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安慰劑的心理作用及安慰療法
字數:2269 加入書籤
一、安慰劑概述
安慰劑一般是指能對病人產生治療感或通過心理作用產生療效,但客觀上無治療作用的製劑。
對安慰劑的定義曾有過不同的認識。151年出版的dorn醫學詞典將安慰劑定義為“一種沒有作用的物質或製劑,以往用以取悅或慰藉病人,現在還用來做對照實驗以決定藥物的效力。”這一定義為許多工具書所引用。15年aksharpiro把安慰劑定義為“一種不包括藥物(或包括與病人病訴無關的藥物)的製劑,用於病人,使病人相信他正在接受治療。”安慰劑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的安慰劑,如糖片、澱粉片、生理鹽水、開水等,這些物質對人的生理機能不起任何實際治療作用;另一類是“非純粹的”安慰劑,也可稱“摻雜的”安慰劑,其中含有不足以達到治病作用的小量藥物,或與所治疾病無關的藥物,如非維生素缺乏症運用的各種維生素片劑等。以後對安慰劑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廣義的安慰劑還包括手術及其他手段。如164年aksharpiro把安慰劑定義為“任何治療程序或治療程序的一部分,對病人的症狀、症狀群或疾病產生療效,但客觀上對所治療的情況並沒有特殊作用。”安慰劑對於某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信任的病人,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出現希望達到的療效。這種反應被稱為安慰劑效應(pceo effect)。
利用安慰劑產生安慰劑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安慰療法自古有之。aksharpiro指出,1世紀後期以前的醫藥的曆史可以叫做安慰療法的曆史。當然,這主要指西方醫學。在歐洲古代醫學中曾有過許多奇怪的療法和製劑,包括動物身體組織器官等物質,還有放血等。這類方法直至今日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許多醫生仍在自覺不自覺地使用著安慰劑。152年,ddanlop研究了英國醫生的處方17000張,發現其中有1/3的藥應屬於安慰劑,而對所治療的疾病沒有特殊的化學治療作用。我國有學者調查某醫院門診100張處方,發現約有1/4的藥物應屬於安慰劑,其中包括僅有少量鎮靜藥的健腦合劑、少量維生素和含有無作用藥物的膠囊等。
hhaas163年在當時的文獻中發現,除了疼痛以外,安慰劑對許多情況都有療效,其中有頭痛、暈船、失眠、神經症、腦栓塞、精神病、哮喘、幹草熱、感冒、咳嗽、心絞痛、高血壓、間歇性跛行、關節炎、胃腸功能紊亂、皮膚疣、變態反應、痤瘡、骨骼疾病、吸煙、老年性腦病、糖尿病、肥胖、慢性蕁麻疹、遺尿和視力異常等。目前,在醫學領域,安慰劑的應用是很廣泛的。臨床中,當患者對某種藥物堅信不疑,應用該藥就可以產生安慰劑效應。
在評價某種新藥的療效時,也要將安慰劑效應估計進去。這就是為什麽有些新藥剛問世時被認為是“靈丹妙藥”,繼而便身價驟跌的原因。一些江湖醫生之所以有市場,運用安慰劑效應是其重要原因。
二、安慰劑的療效與機製
在人類與疾病的鬥爭中,安慰劑的作用是肯定的,尤其是治療一些功能性疾病。hkreecher複習了文獻,發現安慰劑治療疼痛平均有效率為35,而且療效和病人當時對疼痛的焦慮程度成正比。他還發現用安慰劑治療實驗性疼痛,其鎮痛效果僅為3。他認為臨床上病人疼痛所伴有的焦慮和恐懼都是反應性的成分,這種成分高於實驗性疼痛。
安慰劑的作用機製取決於醫生和病人兩個方麵的因素。醫生的威望以及使用技巧是產生安慰劑效應的重要因素,但病人的因素更為重要。後者包括病人的求治,對醫生的信任程度,暗示性和人格因素等。那些好與人交往、依賴性強、自信心低、暗示性高、注意自身狀況、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的人,更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效應,這類人被稱為安慰劑反應者。
lcpark和lvil推想,安慰劑的作用是使病人相信醫生開的藥有積極療效。他們對剛入院的神經症病人做了實驗,告訴病人說“有許多病人和你們的情況一樣,吃了這個藥丸有幫助,但裏麵完全沒有真藥。我們想這個藥丸也能對你們有效,像對別人那樣。”服藥後一周再見麵,在同意接受這一治療的14例病人中,13例有實質性好轉。這個結果並不能否認病人的心理作用,因為已經告訴他們藥丸中沒有真藥,並不能斷定他們會對後麵的話認真相信。而且有的病人在和醫生初次會麵後病情即有好轉,因為醫生的會見給了他希望、溫暖和同情。
有人發現,安慰療法不僅使病人主觀上感到有效,還可檢測到相應的生理參數的客觀改變。如中性白細胞數增加,嗜伊紅細胞減少等。安慰劑也可以產生和所代替的藥物相似的毒性反應,如用白水代替致幻藥同樣可引起幻覺,用安慰藥片代替抗痙藥同樣可引起惡心、頭暈等感覺。這些反應的出現約占病人的~25(beecher185)。但是,對安慰劑及其療法的確切機製,仍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