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故事新編 (2)

字數:492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朝花夕拾 !
    “鳥頭先生,您不要和他去辯論了,”拿拄杖的學者放下麵包,攔在中間,說。“鄉下人都是愚人。拿你的家譜來,”他又轉向鄉下人,大聲道,“我一定會發見你的上代都是愚人……”
    “我就從來沒有過家譜……”
    “呸,使我的研究不能精密,就是你們這些東西可惡!”
    “不過這這也用不著家譜,我的學說是不會錯的。”鳥頭先生更加憤憤的說。“先前,許多學者都寫信來讚成我的學說,那些信我都帶在這裏……”
    “不不,那可應該查家譜……”
    “但是我竟沒有家譜,”那“愚人”說。“現在又是這麽的人荒馬亂,交通不方便,要等您的朋友們來信讚成,當作證據,真也比螺螄殼裏做道場還難。證據就在眼前:您叫鳥頭先生,莫非真的是一個鳥兒的頭,並不是人嗎?”
    “哼!”鳥頭先生氣忿到連耳輪都發紫了。“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皋陶(13)大人那裏去法律解決!如果我真的不是人,我情願大辟——就是殺頭呀,你懂了沒有?要不然,你是應該反坐的。你等著罷,不要動,等我吃完了炒麵。”
    “先生,”鄉下人麻木而平靜的回答道,“您是學者,總該知道現在已是午後,別人也要肚子餓的。可恨的是愚人的肚子卻和聰明人的一樣:也要餓。真是對不起得很,我要撈青苔去了,等您上了呈子之後,我再來投案罷。”於是他跳上木排,拿起網兜,撈著水草,泛泛的遠開去了。看客也漸漸的走散,鳥頭先生就紅著耳輪和鼻尖從新吃炒麵,拿拄杖的學者在搖頭。
    然而“禹”究竟是一條蟲,還是一個人呢,卻仍然是一個大疑問。
    禹也真好像是一條蟲。
    大半年過去了,奇肱國的飛車已經來過八回,讀過鬆樹身上的文字的木排居民,十個裏麵有九個生了腳氣病,治水的新官卻還沒有消息。直到第十回飛車來過之後,這才傳來了新聞,說禹是確有這麽一個人的,正是鯀的兒子,也確是簡放(14)了水利大臣,三年之前,已從冀州啟節(15),不久就要到這裏了。
    大家略有一點興奮,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為這一類不甚可靠的傳聞,是誰都聽得耳朵起繭了的。
    然而這一回卻又像消息很可靠,十多天之後,幾乎誰都說大臣的確要到了,因為有人出去撈浮草,親眼看見過官船;他還指著頭上一塊烏青的疙瘩,說是為了回避得太慢一點了,吃了一下官兵的飛石:這就是大臣確已到來的證據。這人從此就很有名,也很忙碌,大家都爭先恐後的來看他頭上的疙瘩,幾乎把木排踏沉;後來還經學者們召了他去,細心研究,決定了他的疙瘩確是真疙瘩,於是使鳥頭先生也不能再執成見,隻好把考據學讓給別人,自己另去搜集民間的曲子了。
    一大陣獨木大舟的到來,是在頭上打出疙瘩的大約二十多天之後,每隻船上,有二十名官兵打槳,三十名官兵持矛,前後都是旗幟;剛靠山頂,紳士們和學者們已在岸上列隊恭迎,過了大半天,這才從最大的船裏,有兩位中年的胖胖的大員出現,約略二十個穿虎皮的武士簇擁著,和迎接的人們一同到最高巔的石屋裏去了。
    大家在水陸兩麵,探頭探腦的悉心打聽,才明白原來那兩位隻是考察的專員,卻並非禹自己。
    大員坐在石屋的中央,吃過麵包,就開始考察。
    “災情倒並不算重,糧食也還可敷衍,”一位學者們的代表,苗民言語學專家說。“麵包是每月會從半空中掉下來的;魚也不缺,雖然未免有些泥土氣,可是很肥,大人。至於那些下民,他們有的是榆葉和海苔,他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就是並不勞心,原隻要吃這些就夠。我們也嚐過了,味道倒並不壞,特別得很……”
    “況且,”別一位研究《神農本草》(16)的學者搶著說,“榆葉裏麵是含有維他命w(17)的;海苔裏有碘質,可醫瘰鬁病,兩樣都極合於衛生。”
    “o.k!”又一個學者說。大員們瞪了他一眼。
    “飲料呢,”那《神農本草》學者接下去道,“他們要多少有多少,一萬代也喝不完。可惜含一點黃土,飲用之前,應該蒸餾一下的。敝人指導過許多次了,然而他們冥頑不靈,絕對的不肯照辦,於是弄出數不清的病人來……”
    “就是洪水,也還不是他們弄出來的嗎?”一位五綹長須,身穿醬色長袍的紳士又搶著說。“水還沒來的時候,他們懶著不肯填,洪水來了的時候,他們又懶著不肯戽……”
    “是之謂失其性靈,”坐在後一排,八字胡子的伏羲朝小品文學家笑道。“吾嚐登帕米爾之原,天風浩然,梅花開矣,白雲飛矣,金價漲矣,耗子眠矣,見一少年,口銜雪茄,麵有蚩尤氏之霧……哈哈哈!沒有法子……”(18)
    “o.k!”
    這樣的談了小半天。大員們都十分用心的聽著,臨末是叫他們合擬一個公呈,最好還有一種條陳,瀝述著善後的方法。
    於是大員們下船去了。第二天,說是因為路上勞頓,不辦公,也不見客;第三天是學者們公請在最高峰上賞偃蓋古鬆,下半天又同往山背後釣黃鱔,一直玩到黃昏。第四天,說是因為考察勞頓了,不辦公,也不見客;第五天的午後,就傳見下民的代表。
    下民的代表,是四天以前就在開始推舉的,然而誰也不肯去,說是一向沒有見過官。於是大多數就推定了頭有疙瘩的那一個,以為他曾有見過官的經驗。已經平複下去的疙瘩,這時忽然針刺似的痛起來了,他就哭著一口咬定:做代表,毋寧死!大家把他圍起來,連日連夜的責以大義,說他不顧公益是利己的個人主義者,將為華夏所不容;激烈點的,還至於捏起拳頭,伸在他的鼻子跟前,要他負這回的水災的責任。他渴睡得要命,心想與其逼死在木排上,還不如冒險去做公益的犧牲,便下了絕大的決心,到第四天,答應了。
    大家就都稱讚他,但幾個勇士,卻又有些妒忌。
    就是這第五天的早晨,大家一早就把他拖起來,站在岸上聽呼喚。果然,大員們呼喚了。他兩腿立刻發抖,然而又立刻下了絕大的決心,決心之後,就又打了兩個大嗬欠,腫著眼眶,自己覺得好像腳不點地,浮在空中似的走到官船上去了。
    奇怪得很,持矛的官兵,虎皮的武士,都沒有打罵他,一直放進了中艙。艙裏鋪著熊皮,豹皮,還掛著幾副弩箭,擺著許多瓶罐,弄得他眼花繚亂。定神一看,才看見在上麵,就是自己的對麵,坐著兩位胖大的官員。什麽相貌,他不敢看清楚。
    “你是百姓的代表嗎?”大員中的一個問道。
    “他們叫我上來的。”他眼睛看著鋪在艙底上的豹皮的艾葉一般的花紋,回答說。
    “你們怎麽樣?”
    “……”他不懂意思,沒有答。
    “你們過得還好麽?”
    “托大人的鴻福,還好……”他又想了一想,低低的說道,“敷敷衍衍……混混……”
    “吃的呢?”
    “有,葉子呀,水苔呀……”
    “都還吃得來嗎?”
    “吃得來的。我們是什麽都弄慣了的,吃得來的。隻有些小畜生還要嚷,人心在壞下去哩,媽的,我們就揍他。”
    大人們笑起來了,有一個對別一個說道:“這家夥倒老實。”
    這家夥一聽到稱讚,非常高興,膽子也大了,滔滔的講述道:
    “我們總有法子想。比如水苔,頂好是做滑溜翡翠湯,榆葉就做一品當朝羹。剝樹皮不可剝光,要留下一道,那麽,明年春天樹枝梢還是長葉子,有收成。如果托大人的福,釣到了黃鱔……”
    然而大人好像不大愛聽了,有一位也接連打了兩個大嗬欠,打斷他的講演道:“你們還是合具一個公呈來罷,最好是還帶一個貢獻善後方法的條陳。”
    “我們可是誰也不會寫……”他惴惴的說。
    (5)廈門的石屋指作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居住的“集美樓”。 (2)
    “你們不識字嗎?這真叫作不求上進!沒有法子,把你們吃的東西揀一份來就是!”
    他又恐懼又高興的退了出來,摸一摸疙瘩疤,立刻把大人的吩咐傳給岸上,樹上和排上的居民,並且大聲叮囑道:“這是送到上頭去的,要做得幹淨,細致,體麵呀!……”
    所有居民就同時忙碌起來,洗葉子,切樹皮,撈青苔,亂作一團。他自己是鋸木版,來做進呈的盒子。有兩片磨得特別光,連夜跑到山頂上請學者去寫字,一片是做盒子蓋的,求寫“壽山福海”,一片是給自己的木排上做扁額,以誌榮幸的,求寫“老實堂”。但學者卻隻肯寫了“壽山福海”的一塊。
    當兩位大員回到京都的時候,別的考察員也大抵陸續回來了,隻有禹還在外。他們在家裏休息了幾天,水利局的同事們就在局裏大排筵宴,替他們接風,份子分福祿壽三種,最少也得出五十枚大貝殼(19)。這一天真是車水馬龍,不到黃昏時候,主客就全都到齊了,院子裏卻已經點起庭燎(20)來,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門外虎賁(21)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齊咽口水。酒過三巡,大員們就講了一些水鄉沿途的風景,蘆花似雪,泥水如金,黃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後,才取出大家采集了來的民食來,都裝著細巧的木匣子,蓋上寫著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體(22),有的是倉頡鬼哭體(23),大家就先來賞鑒這些字,爭論得幾乎打架之後,才決定以寫著“國泰民安”的一塊為第一,因為不但文字質樸難識,有上古淳厚之風,而且立言也很得體,可以宣付史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