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紙幣防偽技術
字數:3153 加入書籤
李孟羲開始研發票據了。
之前一直未研發票據有多方麵的原因,一是需求不緊急,二是沒有充足的染料。
現在,需求臨頭,且時節正好,野外有充足的各類花草染料可用於印刷所需。
巨鹿現在需要的票據是,緊要需求沒有,但,一段時間之後,隨著巨鹿城內的各項生產開始繁榮,有了足夠產出,有了足夠的物資去分配的時候,到時,分配布匹得有布票,分配肉食,得有肉票,分配鹽得有鹽票,還有油票,醋票,等等。
票據印刷不難,巨鹿有足夠的紙和已經算得上成熟的印刷術,唯獨需要考量的是如何防偽。
問,一張票據,可以有哪些防偽手段呢?
不妨,用控製變量法來分析。
構成一張票據的因素,包括,紙張,文字,圖樣,色彩。基礎要素,就這麽多。
於紙張,有厚薄,材質,形狀之區別。從材質,為增加彷製難度,應該用更難獲得的紙張作為票據材質,而紙張難得程度跟製作難度成正比,最難製作同時也是質量最高的紙張,是構樹皮紙。
構樹皮天然是白色,且質地細膩堅韌,造成的紙張也非常結實,極適合作為造幣用紙。
再於紙張厚薄這一因素,想造出成千上百張厚薄完全一樣的紙,難度不小,曾為測試不同紙張的強度,李孟羲找到了製作同厚度紙張的方法。方法是,用統一大小的鐵管,裝同樣多少的紙漿,再倒在同樣大小的模具上,再拿木板刮平,同樣厚薄的紙就造出來了。
強求紙張質量的統一,製造難度大,也就隻有在製作高價值的東西時才用的到這樣繁瑣的技術,而票據,恰就是高價值極重要的東西。
再有,於紙張形狀這一點,紙張形狀容易彷製,但剪裁是一個技術門檻。剪裁技術不行,票據邊緣勢必毛糙,且紙幣會剪的大小不一。李孟羲手裏暫時沒有厲害的剪裁技術,但這不影響他在剪裁技術這一點設定一個防偽門檻。
於紙張本身,可防偽的技術點,便有材質,厚薄,剪裁,這三種。
然後,文字。於文字,其變量又有,文字字體,大小,顏色,至少有這麽三個變量。文字字體越複雜,想彷造的完全一樣就越困難,文字越小越精細,彷造越難。於顏色,用比較稀缺的顏色來印刷票據,則能有效提高外人的彷製成本。若是,能配一種顏色獨特的特種顏料,那別人幾乎就不可能偽造出來了。
再有,票據上的圖樣,圖樣跟文字差不多,圖樣越複雜,別人想偽造的一模一樣就越困難。
紙張,文字,圖樣,色彩,這隻是票據最基本的構成因素。
高級防偽手段,還有從結構上來防偽,結構指的是——水印。
李孟羲整體梳理了一下票據可用到的防偽點,大概有,紙張材質,紙張厚薄,紙張剪裁,印刷字體的複雜度,字體顏色,字體大小,還有圖桉的複雜度、顏色、大小,還有水印。
至少有這麽十類防偽手段。
在這些所有防偽手段中,別的都不難,獨防偽水印有點難度。
不巧,李某人看過造假鈔的電影,知道水印是怎麽加的。
正規印刷廠,是用鋼絲滾筒在紙漿中滾出來的水印。
造假的話,可以先在一張紙上做水印,然後,再上下夾兩層紙,三層紙一夾,啪!水印就夾進去了。
鋼絲滾筒一定超級難,不然造假幣的人不會退而求其次用夾層來做水印。
所以,水印就用夾層法好了。
李孟羲思得十種防偽技術,當中有七種已不是問題,唯,剪切技術,彩色油墨,還有水印,這三個問題尚需解決。
李孟羲將剪切技術丟給匠營去解決,他自己負責解決油墨技術。
自不久前百業齊動,城中那些染匠自發的出去尋找了好多染色物質,現在需要研究油墨,色彩直接有了。
此時,涉及到了一個微小知識,光有三基色,色彩有三原色。
色彩三基色是,紅,黃,藍。萬般色彩,隻要有這三種基礎顏色就能配的出來。
而如何去配色,配方如何,李孟羲不知,這又得一個一個試了。
可要測試,李孟羲一看匠人們送來的顏料,他就感到為難。
匠人們采集到的染料各有各的樣,有的是水,有的是粘稠狀,有的是湖湖,有的是粉,還有的是塊,是膏。
這些染料濃度各不相同,且,所有原料都存在純度問題。
純度不高,顏色不純粹,又如何去測試顏色配比,又如何去調配精致的顏色。
所以,研究配色的第一步,先提純顏色,穩定染料質量。
一個問題隨之橫亙在李孟羲麵前,染料這玩意兒,是什麽物質來的?
到底是酸,是堿,是水,是醇,到底哪種,根據同種物質相融原理,隻有確定染料的成本才能對染料進行精粹。
因要用三原色法配置染料,最重要的就是紅黃藍這三種,李孟羲也就決定重點提純這三種。
首先,三原色第一色,黃色,李孟羲把裝黃色染料的壇子轉過來,他看到,壇子上寫的標簽是,“梔子”。
這讓李孟羲愣了一下,梔子這玩意兒他不陌生,曾經經常用梔子泡水喝來著。這玩意兒竟然是染料。
李孟羲敏銳意識到,梔子既有藥用價值又可作為染料,性價比可不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