性格的結構

    性格是一個複雜的心理構成物的統一體。它不是個體某方麵的心理特征,而是心理各個特征構成的係統。

    確定人的性格結構,就是把性格的基本組成部分或性格的基本特性劃分出來,並揭示它們的關係。性格的基本組成成分首先是一個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另外還有影響著基本態度表現方式的人的理智、情感和意誌方麵的特征。

    (1)性格的態度特征

    1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態度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性格特征有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誠實禮貌或虛偽粗暴,富於同情心或冷酷無情等。

    2對待學習、工作、勞動和勞動成果的態度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特征主要有勤奮認真或懶惰馬虎,富於創造或墨守成規,勤儉節約或揮霍浪費等。

    3對待自己的態度方麵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特征有謙虛或驕傲,自尊或自卑等。

    (2)性格的意誌特征主要指人自覺地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的意誌水平。如人在行動上具有的自覺性、獨立性、散漫、任性、怯懦、優柔寡斷等特征。

    (3)性格的情緒特征主要指人們在情緒活動中所表現的強度、穩定性、持續性和主導心境方麵的性格特征。從強度來說,有人情緒活動強烈,整個活動被情緒支配,有的則情緒活動微弱。情緒的穩定性是指情緒起伏的程度,有人悲喜無常,就屬於情緒不夠穩定。情緒的持久性是指情緒保持的久暫,有人保持時間長,有人則短。主導心境是指一個人的何種心境經常占主導。有人經常是歡快的,有人經常是鬱悶的,有人經常是安靜的。通過不同的主導心境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與人的認識活動相聯係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理智特征。例如在觀察事物時,有人注意細節,有人注意整體;在解決問題時,有人傾向冒險,有人傾向保守,有人愛獨立思考,有人愛照搬別人的結論;在回憶往事時,有人很準確,有人卻總是粗枝大葉等。

    上述性格的各個方麵互相聯係,互相影響,構成統一的整體,存在於一個人的身上。由於性格在一定條件下以一定的具體行為方式表現,就必須從多方麵考察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才能了解他的性格全貌。

    3性格的類型

    雖然性格千差萬別,但許多心理學家仍企圖按某些特性對其進行分類。即某一類人具有這樣一些性格特征,另一些人具有另外一些性格特征,這一類人與那一類人就是不同性格類型的人。

    對性格的分類至今沒有公認的分類標準,這主要是由於性格本身的複雜性決定的。

    (1)按個體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把人的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兩種類型。屬於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經常對外部事物表示關心,開朗、活潑,情感外露,特別善於交際等;屬於內向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一般表現為沉靜,處事謹慎,深思熟慮,交際麵窄,較孤僻等。實際上大多數人屬於中間型。

    (2)按照一個人獨立性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為順從型和獨立型兩種類型。順從型的人容易接受別人的見解,獨立性差,易受暗示;獨立型的人則善於獨立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容易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別人。

    上述這些分類在現實生活中雖可找到代表,但有較大的局限性,並且不能反映出人們性格中的重要本質特征。但這種分類可加深對性格本質的理解,揭示性格的多樣性,為正確認識人的性格特點,區別不同類型,因材施教及適當使用人才提供理論依據。

    4性格的形成

    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性格形成的生物學條件。人的先天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和內分泌的活動水平對性格的形成是有影響的。人的身高、體形等外貌特點往往由於社會評價不同而影響一個人形成某種性格。具有生理缺陷的兒童容易形成內向、孤僻、急躁的性格。

    (2)家庭因素。家庭是“創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環境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對兒童性格形成起巨大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社會中各種道德觀念的集中化場所。目前人們十分重視對獨生子女的研究,因為獨生子女往往易被溺愛,容易形成自私、無禮、任性、缺乏獨立性等不良性格品質。如果對孩子過分苛刻,過分嚴厲,又會使兒童養成孤僻、抑鬱和執拗等性格特征。父母不和或對孩子要求不一致,還會養成孩子不誠實、投機取巧、過分警惕等性格特征。父母對集體、對社會、對公共財物的態度等,都是兒童耳濡目染形成性格的因素。

    (3)學校教育的作用。學校對兒童德、智、體的教育過程,班風、校風、少先隊組織、教師的思想品質等,都對兒童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4)社會文化因素。社會製度、文化背景,人們的經濟地位、風俗習慣、道德風尚等,對人的性格形成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5)性格形成過程中的主觀因素。性格形成離不開生活環境,但生活環境不能機械地決定人的性格。在同樣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的兒童,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這是因為外部生活環境對人性格的影響是通過人的主觀因素來實現的。

    性格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而發展,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學齡初期是不斷豐富完善和形成的時期,進入中學時代的青少年,性格就比較穩固了。

    5性格的鑒定

    人的性格盡管從許多方麵表現出來,但準確地鑒定一個人的性格仍然是不容易的。目前鑒定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談話法、個案分析法、作品分析法、自然實驗法和測驗法等。要想全麵了解一個人的性格,須將上述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四)個性心理特征與疾病

    醫務工作者了解和研究病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有著重要意義。引起疾病以及使疾病持續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如遺傳、生物、理化等因素,但絕不能忽視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社會心理因素又因人的年齡、生活環境、個性特點不同而有差異。不同個性特點的人對同樣的心理社會刺激可產生不同的評價,能夠導致機體產生不同性質、不同水平的情緒反應以及獨特的心理和生理方麵的變化。由此可見,社會緊張刺激能否引起不良的心理應激,從而導致疾病,導致什麽性質的疾病,人格因素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個性心理特征與疾病關係的若幹表現

    1已形成的個性特點可因某些疾病而發生改變,成為診斷和鑒別的根據之一。如腦外傷後,特別是額葉損傷後,病人喪失原有的性格,情緒不穩、易激怒、自製能力差;有的人憂鬱、孤獨、對事物缺乏興趣……

    2個性特點可能成為某些疾病發病的基礎。弗裏德曼將人格分為a、b兩型,a型人沒有耐性,爭強好勝,易於激動,常有時間緊迫感;b型人悠閑自得,不好爭強。在食物、年齡和吸煙等因素相仿情況下,a型組原發性高血壓和冠心病明顯高於b型組。

    3個性特點也可能影響病人行為表現。疼痛是常見的症狀,但痛的程度和表達的方式可因個人性格、氣質不同而有所差別。

    (周明偉  金曉莉  張東寧  黎  莉  胡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