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犒賞三軍

字數:6879   加入書籤

A+A-




    次日一早,一名名大臣都穿戴整齊的走進了皇宮之中,這是十多天第一天早朝,他們自然要準備的充足一點。

    當大臣們到達未央宮大殿時,陛下還沒有來,所以這些大臣便開始秘密私語起來,討論之事五花八門。

    “陛下到”

    隨著崔明的一聲大喊,張明穿著一身龍袍在兩名小黃門的服侍下大大方方的走進了大殿。

    大臣見到陛下,連忙躬身請禮。

    張明便在眾人的眼光之下,邁著堅硬的步伐走上了高台,隨後便坐了下來。

    “想必各位大臣都已經知曉了,長安城外的敵軍已經撤走了,危機已經解除了。”

    “現在請皇甫將軍為所有人匯報一下具體情況。”

    昨天下午的時候,皇甫嵩便已經從長安東城門回來了,如今長安城守備已經無需他親自過問了。他身為此次戰役的總負責人,任務也算是圓滿完成了。

    “回陛下,此次戰役長安四座城牆共守衛六萬七千餘人,其中死亡一萬五千餘人,大小傷者不下兩萬餘人。敵軍損失四萬多士兵,此戰沒有俘虜。”皇甫嵩簡潔的回答道。

    長安一戰是完全的守備戰,在皇甫嵩的強力約束下,幾乎所有的戰鬥都是發生在城牆處的。

    “皇甫將軍辛苦了。”

    “既然此戰已經獲得大勝,那麽此刻朕便要論功行賞了。”

    “皇甫嵩。”

    “臣在”皇甫嵩正肅道。

    “此番長安城能夠守住,全賴將軍之才能,所以將軍自然為首功,自董卓死後,將軍便替朕維持著長安的穩定,現在又為朕抵擋住了叛賊,實乃大功。特封皇甫嵩為驃騎將軍,位列三公,儀同三司,秩比兩千石,食邑兩千戶,賞萬金。”

    “謝陛下。”皇甫嵩大聲說道。

    底下的數位大臣並沒有感到意外,實際上,以皇甫嵩的履曆,在靈帝時期,就能夠位列三公,可惜靈帝早死,董卓與皇甫嵩向來不和,所以才落寞下去,如今這般結局,倒也不足為怪。

    正當張明繼續犒賞的時候,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隨後大聲的說道“陛下,車騎將軍到來。”

    “讓他進來。”

    “是,陛下。”小黃門答應一聲,便走出了大殿。

    昨日與李儒商談時,張明就頭疼呂布的獎賞,他之前為了拉攏呂布,先給了車騎將軍的官職,不過那時隻是一個虛名,並沒有實際的作用,但也足夠讓呂布興奮不已了。

    隨著呂布高大的身軀出現在大殿之中,群臣的眼神卻大不相同,有的恐懼,有的不屑,有的討厭,不過呂布並未看向這群老臣,他隻是朝著王允點了下頭。

    “陛下,臣半路伏擊牛輔的軍隊,大獲全勝,目前大軍正在後方朝長安城趕來,臣恐耽誤了上早朝,所以獨自駕馬前來。”呂布抬著頭說道。

    “呂將軍辛苦了。”

    “呂將軍,為在座的各位匯報一下此次戰役的情況。”

    “是,陛下。”

    “十二天前,臣接到皇甫將軍的消息,便快馬加鞭,帶領部下來到了長安西城門處,並成功擊退了李蒙,王方的軍隊,之後便一直駐守在長安西城門處,六天前,臣趁夜率兵突襲敵軍軍營,一舉將守營的胡軫五千人部隊全部殺死,胡軫也於此戰被我軍部下殺死。三天前,臣前往驪山埋伏敗退的敵軍,正好巧遇牛輔的軍隊,牛輔三萬士兵被我軍擊敗,牛輔本人也死在此戰之中。”

    “此次戰役臣共有兩萬士兵,在西城門防守中折損三千士兵,後在突襲胡軫折損五百士兵,在伏擊牛輔時折損兩千五百名士兵,總計死亡六千士兵,大小傷者七千餘人,其中斬殺三萬士兵,俘虜一萬一千士兵。”呂布一字一句的說道。

    “呂將軍真乃是一名猛將,加封呂布為車騎將軍,位列三公,儀同三司,秩比兩千石,食邑兩千戶,賞萬金。考慮到呂將軍之前便是車騎將軍,所以朕決定賞賜呂將軍溫侯,封地在溫縣。”

    “謝陛下”呂布興奮的說道。

    溫縣在河內郡地帶,緊挨洛陽,溫候是一個縣候,已經算是列候中的最高等級了。

    “閻忠”

    “臣在。”閻忠上前一步,躬身而立。

    “特封閻忠為征西將軍,秩比一千石,食邑八百戶,賞千金。”

    “謝陛下。”閻忠答道。

    “好了,犒賞之事就此結束。”

    底下的大臣大眼瞪小眼,隻覺得三軍犒賞結束的有點快。

    王允身為百官之首,此刻已經意識到了問題,三軍犒賞怎能隻獎勵三位將軍,其它的校尉也出力良多,比如他的侄子王淩,百官之中有不少家族子弟都是在各軍中充當校尉,軍候等,在長安保衛戰也出力不少。

    “陛下,守住長安並不隻是三位將軍的功勞,還有各個校尉以及無數的將士們。”王允先站了出來說道。

    “是的,臣覺得司徒公所言非虛。”又一個大臣站了出來。

    各位大臣也連連點頭,他們雖然沒有為保衛長安做出貢獻,但他們家中的子弟卻被安排在了軍營的各處,比如張猛,比如王淩,都是世家的人。

    這也是張明一直頭疼的地方,想要對付世家,並不容易,世家的手都已經伸到軍隊之中了。

    若不是軍中實在無人可用,皇甫嵩也不會啟用這些世家的人,世家的人,雖然視家族利益高於國家利益,但至少他們還在乎朝廷的利益,而若是使用原本董卓的將領,臨時反水都有可能,到時候,城內城外裏應外合,那長安城勢必會就此淪落。

    “司徒公說的沒錯,此戰能夠獲勝,離不開每一個將士的努力。但是朕畢竟隻有一人,想要犒賞所有的將士絕無可能,所以朕昨日便想出了一個方法,可以達到犒賞三軍的效果。”

    別看這群大臣似乎都在為犒賞不公喊冤,實際上他們關心的也隻是自己家族的子弟而已,至於真正難以得到賞賜的底層士兵,誰會在乎,要知道,新的軍功製度早就頒布了,可又有幾位大臣當回事,頒布是一回事,能不能執行是另外一回事,執行能不能執行好又是一回事。

    “不知陛下所說的是何方法?”王允問道。他隻關心自己的侄子王淩能不能得到賞賜,其餘的他也懶得關心。

    “朕打算成立一個職位,專門負責軍功賞賜的,朕發現過去的軍功賞賜很難發放到位,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一個管理的職位,過去,軍功賞賜往往都是由將軍前往府庫領取賞賜,然後下發給將士們,但這種方式下,朝廷難以派人監督核實,將士是否能夠領到賞賜全看將軍良心,這是不對的。”

    陛下並沒有將矛頭指向為將士們訴苦的大臣,而是指向了過去的將軍們,這倒是讓殿中的大臣很是意外。

    “這個機構就叫軍功處。是專門管理將士軍功賞賜的,需要兩名官員,這兩名官員由在座各位大臣提議,不過軍功處不能單獨存在,所以朕還準備再設立一個機構,軍部,用來整合所有的軍事要務,而軍功處就是軍部的下屬機構。”

    張明一下子將他的提議全都托盤而出,場上的大臣還沒有反應過來,畢竟一下子多了兩個新的機構,他們實在沒弄清楚陛下如此做法的原因。

    “陛下,管軍事不是已經有了太尉了嗎?”王允疑惑的問道。

    張明看著欲言又止的太尉黃琬,雖然太尉一職早已經沒有了實權,但好歹位列三公之位,還是有著一定的地位。

    “不一樣,軍部的作用是管理軍事要務,尤其是那些複雜而細小的事情,比如軍功核查發放,糧草輜重分布,軍中紀律,武器裝備,軍中車馬。至於大的軍事戰略和武將功績評比,還是太尉的職責。”

    太尉黃琬這下才徹底閉上了嘴巴,其實早在這之前,這些軍中要務也跟他沒有任何關係,這些軍中要務實際上都是將軍的權力,陛下的舉措和他沒啥關係。

    一些大臣也算是明白了軍部的作用,看來軍部也隻不過是個完善軍隊管理的機構。

    就在大臣們還在繼續思考的時候,皇甫嵩站了出來,大聲說道“臣支持陛下的決議,臣一直覺得軍隊缺乏有效的管理,以至於各位將軍自行其是。一旦成立了軍部,想必各位將軍也會有所約束。”

    “陛下,臣也讚成。”閻忠看到皇甫嵩讚成之後,他哪裏還有拒絕的道理,雖然他還沒理解軍部的意義。

    “陛下,臣也讚成。”呂布也站了出來,大聲說道,他也沒理解軍部的意義所在,不過他隻知道效忠陛下。

    在場的三位將軍一致站在了殿中,他們都支持陛下的決議。

    諸位大臣看著站在殿中的三位將軍,他們也沒有異議,畢竟看起來這件事情好像跟他們關係不大。

    張明並沒有給大臣許多思考的時間,他知道,時間一長,一些聰明的大臣一定會發現裏麵的貓膩。

    “既然三位將軍和諸位大臣都沒有異議,那麽朕宣布,從今天起成立軍部。”

    “軍中長官共有三人,尚書一人,侍郎兩人。”

    “皇甫將軍資曆最大,所以由他擔任軍部尚書,想必各位沒有異議吧。”

    張明俯瞰著在座的群臣,等了片刻,的確沒人出來反對,畢竟王允,楊彪等人都跟皇甫嵩有著不錯的關係,而且以皇甫嵩的履曆,成為軍部的長官也是理所當然。

    “呂將軍,委屈你了,由於你與皇甫將軍同級,不太適合作為軍部侍郎,所以朕決定將兩個侍郎之位由呂將軍的部將擔任。不知道,呂將軍有什麽人選推薦?”

    “陛下,不知擔任軍部侍郎之後,還能否隨本將軍出征?”呂布躬身問道,他已經想好了,如果可以隨他出征,便讓親信擔任,如果不能隨他出征,就派非嫡係部將擔任。

    “軍部侍郎也是侍郎,自然是無法追隨呂將軍出征的。”

    “回陛下,那臣便推舉兩人,一人為張遼,一人為侯成。此兩人都是我帳下部將。”呂布思考了半天,總算想好了人選,這兩人都不是呂布的嫡係部將。

    “好,既然呂將軍已經有了人選,那等他們到達長安之後,便讓他們上任吧。”張明非常驚喜,本想著借助侍郎一職,分化一下呂布的部將,沒想到呂布居然將張遼送給了他。

    “既然軍部長官已經選定,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大臣對軍功處的長官有沒有推薦的?”

    司馬防主動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一兒子,名朗,自小生的高大強壯,對軍旅之事非常感興趣,而且他自幼聰明,又精於算術。”

    隨著司馬朗的毛遂自薦,楊彪也意識到軍功處的重要性,他也主動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也有一兒子,名修,頗有才能,若是能在軍中做事,想必求之不得。”

    之後又有數名大臣舉薦自己的兒子或者侄子,他們都意識到了新職務的重要性,軍功處管的是將士們的錢財,而錢財的重要性,他們作為臣子,怎麽會不清楚。

    “朕沒想到居然有這麽多大臣踴躍推薦,考慮到軍功處長官是個新的職位,朕一時拿不定主意,所以朕定下三個月的考核期。”

    “既然京兆尹和楊大夫是最先推薦的,那便先任用司馬朗和楊修作為軍功處的長官,若三個月考核不過,便重新選擇。”

    這一番操作下來,現在的軍部雖然是個新成立的組織,但勢力已經非常複雜,而這正是張明想要達到的目的,裏麵的勢力越複雜,越有利於他掌握軍部。

    “關於軍部,各位大臣還有其它意見嗎?沒有意見的話,便議下一件事。”

    場下大臣都已經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他們都很滿意目前軍部的配置,至於一早所說的關於犒賞校尉之事,現在也無人在意了,畢竟軍功處都已經成立了,如何獎賞自然是交給軍功處來處理。

    “既然諸位大臣都沒有異議,那麽接下來,朕想問各位一件事情,朕究竟有沒有資格處理國事?”

    陛下的聲音並不大,但傳到各位大臣的耳朵卻如同晴天霹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