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成龍
字數:3970 加入書籤
馬上就要迎來故事的小高潮,眾人心中一凜,瞬間變得精神無比。
“那乞丐已經死了。”明月丟下這麽一句話來。
眾人仰著頭看她,不屑地聳肩——就這?
然而她接下來又道:“但是鮑女史隔壁村子的人,全部死了。”
“是乞丐帶來了鼠疫?”蕭瀲問道。
他是帶兵打仗的人,知道這樣一死死一村的情況不多見。要麽是戰亂,要麽是瘟疫,無外乎這兩種。
“的確是瘟疫,不過…”明月笑著搖頭:“原因你們肯定猜不出來。”
如意也心急——鮑女史她也認得,隱約聽說過這件事兒,但是沒聽過它的來龍去脈。
既是真事兒,那麽就比不知道真假的故事有意思多了。
“別賣關子了,您快講啊。”她催促道。
明月身子微微前傾,雙肘撐在桌上。
“原來那乞丐並不是個乞丐,他是南詔的一位極有命的術士。”
“據說精通奇門八卦之人,鰥寡孤獨殘缺至少會占一樣。這術士為南詔達官貴人看相算命看宅陵,一生無妻,僅有一子是收留而來。”
百裏潭下意識地看了看步淩虛,步淩虛也看了一眼懷中的瓜瓜。
好像…真是那麽回事兒…
明月不知道他們倆心裏的彎彎繞繞,繼續道:“他精通玄學異術,早就算出自己會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時死,所以用了兩年的時間走了南詔、吐蕃,最後來到大魏,卻看中了徐州犄角旮旯的一個小村子。”
“之前我也講過,徐州出過不少帝王將相,的確是塊風水寶地。這位術士呢,就看中了鮑女史家隔壁的村子,所以一直在觀察。”
“待他觀察了數月後,終於看到那村子地底下藏有龍脈。”
百裏潭與步淩虛均好此道,聽她這麽講,也點頭附和:“龍脈不僅能旺這一方水土,還能鎮壓邪祟,保佑這處不受洪澇之患。且若有老人發喜喪,埋在龍脈旁,還能旺子孫後輩。”
明月頷首:“的確是。可若埋在龍脈之下呢?”
百裏潭蹙眉:“龍脈乃是應天而生,如果想要埋在它下麵,萬一動了龍脈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
“是了。”明月道,“可那南詔術士極為小心,並不曾動龍脈。”
“他想成仙?”百裏潭瞬間便懂了那術士的打算,他冷笑一聲,臉上萬分不屑,“凡夫俗子,不努力修行,想借別人地下的成仙?癡心妄想。”
眾人雖然不懂,但是隱隱約約也明白了百裏潭的意思。畢竟仙人什麽離自己太遠,成仙是永遠不可能的。
“他的確是這麽想的。”明月接過話來,“尋到龍脈之後,他算好了自己死亡的日子,便聯係了自己養子讓他來替自己下葬…嗯…與其說是下葬,不如說是埋屍。”
“埋屍?”
明月柔聲答:“埋屍。”
不等人發問,她便繼續講了下去。
“那術士仔仔細細地吩咐了自己養子——埋在何處,何時埋葬,掘地幾尺,都告知了他。有一樣很重要的要求也強調了幾次——不能穿衣服。”
眾人奇道:“不穿衣服下葬?”
這個時代,流行土葬。且人在死後都會化妝,穿著壽衣躺進棺材裏埋入地底之中。
而王公貴族下葬,甚至還要穿金戴銀以示身份高貴。
百裏潭和步淩虛差不多猜到這人想要做什麽,隻是冷冷坐著,並沒有插嘴。
“他的確是這麽要求的。”明月繼續道,“若說專業,他的確專業。他鑽研玄學已經到了出神入化之境。”
“因書上提到過,以特殊秘法埋葬在龍脈之下,便能夠汲取龍脈之氣,借著它的運勢成龍登天。這術士想要化龍成仙,就必須赤身葬在龍脈之下。”
“他算到了一切,卻沒算到他的養子是個孝子。”
“術士死的那日,正好是他算出來的那日。他那養子也趁天黑將他屍首埋葬在龍脈之下。隻是…”
明月瞧了一圈兒,見幾人個個都瞪圓了眼睛看著她講,明顯入了戲。
成就感爆棚的她繼續講下去:“隻是他養子將他埋進土中後,卻覺得養父一生無妻,僅撫養他一人實在辛苦。加上人一死他本就悲痛,便想盡足了孝心。”
“為人子女的,沒有給父親風光大葬已是不孝。如今父親死後,竟然連一件衣裳都沒有,光著身子下葬,跟路邊的野貓野狗有何異?他悲從中來,又臨時做出一個決定。”
“那就是好歹要給他爹穿上一條褲子,算是遮遮羞。”
“他不懂玄學,不知道這赤|身下葬的講究。於是第二日,那村子裏的人便染上奇怪的瘟疫,且隻有染病的隻是本村之人,鮑女史家中所在的村子離得近,卻無一人生病。”
聽到這裏,百裏潭倒是清楚。其他人不清楚,卻覺得甚是詭異。
“他養父本想著靠龍脈之氣成龍登天,算到了一切,獨獨沒有算到養子最後給他穿了一條褲子。”
“正是這條褲子,讓本應化龍的他變為一條巨蟒。這條巨蟒摧毀了這個村子賴以為生的龍脈,使多數人瘟疫纏身,不消一月便死了一半人。”
這種事情玄之又玄,誰也說不準。
“後來呢?”蕭讓又問。
他已經從無神論者變成了堅定的道家門徒,他老老實實地等著明月能給個圓滿的解釋。
畢竟因為一個人的私欲而死了這麽多人,實在是有些不公。
但故事,大家總想著能有個好的結局。
明月也不賣關子,直接就給了後續。
“後來,有一位得道高僧來到此地。這位高僧比那術士還要厲害,一眼便看出這村子裏的人並不是真的染了瘟疫,而是龍脈被巨蟒損壞所致。”
“他能耐大,尋來了術士的養子,讓他將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那位大孝子講到給養父穿褲子時,和尚念了句佛,拿出了一個包袱來。”明月四處瞧瞧,翻出了一個小小的香爐,往桌子上麵一放。
“那和尚的包袱裏有許多小小的香爐,他將香爐全部掏了出來,正好十八個。”
“和尚說:‘阿彌陀佛!你養父造的孽,如今你替他還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