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把故事講到孩子心裏去(2)

字數:335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 !
    富有感情。為孩子講故事,要用感情來營造氣氛,而且要輕柔甜美。講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題和內容,如果自己先念一遍,掌握每一個角色的個性和故事情節,那麽講起來一定很自然生動。
    精選故事。故事的種類很多:如曆史題材的故事,現代題材的故事;自然科學的故事,社會科學的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給孩子講故事要精心選擇,選擇內容健康、情節生動感人的,最好不要給孩子講鬼神一類封建迷信的故事,這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適度改編。很多故事的內容不僅反映生活,揭示世界,而且對人的塑造有著積極影響,因此,給孩子講故事要充分發掘故事的教育性,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的吸收能力和興趣都不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了解孩子的能力範圍,然後小幅度變動故事內容。例如有些外國故事的主角名字洋味十足,不妨改成鄰家小孩的名字,孩子聽起來會更親切。有些內容很好但情節、語言偏深奧的故事,就需要家長進行適當的改編。把較難的詞句改為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去掉一些次要的情節。
    繪聲繪色。給孩子講故事,需要語言生動、表情豐富,讓孩子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這樣才能增強故事對孩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孩子去感知、聯想和想象。講故事時適度變化一下你的聲音,聽起來一定更加生動。例如火車的“嗚嗚”聲或汽車的“嘟嘟”聲,小狗“汪汪叫”和小貓“喵喵叫”,你都可以用不同的擬聲發音來表現這些聲音,而不是呆板地念出字來。同樣地,爸爸的聲音和奶奶的聲音也應該不一樣。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表現愉快、憤怒、失望、難過等情緒,給孩子講的故事就會和廣播劇一樣精彩。對小年齡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再輔之以一些手勢和小動作來演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效果就更棒!比如,講到小白兔的時候,兩手放在頭兩側展示小白兔的兩隻長耳朵。
    啟發誘導。瑞士教育家亞美路說過,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啟發。啟發是為了讓孩子聽而有發,講故事中靈活地啟發誘導可表現為設置懸念。懸念的引入,就是打破故事完整的格局,在關鍵處置疑,讓孩子按故事的脈絡去思考。故事懸念通常有開篇懸念、情節懸念和結果懸念等三種,家長可以根據具體的故事內容和聽故事對象擇用或兼用。也可以穿插著向孩子提出啟發性的問題,答對了及時表揚,答錯了要耐心解答,下一次講故事的時候再讓他答一次。當然,問題的難度要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循序漸進。一開始,問題可以簡單些,如“兔寶寶在猴子阿姨家吃了些什麽”之類,以調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養成邊聽故事邊思考的好習慣。然後再讓他嚐試填充故事,續編故事,接龍故事等,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充滿耐心。如果昨天的故事還沒講完,孩子就睡著了,那麽今晚講故事時,最好要有“前情提要”,以便孩子適度銜接。在講述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疑問,這時候應該先為孩子耐心解說,然後再繼續,不要不耐煩地說“現在不要問,等講完了再告訴你”,那是最不高明的。記住,愛心和耐心是一樣重要的。
    有意重複。孩子學會講一個故事,要經過聆聽、理解、記憶、複述四個階段。當孩子重複聽同一個故事時,能在重複啟動的故事形象中產生愉快感,增加興趣並檢驗自己的記憶和實現自己的期望。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不妨選擇十幾個故事反複給他講,也可以讓他跟著父母一起講,讓他反複模仿,加深記憶。時間長了,他聽熟了,理解了,就記住了,慢慢地就能自己講了。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講故事是講者與聽者互動交流的過程,所以無需完全照本宣科。家長在講故事時,要把重點放在跟孩子的交流上;對孩子來說,聽故事也如遊戲一般,雖說家長要挖掘其中的教育性,但不必太重教訓。故事講完了,如果家長和孩子都很愉悅,這就是很大的收獲。
    4.用講故事開發孩子的智力
    故事生動有趣,其中有人物、有情節,孩子最愛聽。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
    通過講故事,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孩子的共性。年齡越小,控製注意力的時間越短,比如1~2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最多不會超過3分鍾。如何改善孩子的這種現狀呢?
    專家分析,如果孩子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較大,應該及早給予幫助,否則到學齡時期就會出現多動症症狀。對於這類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提高注意力。講故事前,先與孩子麵對麵、手拉手坐好,然後再有聲有色地講故事,並經常用眼神和體態、語言與孩子交流,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參與講故事。直到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實在無法堅持集中時,立即宣布“今天故事講到這裏,明日繼續”。隨著聽故事時間的延長,注意力的提高,可以發展到讓孩子收聽廣播裏的故事。
    通過講故事,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造的前奏,想象愈豐富,創造力愈強。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對於他長大後在學習和勞動中創造性的發揮有很重要的意義。家長經常給孩子講故事有利於啟發他無拘無束地進行聯想和想象,發展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講到一定的地方不往下講,引導孩子對以後的故事情節進行想象。也可以供給孩子必要的道具,如麵具、餐具等,讓孩子進行故事表演,讓他充分發揮想象力去體驗和表達人物的內在情感,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得到啟發,促使其想象力不斷發展。還可以講完故事後向孩子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道理?”如講完科學幻想故事後,啟發孩子談談自己長大以後發明創造的理想,讓孩子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定的概括和大膽的想象。
    通過講故事,鍛煉孩子的思維力。
    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父母講故事時不要平鋪直敘,應聲情並茂,要注意情節的起伏,講到關鍵地方,不免來個“且聽下回分解”,然後讓孩子思考故事情節的發展。如講述《曹衝稱象》,當講到該怎樣稱這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的重量時停住,讓孩子想一下,用什麽辦法可以稱象?促使孩子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邊聽、邊動腦筋,以鍛煉思考力。在講故事時,還可以隨時向孩子提問題。例如,主人遇到困難,可以讓孩子想想如何幫助他解決。還要鼓勵孩子提問題。能提出問題,說明他動腦筋,越是聰明的孩子,越能提出問題,大人應耐心地給予解答,以發展孩子的思維力。
    通過講故事,發展孩子的記憶力。
    在講故事之前,要向孩子提出任務,不能光聽故事,還要記住故事,講給家裏人聽。這樣,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有意識去記憶。具體辦法,是講過故事以後,讓孩子複述故事,看他能否抓住故事的情節,講出故事中的人物及其特點。當孩子講不完整時,可以提醒。這樣可以很好地發展孩子的記憶力。
    父母講故事,除了開發孩子的智力,還要注意思想性,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通過講故事,為孩子樹立行為的楷模,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