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心理應激的預防與應對
字數:4499 加入書籤
良性應激(指適度應激)對人的心身健康有積極意義。不良應激(指過強或持續過久的應激)往往起著幹擾和妨礙作用,不僅可直接影響工作效率、事業成就和生活質量,而且還有礙於個體的心身健康。從這一角度看,心理應激必須加以控製,或者使用妥善的辦法加以應對。
一、避免與應激源接觸
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環境中,應激源比比皆是。因此,想用完全消除應激源的方法防止心理應激是做不到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采用回避、不接觸的辦法,還是可以防止或減少某些心理應激的產生。例如,在發生爭吵時,某一成員可以暫時離開現場。對於身患“絕症”者,可不讓其參加朋友的遺體告別儀式,這樣可以避免勢必出現的心理應激。
二、心理防禦機製
(一)概念
心理防禦機製又稱為心理防衛反應,是指人們為了應付心理壓力或挫折,適應環境而使用的一種策略。這種心理上的策略,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中被運用的,它能使人心安理得,可以減輕人們由於心理壓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緊張不安、焦慮和痛苦。心理防禦機製是常見的心理現象,應具有以下特點(1)無意識性。(2)特異性,即個體都有慣用方式,且這些方式成為個體的一部分。(3)本質上大都是自我欺騙,基本機製是偽裝和否認。(4)目的性,即防禦機製是有目的的,但不具有因果性,挫折和焦慮並非必然導致自我防禦。(5)多樣、交叉和協同性,強調各方式有一定交叉,且常以數種方式並用,以求協同效果。(6)可見於正常和異常心理活動,既可達到正常適應,也可導致病態。
(二)常見方式
1否認
否認是一種比較原始而簡單的心理防禦機製。它把已經發生而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定,認為根本沒有發生,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如親人突然死亡,自己身患癌症,有的人根本不予相信,認為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這種否認,可以保持暫時性的心理平衡,減少心理痛苦,避免精神崩潰,但這畢竟是“自我欺騙”,最終還是必須承認現實。
2轉移
由於某些原因,對某人或某事無法發泄自己的感情,便在潛意識之中,把它轉移到可以替代的人或物上去。例如“遷怒”,丈夫受上司批評,回家對妻子出氣,妻子打孩子,孩子踢小狗。
3退化
指當人們遇到挫折或心理壓力時,便以比較幼稚的方式來應對現實,滿足自己的需要和。退化機製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一些成年女性在遇到挫折或疼痛難忍時會失聲痛哭。這就是運用幼稚的方式來應對,是一種退化現象。病人角色的強化,即軀體逐漸痊愈,但心理上不願退出病人角色也是退化現象。從醫學心理的觀點來看,退化機製主要是為了爭取別人的同情、幫助和照顧,減輕心理上的痛苦和壓力。
4合理化
人們在受到挫折或行為表現不符合社會規範時,給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來解釋,原諒自己,以得到自我安慰,這就是合理化。如“酸葡萄效應”,凡是自己得不到或者沒有的東西一律都不好。與此相反,在得不到葡萄隻有檸檬時,認為檸檬也是甜的。這就是“甜檸檬效應”,即凡是自己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財去人安”、“知足常樂”等,就是合理化的典型例子。
5壓抑
人們把一些不能忍受或引起內心痛苦的念頭、感情或行為,盡量抑製下來,不主動去思念,以保持心境的平靜,這就是壓抑的心理防禦機製。比如,人們常把痛苦的事件、不幸的經曆“遺忘”,別人問起時,總是說“不知道”、“記不起來”,這就是為了避免提起此事而引起痛苦。這種心理防禦機製對解決實際問題不一定有效,但可以使人們的心境暫時平靜。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來看,壓抑情緒是有害的,適當地宣泄,才有益於心身健康。
6升華
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防禦機製。人的某些行為或,不能為社會所認可時,將其導向比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創造性、建設性,有利於社會和本人,這就是升華機製。據說歌德年輕時,曾經遭受過失戀的痛苦,幾次想自殺,把匕首放在枕頭底下睡覺,但他終於抑製了這種輕率的行為,把自己破滅的愛情作為素材,寫出了震撼世界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而普希金在發覺自己的妻子另有新歡時,卻采用了與情敵決鬥的愚蠢舉動,結果中彈身亡,成為失敗的英雄。一個人遇到挫折,一味地生氣,灰心喪氣,是無濟於事的,精神振作,把憤怒化為力量,才是生活的強者。
7幽默
這也是一種積極的防禦機製。當一個人遇到挫折時,常可使用幽默來化解困境,維持心理平衡。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劑,一個得體的幽默往往可以使一個本來緊張的氣氛變得比較輕鬆,使一個窘迫尷尬的場麵在笑語中消逝,使憤怒、不安的情緒得以緩解。恰當的情境使用恰當的幽默,顯示一個人成熟的人格及其修養水平。
心理防禦機製,原為精神動力學派的基本概念,許多解釋常源於精神分析學說,是否恰當,有待進一步討論。從實際情況來看,采取心理防禦機製,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所遭遇的心理挫折和壓力。心理防禦機製是人們受到挫折和壓力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和行為,是日常生活常有的心理現象。心理防禦機製的種類很多,對於每個人來說,他遭遇挫折時,究竟采用哪一種心理防禦機製,除了挫折的背景外,還與他的人格特征、生活經曆及文化背景等有關。了解這一點,我們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中,可以幫助和指導病人,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采用恰當的應對方式,以減輕或消除心理挫折或壓力引起的痛苦。
三、培養良好的個性(增強自身應對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事件普遍存在,但同一應激事件,每個人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強度不同,采取的應對方式亦各異,其原因主要與個人經驗、個性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有關。個性影響著人們對應激源的認知和評價、對社會支持的態度、對應激的處理方式以及應激反應中的行為表現。例如,一個內向、順從、依賴、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喜歡與人交往、膽小害羞的人,往往過低估計自己的應對能力,遇到應激事件精神高度緊張,不知所措,在嚴重的應激事件前,甚至可出現心理休克。具有這種個性的人情感不願外露,得不到恰當的心理宣泄和社會支持,較難從應激困境中解脫出來。相反,樂觀、自信、善社交的人,遇事能冷靜、沉著對待,善於思索,且主動尋求社會支持,常“急中生智”,能較好地處理各種應激事件。因此,培養良好的個性特點,能增強自身的應對能力。
(1)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和信念。態度和信念是個性的核心的組成部分。人們對事物所采取的態度和信念影響應對能力,一個精神世界充實、樂觀、有進取心的人,會有效處理各種緊張情境和事件;一個有明確奮鬥目標的人,在緊張的場合會更快地恢複心理上的平衡。但作為人的生活態度和信念,不是一朝一夕的產物,應從小開始培養。
(2)主動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自己適應應激的能力。人們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可培養自己處理各種複雜事件的能力及遇事沉著對待善於思索的個性特點,能較好地處理各種緊急事件。相反,極少參加社會實踐的人,就會遇事慌張,不知所措。
(3)正確估計自己的應對能力。培養樂觀、自信的個性特點,主動參與社交活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遇事積極尋求社會支持,能較好地適應各類應激環境。
四、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他人及社會團體對某人或某些處在適應困難情境中的人,通過人際關係,采用各種方式,幫助其盡快適應的過程。當個人遇到各種困難時,來自社會各方麵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事實已證明這種支持係統對應激反應能夠起緩衝作用。例如,有人觀察到存在應激因素時,人們對疾病的易感性並不很高,隻有在既麵臨應激性因素而又缺乏家庭社會支持係統時,疾病的易感性才提高。在174年澳大利亞達爾文市遭受颶風襲擊的事件中,0的房屋倒塌,3萬多人流離失所,有人對疏散人群進行了實際調查,發現在同一緊張處境下,社會支持較多的人未發生精神崩潰,自認為社會支持少的人則很快發生精神紊亂,他們認為社會支持在緊張過程中起著緩衝作用。社會支持的方式是多種多樣且聯合起作用的,主要包括(1)安慰,這是最基本的方式,這建立在同情和分擔痛苦的基礎上;(2)提供信息,這是從理智上支持,在恰當的時候幫助當事人客觀地分析事態特點、轉機、後果,采取某種處理方式可能出現好的結局;(3)創造條件,使被支持者不失尊嚴地發泄,這是用行為告訴對方,別人理解、同情、寬容你,並願與你共同忍受痛苦;(4)幫助被支持者尋求回避應激源和消除應激源的途徑;(5)幫助被支持者與其他人和機構建立聯係及汲取更多支持;(6)改變生活和學習工作環境,協調人際關係;(7)沒有大應激事件出現時,對某些個性不良者應保持適當的微小刺激,以提高應激的耐受力和適應力;(8)借助藥物、器械及其他心理療法,改善當事者的認知、情緒和行為。
(趙靈 王培 金曉莉 杜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