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任用朱儁

字數:6674   加入書籤

A+A-




    “皇甫愛卿的提議恰到好處,朕很滿意,卿不如就讓他午時來宮中麵見朕,朕也想一展朱公風采。”張明點了點頭說道。

    “是,陛下。”皇甫嵩回應道。

    待皇甫嵩正打算告退時,才想起來,今天還有一事要稟告陛下。

    “陛下,臣有一事請求陛下。”

    “說”

    “臣身為軍部尚書,已經與軍功處的兩位官員商議完關於軍功賞賜的事情,不過為了更加公正,臣打算請求陛下撥給臣一支百人的禁軍隊伍,讓這支百人禁軍隊伍跟隨軍功處兩名官員一起進行軍功賞賜。”

    張明有些意外的看著皇甫嵩,以他對皇甫嵩的了解,皇甫嵩絕對不會想到此處,不過他並不點出,因為皇甫嵩的這個提議,他很滿意。

    張明現在大權在握,依靠的就是軍中的力量,但實際上,城中的軍隊並不直接效忠於他,比如說呂布的軍隊,他的命令遠沒有呂布的命令有效,皇甫嵩所轄的軍隊還好,至少是尊重他這個天子的,但想要如臂驅使,卻絕無可能。

    如果說長安城有哪些軍隊是完全聽天子指揮的,那便隻有禁軍和親兵。

    禁軍人數雖然隻有五千餘人,但卻分為了三個部分,羽林軍,南軍,北軍,其中羽林軍則主要包括天子身邊的侍衛,郎官,比如看守重要場所的一些殿衛,都是隸屬於羽林軍的,其中就包括未央宮大殿內的殿衛,而這支羽林軍,他們的直接上級是禁軍統領,當然禁軍統領隻負責管理任務,真正的實權上級便是天子。

    南軍主要負責皇宮內巡邏,戒備,守衛的任務,他們統稱為“衛士”,當然一些核心的皇宮內殿則不在他們的守備範圍之內,比如天子的寢宮,比如未央宮大殿,比如高門殿等等,這些重要地方都是由羽林軍負責。

    北軍主要負責長安城內的安全,當然其中並不包括皇宮,所謂的長安城內指的是長安外城和裏坊地帶,長安外城也有許多百姓,但這些百姓往往都有些地位,或者有些世家人脈,至於外城之外的裏坊區,裏麵的百姓就很普通了,之前張明微服私訪的時候,沿路所看到的打劫則主要集中在外城外的裏坊區。

    最初的北軍還負責三輔地區的守衛工作,但現在的北軍沒有那麽多士兵,便隻能負責長安城的守衛工作,不過這也足夠了。

    南軍和北軍的統領也是直轄於天子的,但這種直轄與羽林軍的直轄是有所區別的,羽林軍的直轄是直接接觸到最底層的侍衛更換,也就是說即使隻是單純的換侍衛也需要天子的同意,而羽林軍的統領隻是負責單純的管理義務,但南軍和北軍的士兵更換是不需要天子同意的,他們隻有軍候級別以上的官員更換才需要天子同意。

    有了這一套設計之後,天子的安全總算是得到了保障,至少在皇宮內想要謀害天子,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對於禁軍隊伍,張明也是無比的信任,雖然他們的能力一般,但他要的是安全。

    除去禁軍隊伍,還有一支隊伍,那便是還在訓練中的親兵隊伍,張明想要將這支親兵部隊訓練成一支真正的精銳部隊,所需的時間還很長,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了模擬器天賦的加成,這支親兵是完全效忠於他的,他不用擔心這支部隊出現反叛,所以他現在的想法自然是盡可能的提高這支隊伍的作戰能力。

    “那便按照皇甫愛卿的意思去做。”

    “崔明,你從南軍中挑選一百名精銳士兵前去軍部,讓這些人聽從軍功處官員的命令。”

    “是,陛下。”崔明答應了一聲,便離開了大殿。

    皇甫嵩見事情已經完成,便主動告退了。

    離開皇宮的皇甫嵩坐著車朝府中趕去,朱儁還在他的府上休息著。

    皇甫嵩考慮到朱儁在長安城並沒有府邸,所以他便將朱儁及其親信都留在了府上,待之後為其尋到一處府邸之後,便再讓其前往。

    等皇甫嵩抵達府中之後,便再次見到了朱儁,他微笑著對朱儁說道“公偉,陛下讓你午時前往皇宮。”

    隨後皇甫嵩便將今天在殿中之事與朱儁說了一下,當然關於軍部的事情他並沒有說。

    下午的時候,皇甫嵩和朱儁同時從府中出發前往皇宮,一個前往高門殿,一個前往明光殿。

    張明看著走進大殿的來人,從隨侍的口中,知道此人便是前車騎將軍朱儁,此人雖然比起皇甫嵩更加年邁,但身上的氣質卻一點不輸皇甫嵩,而且更加威嚴。

    走入殿中的朱儁躬身道“臣朱儁拜見陛下。”

    朱儁看著眼前的天子,大為吃驚,他以前在洛陽自然是見過天子的,雖然董卓遷都之後,他留在了洛陽,但彼時的他自然想不到那些年玩鬧成性的陛下居然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著實讓人大為觀止。

    “朕聽說這些年來,朱愛卿一直在暗中組織反對董卓的力量,不知道是否有此事?”

    張明自然是不知道身在洛陽的朱儁究竟在做些什麽,他的這一問隻是為了展示他的威嚴和能力,他雖然身為皇帝,但長久以來,在洛陽皇宮時給百官留下的印象實在一般,若不是他主動屈膝交好皇甫嵩,恐怕那時候的皇甫嵩也會有所擔心陛下的能力。

    朱儁聽到此話,心中雖然已有波瀾,他暗中組織反對董卓的力量已有數月,為了反對董卓,他甚至還聯絡其它州的一些諸侯,當然後來伴隨著董卓死亡,這些謀劃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陛下,臣的確有過此想法,隻是沒想到董卓居然死在了呂布手上,這是臣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朱儁不以為然的說道。

    雖然呂布已經成為了車騎將軍,但朱儁依舊直呼其名,他不恥董卓其人,自然也討厭呂布。

    “朱愛卿,呂將軍為國除害,如今已是朕的左膀右臂。”

    聽到此話,朱儁臉色有些不滿,不過他並未表現出來。

    “朕今日喚朱愛卿前來是有一事囑托,十天前,河東郡的白波賊便開始對周邊的諸縣產生了興趣,尚書台也收到了各縣所發來的告急奏章,不過彼時長安城正在被董卓部將圍攻,所以未能及時救援。”

    “如今長安城的危機已經解除,朕覺得是時候解決河東郡的危機了。”

    張明簡短的幾句話,便將事情說與了朱儁。

    朱儁雖然已經從皇甫嵩那裏知道了大致情況,但他還有些許疑問需要問過陛下之後,才會有所行動。

    “陛下,為何啟用臣征討白波賊,無論是驃騎將軍,還是車騎將軍呂布,想必以他們的能力,也可以輕鬆拿下白波賊吧”

    朱儁雖然相信皇甫嵩的眼光,但他也需要親自問一下,他總感覺所謂的軍部尚書實際上隻是陛下巧奪軍權的設計,他有心提醒皇甫嵩,但終歸不如來問陛下幹脆。

    “朱愛卿,是在為皇甫愛卿抱不平嗎?朕知道你們兩人的關係不錯,所以皇甫愛卿不會問的問題,便隻能由你替他來問。”

    “朕之所以沒有讓皇甫愛卿率軍出征,是因為長安需要有人鎮守,雖然敵軍已經敗退,但朝廷的事情還有很多,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將軍來護住朝廷。”

    “至於呂將軍,他的軍事才能不如你和皇甫將軍,長安城雖然有士兵五六萬,但白波賊卻有賊兵十萬餘,以呂將軍的能力,恐怕即使能夠取得勝利,也需要消耗絕大多數的兵力,朝廷消耗不起。”

    張明對於留下皇甫嵩的想法,倒是實話實說,雖然隻說了其中的一個原因,至於另外一個原因,那便是皇甫嵩已經官居高位,賞無可賞,這一次征討白波賊並不困難,沒有必要讓皇甫嵩再次取得巨大的戰績,他自然是相信皇甫嵩的,但不代表不需要製衡。

    至於張明為何沒有派呂布率軍前去,也是實話實說,雖然也隻說了其中的一個原因,至於另外一個原因,那便是此次作戰時間可能會持續一個多月,那時候,呂布的忠誠度已經恢複了正常,誰知道會發生多少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不能讓呂布帶著朝廷大軍前去。

    朱儁聽完了陛下的話,開始沉思了起來,他對長安城發生的具體事情並不了解,他之所以有此一問,純粹隻是為皇甫嵩打抱不平,他的內心深處對天子還有所擔心,他懷疑有陰險小人在天子背後說著一些離間的話語。

    朱儁的眼光看向了正在陛下身邊的幾個宦官,其中包括中常侍崔明,他還記得當年先帝身邊也是有一群宦官,這群宦官蠱惑先帝做出了許多錯誤的行為,也許軍部的提議也是這群宦官所說,目的就是為了分走皇甫嵩的軍權。

    “陛下,臣冒昧了,請陛下恕罪。”朱儁低頭說道,雖然他還是有所懷疑,但既然陛下已經有所解釋,再追問下去,便是不知好歹了。

    “無妨,朱愛卿但有疑問,都可再問,朕知道的,自當告知。”

    朱儁自然知道陛下此言就是純粹的客套話,若他真的再問下去的話,那便真的是不給陛下麵子了。

    “陛下,關於白波賊的情況,臣已經有所了解,此次征討黃巾賊,臣隻需要兩萬五千名士兵。”

    以朱儁對於黃巾賊的了解,十萬白波賊,能有兩萬的士兵就已經不錯了,其他的人大多都是裹挾的流民,這些流民看起來人多勢眾,但連最基本的武器裝備都嚴重匱乏,在他以往的戰役中,號稱五萬黃巾賊的部隊,能有兩萬多人有環首刀,五千餘人有盔甲,都算是黃巾賊中的佼佼者了。

    以朱儁的初步估計,兩萬名的士兵就已經差不多了,不過他太久沒有作戰了,所以為了萬無一失,就多說了五千人士兵。

    “可以,朕便撥給你兩萬五千名士兵。”

    “還有其它要求嗎?”

    朱儁思考了一會,說道“沒有”

    “來人,擬召。”

    一個宦官拿出了卷軸,墨卷和毛筆,等待著陛下的話。

    “朕特封朱儁為東中郎將,持節,調發長安城東北軍營內士兵兩萬五千名,於後天清晨出發,剿滅河東郡白波賊叛亂。”

    “是,陛下。”

    朱儁從宦官手中接過了虎符和詔書,再次叩謝。隨後便拿著詔書,虎符,準備離開高門殿。

    “對了,朱將軍,替朕留意一下楊奉手下的一名將領,他的名字叫徐晃,此人也許可以助將軍一臂之力。”

    “是,陛下。”

    朱儁雖然挺好奇陛下的話,但他並未多言,而是直接離開了高門殿。

    待朱儁離開之後,張明再次擬召。

    “朕特封軍部侍郎張遼為東中郎將隨行校尉,一同出發。”

    “朕特封校尉張猛為東中郎將隨行校尉,帶領部下士兵,一同出發。”

    “朕特封校尉成廉為東中郎將隨行校尉,帶領部下士兵,一同出發。”

    張明一口氣又擬了三封詔書,分別定了三個校尉,至於其它的校尉便由朱儁自由決定了,這三個校尉,其中張遼是他重點培養的目標,張猛代表著世家的力量,成廉則是呂布的忠實部下,為的就是再次分化呂布的軍隊。

    “崔明,將此三封詔書分別交給軍部侍郎張遼,校尉張猛,校尉成廉。

    “是,陛下。”

    崔明將這三封詔書交給了手下三個宦官,分別讓他們前往三處,將三封詔書交給相應的人。

    離開皇宮的朱儁便開始前往外城東南方向的軍營,自從大戰結束之後,城牆上的士兵又恢複了往日的配置,四麵城牆,每麵城牆共有兩千餘人的守衛,由城門校尉管理。

    其餘的士兵則分為了兩部分,分別坐落在城中的兩個地方,之前防守東城門和北城門的士兵,現在則位於外城東北方向的軍營中,共有士兵三萬五千名。而呂布的軍隊則位於外城西南方向的軍營中,共有士兵兩萬餘人,其中便包括之前的俘虜。

    等朱儁抵達東南方向軍營的時候,正好遇見了司馬朗,楊修帶著百人禁軍隊伍正在軍中發放軍功賞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