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把故事講到孩子心裏去(1)
字數:357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 !
孩子仿佛是為了聽精彩的故事而來到人間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故事對其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塑造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有的父母講故事平淡乏味,孩子聽得昏昏欲睡;有的父母講故事活靈活現,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一生難忘。可見要給孩子講好小故事,自有一番大學問,傑出的父母一般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1.孩子聽故事,益處何其多
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從孩子咿呀學語開始,就纏著你講一個又有一個的故事。孩子為什麽都喜歡聽故事呢?講故事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意味著什麽呢?
兩歲之前,孩子喜歡聽故事主要因為大人在講故事時所發出的聲音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在父母講的過程中,孩子學會去聽,去吸收,這對於以後孩子學習語言都有很大的幫助。
而兩歲以後的孩子喜歡聽故事,是因為他在這個年齡段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他能夠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邏輯思維去理解故事中出現的人、事、物之間的相關性和邏輯性,同時還能夠運用語言能力去表達自己的看法。一旦獲得認可,比如能夠主動說出故事的結局甚至自己來講這個故事,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而獲得很大滿足。
講故事對孩子的童年以及今後的成長意義重大。除了上麵說過的,講故事還能夠幫助孩子了解人、事、物之間的關聯,培養他對邏輯性和對順序的認識,還可以令孩子了解到更多東西,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原來吃了有毒的蘋果會死掉;再如二十四孝的故事,能夠讓孩子了解要孝敬父母;孔融讓梨的故事,教孩子學會和別人去分享等,很多東西在講故事的時候都能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家長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不僅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能預防兒童出現多動症等行為毛病。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母親是否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教他們識字、數數並經常給他們講故事,與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好壞有著直接的關係。
這項由英國政府資助的研究調查了8000多名5歲兒童在打基礎階段的情況,以及在學校學習一年後老師對他們的能力的評價,並對他們的認知能力進行了測試。此外,研究人員還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孩子們的表現進行評估。研究側重於測評兒童在5周歲時一般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家長在開發嬰幼兒智力方麵所發揮的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如果能每天花些時間給孩子講故事,那麽,這些孩子長大後行為出現問題的風險可能會降低。此外,如果家長能夠認識到在嬰幼兒時期開發智力的重要性,並每天在孩子身上投入一點時間,那麽孩子日後的認知和學習能力都會得到改善與提高。
測試結果還發現,那些每天都有家長講故事的孩子們,在看圖識字測驗中的表現,要大大好於那些平日沒人給他們講故事的孩子們。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些每天花三四個小時看電視的孩子們在各種測試中的成績都相對偏低。
很顯然,孩子每天聽父母講故事,能很好地鍛煉和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做事的專注度,這些對於他今後的學習都是非常有益的。
2.給孩子講故事是一種享受
人世間最真摯溫馨的感情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而盈爸和盈盈之間睡前10分鍾故事則把這種親情進行了完善的詮釋。
兩歲的盈盈已經不再像更小的時候,睡前一瓶可口的牛奶就可以打發了,具有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她,此時需要的是物質與精神兩頓大餐才能激發睡意了。精神大餐在盈爸曆經多種調劑之後,最終確定為睡前“故事會”。
盈爸和盈盈的睡前故事會源於元旦後。此前,盈爸沒少為盈盈購買各種各樣的益智教育畫冊,但畫冊大都淪為了盈盈鍛煉手指靈活性的翻動紙片。元旦時盈爸專門采購了一本寓教於樂的故事畫冊,果然激發了盈盈對書籍、對故事的興趣和渴望。當盈爸翻動色彩斑斕的畫冊,娓娓動聽地講述著多姿多彩的童趣世界時,聰慧的盈盈總是能和爸爸互動,最後在與爸爸略顯含糊的對話中漸漸入睡……
這樣的情節從此一發不可收,盈盈睡前十分鍾的故事會宛如一場親情展示會夜夜上演。
在故事會中,盈盈認識了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學習了一些生活的小常識,接觸了做人做事的小道理。更為重要的是,在故事會裏,通俗易懂的小童話潛移默化地帶給了盈盈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學習與閱讀,這將使盈盈終身受益。
對盈爸而言,這場故事會則是一場徹徹底底的享受會,也是盈爸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會,因為盈爸在“故事會”中為盈盈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這樣的“故事會”充滿樂趣,盈爸和盈盈一起分享了許許多多有益的東西,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的童年時代。這種感覺對盈爸來說,簡直美妙極了!
父母們,請堅決丟掉那些所謂“忙”的理由,把短暫人生中的時間多花一些給孩子,和孩子開開“故事會”、“享受會”,和孩子坐在一起或躺在一起,輕聲講講故事,享受這種世間最真摯、互相為伴的快樂時光吧!
父母和孩子的最佳狀態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能夠產生親密的互動。把講故事視為最歡樂的一件事,盡情享受講故事這個過程吧!
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反應和感受,從自己的角度去講故事,這樣容易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無法跟上你講故事的速度。所以,在講故事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避免講故事的速度過快,導致你的講述和孩子的收聽之間的“脫節”。因為一旦脫節,你和孩子之間就失去了互動,這樣也就失去了一個可以開發孩子潛能的絕好的機會。
還有一點,中國的父母容易走入“急功近利”的誤區。中國的家長,大多存在著攀比的心態,自己的孩子絕對不能落後於他人,處處爭強好勝。孰不知,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給孩子講故事,往往會挫敗孩子聽故事的主動性,結果適得其反。譬如,有的家長給一歲的孩子講《三字經》,對於一歲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語言和認知係統的發育還未完全,這樣做,顯然是在拔苗助長。
3.講好小故事,大大有學問
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講一個“好故事”。因為隻有故事好,孩子才愛聽。現在很多人抱怨好故事書難求,認為講不好故事關鍵在於沒有“好故事”。那是否意味著有了“好故事”,就一定能講好故事呢?
幼兒園裏的故事會上,欣欣媽講的故事是《圖書館裏的獅子》。她有些緊張,為了不受幹擾講好故事,她還把欣欣推開,請老師幫忙看好。這個故事挺有趣的,可是欣欣媽講得很生硬,速度又太慢,小朋友們很快就分散了注意力。
小雨媽媽講的是《三隻小豬》。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可是這位媽媽講故事水平很高,繪聲繪色,而且很懂得帶動小聽眾的情緒,不時設置個懸念,節奏又控製得很好,還準備了小禮物給回答問題的孩子。小朋友既聽故事,又拿禮物,可開心了。
可見,講好故事,光有“好故事”是不夠的,還需要爸爸媽媽具有“講好”故事的很多妙招。別看講的是小故事,裏麵可有大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