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傾聽孩子的心裏話

字數:600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 !
    言為心聲,父母要洞悉孩子的心聲,就要善於“聽其言”。父母要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上,首先要聆聽孩子心裏的真實想法。所以,在動口說之前,最好用耳去聽。傾聽是一門藝術。一個能引導孩子傾吐自己心裏話、並且能耐心傾聽孩子心裏話的家長,一定是一個會說話的家長。
    1.聆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辛苦工作了一天,把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來後,媽媽指著桌子上的兩個蘋果問:“軒軒,你先挑,你要吃哪個?”
    “我要先吃那個又大又紅的!”
    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講了多少遍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了,這孩子怎麽還這麽冥頑不化呢?於是,滿臉慍色地追問:“為什麽啊?”
    女兒忽閃著大眼睛說:“然後,我再咬一口那個小蘋果,嚐嚐哪個更甜。我要把甜的給媽媽吃!”
    媽媽高興地把女兒抱起來親了又親,心裏暗自慶幸剛才沒有急吼吼地批評教育女兒,而是耐心聽,讓女兒把話說完整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曾幾何時,父母是樂於、善於傾聽寶寶的聲音的,從寶寶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到“咯咯”的歡笑聲,喝奶後打嗝的聲音、吃手指時的吧唧聲、咿咿呀呀的學語聲……用心聆聽如聞天籟,然後是一家人快樂地分享。當所有的第一次伴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逐漸轉為常態時,父母們也重新回歸到緊張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在工作壓力下,在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父母開始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孩子的話語和表情。
    日常溝通中,很多人不自覺地在忽視地聽、假裝地聽、有選擇地聽,真正能做到專注傾聽的人很少。他們往往忽視了傾聽也是一種品質,高品質的傾聽是有效溝通的前提和基礎。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的聽比說更重要,因為你首先應該積極努力地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斷章取義地聽,喋喋不休地說。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所說的話在孩子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希望自己在訴說時,孩子能夠認真傾聽——直視著你的眼睛,調動一切思維跟著你的話語“行走”。但是,你是否反過來問過自己:每次孩子跟我說話時,我都在忙些什麽?是不是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仔細地傾聽了呢?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認識不到傾聽孩子訴說的重要性。一旦孩子有問題,父母總愛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不能耐心聽取孩子的解釋,輕則嗬斥,重則打罵。孩子因父母不能傾聽自己的想法,隻好將委屈和不滿埋在心裏,長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
    打斷孩子的訴說和辯解,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一方麵不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麵也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產生溝通困難的問題,甚至還會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當孩子訴說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馬上對孩子的觀點進行評價,而應該先認真聽完孩子的話。這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
    在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組織的“傾聽兒童心聲”的活動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聞官員查爾斯表示:“今天我們對‘訓導孩子’應有不同的理解,應轉變為教導孩子、關心孩子,而實現這一理念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認真地傾聽兒童的心聲。我們應該恪守的準則,就是當孩子帶著問題找到你的時候,你應當立即停下手頭的事情來回應他們。如果你當時實在是太忙了,那麽你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並且告訴他們什麽時間可以專門來談這個問題。全社會都要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因為這是為孩子的成長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
    因此,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麽,要求什麽,希望什麽;領會孩子的意圖,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這樣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體貼去化解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境。
    2.不要打斷孩子的話
    老師發現乾乾最近變了,以前活潑開朗、上課積極發言的他,現在變得沉默寡言,總是一個人發呆,學習成績也下降了。老師經過細心的了解,才知道了乾乾不愛說話的原因。
    原來,乾乾以前每天放學回家後,都會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說給父母聽,可乾乾的爸爸是個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乾乾身上,希望乾乾將來能考上大學,出人頭地,因此,對兒子的學習抓得特別緊。他覺得乾乾說這些話都沒用,簡直是浪費時間,因此每當乾乾興高采烈地說話時,爸爸總是會打斷他:“整天隻會說這些廢話,一點用也沒有,你把這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好,快去做作業!”
    有一次,乾乾說班裏發生的一件事,正說得興高采烈時,爸爸又很生氣地打斷他:“說了你多少次了,讓你別說這些廢話,你還說,再記不住,看我不打你!”嚇得乾乾一個字也不敢說,趕緊回到自己房間裏去了。
    慢慢地,乾乾在家裏話越來越少了,而爸爸也不讓他出去玩,每天放學後他就隻好悶在自己的房間裏,久而久之,他就變得沉默內向、鬱鬱寡歡了。
    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影響親子關係、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方麵。所以,如果父母們能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耐心,不急於打斷孩子的話,那麽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於向父母傾訴,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這不是縱容孩子的行為,也不能視之為放任孩子的狡辯,這是一種家教藝術。這門藝術的關鍵在於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話。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尊,他們有表達內心的感受、闡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應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
    不管是因為沒有時間聽孩子細說,還是覺得孩子的話沒有道理,當和孩子交流或者聽孩子說話時,都不可以輕易打斷孩子的話。這樣做的好處是:
    一、可以保持孩子思維發展的連續性、緊密性和邏輯性。孩子的思維由於發展的有限性,因此很容易被中斷,而一旦中斷則不容易再續,這就是為什麽當家長沒有聽清孩子的話,要求他重複,而他卻沒有辦法再重複的原因。所以,當孩子說話時,注意力一定要保持高度的集中,認真聽,這不僅是表現你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幫助孩子發展完整的思維,如果孩子的思維經常被打斷,那麽他就很難建立好的思維習慣,以及發展思維能力。
    二、可以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時孩子與你傾訴,並不是為了讓你幫他解決問題,而僅僅是想要你感受他的感受,而一旦他的傾訴被打斷,那麽他的感受也就會被阻斷,這樣不利於他的情緒發泄,不利於他形成積極的良好的情緒。
    三、可以給孩子一個禮貌的好榜樣。在人際交往中,輕易打斷他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傾聽他人的好習慣。
    3.如何讓孩子吐露心聲
    現在,一些家庭裏孩子和父母形同路人,孩子從不對父母說自己的心裏話。
    田先生平時工作很忙,和兒子說話很少。兒子就要中考了,田先生想抽出時間多陪陪兒子。可兒子反應很冷淡,對田先生的主動提問也是敷衍了事。田先生清楚地記得幾個月來,兒子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竟然是:“爸,給我點錢。”“現在的孩子怎麽了,難道我們父子關係現在隻剩下金錢了嗎?”田先生無奈地說。
    呼女士一天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她正在上高一的女兒身上。每天不到六點就起床做好早飯,看著女兒上學後才匆忙去上班,下班後顧不上喘口氣又是洗洗涮涮。但除了一些生活中非說不可的話,從小活潑好動的女兒麵對母親時顯得很“內向”,而女兒和同學打電話時卻滔滔不絕。這讓當媽的呼女士既羨慕又生氣。她說:“我為她付出了那麽多,她有話卻不對我說,到頭來還比不上她的同學!”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對自己無所不談,以便了解孩子真實的生活和思想,走進孩子的心靈,隨時掌握孩子思想的脈搏,引領孩子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孩子有話不對你說怎麽辦?如何才能讓孩子向父母吐露心聲呢?
    創造機會。“孩子,過來,媽媽和你說說話。”如果你和孩子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那麽往往說話的隻有你一個人。如果換一個時間,換一種方式,例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或周末與孩子一起下棋、玩遊戲時,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時候。這時候,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創造這些和孩子一起活動、對他們沒有壓力的機會。當你真正需要問問題時,也要少用“為什麽”,這個詞往往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控製情緒。當得知孩子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或做錯了事的時候,你千萬不能激動,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冷靜地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當孩子告訴你他在幼兒園裏與一位小朋友打架時,你心裏雖然很惱火,但也不能把這種情緒表露出來,要用很平靜的態度讓孩子說出事情的經過,判斷一下孩子打架的原因。否則,會造成孩子以後隻報喜不報憂。
    尊重孩子。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告訴你事情的時候,也許你有一大堆的活要做,但你最好把手頭的事暫時擱一擱,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如果你真的有很急的事情要做,也要與孩子商定好時間。因為大人們總是有計劃地做事,而孩子往往隻重眼前。大人們要遵守他們的時間表,切忌一邊做事一邊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你心不在焉,對他的話一點也不重視,與你說話沒勁。
    獎勵誠實。當孩子已經改正了錯誤,或表示要改正時,你首先要對他的誠實表示肯定,以真誠的態度表揚和獎勵他。讓孩子不必擔心因為他的失誤而失去父母的愛,使孩子逐步養成主動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好習慣。
    保守秘密。即使對最開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還是有他自己的秘密。隨著孩子的長大,他也會有心中的秘密不願告訴你,或者告訴你後要你替他保密。如果你已答應了孩子的事,就必須遵守諾言,否則,你將有可能失去孩子的信任。要讓孩子知道,不管什麽時候、什麽情況,父母永遠在他的身邊,隨時給他幫助和支持。
    4.有效傾聽孩子的技巧
    父母在傾聽孩子時,並不隻是一台錄音機,重複孩子的敘述,而是整理孩子的敘述,並找出隱藏在孩子話語中的感受,然後幫助孩子真實地呈現他們想要表達的一切情感和需求。
    孩子的情緒感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父母要貼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並且適當地反映出來,就有賴於父母有效的傾聽。成為一個有效的傾聽者需要“全神貫注”的功夫,包括看——眼神的接觸及注視,與聽——耳朵的接收及傳遞“我正在聽”的反映信息,適時給予孩子回饋和反應。
    捕捉非語言的信息。溝通並不僅是語言的交談,有時候非語言的行為:臉部表情、眼神、手勢、坐姿與音調高低快慢等亦傳遞著溝通的信息,有研究者認為這些非語言的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可能比語言溝通更重要,更具真實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光憑語言交談的溝通並不容易達到目的,必須對孩子的非語言行為所代表的意義有所洞察。
    給孩子良好的反饋。當孩子與父母分享情緒感受時,父母要不時地與孩子眼神接觸,但不是緊盯不放地注視,同時要避免打斷孩子的說話,要表現出注意、輕鬆、有興趣了解的表情,並不時地使用“是的”、“嗯”、“我了解”這樣的語言,偶爾點點頭來表示你對他說話內容的注意,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父母的這些表現最能傳遞“我關心、我正在聽”的信息。
    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孩子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可以不時地總結、重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複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對孩子的感受進行命名。在仔細聽取孩子的訴說並觀察其麵部表情後,對他的感受進行猜測並試著給予命名。如果第一次的猜測不正確,再試一次。講話時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靜,且語速要緩慢。當猜測不正確時,應鼓勵孩子幫助父母糾正。隻有在幫助孩子了解其感受之後,父母才能給他提供忠告、建議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