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立商行

字數:6384   加入書籤

A+A-




    早在軍功處剛成立的時候,皇甫嵩和呂布便已經將消息傳給了軍中的校尉,所以麵對著來此的司馬朗和楊修,校尉梁衍,郭典,王淩並未感到意外。

    司馬朗拿出軍功處的腰牌交給了梁衍,待梁衍觀看一二之後,便開口說道“我和德祖兩人奉陛下命令負責此次軍功的獎賞,還望校尉相助。”

    “可以。有什麽需要的,我一定會幫忙的。”梁衍將腰牌交還給司馬朗。

    “那就請校尉拿出此次軍功的記錄,凡是在此次戰爭中獲得軍功的人請他們集中在校場空地之上。”司馬朗客氣的說道。

    梁衍吩咐手下軍候去營中拿來軍功薄,同時讓校尉郭典前去集中軍隊,而他本人則帶著司馬朗,楊修一眾人等進入了軍營校場之中。

    相比於司馬朗和楊修的兩手輕鬆,禁軍的壓力就大多了,他們推著小車,有些小車是運著一袋又一袋的糧食,有的小車則是運著黃金。

    其實市麵上普遍流行的錢幣是五銖錢,黃金雖然是硬通貨,但對於普通人家而言,其實是沒有黃金的,所以他們想要用出黃金,很多時候需要換算成五銖錢再使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漢朝的時候並不缺少黃金,雖然這個時期的黃金好多都是黃銅冒充的,但市場上的鑒別技術很差,所以很多中小商家隻接受五銖錢,不接受黃金。

    至於白銀,在漢朝還沒有廣泛流行,因此,絕大多數的商鋪更不接受白銀了,不過朝廷也沒有儲備那麽多的白銀,所以自然沒法用白銀作為賞賜。

    張明選擇黃金作為賞賜物,就是因為從黃金到五銖錢,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中間還有一道流程,所以他可以暗中在這道流程中再成立一個兌換黃金的商行,這樣的話,不僅可以達到回籠黃金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降低實際上的軍功收益,畢竟這麽高的軍功賞賜,朝廷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發不了多少次,朝廷便會破產。

    從一開始,張明在製定高報酬的軍功製度,便已經想到了後續的完備計劃,這個時期的商業並不發達,甚至所謂的商行和銀行都還沒有出現,至於超越時代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時期也不會有人想到,尤其漢朝主流的政策還是重農抑商,所以商業上也沒有多少聰明人研究。

    不過對於底下站著的將士們來說,高台之上一箱又一箱的黃金閃著金光,讓他們的視線無處安放,別說是普通的將士們,就連校尉梁衍,郭典,王淩都感覺到了震撼,那可是整整幾十箱的黃金。

    相比於幾十箱的黃金而言,旁邊堆著的上萬石的糧食都顯得相形見絀了,畢竟糧食普通人都見過,但黃金絕大多數士兵可真的都沒見過,他們隻聽說過黃金,隻知道是大戶人家才配擁有的東西,哪裏能想到他們有一天也能擁有,心中的喜悅掩蓋不掉。

    待校場上集中了所有獲得軍功的將士們之後,司馬朗便開始大聲說道“各位將士們,我和德祖便是此次軍功賞賜的官員,等一下便會進行軍功賞賜,若你們拿到軍功賞賜之後有所異議,可以將你們的異議告訴我們。”

    軍中謁者將司馬朗的話再次複讀了數遍。

    軍功薄總共有兩本,一本是留在軍中的,一本則是交給朝廷的,司馬朗和楊修各拿一本,每人帶領五十名禁軍,開始逐一的發放軍功賞賜。

    皇甫嵩訓練的軍隊,士兵的素質著實不錯,他們都堅實的站在原本的位置上,從不因為好奇而前往他處,所以獎勵發送的時候沒有出現混亂。

    一些站在前麵的士兵手上已經拿到了屬於他們的賞賜,五石糧食和一兩黃金,這是他們用敵軍的一個人頭換來的軍功,看著這些賞賜,他們淚眼朦朧。

    這些士兵難言心中話語,他們並不是第一次作戰了,但卻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拿到賞賜,以前的時候,作戰想要獲得好處便隻能戰勝敵軍之後搶劫普通百姓,即使這樣,去的晚了也毫無所獲。

    尤其這群士兵數次跟黃巾賊交戰,以黃巾賊的窮困潦倒,即使屢次獲勝,卻往往得不償失,因此對於作戰,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些許的厭惡之情。

    直到這一次,獎勵發送到他們手上的時候,心中的戰鬥意誌重新燃了起來,他們都是有家庭的人,有了這些黃金和糧食,讓他們的家庭過上好日子,就不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兩個時辰很快便過去了,司馬朗和楊修也發完了整個軍營的賞賜,等他們重新回到高台之上時,卻沒想到高台之上多了一人,朱儁。

    早在司馬朗和楊修前往校場發送賞賜的時候,朱儁便已經來到了此處,他的威名和樣貌,梁衍自然是知道的,在朱儁拿出虎符和陛下的詔書之後,梁衍便把司馬朗和楊修在做的事情全都告訴了朱儁。

    司馬朗和楊修畢竟是朝廷的官員,雖然對於這個軍功處,朱儁已經從皇甫嵩那裏得到了消息,但真當這件事情發生在他眼前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原來真的有在乎士兵的天子。

    朱儁這才意識到他在大殿中的談話,有些冒昧了天子,天子連士兵的需求都會照顧到,又怎麽會小心眼到設立軍部隻為奪將軍的軍權,軍部的確在做一些有利於軍隊的實事。

    看著滿頭大汗的司馬朗和楊修,朱儁客氣的說道“你們辛苦了。”

    梁衍也適時的讓手下拿來了水遞給了兩名官員。

    楊修年紀還小,不認識朱儁,但司馬朗卻見過朱儁其人,他躬身道“見過驃騎將軍。”

    朱儁哈哈大笑道“我早已不是驃騎將軍。”

    “那就見過朱將軍。”司馬朗再次躬身道。

    “好好好,你們兩人做的不錯,雖然是陛下的命令,但你們剛才認真的模樣,我也是看在眼裏的,的確是兩個不錯的孩子。”朱儁誇獎道。

    朱儁雖然與梁衍一直在交接軍營的情況,但偶爾也會看向下方校場,看著一絲不苟的兩名官員和行動有序的百人禁軍,他不禁的在內心誇讚了幾句。

    司馬朗和楊修等了片刻之後,見無人有異議,便讓禁衛軍清點了一下來剩下的糧食和黃金,他們明天早上還要前去西南方向的軍營發放。

    “朱將軍,我等已經完成了任務,就此告辭”司馬朗說道。

    “好,去吧。”

    校場將士們目送著司馬朗,楊修等人離開,他們對於這群人有著莫名的親近。

    朱儁看著校場的所有將士們,他很滿意這群訓練有素的士兵。

    朱儁知道這群將士們目前的想法是什麽,所以他便給了這群將士們一些自由的時間,讓他們將朝廷的賞賜都帶回去,明天早上則需要回到軍營。

    高門殿內

    崔明從外麵走進了大殿,口中說道“陛下,臣的好友卓雲受陛下旨意,已經成立了商行。”

    崔明有一個好友,名為卓雲,他的家族便是大名鼎鼎的卓氏,四川大族,戰國時趙國的後裔,從事冶鐵行業,占據川蜀鐵礦,器具廣銷滇、蜀各地。

    卓雲受到家族培養,早年間便在洛陽從事商業,後來結識了崔明,借助崔明在宮中采辦的職務,進一步擴大了商業規模,在洛陽市從事著酒肆生意和買賣生意,當然暗地裏還有一些鹽鐵生意,不過這些不能放在明麵上。

    董卓擅權時期,張明和王允能夠互通消息往來,便是借助了卓雲的渠道,後來董卓火燒洛陽,逮殺洛陽富豪之時,也是崔明的提前通知,才讓卓雲獲得了一絲生機。

    在長安城,保住洛陽家產的卓雲生意越做越大,如今隱隱已經成為了長安第一首富。

    自從天子掌權之後,卓雲的生意便再沒有官員刻意刁難,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官方背景,可是他的倚靠究竟是什麽,沒有人知道。

    前兩天的時候,卓雲在府中再次見到了崔明派來的暗衛,暗衛通知他,天子讓他準備建立商行,然後將天子的要求與他全部說明,其中商行的收益天子要九成,他可得一成。

    卓雲對於一成的收益已經相當滿意,當然即使不滿意,他也隻能接受。

    張明沒有打算過度壓榨卓雲,因為他需要對方足夠用心對待商行,就必須讓出一些利益。

    接到陛下命令的卓雲很快便開始著手成立商行,這個消息並沒有多久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這個商行目前隻有兩個業務,一個是換幣業務,即用黃金,白銀換成五銖錢,另一個是存儲業務,即一些富豪,大戶可以將錢存在商行,百分之一的利息。

    曆史上,類似的商行可能還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產生,不過現在的話,早一點也沒有關係,反正想要成立商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大量的五銖錢,其次,要有強大的官方背景,最後,還要有一定的武力保護。

    漢朝雖然也有許多商人家族,比如冀州甄家,徐州糜氏,江東陸氏,巴蜀秦氏,幽州蘇氏,都是比較出名的商人家族,但這些商人家族比起世家,簡直弱到可憐,至於關中的商人家族,由於董卓的洗禮,如今再無顯名的商人家族。

    卓雲雖然已經算是長安城第一富商,但其商業範圍卻依舊局限於長安城,這並不符合商業的擴張邏輯,隻是他有心擴張,卻還需要朝廷的同意,因為現在的他已經算是朝廷的編外人員了。

    卓雲通過崔明的關係想要求得陛下的同意,他想要進一步擴張他的商業規模,一個長安城實在滿足不了一個有野心的商人。

    “陛下,卓雲想要擴張商業規模,他想要在藍田縣,霸陵縣,槐裏縣開設酒肆,做買賣生意,求陛下許可。”崔明將卓雲的訴求一五一十的說出。

    卓雲和崔明的交流並不多,而且都是通過暗衛的形式來傳達的,所以在外人眼裏,卓雲的背景依舊是不透明的。

    更何況,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不關心商業背後的故事,他們隻在乎卓雲的商品是否物有所值,至於世家雖然對於這個剛成長起來的商人有些關心,但也僅限於關心而已,他們隻在乎能不能買到美酒喝。

    張明抬起頭,放下手中的筆,默默的沉思了起來。

    這個時期,農業的畝產值實在太低,正常的種植業讓百姓們連吃飽飯都困難,所以才出台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張明也明白,至少目前商業不能淩駕於農業,所以即使他暗中支持著卓雲的商業發展,但也是有限製的。

    “告訴卓雲,讓他先處理商行的事情,至於在其它縣開設酒肆,買賣的生意,等各縣安定下來再去。”

    “是,陛下。”

    “還有一點警告他一下,如果這幾天有人去商行用黃金兌換五銖錢,讓他不要過分。”

    “是,陛下,臣一定警告他。”

    其他人也許不知道商行成立的目的,但崔明是知道的,因為陛下將這些都跟他說了,商行成立的目的雖然不單純,但也不能太過分,至少不能過分壓價。

    這一次軍功獎勵發出去上萬兩的黃金,尤其大量的黃金在普通百姓的手上,普通百姓為了將黃金兌換成更容易使用的五銖錢,一定會前往商行兌換,作為商人的卓雲也許一開始還會按照市價兌換,但後來兌換的越來越多,他一定會壓價。

    在官府的管理下,整個長安城根本不會出現第二家商行,所以即使卓雲壓價,百姓們也別無選擇,不過為了防止卓雲過分壓價,張明必須警告一下,因為軍功獎勵是真的要給,可以想辦法通過商業拿回來,但不能拿回太多。

    至於士兵家人的想法,最多也隻會怪到商行,而不會怪到天子頭上,這樣表麵上,天子還是光明磊落,軍功製度也是實際上執行,隻是某些商人太過分了而已。

    不過說到底,還是因為農業生產力太過貧乏,張明才不得不采取這種措施,一方麵既滿足士兵軍功的要求,另外一方麵又通過商業回籠了部分黃金,但此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最終的辦法還是必須要提高農業生產力。(www.101noveL.com)