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軍部(感謝辛宗駿的打賞)
字數:6436 加入書籤
“皇甫將軍,朕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借助你的幫助,不知道皇甫將軍能不能答應?”張明輕描淡寫的說道。
皇甫嵩有些驚訝,如今長安城敵軍已經撤走,陛下還能有啥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
“陛下的事情,臣一定竭力完成。”皇甫嵩嚴肅的說道。
“朕想要成立一個軍部,設立軍部尚書,由皇甫將軍來擔任。”張明這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謂的軍部實際上將全國的軍事大權整合在一起,其實就類似於後世的兵部,隻不過軍部比兵部更加完善,它不僅會在中央設立,將來地方的州也會成立相應的下屬部門。
“陛下,軍部需要做些什麽的?”皇甫嵩有些好奇的問道,之前的先帝也是這樣,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皇甫將軍,是這樣的,軍部是負責管轄全國的軍事人員調動,各地後勤調動,全國戰爭統計,將士賞賜等等事宜的一個機構。”張明這才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當然具體的細節還沒有,現在隻有一個大致的框架。
皇甫嵩忠直,不擅人情世故,但他也不是愚笨之人,通過陛下的幾句言語,他一下子便感受到這個新官職的權力。
“陛下,朝中有太尉黃琬,何不讓太尉黃琬擔任這一職?”皇甫嵩想要拒絕,他年齡大了,這個位置實在太過危險。
“太尉黃琬也很忠心,也有能力,但他不懂打仗作戰,沒有權威,無法震懾底層士兵,軍部尚書需要懂軍事的人,朕才能放心將此位置交予他。”張明緩緩的說道。
實際上軍部尚書交給不太懂軍事的人反而更好,因為這樣,才有利於張明獨領軍事大權,但如今的大漢江山需要的不是皇帝專權,而是有能力收複大漢美好河山的人。而目前又有能力,又忠實於朝廷,又有功績的,隻有皇甫嵩一人。
“陛下,此事甚大,臣不敢有所建議,隻是陛下一定要讓臣擔任此職,臣一定會忠於朝廷,忠於陛下。”皇甫嵩很明白,這麽重要的職位,陛下最需要的是忠誠。
“皇甫將軍,隻要你站在朕這邊,朕就無所畏懼,此事雖然重大,但隻要你同意,百官朝議也隻不過是走個形式。”張明給了皇甫嵩無限的信任,來回報他的忠心。
設立軍部尚書並不是一件小事,一定是需要經過朝議的,但是如今的皇甫嵩站在張明這一方,呂布也是完全忠誠他的,宮中的禁軍和城中的親軍力量都是站在他這一方的,所以哪怕他直接設立軍部尚書,朝中大臣反對也無濟於事。
不過百官朝議該走的形式還是要走的,張明暫時還不能動百官,維持大漢的運作可離不開他們,軍部尚書的權力再大,也不能治理國家,即使是董卓擅權時期,不也隻能繼續用他們來維持國家的運作,對於末代王朝而言,換主子可比換臣子還快的多,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能適用在王朝末期。
“謝陛下,臣一定堅決站在陛下的這一邊。”皇甫嵩麵無表情的說道。
張明突然想起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關於軍功賞賜的事情,如今的長安城危機也解,接下來便是賞賜將士的環節,如果放在之前的皇帝身上,戰爭的賞賜則主要集中在軍候級別以上的將領身上,畢竟再低一些級別的將士根本就沒有資格獲得皇帝的賞賜。
張明之前的軍功改革,擴寬了可以拿到軍功賞賜的將士,如今既然已經打算設立軍部,那賞賜的任務自然一並交到軍部手上,畢竟這麽多將士的賞賜,他一個人是沒辦法全部賞賜的,所以用製度化的方式完善賞賜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賞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底層士兵而言,他們需要看到朝廷的誠意,如果朝廷選擇糊弄他們,那他們也會同樣糊弄朝廷,到最後,新的軍功製度就如一張廢紙,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所以第一次賞賜非常重要,而且不能出紕漏,要讓所有的士兵知道,朝廷說到做到。
“皇甫將軍,關於賞賜,你有什麽新的想法?”張明邊走邊問道皇甫嵩。
現在的皇甫嵩既然被他任命為軍部尚書,雖然還沒有詔書,但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了,所以很多和軍事上有關的事情都需要與皇甫嵩商議,而不用再通過百官朝議,在效率上提高了不少,怪不得後世皇帝都沿用六部製度,當然後世沿用六部製度更多是為了皇帝集權。
“陛下,過去的賞賜都是隻賞賜給將領,士兵們基本都是靠劫掠來獲得錢財的,所以才會出現動輒屠城,屠村,我帳下的士兵嚴格管束,但屠城這種情況依舊屢禁不止,所以陛下的軍功製度倒是滿足了士兵的錢財需要,隻是軍功製度中的賞賜依舊不夠詳細,需要進一步完善。”皇甫嵩說道。
“那你有什麽完善的想法嗎?”張明自然是知道軍功製度的問題,那就是缺少細節。
“首先要讓軍中功曹上報各部將士的軍功,其次,再由各部將軍或者校尉向這些將士發放錢財和糧食。”皇甫嵩說道。
皇甫嵩的想法與他之前的做法其實無異,軍中的賞賜一般都是這樣進行了,將軍,或者校尉對手下的將士進行賞賜。
不過以往的賞賜非常隨意,往往將軍,校尉一開心就會對底下的將士賞賜,甚至有的時候,僅僅是因為心情好就會賞賜部下,這種賞賜與張明想要的賞賜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且這種賞賜最大的弊端就是將軍,校尉掌握各部的賞賜,而底下的士兵也會竭力討好將軍或者校尉,這就會造成將軍或者校尉與底下的士兵形成利益關係,以至於皇帝的命令還不如將軍的命令好用。
“不可,這跟之前的賞賜沒有任何區別,將軍一旦拿到賞賜的權力,底層的將士能不能拿到賞賜,難道都憑將軍的意思嗎?”張明說道。
陛下的這一番話讓皇甫嵩茅塞頓開,他作為將軍的時候,的確能夠很好的賞賜部下,可即使這樣,也難免會有偏心,然而大漢又有幾個像他這樣的將軍,更多的將軍隻會將陛下給的賞賜先貪汙掉一部分,隨後才會分給底下的將士們。
“那陛下的意思是?”皇甫嵩看著陛下若有所思的樣子。
“朕的想法是這樣的,朕打算在軍部下麵設立一處軍功部門,簡稱軍功處,下設兩名官員,一名為正,一名為副,兩人下有專門的官吏,管理每次軍功賞賜。無論是將軍的軍功還是士兵的軍功,統一都由兩名官員負責。”張明緩緩的說道。
皇甫嵩並沒有直接反駁,也沒有讚成,他從未聽說過這種賞賜的方式,他也是第一次見,所以難免有些發懵。
張明看著皇甫嵩沉默的樣子,他也不去追問,他的提議也隻不過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能不能真的有效,能夠執行下去,尚且還不知道,所以他隻能先提出自己的想法,看皇甫嵩有沒有意見。
很快,皇甫嵩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陛下,您的想法,老臣感覺到精妙所在,軍功處的設立能夠讓軍功不受將軍校尉的影響,從而到達底層士兵的手上,隻是這樣的話,若軍功處的官員腐敗又當如何?”
“一個將軍腐敗尚且還隻是影響一支軍隊的作戰能力,但軍功處一旦出現這種問題,那影響的可是所有的軍隊。”
“而且軍功處設立在長安之中,如果將軍在外作戰,長時間無法回到京城,那麽軍功又要如何發放,是讓軍隊回來領取,還是讓官員帶著獎勵前往軍中發放?”
皇甫嵩的回答一針見血,這第一個問題還好解決,無非就是加強監督的問題,但第二個問題卻是重中之重,軍隊一旦遠離朝廷,朝廷的軍功賞賜是很難發放到位的,畢竟漢朝時,交通並不發達,各地的軍隊往往都是自給自足,所以地方的軍隊基本都是由地方的豪強在養著。
在漢朝,軍隊每次出征所消耗的糧食很多都是在行軍路上消耗了,因為運輸糧食非常困難,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還需要多方配合。
首先,各地的馳道尚未完善,修馳道是一件大工程,秦始皇當年因為修馳道,建宮殿搞得民怨四起,最終才爆發了各地的農民起義,所以短時間內修馳道是想都不用想了。
其次,漢朝也缺少大型的運輸工具,在這次戰爭,張明是看的清清楚楚,無論是從藍田,郿塢向長安運糧食,還是城外敵軍運送糧食,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力小推車的方式,這種運糧方式,隨著距離的拉長,路上所消耗的糧食比例就越高。
最後,軍事信息傳達的速度也很慢,因此很多將軍之間缺少信息的溝通,導致了彼此互不信任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長安城的圍攻戰爭,盟軍之間的信息互相缺乏,所以才會很容易的被張明離間。
所以皇甫嵩所說的第二個問題想要解決實在是太難了,張明也想不到什麽好的辦法。
“皇甫將軍,你所說的第一個問題朕會派人核實和監督,至於第二個問題,根本不用解決。”張明沉思了一會說道。
“陛下,怎麽說?”皇甫嵩疑惑的看著陛下。
“因為朕的詔書即使能夠抵達其餘的州,郡,他們也不會去執行朕的命令,所以朕現在所做的隻是為了提高朕實際統治範圍內的實力,待將來收服其它地方之後,再去考慮這些問題。”
“實事求是,針對眼前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便足夠了。”張明再次說道。
張明的想法不同於漢高祖的想法,劉邦先分封異姓王,最後等打敗項羽之後,再除去這些異姓王,達到實際統一的目的。而他的想法是先提高司隸校尉州的實力,然後慢慢的吞並其它地方,最終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
曆史上,從黃巾起義到三國統一,從184年到265年,經曆了81年,至少三代人以上的時間,這期間,由於戰亂頻繁,人口銳減,從東漢巔峰時期五千多萬人口到三國結束之後不足千萬人口,最後晉王朝經過八國之亂,正式開啟了五胡亂華的序章。
三國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但也是百姓生不如死的年代,所以張明的想法是一邊恢複生產力,一邊蠶食各州各郡,反正他還年輕,能用較長的時間慢慢收複國土,更何況,他想要的江山是美好河山,而不是破碎的山河。
皇甫嵩有些驚訝的看著陛下,這個陛下實在是太務實了,沒有大的道理,隻有眼前實際的利益,有這樣的陛下,實屬幸哉。
“臣願意陪著陛下解決眼前的這些問題。”皇甫嵩恭敬的說道。
走著走著,張明和皇甫嵩一行人便回到了城牆了。
城牆外的屍體還堆得到處都是,這些屍體都是敵軍的屍體,暫時還沒有收拾。
而皇甫嵩已經派斥候前去查看牛輔軍,張濟軍,郭汜軍的走向,等他們離長安城再遠一些,便可以徹底讓守衛放鬆戒備,讓士兵們出城,將這些屍體築成京觀。
對於皇甫嵩的喜好,張明不好說些什麽,雖然這種行為有些駭人聽聞,但的確可以振奮己方士氣,增強己方軍隊的凝聚力。
反正等長安守衛放鬆戒備之後,張明便會返回皇宮,至於皇甫嵩築的京觀,他自然也不會去看。
第二天的早上。
皇甫嵩派出去的斥候總算都回來了,根據斥候的報告,目前城外的盟軍都已經走了很遠,其中,牛輔軍在驪山遭遇了呂布的伏兵,牛輔軍四散而逃,張濟軍已經過了藍田縣,樊稠和郭汜軍已經快要抵達槐裏縣。
皇甫嵩叫來梁衍,郭典等校尉和數名謁者,下令道“讓長安守軍解除作戰狀態,恢複常備狀態。”
“是,將軍。”數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皇甫嵩在下令完之後便前往長安城牆上的角樓,陛下還沒有回去呢。
皇甫嵩記得陛下之前說過,長安解除作戰之後,陛下才會回去皇宮,現在是時候了。
待皇甫嵩走進角樓,便看到已經讓宦官準備好東西的陛下,皇甫嵩恭敬的說道“陛下,長安危機已解,恭送陛下回宮。”
“皇甫將軍辛苦了。”張明滿臉笑容的說道。
“走,回宮。”張明對著身後的宦官,侍衛說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