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各有難題

字數:5777   加入書籤

A+A-


    高家在村裏,甚至到整個隊上,提起來都讓人豎大拇指。

    啥時候看人家吵過,更不要說打架。

    今天高朋舉這一架,把整個老楊屯都驚呆了,當天沒有人去高家,誰也不知道怎麽樣了, 第二天村裏的婦女們陸續的往高家湊。

    張新陽沒那麽八卦,當天高朋舉打架被他父母拉開之後,父母也回來了,第二天也沒去打聽,隻知道高朋舉第二天就回市裏了。

    最後真相還是從堂弟那裏知道的。

    “高朋舉打的是他小舅子。”

    張母恍然:“我就說不認識呢,原來是他小舅子, 啥時候來的?咋沒看到?人來做客還把人打了,這哪行啊。”

    張萬龍得意的揚著下巴:“二娘,這個你就不知道了,聽說和那個楊彤有關。”

    生怕二娘不知道楊彤是誰,還強調一遍:“那個園藝師,那個女的。”

    “你聽說啥了?”張母看他這副樣子,哪裏還不懂的,索性直接問了。

    “整個大安大隊都知道了。”

    這話還真不誇張,要不老人總說呢,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特別是農村,誰家有點事,一傳十,十傳百,哪能瞞得住。

    “到底怎麽回事?”張母等了半天也沒聽到原因,隻能追問。

    “反正和那個園藝師有關,打架之後楊彤走了,高朋舉也走了,他小舅子也走了。不然他結婚這麽多年,啥時候看到他小舅子來過,人來了就打架, 姐夫和小舅子打架,和外人沒關吧?楊彤卻走了,一看就是和她有關。”

    張萬龍反複強調,不過推理得也不是沒有道理,張母點頭,卻也沒再追問。

    這事在村裏議論了幾天,最後到底咋回事也沒人知道,高朋舉又跑回城裏了,看不到人,村裏人的話題也慢慢轉到各家糧食賣了多少錢的事情上。

    如今休息下來,大家也想趁著下大雪之前把家裏地裏的秸稈處理掉。

    張新陽也沒閑著,他打算從屋裏燒鍋爐取暖這事上著手,讓村裏人看到秸稈的用處,又能省錢。

    十一月天氣已經冷了,張新陽把西屋收拾完能住後,就搬了過去,每天自己燒炕,隻是屋子冷,按張母的意思安裝好鍋爐後再進去,不然凍到。

    張新陽說沒事, 又將買鍋爐的事情攬了過來,張母自是信得過兒子,聽說兒子在網上買的也沒說什麽,雖然生活在農村,不過網上購物早就走進人們生活,張母自己現在看直播也會在網上買些東西,開始不會就隔壁劉英回來求劉英幫著買,後來幹脆讓劉英教她,自己開始網購。

    與張母相反,張老漢不讚同這些東西在網上買,他的想法也簡單,這東西雖然不值啥錢,可沒親眼看到,哪裏知道質量怎麽樣,但兒子和老伴都讚同網購,他嘮叨兩句也就不再管。

    結果等東西送到家裏時,張老漢看著“鍋爐”圍著打量好幾圈,總覺得哪裏不對,一時又說不上來,反正和他看到的那些鍋爐一樣,但有些地方又不對勁。

    張母如今最喜歡的就是養生,所以學會網購之後購回家的東西,第一個舉動就是看品牌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然後去網上查品牌。

    這一看,發生不對勁了。

    “生物質鍋爐是啥玩意?”

    她的話音剛落,張老漢眼睛也瞪大:“這是你弄的新玩意?”

    張新陽不急,耐心的給他們講,“爸媽,咱家每年取暖燒煤最少兩噸,去年煤一千一噸還不是什麽好煤,燒煤花錢多還汙染環境,這個生物質鍋爐就不同了,以生物質能源為燃料,就比如秸稈,隻能用你們每年取暖一半的錢,燒的卻比用煤燒的還要熱。”

    兒子這些日子一直和侄子在研究秸稈的事,張老漢知道兒子不可能放棄,現在看到這個什麽生物質鍋爐,也懶得說他。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他們接受新的事物,更有新的理念,這半年來張老漢從開始不服不認同,到服了,心態上的轉變,他自己最是清楚。

    張母是不在乎這些,隻要自家老頭子不鬧騰就行,看老頭子不說啥也來了興趣:“從哪裏塞柴禾啊?這燒柴禾得一直往裏添柴吧?還得切碎了吧?”

    “要按你說的,還用啥鍋爐,直接自己燒柴禾就行了。”

    “那能一樣嗎?沒聽新陽說這是燒生物質能源的。”

    “知道燒能源,你還問怎麽添柴?”

    張母被老頭子懟的說不出話了。

    兩人一輩子相處模式就這樣,張母早就習慣了不會生氣,不理他隻問兒子。

    “把秸稈粉碎後壓成顆粒,燒那些顆粒就可以。”張新陽也是多方查資料才打聽到的,“海倫那邊已經幾年前就用上了,效果很好,把爐裏填滿顆粒就不用管了,和燒媒一樣。”

    “那這個好啊。”張母看著生物質鍋爐,“那能用咱們的秸稈換嗎?”

    “媽,你們每年處理秸稈都是燒,能拿去賣錢你們早就賣了不是嗎?不過我可以和秸稈回收場那邊商量一下,讓他們自己過來把秸稈拉走,這樣也省著大家天天偷著去燒秸稈,最後還要被拘留。”

    “那你試試吧。”張老漢這次沒說兒子想法天真。

    得到父親的認同,張新陽也有了動力。

    他知道靠自己不行,第二天去找了高毅江,以整個大隊出麵聯係廠子那邊,這樣對方派車過來拉秸稈也不用擔心變卦而白跑一趟。

    何況家家秸稈的事情,也得隊上去和老百姓談。

    事情初期談的並不順利,畢竟他們附近就有很多秸稈,沒有必要花費多餘費,還要從四百多公裏外過來拉秸稈。

    高毅江並沒有放棄,私下裏和張新陽談過之後,這事還得由鎮裏出麵,畢竟這是好事,由鎮裏和海倫那邊領導聯係,再由那邊領導聯係廠家。

    幾經周折,最後通過省農村能源總站那邊的領導出麵,生物燃料加工廠那邊同意過來拉秸稈,但是秸稈打包要由他們自己完成。

    高毅江鬆了口氣,另一個難題又來了。

    他們這邊打包機還真不多,倒是他去南方時看到過打包的秸稈。

    而且一台打包機要十六七萬,雇打包機打包的費用老百姓一定不想出。

    高毅江這幾天往張家跑得多,說起打包費用來。

    “三百多一晌地,按理說不多,可老百姓過日子仔細,一分錢掰成兩分花,一把火燒了還能給土地做肥料,誰會心甘情願掏那三百多塊錢?”

    而且誰家隻是一晌地?多是一晌半地,這樣差不多就五百塊錢。

    別看現在家家條件好了,可年歲大的人和兒子分開過,過年也不會舍得掏五百元買年貨,所以這五百塊錢想讓他們往外掏,怕是難。

    高毅江去張家的時候多了,村裏也就慢慢知道他們在為秸稈處理的事情忙,現在沒事家裏閑下來,聽說張家買了一個新能源鍋爐,不用燒煤,好奇的人都過來看了。

    現在外麵零下十多度,對北方人來說還不算冷,一般家裏都是早晚燒一下鍋爐,把屋裏暖暖就行了,反正睡覺時往熱炕上一趟,蓋著厚被子也不冷。

    但是進了張家就不一樣,鍋爐燒了之後也不停,所以穿棉衣進來坐一會兒就熱得一身汗。

    而且這個鍋爐燒了之後,煙筒跟本看不到冒煙,大家越看越是覺得新奇,聽到比燒煤還便宜後,有些人心動了。

    能待在暖和的屋子裏,還不用花那麽多錢,誰不喜歡啊。

    張新陽借機也推薦大家買,畢竟現在大部分人家還沒有買取暖的煤,可買鍋爐的錢就又讓大家猶豫起來。

    “一年能省下一千多的煤錢,還能全天二十四小時屋子取暖用熱水,用煤可做不到,這樣算其實也不算多花買,用幾年燒煤的錢買新鍋爐又能屋子裏一直暖和,說起來還是合算的。”

    最後第一個決定買的是李家兄弟,當天晚上孫紅梅直接到張家來,把錢給了張新陽,讓他幫著買鍋爐和燃料。

    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天個,村裏陸續有十多家都讓張新陽幫著買了。

    高毅江過來後聽到了很高興:“慢慢看著好用,大家都會用這個。”

    “高叔,其實現在這種燃料加工廠以咱們北方的秸稈量,跟本忙不過來,為了長久能這樣發展,最好還是建一個燃料加工廠,也算發展本地經濟。”

    “你說的不錯,這個問題我也想了,今年把東西送人家那裏去,聽說這個東西還能賣錢,咱們的卻是一分錢沒有,還要求人回收,這就是問題,第一年求人行,第二年呢?”高毅江看著麵前的年輕人,心裏憋了很久的想法突然忍不住問出來,“新陽,你有沒有想過做村長?”

    “啊?”張新陽被問得愣住,反應過來後笑了,“高叔,我不行,我哪懂那些。”

    “什麽懂不懂的,能帶著村裏發家致富,那就是好幹部。”高毅江知道一句兩句說不明白,也不在繼續這個話題,說出了這次過來的目地,“現在就是打包秸稈的問題了,一家一家做工作也沒用,五百塊錢不多,卻也不少,主要是大家都是過日子仔細的人家。”

    “慢慢來,總會有辦法的。”張新陽勸著。

    其實開始時他就有別的想法,把秸稈送給打包秸稈那些人,他們有打包機,打包之後可以直接把秸稈拉走賣錢,但是這些並不是由他能做主的。

    另一點,他也明白高叔為何這樣做,農民自己燒了不覺得心疼,隻當給自己家土地做肥料了,可是看別人拿走掙錢,心裏就不會好受了。

    畢竟誰也不會嫌棄錢多。

    最後高毅江也沒找到好辦法,天色已不早,先回家了。

    事情僵在這,張新陽心裏也著急,他怕再這樣耽誤下去,農民就會放謊了,畢竟雪一下,秸稈被雪埋,今年就不能放謊,隻能等到開春,那樣耽誤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