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字數:748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帝王師:劉伯溫 !
郭子興來到滁州,朱元璋列隊歡迎,並且把積攢的三萬人馬的指揮權交給郭子興。這在朱元璋的親信們看來是愚蠢的舉動。但朱元璋說:“我給他兵權,一來他是我的領導兼嶽父;二來,我看他在無休止的內鬥中心力憔悴,兵權能讓他得到一點安慰。”
郭子興無法被安慰,名義上,他是滁州城裏的軍政長官,但調動任何一支部隊,都必須或明或暗地通過朱元璋。1355年,劉伯溫在紹興被羈管的最後一年,朱元璋因為滁州缺糧,而偷襲和州(今安徽和縣),馬到成功。就在本年,郭子興突然病逝,劉福通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郭子興兵團總司令,郭子興的大舅子張天佑為第二司令,而朱元璋位居第三。
當時郭子興兵團的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絕不肯屈居第三。因為這幾年來,跟隨朱元璋或者與朱元璋合作過的人都知道,此人是個暗黑人物,不苟言笑,眼神犀利冷酷,渾身散發著一種嗜血狂魔的味道。又因為他看問題精準,能在情況朦朧不明的時候,快速地捕捉到問題的根本,所以,很多人對他又敬又懼。
關於朱元璋的能力,有一件事可以證明。攻下和州後,郭子興兵團總部派來了許多軍官。朱元璋擔心這些軍官不服他,就選了個開會的日子故意遲到。當時的軍隊裏有個規矩,遇到開會這種場合,誰先到場誰就坐右邊,最後來的隻能坐左邊,因為右邊的位置比左邊的位置尊貴。由於朱元璋遲到了,所以來的時候,右邊的位置早就沒有了。他就挑了個左邊並不起眼的位置坐了上去。大家開始對軍事形勢暢所欲言,隻有朱元璋一聲不吭。因為討論不出什麽定論而要散會時,他突然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大踏步走到正中央,以希特勒演講的方式進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的氣場是如此的強大,他的分析是如此的精準,他的情緒是如此的激動,在座的所有軍官隻有目瞪口呆的份兒。這件事後,那些心裏和表麵不服的人,都徹底服他了。
但郭天敘不服,張天佑也不服。兩人在軍事會議上經常故意和他唱反調。朱元璋說一,兩人必說二;朱元璋不說一,兩人絕對說一。
朱元璋的親信們對兩位領導的態度怒發衝冠,朱元璋卻老謀深算道:“郭老爺子在時,最厭惡的就是內訌,我們不能對不起他的在天之靈。惡人自有惡人磨,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瞧著吧。”
這個惡人很快就登場了,他叫陳埜先,是元政府的一員大將,在和朱元璋兵團的一次戰鬥中被俘,出於“能屈能伸”的思想,他假裝投降。但他的虛情假意無論如何都瞞不過朱元璋的眼睛。朱元璋苦心思慮了很久,不但表現得十分信任,還讓陳埜先帶領一支軍隊。這就使朱元璋的親信們大惑不解,朱元璋說:“你們且看著。”
眾人就看著。郭天敘也看著呢,不過他看的是集慶,和當初朱元璋那天馬行空般的想法一樣,郭天敘也決心攻集慶。朱元璋舉雙手讚成,在集結軍隊時,他把陳埜先的那支部隊偷偷地塞到了郭天敘和張天佑的攻城兵團中。陳埜先那顆火熱的愛國心燃燒起來,就在郭天敘和張天佑圍攻集慶城的間歇,他請二人到集慶城下的軍營中喝酒。在酒桌上,陳埜先提前埋伏下的刀斧手把二人剁成了肉醬。殺掉二人後,陳埜先派人通知集慶城中的元軍,開門攻擊郭天敘兵團,來個內外夾擊。可元政府軍出城後一陣衝殺,根本不知道誰是內鬼,陳埜先就這樣稀裏糊塗地死在亂軍中。
朱元璋這招借刀殺人堪稱絕響。在郭天敘和張天佑死後,他徹底成了郭家兵團的實際領導人。他向韓宋帝國要求任命令,劉福通當時正在積極籌劃針對元帝國的斬首行動,對這種疑案根本無力作精確的調查。於是,朱元璋一躍而升為郭子興兵團總司令。
1355年最後兩個月,朱元璋兵團用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襲手段,以戰艦千艘的強大兵力強攻采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采石頃刻而下。朱元璋在采石不作片刻休整,兵鋒直指太平(今安徽馬鞍山當塗縣),太平瞬間陷落。在徹底蕩平了集慶外圍防禦工事後,1356年二月,朱元璋向集慶發動了總攻。三月,集慶陷落,朱元璋高頭大馬地進入集慶城,將集慶改名應天。本年陰曆七月,朱元璋在未得到韓宋帝國的許可下,自稱吳國公。他成功了,站在應天城上,他放眼四望,臉上掛起了陰冷的笑容。
這個時候,就像是有句咒語一樣,突然開啟了他腦袋中最隱秘的角落。在那裏,他終於有了理想,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理想。“我要坐龍椅!”他吼道。
從一個醜陋無比、曾被人誤認為奸細的小和尚,到坐在應天城裏最豪華、最光明房間裏的吳國公,這條路,朱元璋才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
但將來的路,他走起來就遠沒有這麽容易。因為他日後碰到的敵人要比郭天敘聰明百倍、強悍百倍。
朱元璋一請劉伯溫
1357年,當劉伯溫在處州小心翼翼地製定圍剿反政府武裝吳成七時,劉福通也在大張旗鼓地開始了他的斬首行動。而朱元璋則在南方悄無聲息地進行著他的擴張曆程。1358年到來時,朱元璋和他的兵團以暴風驟雨之勢把長興(今浙江長興)、常州(今江蘇常州)、寧國(今安徽寧國)、江陰(今江蘇江陰)、常熟(今江蘇常熟)、徽州(今安徽黃山)、池州(今安徽池州)、揚州(今江蘇揚州)等地納入囊中。
在完全消化了這些城市後,1358年冬天,他的兵鋒直指婺州(今浙江金華)。婺州城城防堅固,政府軍頑強抵抗,朱元璋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勉強把它攻陷。攻陷婺州後,他趁著勝利的餘威,馬上攻擊處州。那位劉伯溫心目中的“齊桓公”石抹宜孫不能抵抗,先是逃出城,後來頭腦發熱,要和祖國共存亡,又轉身衝進了城。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壯烈殉國。
這在劉伯溫心中是件比天崩地裂還要大的事,但在朱元璋眼中,隻是一件芝麻大小的事。他現在最大的事就是攻城略地和招收人才。就在婺州城裏,朱元璋遇到了一個人才,這個人正是劉伯溫所以出山的關鍵人物。
他叫宋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論起來,他和劉伯溫還是同學。因為宋濂曾在劉伯溫的理學啟蒙老師鄭複初那裏學習過。當時,他不叫宋濂,而叫宋壽。鄭複初認為“壽”字不好,就給他改了“濂”字,這個字為什麽要比壽字好,鄭複初沒有說原因。
從仕途的角度來講,宋濂遠遜於劉伯溫。宋濂不是進士出身,但他的文章比劉伯溫寫得好。宋濂年輕時曾在大都居住過。當時的副宰相危素看到他的文章後驚為天人,想方設法把他塞進了政府,擔任了皇帝的秘書。但宋濂和劉伯溫不同,劉伯溫是進士出身,榮譽越大,責任就越大,所以即使麵對腐爛的元王朝時,也絕不言退。而宋濂因為不是進士出身,所以沒有劉伯溫那樣的思想壓力,他覺得元王朝的氣數要盡了,就轉身走了。由於他的文章寫得好,和劉伯溫惺惺相惜。他跑進龍門山當道士時,還給劉伯溫寫了封信,要劉伯溫來和他一起當道士。
劉伯溫委婉地拒絕了,但對宋濂一流的文章表示了真誠的欽佩。宋濂後來在龍門山耐不住寂寞,重新回到紅塵。朱元璋攻陷婺州城後,他到婺州城為朱元璋獻上了攻取處州之策,朱元璋依計行事,果然大功告成。這使得朱元璋對宋濂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誇獎宋濂的謀略天下無二。
宋濂否認,說:“我有個朋友,在謀略上比我厲害十倍。”
朱元璋問:“誰?”
宋濂回答:“劉伯溫。”
朱元璋皺了皺眉,說:“我好像聽說過這人吧。”
宋濂聽出來了,朱元璋對劉伯溫並沒有深刻的印象,正如劉伯溫對朱元璋沒有深刻印象一樣。他就甩開膀子,滔滔不絕地把劉伯溫在元政府效力的往事說給朱元璋聽。最後,他又補充了一句:劉伯溫這人精通五行八卦式的魔幻法術,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
朱元璋這才提起一點興趣來,說:“前知五百年就算了,隻要讀曆史,人人都能做到。這後知五百年,我就很感興趣了。”
宋濂又趁熱打鐵:“我聽過這樣一件事,劉伯溫有一次和他的一群朋友在杭州西湖喝酒吟詩,突然天空飄來一片雲。劉伯溫站起來,掐指一算,神色凝重地對那些人說,‘東南方有天子氣,應天該在集慶附近。’您現在把集慶改成了應天,這不是恰恰證明,他是個未卜先知的人嗎?”
朱元璋對劉伯溫的興趣猛增了十二分,著急地問:“還有類似的事跡嗎?”
宋濂轉動眼珠,一拍大腿,說:“還真又有一件。我聽說最近劉伯溫在老家訓練他的兵馬,有人勸他占山為王。憑他的智慧,必能成為一方霸主。他卻說,我已占卜了一卦,卦象顯示,新天子不久後就會來找我,我還是不要瞎折騰了。”
朱元璋說:“這人如此神奇,趕緊派人給我請來。”
宋濂樂顛顛地正要去準備,朱元璋又叫住他,說:“我聽說這裏有‘浙東四先生’一說?”
宋濂說:“是啊,我,劉伯溫,章溢,葉琛。劉伯溫和章、葉二人幾年前共事過,兩人的管理能力和執行力都是一流的強,文章寫得也不錯,又有軍事才能,可謂文武全才。絕佳的是,這二人已經離開元政府,賦閑在家。”
朱元璋說:“四個先生,已經有一個在我這裏,如果我專程去請劉伯溫,那這人肯定會生傲慢心,我看還是把你們四個一起請了吧!”
宋濂吃驚地張大嘴巴,被朱元璋的詭異心機折服,急忙安排人去請劉伯溫。
被派到青田縣的使者沒費什麽勁兒就找到了劉伯溫,使者很恭敬,還帶了很多貴重的禮物。一見到劉伯溫,先沒說正題,而是把朱元璋光輝燦爛的發跡史大略說了一遍,最後才說道:“我家主人請您到應天,為他效力,您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劉伯溫仔細地觀察那位使者,他發現這人穿的衣服質地很差,但很整潔。他還發現,使者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光芒,舉手投足間都有一股他久違了的活力。他更發現,使者的鞋子新擦過,應該是在進門前特意仔細擦過的。從使者的身上劉伯溫能判斷出,朱元璋的軍隊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而作為統帥的朱元璋是什麽樣的人也就不難推斷了。
但是,他對使者說:“替我轉告你家主人,我是山村野夫,沒有建立蓋世奇功的本事,隻想在家鄉安穩度過餘下的時光。所以,您請回吧。”
使者被鬧了個大紅臉,但臨行之前,宋濂交代過他,一定要對他的顧客以禮相待。現在,他的禮已用完,既然人家不來,他也沒有辦法。於是,使者轉身離開了劉伯溫家,出門時還不忘了把劉伯溫的門輕輕地關上了。
朱元璋得到使者未完成任務的消息後,鼻子就哼出了兩股煙,但他馬上轉念一想,這人不來,可能是因為我派的人不夠分量。才華橫溢的人,總會有點架子,一請就來的人,不是半吊子,就是妓女。
但宋濂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劉伯溫不是那種喜歡擺架子的人。他在元政府接二連三地碰壁,熊熊的理想之火已經被澆熄。我們現在就是要把他的理想之火煽起來,這不是一個使者所能辦到的,非要一個能人不可。”
朱元璋說:“李善長如何?”
宋濂搖頭。
朱元璋又說:“朱升如何?我去年得到他,他向我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精明策略,我覺得他成。”
宋濂又搖頭,說:“去請劉伯溫的人必須是個心理專家,而且要能跟他做朋友,能在劉伯溫的言談舉止中洞悉他的心理活動,發現他心理活動的根源。隻有找到他這個‘病’,我們才能開出方子。”
朱元璋說:“我看我手底下沒有這樣的能人。”
宋濂說:“有。”
朱元璋問:“誰。”
“孫炎啊!”
孫炎兩請劉伯溫
孫炎,字伯融,句容(今江蘇鎮江句容)人,身長兩尺,臉色黑如炭,還是個瘸子。這副形象放在任何地方,都會引人注目。除了這身硬件使人刮目相看外,孫炎還是個學富五車、肚裏有墨水的辯才。他對科考從不感興趣,認為科舉考試出來的人都是腐儒,沒有在實踐中生存的能力。年輕時,他在農田裏務農,由於身高和瘸腿的緣故,他的農活幹得很一般。於是他扔了鋤頭,向天咆哮道:“我孫炎堂堂六尺男兒,怎麽可以當個農夫。”但至於他扔掉農具後到底都做了什麽,劉伯溫倒是知道一點。孫炎憑借出色的口才和下筆成章的才華,在南中國的知識分子圈中很吃得開。他和劉伯溫一見如故,二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劉伯溫多次請他到政府工作,孫炎都冷嘲熱諷地拒絕了。二人後來聯係很少,劉伯溫印象中有這樣一個人,孫炎印象中也有劉伯溫這樣一個人。1356年,朱元璋攻陷集慶,孫炎一瘸一拐地跑到集慶,朱元璋早就聞其大名,對其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接見。孫炎侃侃而談天下大勢,說元王朝已將斃命,朱元璋先生您應該招收天下人才,以成大業。
朱元璋對其很滿意,攻陷處州後,就讓他擔任戰時處州軍區司令(處州總製)。當朱元璋要求他請劉伯溫出山的信件送到他辦公桌上時,他拍案而起,拍著胸脯對送信的使者說:“和吳國公說,小事一樁。”
使者告訴他,吳國公已請過劉伯溫一次,毫無成效。
孫炎說:“這太失禮了,他不可能出山。瞧我的!”
孫炎說別人失禮,他也沒有“有禮”到哪兒去。本來,按正常人的想法,孫炎應該是親自登門拜訪劉伯溫的。但是,孫炎此時已不是個正常人,而是個處州軍區司令,多年以來,他從沒有做過這麽大的官。尤為重要的是,當初劉伯溫是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邀請他到元政府工作的,現在,他要回報給劉伯溫,也準備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邀請劉伯溫。所以,他寫了一封在熱情中充滿著自豪和領導人氣味的信。在信中,孫炎最先說的就是朱元璋如何如何有威德,他的威德不僅濟於人類,而澤於禽獸。凡是朱元璋所過之處,猛獸不輕易吃弱小的動物,鳳凰時常來唱歌,老虎領著山中群獸來跳舞。總之,朱元璋就是救苦救難的菩薩,也隻有朱元璋能完成曆史賦予的使命,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然後,孫炎又拂去了他和劉伯溫友誼上的塵埃,說:“多年不見,我已找到人生的坐標,而你的坐標,我已經為你描畫出來,那就是跟著朱元璋,幫黎民脫離苦海。在幫朱元璋成就大業的同時,實現自己的終極價值。”
最後他說:“朱元璋第一次來請你,實在是有失禮之處。你不出山,還是說得過去的。這一次,就不要推脫了。”
他的意思是,我孫炎這樣重量級的人物來請你,已經給足了你麵子,所以就不要半推半就的,趕緊出來吧。
劉伯溫看完這封信後,啞然失笑,說:“孫伯融,你太俗了,我不出山,和你一廂情願的猜測沒有一點關係。”
如果他劉伯溫知道宋濂的想法,更會大笑,因為無論是宋濂還是孫炎,都根本不知道他內心的真實活動。
劉伯溫不去為朱元璋工作有著紛繁複雜的原因。他是元政府的進士,而宋濂和孫炎不是,元政府自天下大亂以來,為國捐軀的進士不勝枚舉,僅他知道或認識的就有泰不華和餘闕。麵對著天堂裏的這些同道中人,劉伯溫不能殉國已是無顏相對,如果再讓他和這些盡忠心的同道們背道而馳,去和元政府作對,他的良知根本無法饒恕自己。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看透了元政府的本質。這是一個病入膏肓、已經不給他絲毫機會盡忠的政府。他雖然決定不再為元政府效力,但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它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