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槳頁水車,齒輪傳動
字數:3136 加入書籤
石磨是怎樣構造,又是怎麽把豆子磨成豆腐的,李孟羲知曉的並不清楚,可他知道另一種更高效的磨豆子的方法。
想生產豆腐,肯定得先有豆漿,而生產豆漿的方法,除了用磨研磨,還有一種,用豆漿機。
豆漿機是一個桶,下邊幾個超級鋒利的刀片,然後嗚嗚的轉,把豆子給打成超級碎的粉末。
刀片不難,讓刀片轉起來,也不難,可讓刀片以極高的轉速轉起來,似乎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李孟羲的設想是這樣,用人力或者處畜力的方式把刀軸給轉動起來,哪怕轉的不夠快,轉的慢一點,隻要花上足夠多的時間,是不是也能把豆子給粉碎成豆漿。
問題在於,不知慢速刀片加工豆漿的速度跟石磨比,哪個更高。
如果過於緩慢的刀速還比不過石磨的效率,那就根本沒必要做粉碎機。
豆腐產業,關乎能不能收回百姓手裏的豆子,豆子又是戰略物資,所以,研發粉碎機就是戰略需要。
李孟羲開始做豆漿機了。
豆漿機其實就是粉碎機,關鍵部位,是刀片。
李孟羲回想著記憶中豆漿機刀片的形狀,似乎,豆漿機的刀片是鋸齒樣的,刀片排列是成蓮花狀分布。
第一步,李孟羲召集匠人,令匠人們製作【螳螂刀】,之所以叫螳螂刀,這是因為粉碎機的刀片既有鋸齒又是彎的,活像是螳螂的刀臂。
這又是一個稀奇古怪的任務。
匠人們對各種古怪任務早已見怪不怪了。
李孟羲為了便於匠人們理解,他特意用螳螂來結實刀形,匠人們還真去找螳螂了。
螳螂難尋,匠人們呼朋喚友一堆人出去找了,半日後,匠人們抓回了活螳螂多隻。
有了螳螂,匠人以笨拙質樸的方式去認認真真的觀察螳螂的刀臂,他們本著盡可能相像的目的,他們不僅模彷了螳螂臂的外形,連螳螂臂的倒齒角度和形狀也給模彷了去。
又是複雜形狀的造物,匠人怕鍛不好,還是先選擇用模具製造。
匠人們弄來上好黃泥,拿著小巧竹片一點點一個鋸齒一個鋸齒的精修著模具。
兩日後,幾十把完全一樣的螳螂刀臂鑄造完成。
當刀具送到李孟羲這裏,李孟羲拿著刀具試了試,經匠人們細心打磨過的刀具非常鋒利,至少切張紙砍個柴棍是完全沒問題的。
李孟羲擔憂的是鑄鐵的強度問題,不過再一想到,泡軟的豆子一捏就碎,有個什麽強度,鑄鐵的強度或許足夠了。
有了刀具,下一步,著木匠們開始製作刀軸和桶具。
按著李孟羲的吩咐,木匠們把刀片在一根木軸底部以圓形結構,將之如同蓮花形狀一樣安裝成形。
然後,彷照石磨那樣,刀軸下邊有一個底盤,底盤上接一根推動的長杆,再在底盤上罩一個長木桶,第一個原型機完成了。
測試開始,一邊是刀片粉碎機,一邊是一個大石磨,兩邊同時開工,泡了兩天的軟豆子分別向石磨和粉碎機中加進去,石磨上套上牛之後,老牛開始轉著圈拉磨了,粉碎機這裏,牛也開始拉磨了。
石磨極其沉重,極其巨大,而粉碎機隻是木頭構造,輕巧的很,這因此,一開始就顯出差別來,粉碎機這邊的牛轉圈的速度是一邊石磨的兩倍還要多。
李孟羲漸漸對粉碎機有信心起來。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漸漸的,石墨那裏開始有白白的豆漿磨出來了。
看到這裏,“停!”李孟羲暫時叫停。
他爬到粉碎機上去看,大木桶裏的豆子一眼看去仍是完整的,伸手抓一把看,豆子都是完整的,一點劃痕都沒有。
李孟羲安慰自己,石磨的特性決定了,石磨產出快,但達到一定時間的時候,粉碎機會同時將大量豆子粉碎,到時粉碎機的效率會勝出。
磨豆子是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測試持續了整整一個白日,到傍晚之時,石磨已經磨了七十多斤豆子,磨好了三大桶豆漿,而粉碎機這裏,李孟羲過去查看,木桶裏的豆子仍然是大體完好模樣,隨手抓起一把豆子,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個有劃痕的。
到這裏,測試可以宣告結束了,粉碎機的效率不說不能跟石磨比,而是根本沒辦法跟石磨比。
難道是,刀不夠快?)李孟羲若有所思。
如果是刀速的問題,不管是人力還是畜力,人力畜力拽著刀軸嗷嗷叫的跑,就是跑的再快,也不過石磨轉動速度的三五倍而已。
看今日的測試結果,刀片轉了一天了,幾乎沒什麽作用,就是再提高個三五倍轉速,還是沒作用。而要是說,換成超小型粉碎機,用手搖的,可手搖的速度隻不過是把三五倍的速度變成三五十倍的速度而已,效率仍遠不足,且,超小型粉碎機產能極不足,還得耗費大量匠力去製作,實在不是好方法。
當人力畜力皆不足以解決問題的時候,李孟羲想到了——水力。
畜力無法把磨盤轉的嗚嗚叫,但水速夠快的話,水速完全可以賦予磨盤巨大的轉速。
連夜,李孟羲召集匠人製作好了水車,第二日,天一亮,李孟羲帶著水車和粉碎機去找水了。
在巨鹿境內找到一條水量充足水速嘩嘩的小溪,匠人們在水邊裝好了水車,然後來問李孟羲往下幹嘛。
往下,當然是把水車和粉碎機連起來,可,怎麽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